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夜鹭越冬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2年起有大批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迁来苏州虎丘越冬,笔者根据几年来的观察,报道如下。 (一)苏州虎丘生态环境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东经120°6′,北纬31°3′),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海拔10米以下,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左右,  相似文献   

2.
郑州地区夜鹭越冬生态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0~ 2 0 0 3年在郑州森林公园对夜鹭 (Nycticoraxnycticorax)的越冬种群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每年 9月越冬夜鹭在此集群 ,1 2月达到高峰 ,数量为 ( 1 697± 49)~ ( 1 95 0± 73 )只。越冬种群以成体为主 ,亚成体不超过种群的 7 84%。夜鹭在越冬地滞留的时间超过 5个月 ,至翌年 3月初离开越冬地迁往 7km外的市区繁殖。越冬期间 ,夜鹭白天静卧树枝上休息 ,日落后 8~ 3 2min外出觅食 ,日出前约 1h返回林中。隆冬季节部分夜鹭推迟觅食或并非每天外出觅食。在郑州森林公园安全越冬的个体仅为越冬最大种群的 3 4 46% ,导致夜鹭数量减少和死亡的原因主要为低温引起的食物短缺 ,致使部分个体扩散到其它区域或饥饿致死。本区为已报道的夜鹭越冬最北界 ,夜鹭由此产生一系列生态适应 ,白天活动减少 ,下树避风取暖 ,觅食习性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3.
吴先智  丁瑞华 《四川动物》2006,25(3):588-590
2003~2004年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夜鹭种群数量动态作了观察。5个栖息区的种群数量随着区内生态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同一栖息区内种群数量同年变化范围较大,两年观察结果分别是:597~1168只和550~2091只;栖息区的种群密度为169.3~574.2只/hm2和183.3~916.7只/hm2。年度内种群数量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苏州地区夜鹭越冬生态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夜鹭是苏州地区的冬候鸟,自1982年起,每年于9月末陆续飞至著名园林虎丘山的竹林中越冬,11—12月汇成大群,在1500平方米面积内所聚集的夜鹭有1400—1500只,其中幼鹭的数量在种群内约占三分之一。夜鹭白天停歇于枝头竹梢,静伏而眠,入夜由首鹭率领飞至太湖沿岸,觅食鲤、鲫、鲌、蟹条、青鱼和棒花鱼等,日出前仍循原路返回栖息地。越冬后的夜鹭于3月开始分批北迁,至5月上旬全部飞离虎丘山。近年来不仅有延迟飞迁日期的趋势,且有少数个体留居越冬地进行繁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夜鹭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水毛茛种群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丹 《水生生物学报》1994,18(3):263-271
本文根据6年定位研究结果,讨论了东北山溪激流中整株越冬的草本植物─-水毛茛的有关种群生态方面的问题;诸如水毛茛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年龄区段结构和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动等;并利用观测数据编制了水毛茛种群的静态生命表,绘制了种群的存活曲线和死亡动态曲线,根据种群生殖力表计算了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利用逻辑斯蒂标准曲线对植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进行拟合.最后对年龄区段的划分及其在生命表中的作用、种群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迁入与迁出对水毛茛种群大小的影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夜鹭幼鸟繁殖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 自1923年Groos对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成鸟幼鸟进行系统测定以来,鸟类学家都以该鸟的羽色作为区分成幼鸟的形态标志的典型(郑作新,1973)。关于夜鹭成鸟繁殖生态学研究,几十年来不断有所报道,如Teal(1965)和Raymond(1982)研究夜鹭繁殖习性和繁殖率后,指出风暴和兽类干扰,是夜鹭繁殖失败的主要因素,Hafner(1980)还对夜鹭繁殖期的领域性和生态位作了讨论,但是,有关夜鹭幼鸟繁殖记录极少。1942年Noble和Wurm成功地观察到在人工监察环境中该种幼鸟的繁殖史,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1982年Thomas等人在美国Hope岛及Rhoole岛观察到夜  相似文献   

8.
西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斑头雁越冬种群数量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和年楚河流域是斑头雁重要的越冬区。1992年冬季在流域范围内13个县市共发现斑头雁10081只。斑头雁越冬分布区海拔高度为3500-4000米,内均有大面积流动的水面。斑头雁在农田里采食收割时遗落的谷物,中午在水面上、沙滩上戏嬉休息,在河叉及水库的浅水区过夜。  相似文献   

9.
春季岩羊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李明  唐绍祥 《兽类学报》1998,18(1):27-33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春季岩羊的研究得出,贺兰山的岩羊为晨昏性活动动物,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在500~900和1700~2000。在春季,岩羊群主要以小群为主,且主要是混合群,平均群大小为5.6头;整个贺兰山的岩羊密度为3.6头/km2;岩羊的雌雄性比为11.36,并指出目前偷猎仍然影响着种群的性比;雄性岩羊的自然死亡年龄在6.5~10.5岁,其中以9.5岁是其自然死亡的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两栖类种群生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两栖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从深度和广度上看,均无法与哺乳类和鸟类的相比。然而与哺乳类和鸟类一样,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空间的减少,两栖类各物种种群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甚至濒临灭绝;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两栖类种群生态学研究,探讨两栖类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环境监测和对两栖类种群的保护与利用均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为此,重点从两栖类的种群结构与动态规律,摄食行为与食性,怕分析与通讯联系,繁殖过程和繁殖习性,越冬准备和冬眠适应,以及两栖类种群数量下降等方面,对中国研究者的工作进行综述,试图阐述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并分析了尚待加强研究的方面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氯污染的夜鹭生物指示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1999年春季,在对无锡鼋头渚鹭鸟种群野外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对夜鹭幼鸟反吐物,觅食地底泥和水体进行了采样,并在实验室用气相色谱测定了样品中的α-HCH、β-HCH、γ-HCH、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环氧七氯、p,p'-DDE、p,p'-DDD、o,p'-DDT和p,p'-DDT等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在有机氯农药禁用近20年后,六六六的异构体和滴滴涕及其衍生物均能在环境中和夜鹭食物中有不明,在有机氯农药禁用近20年后,六六六的异构体和滴滴涕及其衍生物均能在环境中和夜鹭食物中有不明,在有机氯农药禁用近20年后,六六六的异构体和滴滴涕及其衍生物均能在环境中和夜鹭食物中有不检出,有机氯污染物沿夜鹭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太湖湿地生态系统中夜鹭卵富集了滴滴涕万倍以上,富集了六六六数千倍,从而使有机氯污染物易被检测,因此夜鹭锘放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氯污染的生物指示物。  相似文献   

12.
太湖地区夜鹭配对年龄及繁殖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夜鹭同龄配对及其与窝卵数、窝雏数、雏鸟成活率的关系,2001年4-6月对无锡太湖地区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的年龄配对及其繁殖作了观察。在方便观察的206个样巢中,二龄(2Y)、三龄(3Y)鸟参与配对繁殖的达35.4%:亲鸟“2Y 4Y^ “的2对,“2Y 2Y“的39对,“3Y 3Y“的34对。“4Y^ 4Y^ 的131对(含6对弃巢鸟)。在200个成功育雏的巢中,不同年龄亲鸟所产卵的体积和窝卵数无差异,但卵重、窝雏数、孵化率及成活率有随亲鸟年龄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四川山鹧鸪的冬季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山鹧鸪调查在四川省马力县黄连山林区。冬季单只、成对活动。其数量在原始林为每平方公里2.75只,人工杉木林和自然更新林为每新林为每平方公里0.75只。主食草子、根等物,夜栖树上。冬季的主要天敌为猛禽。野外考察还发现沐川县为新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无锡鼋头渚夜鹭体内重金属残留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分析了太湖鼋头渚夜鹭幼鸟各组织样品中Cd、Pb、Cr、Hg、Se等重金属的残留水平,发现Cr与Se在各组织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而Cd的残留量最低,从几种重金属在各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来看,Pb和Cd在羽毛中残留水平最高,Se,Hg,Cr在肝脏中残留量最高,研究证实羽毛和肝脏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目标器官,而且Hg和Cd等重金属残留水平与Se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同其它类似研究结果相比,该地区夜鹭体内的重金属污染水平尚未达到明显的致害浓度。  相似文献   

15.
1986—1989年的鱼种池塘越冬对比饲养与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长江以南草鱼种在冬季大部分时间仍能开口摄食。若不是密集越冬,并在晴天加强培育,越冬期间鱼种的平均生长率可达10—14%,鱼体丰满系数、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含量,肌肉、肝脏中大部分营养成分较越冬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补充投饵的半密集越冬组,鱼种体重、丰满系数能维持在越冬前水平(p>0.05),但血液、肌肉、肝脏中部分营养指标仍明显下降(p≤0.05);而饥饿条件下密集越冬组,鱼种消瘦9—14%,腹内肠系膜脂肪消耗殆尽,丰满系数、肝脏、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出现贫血状态。试验证明了越冬鱼种放养密度及饲养管理的不同,将影响鱼种质量的优劣和次年的成鱼养殖产量。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大部,淮河、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改革鱼种越冬制度,采取稀放精养的必要性和提高越冬鱼种质量与产量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6.
紫蓬山区三种鹭雏鸟的食物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池鹭(Ardeolabacchus)、白鹭(Egrettagarzetta)和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4~7月在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集群繁殖[7]。有关三者的繁殖生态报道较多[6,10~12,23],但甚少较系统的研究雏鸟的食性,尚缺乏通过食性研究进行鹭类资源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探讨。笔者1996年4~7月在紫蓬山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圆通山对池鹭、白鹭和夜鹭雏鸟的食性进行了观察,整理报道如下。1 工作方法收集称量雏鸟吐出的食物[13],或逆向挤压嗉囊使其吐出食物,统计食物的种类、数量。食物量百分比、食物…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11月28日、12月8日和2013年1月16日,在广西南宁市大王滩水库(22°35′N,108°19′E)周边的芦苇、灌丛及树林等生境中观察到9~28只成群的雀形目鸟类,并采集到5号标本(2♂,3♀)。该鸟雌雄相似,但雄性额基、颊和耳羽可见淡淡的黑色,且下体颜色相对较深,经鉴定为中华攀雀(Remiz consobrinus)。标本量衡度参见表1。  相似文献   

18.
三种重金属元素在鹭卵中富集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4年4~6月,采集了合肥地区大蜀山、肥西圆通山、肥东太子山集群繁殖的夜鹭、小白鹭、池鹭和牛背鹭鸟卵及组织样品,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卵壳、内容物及组织中Cd、Pb、Cr的残留量.结果表明,4种鹭卵壳、内容物及组织的绝大多数样品中均检出相当高水平的Cd、Pb和Cr残留量,且卵壳和骨骼是重金属富集的主要场所,表明通过卵壳可以排出体内部分重金属污染物.卵壳中重金属显著高于卵内容物,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为Cr>Pb>Cd,4种鹭卵壳中重金属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极其显著,Cr残留水平的种间波动幅度最大,池鹭卵壳中的最高,牛背鹭的最低;Pb的种间波动幅度相对较小,Cd的种间波动幅度最小;而卵内容物中3种重金属残留量的种间差异都不显著,Cr残留量种间波动幅度最大,池鹭卵内容物中,Cr含量最高,牛背鹭卵内容物中没有检出;Pb的种间波动幅度相对较小,Cd的种间波动幅度最小.由于鹭的卵壳取样容易,可用作重金属污染物的指示物,监测和评价湿地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越冬水鸟资源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3~2004年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49个地点的越冬水鸟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旨在为海南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记录到越冬水鸟6目10科,共67种。发现了6种海南的新记录,分别为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鸳鸯(Aix galericulata)、针尾鸭(Anas acuta)、绿头鸭(A.platyrhynchos)、红腰杓鹬(Numenius madagoscariensis)和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