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异雷公藤内酯四醇的分离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新雷公藤内酯四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 ilfordiiHook. f.)的叶和根中分离到一个新的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据其理化性质,UV、IR、MS、1H-NMR、13C-NMR、13C-NOE、2D-COSY、2D-NOESY 和选择性远程DEPT谱等光谱数据分析,并结合分子图形学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新雷公藤内酯四醇(neotriptetraolide). 该产物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得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雷公藤倍半萜生物碱的研究(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uilfordii Hook.f.)的根皮中分离到两个倍半萜生物碱Ⅰ和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特别是2D-NMR技术(^1H-^1H COSY、^1H-^13C COSY、NOESY、COLOC)数据分析,鉴定Ⅰ为wilforine,Ⅱ为一新的生物碱--雷公藤植碱(wilfordsuine)。  相似文献   

4.
环境胁迫对雷公藤中雷公藤红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是我国的名贵药用植物, 其药用成分雷公藤红素是医药研究中重要的化学单体。环境胁迫能促进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该文通过正交设计, 探讨了水分、光照、土壤氮含量三因素两水平轻度胁迫处理对雷公藤幼苗中雷公藤红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根部是雷公藤红素含量最丰富的部位; 雷公藤幼苗在水分、光照及土壤氮含量胁迫条件下根系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8%、14.4%和13.0%, 光照对雷公藤红素含量的增加最明显, 短期的轻度胁迫可提高根中雷公藤红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双氯雷公藤内酯四醇的分离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 ilfordiiHook.f.)的叶中分离出1个新的含氯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据其理化数据和光谱分析,并结合分子图形学和分子力学计算,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命名为双氯雷公藤内酯四醇(dichlorotriptetraolide)。  相似文献   

6.
雷藤内酯四醇和雷公藤精碱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从雷公藤根皮中分离到两种倍半萜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 UV、IR、~1HNMR、~(13)CNMR、MS等光谱数据,鉴定Ⅰ为 euonine。Ⅱ为一种新生物碱,命名为雷公藤宁碱。药理试验表明这两种生物碱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植物的茎,叶在含激动素0.1mg/1,2.4-D 1mg/l的6.7-v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在22±2℃的条件下进行扩大培养后,收集培养物进行提取、分离。从薄层层析上显示出培养物中含有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等二萜内酯化合物。柱层析分离出5个萜类化合物,根据它们的mp、TLC、IR、~1HNMR、MS等图谱资料,其中4个分别鉴定为雷公藤酮,雷公藤内酯甲、3-Epikatonic acid,齐墩果酸,另一个化合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COSY”谱用于昆明山海棠生物碱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的生物碱可从甲醇中结晶析出,是多元混合物。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出现5个峰,用制备性烷化硅胶RP-18薄层层析板分离纯化,5个生物碱逐一分开。用化学和光谱法证明为:雷公藤次碱、雷公藤碱乙、雷公藤碱丁、雷公藤碱及卫矛碱(1—5)。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指出,前二者为其中的主要成分。用高分辨核磁共振谱及COSY谱指定了它们的质子及其在分子中的取向,说明了它们之间结构和构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自湖北产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根皮中分离出3个三萜成分,其根皮粗粉的氯仿的提取物,经环已烷、甲醇、氯仿和水分别萃取得4个部分。甲醇层经硅胶柱层析,石油醚-丙酮为洗脱剂,经苯-丙酮结晶及重结晶,得到3个三萜化合物A_1,A_2和B_1。经光谱分析,A_1、A_2均为首次自植物中得到的两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内生细菌的促生作用及其对雷公藤甲素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健康雷公藤植株体内分离得到23株内生细菌,对其有益生物学特征及对小麦萌发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得出3株益生效果显著的内生细菌.这3株内生细菌均能产生植物生长素和铁载体,其中LG3、LJ10具有溶磷特性,LG3、LY4具有固氮功能并同时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脱氨酶)活性.经细菌16S rDNA序列鉴定及同源性分析发现,LG3、LY4属于肠杆菌属,LJ10属于泛菌属.回接试验表明,3株内生细菌不但能够促进雷公藤植株的生长,还能显著提高不同器官内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从健康雷公藤植株体内分离得到23株内生细菌,对其有益生物学特征及对小麦萌发能力的影响进行评价,得出3株益生效果显著的内生细菌.这3株内生细菌均能产生植物生长素和铁载体,其中LG3、LJ10具有溶磷特性,LG3、LY4具有固氮功能并同时具有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ACC脱氨酶)活性.经细菌16S rDNA序列鉴定及同源性分析发现, LG3、LY4属于肠杆菌属,LJ10属于泛菌属.回接试验表明,3株内生细菌不但能够促进雷公藤植株的生长,还能显著提高不同器官内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以雷公藤植物粗提物为原料,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雷公藤红素的分离纯化方法。优化了两相溶剂体系的组成及配比。优化后的分离纯化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其体积之比为2∶3∶3∶2(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实验温度为室温,主机转速为800 rpm,正向洗脱,流动相流速为2.0 m L/min。目标产物的分离时间较短、产品纯度高(97.5%)、分离过程稳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技术(HPLC)在雷公藤种源筛选,有效成分分析,制剂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体现了该项技术的优越性,也表明雷公藤产业要发展,必须依靠先进、可靠的检测分析技术从源头到研发、生产再到临床应用等进行系统监测,以保障雷公藤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雷公藤根、茎、叶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含量,掌握雷公藤甲素的动态积累。结果表明,雷公藤甲素浓度在7.75~25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雷公藤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值为1.578%,该方法回收率较好。雷公藤甲素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不同部位存在一定差异,不同部位甲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根、茎,雷公藤叶片具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7~8月采收的雷公藤叶片甲素含量最高,11~12月雷公藤根部甲素含量达最高。雷公藤不同器官均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研究结果为雷公藤人工采收、质量评价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从雷公藤限皮中分得两种三萜,鉴定为 polpunonic acid 和3β,30-二羟基齐墩果-Δ~(12)-烯-29羧酸甲酯,后者未见文献报道,命名为雷二羟酸甲酯。此外,分到雷公藤春碱,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推测化学结构为Ⅲ,药理试验表明其为免疫抑制剂,药敏试验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组织在无激素培养基上无性系的驯化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以根入药。现代药理试验证明,雷公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作用。临床上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肾炎、皮肤病等。雷公藤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等二萜内酯类化合物。雷公藤为多年生木质藤本、生长缓慢。从七十年代开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公藤具有抗炎、抗免疫、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现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和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生物碱、二萜、三萜、神经酰胺等结构类型.本文就近年来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