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云南省哀牢山土样中分离到两株指孢囊放线菌。它们都形成单个或成丛的指状孢囊。每个孢囊含2—3个孢子,单行排列,细胞壁含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甘氨酸、门冬氨酸及3-OH-二氨基庚二酸。根据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把它们定为一个新种和一个新变种:褐橙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tum fusco-aurantiacum sp. Nov. Jiang et Xu)和褐橙指孢囊菌哀牢山变种(Dactylosporangium fusco-aurantiacum var. ailaoshanicum var. nov. Jiang et Xu)。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来自海洋软珊瑚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人类健康服务。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对分自海洋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中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进行发酵培养,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氢振(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物理性质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链霉菌6-1(strain 6-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4'-二羟基异黄酮(1)、5,7,4'-三羟基异黄酮(2)和丁烯酸内酯-Ⅰ(3)。结论:丁烯酸内酯-Ⅰ是从链霉菌属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均是从Streptomyces variabilis中首次分离得到;变异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 6-1)可以作为活性化合物3(丁烯酸内酯-Ⅰ)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云南省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放线菌(B133号菌株),该菌株无气丝,基丝侧枝顶端或孢囊梗上形成裂叶状、掌状或棒状的孢囊,细胞壁组扮Ⅱ型。根据这些特征,此菌株应属于游动放线菌科中的无定形孢囊菌属。它与该属的已知种比较均有显著差别,因此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栗色无定形孢囊菌(Amorphosporangium castaneum n. sp.)。  相似文献   

4.
对味噌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C18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对味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HMBC、MS)鉴定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总共分离得到6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图1),分别鉴定为:染料木素(1)、大豆素(2)、黄豆黄素(3)、4',5,7,8-四羟基异黄酮(4)、4',7,8-三羟基异黄酮(5)、4',7,8-三羟基-6-甲氧基异黄酮(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味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采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地衣内生菌Myxotrichum sp.的发酵液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3β,5α,8α,22E,24R)-5,8-epidioxy-ergosta-6,9(11),22-trien-3-ol(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7-羟基-2,5-二甲基色原酮(4),7,8-dihydro-7,8-dihy droxy-3,7-dimethyl-2-benzopyran-6-one(5),7-hydroxy-2-(2-hydroxypropyl)-5-methylchromone(6),Anhydroful vic acid(7),柠檬霉素(8),2,3二羟柠檬菌素(9),柠檬菌素(10)。化合物4~10的体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实验表明,该七种化合物均表现非常弱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竹黄菌与竹红菌化学成分及细胞毒活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合常规色谱方法,分离鉴定了两种真菌的6个相同成分,分别为3个主要成分竹红菌甲素(1)、竹红菌乙素(2)和竹红菌丙素(3),以及3,6,8-三羟基-1-甲基口山酮(7)、3,8-二羟基-6-甲氧基-1-甲基口山酮(8)和过氧麦角甾醇(9)。另外,从竹黄菌中还分离得到11,11′-二去氧沃替西林(5)、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10)和麦角甾-7,22E-二烯-2β,3α,9α-三醇(11),并首次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到竹红菌丁素(4)、灰黄霉素(6)、化合物7和8。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5对三株肿瘤细胞NCI-H1975、HepG2和MCF-7有很强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有较强细胞毒活性,而化合物6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蕨菜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树脂及正反相硅胶色谱柱从蕨菜(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中分离纯化出9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将它们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山奈酚-3-O-(6”-O-反-对羟基苯丙烯酰基)-β-D-葡萄糖苷、腺嘌呤核苷、蕨素-3-O-β-D-葡萄糖苷、牛膝甾酮、芦丁、蕨素A、坡那甾酮A和槲皮素。其中腺嘌呤核苷和牛膝甾酮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链孢囊放线菌及其相关菌的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链孢囊菌属的28株放线菌和4株气丝可形成孢囊的放线菌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条件、抗生素敏感性、抗菌谱等107项试验测定。根据Ssm相似性系数及平均链锁聚类方式,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对这些菌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1株国际公认的链孢囊菌属的标准菌和一株已知的链孢囊菌与供试未知菌,在59%的水平上归为一群。通过数值分类把所比较的菌株在77%水平上区分为不同的表观群,为进一步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和种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韵宇  孙伟  彭崇胜  李志勇 《生物磁学》2012,(26):5001-5004
目的:对来自海洋软珊瑚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riabilisstrain6-1)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为人类健康服务。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对分自海洋软珊瑚Scleronephthya sp中的链霉菌6.1(Streptomyces vafiabilisstrain6-1)进行发酵培养,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semi-preparative HPLC)分离方法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氢振(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物理性质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洋链霉菌6-1(strain6-1)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4’-二羟基异黄酮(1)、5,7,4’-三羟基异黄酮(2)和丁烯酸内酯-I(3)。结论:丁烯酸内酯.I是从链霉菌属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均是从Streptomyces variabilis中首次分离得到;变异链霉菌6-1(Stmptomyces variabilis strain6-1)可以作为活性化合物3(丁烯酸内酯-I)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20株生孢囊放线菌形态及化学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形态、细胞壁化学组分、甲基萘醌组分及磷酸类脂等项分类指征的分析,对从云南地区分离到的20株在气生菌丝上可形成孢囊的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在形态及细胞壁、甲基萘醌组分三个方面均与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相一致,但在磷酸类脂组分上有4株菌与此属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