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大白鼠下丘中心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Inferior Colliculus,ICCN)内神经末稍以群体的形式有在,神经突触排列的类型主要为系列突触.2.末稍群体(Clustered ending)中轴突终末内含有多种类型的突触小泡.3.ICCN内具有不对称突触与对称突触两种类型的突触结构.4.在ICCN内,突触前终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聚集,并且在突触后常有1—2个大线粒体靠近突触后膜.5.以上结果表明了脑干听觉中枢下丘中心核的结构及其突触连结的模式;突触的结构及其特点,这是频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1.大白鼠下丘中心核(the Central Nucleus of the Inferior Colliculus,ICCN)内神经末稍以群体的形式有在,神经突触排列的类型主要为系列突触.2.末稍群体(Clustered ending)中轴突终末内含有多种类型的突触小泡.3.ICCN内具有不对称突触与对称突触两种类型的突触结构.4.在ICCN内,突触前终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聚集,并且在突触后常有1—2个大线粒体靠近突触后膜.5.以上结果表明了脑干听觉中枢下丘中心核的结构及其突触连结的模式;突触的结构及其特点,这是频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Xiang XY  Zhang HM  Hu NW  Zhou LJ  Zhang T  Liu XG 《生理学报》2004,56(3):397-402
本研究和体视学方法探讨了在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的诱导及维持过程中的脊髓背角Ⅱ板层的突触形念变化。结果显示(1)在LTP形成后30min,Ⅱ板层内的突触后致密物质(postsynaptic density,PSD)增厚,突触间隙增宽;(2)在LTP形成后3h,PSD厚度、突触间隙宽度及突触界面曲率都有明显增加;(3)在LTP诱导和维持全过程中,总突触的数密度比对照组有明显增高。(4)在LTP形成后3h和5h,穿孔性突触的数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增高。上述结果显示:PSD增厚是LTP诱导阶段的主要形态学变化。突触界面曲率增人及穿孔突触数目增多是LTP维持阶段的主要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效应 (LTP)和长时程抑制效应 (LTD)反映神经元间突触传递效能的变化 ,目前认为这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 ,而谷氨酸受体在LTP和LTD的诱导中起关键作用。海马是与学习和记忆功能密切相关的脑区 ,Antonova等近来研究发现 ,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在LTP初始阶段有突触后谷氨酸受体 (GluR1)簇数目的增加 ,而且在突触前神经元有突触前蛋白簇突触素数目以及突触素与谷氨酸受体共存位点数目的快速、持久的增加。进一步实验证明LTP初始阶段并没有新蛋白的合成 ,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蛋白质数目的快速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分子机制的研究迅速发展,发现了大量位于神经末梢的蛋白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相关,特别是位于突触小泡膜上的突触小泡蛋白/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synaptobrevin/VAMP),位于突触前膜上的syntaxin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ynaptosome-associated protein of 25 ku),三者聚合形成的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核心复合体在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释放递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一些已知及未知的与SNARE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调节SNARE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来影响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从而可以调节突触信号传递的效率及强度,在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神经元长时程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神经元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维持依赖于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然而,这些转录产物和新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从胞体运输到突触点,还不甚清楚.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当长时程突触可塑性发生时,被激活的突触能通过建立突触标记(synaptic tag)来识别、捕捉和利用其所需要的基因产物,以维持突触可塑性的长时程变化.这一过程或现象被称为突触标识(synaptic tagging).本文就近年来突触标识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Lundberg 等首先发现猫下颌腺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兴奋时,血管活性肠肽(VIP)和乙酰胆碱(ACh)共同释放。VIP 影响唾液腺突触后细胞膜的兴奋性,可使主递质ACh 和胆碱M 受体的亲合力激增10~5倍。在突触水平可能存在两种反馈调节:(1)由突触前胆碱M 受体介导的抑制性回路,控制ACh 和VIP 释放。(2)ACh 和VIP 作用于突触前及突触后胆碱M 受体,降低ACh 的周转率。切断ACh 代谢的中枢性调  相似文献   

8.
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神经元持续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特异性数目、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它是学习记忆形成的基础,在神经功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突触可塑性包括突触传递和结构可塑性,二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有密切关系。本文从突触可塑性相关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突触相关蛋白、神经递质以及神经受体和离子在AD脑内的改变,探讨突触可塑性在A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为研究AD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突触素在人胎儿海马的表达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人胎儿海马中的表达与胎儿海马发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观察突触素在不同周龄的人胎儿海马中的表达水平,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周龄阶段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平均光密度。结果光镜下突触素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以颗粒状、点状形式存在于海马各层,在各层中分布不均匀;16-20W胎儿海马中已出现了阳性产物,21-25W阳性产物表达增多明显(P<0.05),25-29W阳性产物表达有下降趋势(P<0.05),30-39W阳性产物表达又显著升高(P<0.05)。结论突触素的数量可以反映突触发育的程度,在人胎儿海马中突触素的数量随神经细胞的发育成熟而增加,其间突触素表达的波动可能与突触形成需经历的过度生长及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钙 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calcium /calmodulindependentproteinkinaseII ,CaMKII)在兴奋性突触长时程增强 (longtermpotentiation ,LTP)和其他形式的突触可塑性等生理现象中起重要作用。用观察神经元胞体内某种分子参与突触后致密物 (postsynapticdensities ,PSD)的组成可以判断此分子是否参与LTP等突触可塑性过程。体外实验发现 ,用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标记的CaMKII分子可在神经元受到谷氨酸或者直接电刺激后形成突触后膜密度簇 (PDSclusters)。最近 ,纽约州大学学者MichelleR .Gleason等进一…  相似文献   

11.
突触的可塑性与学习,记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位于哺乳动物海马、小脑皮层的不同类型的可塑性突触,分别具有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强化(LTP)或抑制(LTD)现象,它们可能是某些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以LTD型突触为记忆装置的小脑局部神经网络,具有典型的适应控制能力。突触可塑性的另一类表现是突触前纤维长芽,有证据表明,伴随大脑—红核系统条件反射的建立,在红核神经元胞体附近有新的突触形成,这可能是长期记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non-receptor tyrosine kinase,nRTK)是一个较大的激酶家族,其功能是催化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nRTK家族中的几种常见亚型,比如Src和Fyn,可以在神经系统内表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神经元的突触部位含有多个nRTK的底物蛋白,这些底物蛋白主要包括谷氨酸受体(离子型和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突触后构架蛋白、突触前调节蛋白和突触富含的多种蛋白激酶。在基础或刺激的状态下,nRTK可催化这些底物蛋白内特定酪氨酸的磷酸化,从而调节这些底物蛋白的多种生理、生化和生物物理功能。因为突触内的nRTK对突触变化信号非常敏感,所以突触nRTK被认为参与了突触传导活动的强度和效率等方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α_1,α_2受体的突触前后定位和亚亚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触前和突触后都有α_1和α_2受体。对突触前α_1受体的功能有不同看法,可能与突触前α_2受体类似;突触后α_2受体的功能亦与突触后α_1受体类似,但有差别。α_1受体可再划分出高亲和力α_1受体与低亲和力α_1受体:α_(1a)、α_(1b)受体;还有人提出α_(1(?))受体,依赖和不依赖细胞外钙的α_1受体的概念。α_2受体可再划分为低亲和力α_2受体(α_(2L))和高亲和力α_2受体(α_(2H))。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特异标志物Alpha-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往往伴有铁的沉积,说明铁与Alpha-突触核蛋白聚集之间存在一定联系。铁可以通过增加Alpha-突触核蛋白的产生及抑制其降解从而促进Alpha-突触核蛋白聚集。Alpha-突触核蛋白作为一种高铁还原酶也可以影响细胞铁的代谢。本文就铁与Alpha-突触核蛋白参与PD的发病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鸡是有机磷引起的迟发性神经病(OPIDN)的最常用的动物模型,OPIDN的发生被认为与神经病靶酯酶(NTE)的抑制有关。本研究比较了NTE的生理性底物溶血卵磷脂(LPC)对鸡和小鼠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LPC能够浓度依赖性地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两种动物来源的突触体上的反应趋势和幅度基本相同。去掉突触体悬液中Ca2 后,同样在LPC的作用下,突触体内钙浓度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明显下降,这在两种来源的突触体上的结果相同。L型钙通道阻断剂维尔帕米和非特异性钙通道阻断剂氯化镉均对LPC引起的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升高都没有阻断作用。这些结果表明,LPC主要通过其对膜的破坏作用引起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的游离钙浓度升高,且在小鼠和鸡脑突触体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幅度和机制方面没有种属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鸡和小鼠在OPIDN中的症状差异并非由于LPC介导突触体内钙超载的强度不同所导致。  相似文献   

16.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Sprague-Dawley大鼠上,运用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条件化作用(低频配对,600对脉冲,5Hz,配对刺激相应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峰值时间间隔为10ms)在两条Schaffer-CA1条件化通路上同时诱导出突触可塑性,呈现出海马组合突触可塑性。结果显示:不管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独立与否,双通路条件化作用均可以同时诱导出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和长时程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呈现出LTP/LTD组合突触可塑性。结果表明: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技术,可实现海马突触可塑性的双向诱导,可塑性的方向取决于突触的自身状态。由此提示,与传统的高频诱导LTP低频诱导LTD相比,在海马Schaffer-CA1双通路条件化作用诱导出的组合突触可塑性可以更好地编码海马相关的学习记忆,体现了海马突触可塑性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突触上的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与学习记忆以及细胞的存活有着密切关系,而定位于突触外的NMDA受体则参与了细胞死亡通路的激活.本文主要从突触NMDA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出发,阐述突触上与突触外NMDA受体分布的原因,阐明其介导不同信号通路的具体分子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扮演的角色.最后,以突触外的NMDA受体为靶点,对AD疾病的治疗提出合理的展望,以期推动对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Jiang ML  Han TZ  Yang DW  Chen MX 《生理学报》2003,55(6):705-710
研究观察了孕期磁共振磁场照射对子代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SD孕鼠妊娠第12-18d给予0.35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场照射。测量1、2和5月龄雌性仔鼠海马CAl区和齿状回的突触结构参数,用立体计量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显示,磁场照射可引起2月龄子代大鼠海马CAl区突触间隙增宽.齿状回突触活性区长度变短、突触界面曲率和活性区面密度减小;5月龄子代大鼠CAl区突触间隙增宽,突触后致密物变薄,突触界面曲率减小,齿状回突触间隙增宽。结果提示,妊娠期接受MRI磁场照射可引起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对这些结构变化与行为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突触前α7烟碱受体对海马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u ZW  Yang S  Zhang YX  Liu CH 《生理学报》2003,55(6):731-735
采用盲法膜片钳技术观察突触前烟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l receptors,nAChRs)对海马脑片CAl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nAChRs激动剂碘化二甲基苯基哌嗪(dimethylphenyl—piperazinium iodide,DMPP)不能在CAl区锥体神经元上诱发出烟碱电流。DMPP对CAl区锥体神经元自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具有明显的增频和增幅作用,并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DMPP对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mEPSC)具有增频作用,但不具有增幅作用。上述DMPP增强突触传递的作用不能被nAChRs拮抗剂美加明、六烃季铵和双氢-β-刺桐丁所阻断,但可被α-银环蛇毒素阻断。上述结果提示,海马脑片CAl区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前nAChRs含有对α-银环蛇毒素敏感的胡亚单位,其激活可增强海马CAl区锥体神经元突触前递质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对兴奋性突触传递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 α-syn)聚集形成纤维状结构,进而形成路易小体(Lewy bodies, LBs)。LBs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 MSA)和路易小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DLB)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典型细胞病变特征,也是发病的一个关键环节。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的进步使解析高分辨率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结构成为可能。对α-突触核蛋白不同聚集形态的深入探究,能为理解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分子机制、α-突触核蛋白毒性形式的性质以及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影响的信号途径等提供帮助。本文综述目前已知的不同形态α-突触核蛋白结构,阐述α-突触核蛋白单体、寡聚体和不同聚集形式原纤维的结构特征。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由于其结构不稳定,目前尚无明确的结构信息。但目前已有多个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结构被解析,包括重组蛋白体外制备的和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体内分离的原纤维。这些原纤维直径由5 nm的单股原纤维至10 nm的双股原纤维不等。不同的体外制备条件可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