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海艺  张旭  徐畅隆  徐波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0):1781-1784
吉隆沟是喜马拉雅西部最大的水汽通道,水热条件好,地形地貌多样,孕育了丰富的植物多样性。该文报道了在西藏吉隆县发现的中国绿绒蒿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秋花绿绒蒿(Meconopsis autumnalis P. Egan)、美花绿绒蒿(Meconopsis bella Prain)以及1个发表后再次记录到的物种——心叶绿绒蒿[Meconopsis polygonoides (Prain) Prain]。文中提供了形态特征描述、分布及生境,并简要说明了与近似种的区别。该发现丰富了中国西藏植物区系,为中国绿绒蒿属研究提供了新资料。结合过往的调查,作者认为吉隆县的植物多样性调查应减少传统吉隆县沿吉隆藏布到吉隆镇的过度采集,建议向吉隆口岸及两侧深入采集。  相似文献   

2.
2014年5月,在广东省阳江市鹅凰嶂调查期间发现一只褐冠鹃隼(Aviceda jerdoni),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该物种为广东省鸟类分布新记录种。在此后年份,该物种于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和韶关市被陆续记录到。根据记录的季节和地区,我们推测褐冠鹃隼应是广东西部和北部山区的罕见留鸟。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甘肃小陇山地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植物2个新分布记录种:长柄鸢尾(Iris henryi Baker)和薄叶鸢尾(Iris leptophylla Lingelsh.)。通过整理重新编制了小陇山地区鸢尾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两种植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鸢尾属在全国的分布格局和本属在秦岭地区的种类,并为小陇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布信息。凭证标本存放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2种禾本科植物,曲序黄花茅[Anthoxanthum flexuosum(Hook.f.)Veldkamp]在西藏的新分布,外来物种弗吉尼亚须芒草(Andropogon virginicus L.)在江西的归化,并提供了它们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图版、分布及生境等信息。此外,还讨论了弗吉尼亚须芒草的潜在入侵危险。  相似文献   

5.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2年6和7月,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境内分别采集到蛇类2条和1条。经分子与形态学鉴定,德宏州2条蛇为白链蛇[Lycodon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 1875)];而西双版纳的1条蛇与国内原鉴定为细白环蛇(L. subcinctus Boie, 1827)的标本为同种,但与细白环蛇地模标本的分子遗传距离大,系统关系未解决,由于形态高度相似,暂定为细白环蛇(L. cf. subcinctus)。其中,白链蛇的发现恢复了该种在云南省近期才被移除的分布记录,而细白环蛇的发现则佐证了早期文献中长期被忽视的存疑记录。本文讨论了白链蛇在云南的分布历史和细白环蛇的分类问题,并指出未来应加强云南省边境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以尽快摸清云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8.
白毛算盘子(叶下珠科)在中国无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华  郭永杰  李玉玲  姚纲 《广西植物》2022,42(10):1645-1651
长期以来,白毛算盘子(Glochidion arborescens Blume)被认为广布于中国云南西部至南部地区。该研究基于多年野外考察及标本查阅工作发现,由于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实为标本错误鉴定所致,相关错误鉴定的标本绝大部分属于绒毛算盘子 [G. heyneanum(Wight & Arn.)Wight],少部分属于里白算盘子(G. acuminatum var. acuminatum Müll. Arg.)、毛果算盘子(G. eriocarpum Champ. ex Benth.)、艾胶算盘子 [G. lancolarium(Roxb.)Voigt]或厚叶算盘子 [G. zeylanicum var. tomentosum(Dalzell)Trimen]等物种,故在此将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予以排除。另外,对白毛算盘子进行了后选模式指定,并提供了白毛算盘子与相关混淆种的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大水系,现阶段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已被福建、广东、湖南等省列为重点保护野生水生动物。为了解赣南地区大刺鳅在主要分布水域桃江和九曲河中的资源状况,于2020年夏季对该水域鱼类和大刺鳅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34种隶属于4目11科31属。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样点本土鱼类中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大刺鳅、鲫(Carassius auratus)为优势物种,桃江中外来物种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占主要优势;随着水利工程建设、外来物种入侵、栖息生境破坏及过度捕捞,大刺鳅资源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调查分析表明,修复自然河流生境,恢复洄游通道;增强本土物种保护意识,加强外来物种治理;严格禁捕,科学增殖放流对大刺鳅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云南江城县地处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历史上未展开过全面系统的爬行动物资源调查。本研究于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先后7次(5 ~ 10 d/月,8:00时至次日04:00时),调查江城县全域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采用固定样线法,共设置207条样线,每条长4 km,本次调查共记录爬行动物2目17科39属5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1种,圆鼻巨蜥(Varanus salvator),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7种。本次调查发现2新种和1种中国分布新记录及1种云南分布新记录,新种为伯仲钝头蛇(Pareas geminates sp. nov)和滇南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goui sp. nov),中国新记录种为老挝拟须唇蛇(Parafimbrios lao),云南新记录种为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通过分析发现,江城县爬行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该区分布的物种区系以东洋界为主,单属种较多,与喜马拉雅-横断山具有一定的联系。其6类生态型中,灌丛石隙型最丰富。垂直分布多样性最丰富的是山坡地带海拔700 ~ 1 500 m。江城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与植被环境,是研究季雨林爬行动物多样性组成的典型区域,本次调查研究弥补了该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文献资料的空白,建议未来维持现有的森林分布格局,加强对该地区爬行动物多样性的研究、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该文报道了獐耳细辛属植物重瓣川鄂獐耳细辛(Hepatica henryi f. pleniflora Xiao D. Li et J. Q. Li)的新分布区——陕西省岚皋县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及镇坪县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将该种的分布区向西北扩展到了陕西省的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省新增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夹竹桃科萝藦亚科长瓣球兰[Hoya acuminata (Wight) Benth. ex Hook. f.]在中国的新分布记录。长瓣球兰过去记录在不丹、印度东北部(Sikkim, Khasia)和缅甸,2015年在中国西南部的西藏墨脱县内、海拔1 577 m的山林树上发现长瓣球兰。该物种与景洪球兰相近,但前者枝条光滑无毛,每个花序着花3~5朵,花冠直径达5 cm,花冠裂片长2 cm。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药用植物园标本馆(GXMG)。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了中国新疆、青海、内蒙古3个省区的植物新分布记录,包括2个省级新分布记录属和6个省级新分布记录种。其中陌上菜属(Lindernia Allioni)为新疆新记录属;薄果荠属(Hornungia Borb Reichenbach)为内蒙古新记录属。短茎岩黄芪(Hedysarum setigerum Turczaninow ex Fischer et C.A.Meyer)、帕米尔四齿芥(Tetracme pamirica Vassilcz.)和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 (Krocker) Borbas〕为新疆新记录种;密毛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 subsp. stellatopilosa Y. S. Lian et al. ex Swenson et Bartish)为青海新记种;薄果荠〔Hornungia procumbens (Linnaeus) Hayek〕和粗穗赖草(Leymus crassiusculus L. B. Cai)为内蒙古新记录种。凭证标本存放于内蒙古大学植物标本馆(HIMC)中。  相似文献   

14.
以前报道中国特有种-利川慈姑(Sagittaria lichuanensis)仅仅分布在我国的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的武夷山山脉以及湖北利川县,该种在贵州的分布为新记录.对该种的形态特征和群落特点作了介绍,同时还比较了该分布点与其它分布点之间生境条件的差异及分布格局.该种在贵州的分布使其地理分布状况从仅仅分布在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变为分布于我国的第二、第三级阶梯.这一发现为研究慈姑属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系统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场所和证据.此外,该种独特的生殖特点为比较不同生境条件下物种的生殖策略差异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刘琳琳  左骐嘉  张璐璐 《广西植物》2023,43(7):1268-1275
为探讨中国腹枝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进一步明确其分布特征与种类组成,该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及采集地衣标本,结合形态、解剖、化学等方法,对128份采自中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多个省份的腹枝衣属(Herpothallon)地衣标本进行了分类鉴定,共鉴定出腹枝衣属地衣12种,其中南方腹枝衣 [H. australasicum (Elix)Elix & G. Thor]、颗粒腹枝衣(H. granulosum Jagadeesh Ram & G. P. Sinha)、喜马拉雅腹枝衣(H. himalayanum Jagadeesh & G. P. Sinha)、裂芽腹枝衣(H. isidiatum Jagadeesh Ram & G. P. Sinha)和小腹枝衣(H. minutum Jagadeesh)为中国新记录种。并且对该属所有已知(已报道和本次鉴定)种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已知腹枝衣属地衣14种,占世界已报道种类的29.17%。(2)地理成分有5种类型,即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澳大利亚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3)中国腹枝衣属地衣主要分布在海拔300~2 500 m的范围内。(4)生长基物多为树皮,叶生、石生和藓生的物种较少。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南方腹枝衣属地衣的物种多样性较高,这对明确中国该属地衣物种组成以及地衣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原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 ex D. Don)为一个人为界定的属, 2011年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及其近缘属开展了系统发育重建工作,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唇柱苣苔属唇柱苣苔组(Sect. Gibbosaccus C. B. Clark)的物种被并入了广义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早期经典分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现报春苣苔属部分物种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认知不够,该属下一些物种的分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比如,在对中国和越南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个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广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直至中南半岛中部的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Merr.)Mich. Möller & A. Weber]命名人和原被认为是中国与广西特有种的疏花报春苣苔[P. laxiflora(W. T. Wang)Yin. Z. Wang]之间的鉴定存在分类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文对这两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比较,同时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原始描述对比、植物标本检查、栽培观察以及野外实地观察,确定疏花报春苣苔是钟冠报春苣苔的异名。此外,还明确了钟冠报春苣苔的后选指定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17.
裴俊峰  冯慧 《动物学杂志》2024,59(1):103-114
2011年4和8月及2014年4月在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分别采集到2只、1只和1只共4只蝙蝠个体,标本保存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馆(标本编号为TB0001、TB0002、TB0017和TB0042)。其主要形态特征为:体型小,头体长34.59 ~ 43.86 mm(n = 4);耳较小,黑色;耳前缘近凸圆,耳后缘在基部有一浅的缺刻;耳屏细长,约为耳长的一半;后足不及胫长的一半;背部毛基黑色,毛尖为赤褐色;腹部毛基为黑色,毛尖为灰褐色;翼膜起始于后足外趾的基部。以上特征均与喜山鼠耳蝠moupinensis亚种(Myotis muricola moupinensis)相符。结合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构建其系统发生关系,与基因库中宽吻蝠属未定种(Submyotodon sp.)序列聚为较高支持度的一支。综合形态与系统发育证据,参考目前最新的中国兽类物种分类和分布信息,将采集到的标本初步鉴定为喜山鼠耳蝠moupinensis亚种,此次发现是陕西省境内该物种的首次记录,拓展了对其在我国分布范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中华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属于全球极度濒危物种,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对中华穿山甲的非法捕杀曾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但是,近年来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穿山甲分布状况不明,极大地制约了对该物种的有效保护。搜集了近年来国内中华穿山甲的救护记录和救护新闻,甄别出67个记录分布点,利用最大熵模型软件(MaxEnt)进行因子筛选,结果表明最冷季度降水量、人口密度、年降水量、坡度、坡向、海拔等6个环境变量是与中华穿山甲分布显著相关的影响因子。基于6个主导环境变量构建的MaxEnt模型AUC平均值为0.961±0.014,预测结果达到极好标准。刀切法(Jackknife)表明,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和海拔是影响中华穿山甲分布的主要因素。中华穿山甲适宜生境(出现概率大于0.498)具有以下特点:最冷季度降水量141.22-439.46 mm,年降水量1471.67-2386.56 mm,人口密度≥390人/km2,海拔<316.98 m。该模型预测中华穿山甲在我国的潜在分布适宜区主要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总面积约为74.27×104 km2,占国土面积的7.73%,主要集中在江西、广东、湖南和广西省,面积分别占该区域的97.58%,89.65%,76.90%和73.08%;其次是浙江、福建、台湾和安徽省。湖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份也有中华穿山甲的零星分布。湖北东南部、江苏南部、浙江西南部和福建西北部等与江西接壤的区域也是中华穿山甲的重要潜在分布适宜区。明确中华穿山甲的潜在分布适宜区,可为该物种的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副棘鳅属(Paracanthocobiti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条鳅科(Nemacheilidae),分布范围西起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东至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流域。2022年7月,在我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采集到一批副棘鳅属鱼类标本,经形态性状和分子系统比较,确认为曼德勒副棘鳅(P. mandalay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本文对中国境内曼德勒副棘鳅进行了形态描述并提供了物种鉴定的分子依据:该种的主要特征为下唇中央部分有一对中断而膨大的片状结构,密布乳突;尾柄基部上缘有一眼状斑;雄性具有眶下沟;侧线完全;腹鳍基部具腋鳞;背鳍有10?分枝鳍条;尾鳍有4 ~ 8条黑色条带。此外,基于系统发育树和间断地理分布推测,曼德勒副棘鳅种内可能存在隐存种,同时对沙副棘鳅(P. botia)中国分布的记录提出了质疑。这一研究为高黎贡山地区的鱼类资源调查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东南亚地区副棘鳅属物种的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槭叶铁线莲(Clematis acerifolia)为太行山特有植物,但数量稀少且分布零散,其生存状况受到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葫芦峪沟谷新发现的槭叶铁线莲群落的典型样地调查,以物种重要值作为生态位计量指标,对各物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对槭叶铁线莲的生存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调查样地中共记录到14科15属17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为简单,槭叶铁线莲在大部分调查样地中的重要值最大,占据优势地位,其他物种重要值相对较低;群落内所有物种中,槭叶铁线莲的生态位宽度最大(Bi=6.264),绒毛绣线菊(Spiraea dasyantha)次之(Bi=5.144),其他种类较小;所有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生态位完全重叠(Qik=1)、重叠程度较高(0.5≤Qik<1)和重叠程度较低(Qik<0.5)的种对比例分别为8.09%、16.91%和75.00%,生态位完全相似(Cik=1)、相似程度较高(0.5≤Cik<1)和相似程度较低(Cik<0.5)的种对比例分别为8.09%、5.88%和86.03%,大部分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程度和相似性都处于较低水平;槭叶铁线莲与其他物种构成的16个种对中,62.50%的种对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Qik<0.5),81.25%的种对生态位相似性程度较低(Cik<0.5),反映出群落内各物种间对资源和空间的竞争较为温和,群落较为稳定,槭叶铁线莲在其分布生境中生存状况相对安全;本文研究表明,利用生态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生存状态和安全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