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免疫功能是影响动物个体适合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途径,对动物的生存至关重要。种群密度与寄生物感染都能影响动物的免疫功能。本实验通过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了母体密度应激+球虫感染、母体密度应激+未球虫感染、未母体密度应激+球虫感染、未母体密度应激+未球虫感染等4个处理对根田鼠粪便皮质酮、球虫感染率、白细胞总数、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淋巴细胞亚型计数(CD4,CD8计数)等指标。结果表明,高密度母体应激处理可显著降低CD4数量、CD4/CD8比例、淋巴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数,母体应激与球虫的耦合可使上述免疫指标进一步降低,说明母体密度应激和球虫感染对于根田鼠的免疫具有负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2.
温带地区动物的免疫功能常表现出季节性变化。本研究以捕获于2014年秋季、冬季和2015年春季、夏季的雌性黑线仓鼠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后足垫的肿胀程度反映细胞免疫能力;注射抗原匙孔血蓝蛋白(KLH)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和IgM的浓度,反映体液免疫功能;检验冬季免疫功能增强假说。体重、肥满度、体脂总重和血糖水平夏季最高,体重、体脂总重秋季最低。白细胞总数冬、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反映细胞免疫能力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反应夏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胸腺和脾脏鲜重无季节性变化。注射匙孔血蓝蛋白(KLH)后5天,秋季IgG浓度最高,但IgM浓度降至最低。体脂总重和血糖水平与PHA反应负相关,但与IgG和IgM浓度均不相关,表明能量贮存影响细胞免疫但对体液免疫作用很小。瘦素水平春季最高,与IgM显著正相关,但与细胞免疫不存在相关性,暗示瘦素可能对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但对细胞免疫没有作用。皮质酮水平冬、春季最高而秋季最低,与IgG或IgM浓度显著正相关,但与细胞免疫不相关,说明皮质酮可能对体液免疫具有促进作用,但对细胞免疫无影响。总之,黑线仓鼠免疫系统的不同成分表现出不同的季节性变化模式,白细胞总数、细胞免疫和IgG水平季节变化支持冬季免疫能力增强假说,而免疫器官、白细胞总数、IgM浓度的季节变化不支持该假说。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同营养级物种可通过特征介导间接效应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及种群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目前有关特征介导间接效应的实验研究多见于无脊椎动物、鱼类和两爬类。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内建立预防捕食者和未预防捕食者两种实验处理种群,并通过采用麦克马斯特法测定两种处理种群实验个体肠道寄生物感染种类及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采用PHA(phytohemagglutinin)反应和白细胞分类计数测定不同处理种群实验个体免疫能力,以分析捕食风险对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的感染效应。结果表明,未预防捕食者处理组根田鼠PHA反应、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较预防捕食者处理组实验个体显著降低,而球虫 E. wenrichi 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则显著增加,但绦虫和线虫以及其他3种球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捕食者可通过介导猎物免疫力特征而间接影响猎物肠道寄生物的感染,验证了本项提出的捕食风险可通过降低根田鼠的免疫能力而增加其肠道寄生物感染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活史理论,免疫功能与产热和繁殖等其他生理学功能类似,具有能量代价。然而,关于提高免疫能力的能量学代价的实验例证很少,且此类代价可能受所选择的免疫学参数和实验测定的影响。为探究提高小型哺乳动物免疫能力的能量学代价,以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cyanin,KLH)作为外源抗原刺激,在注射前(第0天)、注射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测定非繁殖期雌、雄性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体重和静止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c rate, RMR)的变化,通过眼眶静脉丛采血技术和ELISA分析,分别测定第5天(抗IgM抗体)和第10天(抗IgG抗体)动物血清抗体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雄鼠的体重高于雌鼠,雌、雄鼠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体重均无差异且不随时间而增加;(2)无论雌鼠还是雄鼠,注射KLH组血清中抗IgM和抗IgG抗体的含量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动物;(3)注射KLH前后,RMR既无性别差异,也无组间差异,同一组动物的RMR均不随取样时间点而变化(KLH注射后第5天和第10天)。结果表明,单一的KLH刺激激活了黑线仓鼠的体液免疫,但在能量不受限的情况下不影响体重和能量收支的变化。有两种可能的解释:黑线仓鼠增强的体液免疫可能以免疫系统内另一免疫组分活动的降低作为代价,或它对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构建能力,温和的免疫刺激不伴随额外的能量学代价。  相似文献   

5.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不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也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种群数量随着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而急剧增加。我们近期的研究发现,随着高寒草地退化,高原鼠兔的免疫力明显增强,推测可能与退化的高寒草地中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物资源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本研究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区的重度退化草地中,选取6块70 m×70 m的实验样地,通过添加蛋白质含量为20%和5%的兔颗粒饲料及不添加饲料处理,测定了高原鼠兔的粪便皮质醇(Fecal cortisol metabolite, FCM)含量、植物血凝素反应(Phytohemagglutinin, PHA)、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aemoeyanin, KLH)的IgG水平含量和肠道寄生物感染状况,以验证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物资源可增加高原鼠兔的免疫力的假设。结果表明,添加20%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显著降低了高原鼠兔的FCM含量,显著增加了PHA反应和抗KLH的IgG含量,显著降低了球虫的感染率和绦虫的感染强度。该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  相似文献   

6.
徐德立  徐来祥 《生态学报》2015,35(6):1882-1890
温带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经常面临着食物资源的波动。食物对动物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将19只成年雄性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随机分为自由取食组(n=9)和限食组(n=10)。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来测定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用匙孔血蓝蛋白(KLH)免疫动物,然后测定抗KLH抗体的浓度以反映其体液免疫功能。旨在检验食物限制是否会抑制黑线仓鼠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限食组黑线仓鼠具有较低的体重、体脂、脾脏鲜重、血清瘦素水平、免疫球蛋白Ig G和Ig M浓度。而限食对胸腺鲜重、白细胞数、皮质酮水平以及PHA反应没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黑线仓鼠免疫系统的不同成分对限食反应存在差异,在食物资源短缺时,黑线仓鼠防御细胞外病原体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生存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界,捕食者和寄生物是两种主要的种群外部调节因子,二者的交互作用会对猎物和宿主种群波动产生深远影响。较低的球虫感染强度与捕食对根田鼠(Alexandromys oeconomus)繁殖无显著的交互作用。自然界球虫感染存在季节性变化,秋季感染强度最高。为了探究较高感染强度下,球虫与捕食对根田鼠繁殖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本研究采用2×2析因实验设计,在野外围栏中测定了根田鼠种群肠道内寄生物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雄性睾丸指数、睾酮水平、精子密度、精子活力以及雌性卵巢指数。结果表明,较高的感染强度下,球虫能显著抑制根田鼠的繁殖性能,但球虫感染与捕食对根田鼠的繁殖无显著的交互作用,这可能与球虫感染和捕食效应在时间上的错配有关。本研究认为,球虫感染对繁殖期小哺乳动物种群的调节作用虽有限,但其可通过与捕食者的耦合来降低宿主越冬时的存活率,进而影响宿主种群波动。  相似文献   

8.
寄生物是调节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的因子之一。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可影响寄生物的感染。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了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种类及其感染率,并分析了根田鼠建群者数量、性别、年龄及时间对寄生物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田鼠肠道寄生物有球虫、线虫和绦虫,球虫是主要寄生物, Eimeria wenrichi 为球虫中的优势种;其感染率随根田鼠建群者数量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而显著变化。在根田鼠幼体中,高密度处理组E. wenrichi 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组,而根田鼠幼体的E. ochrogasteri 感染率显著高于成体。本研究未发现根田鼠性别间的球虫感染率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在根田鼠种群中,球虫感染率有时间变化,且受宿主密度的制约,高密度种群引起的生前应激与当前密度制约性感染可能对球虫感染率具有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针对嗜肺军团茵血清8型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甲醛灭活的嗜肺军团菌血清8型菌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嗜肺军团菌血清8型单克隆抗体,建立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结果:研制出8株能特异性分泌抗嗜肺军团菌血清8型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Ig类型分别为IgM(2株)、IgG,(1株)和IgG,(5株);利用IgG1型单抗6G10与6C7配对,建立了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6×10^5cfu/mL,除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微弱的交叉反应外,与14株其他血清型嗜肺军团菌、17株非嗜肺军团菌及11株非军团菌均无交叉反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制备了具有高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嗜肺军团菌血清8型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了双抗夹心EU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水位变化对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us)蝌蚪形态表型、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能力的影响,实验室内测定了水位恒定组以及水位快速、中速和慢速下降组37期蝌蚪发育至变态完成期的变态时长、身体大小和血液中各型白细胞的百分比,以及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位快速下降显著缩短了蝌蚪的变态时长(P <0.05),体长下降明显(P <0.05),体重和体宽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嗜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快速下降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单核细胞的百分比水位恒定组显著高于中速下降组(P <0.05),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嗜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快速下降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0.05)。水位加速下降导致登陆后幼蛙的个体变小,由嗜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所代表的天然免疫能力变化趋势不同,应激反应能力增强,可能不利于幼蛙的存活。  相似文献   

11.
徐德立  王德华 《兽类学报》2015,35(4):369-378
动物的免疫系统是防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害的重要途径,对其生存很重要,而食物短缺是影响动物免疫的重要因素。前期研究发现,禁食3天可抑制雌性长爪沙鼠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而禁食时长可能在影响动物免疫中起重要作用。为此,本实验主要测定不同的禁食时间如何影响雌性长爪沙鼠的免疫功能,该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理解它们在野外面临食物短缺时的生存状况。将55只成年雌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禁食1 d、2 d 、3 d和自由取食,每种处理又分别注射磷酸缓冲液和植物血凝素(PHA)。结果发现,随禁食时间的延长,PHA反应(指示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逐渐受到抑制,胸腺和脾脏逐渐萎缩,表明禁食时间对长爪沙鼠的免疫功能影响显著。同样,随饥饿时间增加,长爪沙鼠的体脂、血糖和血清瘦素水平逐渐下降,并且与PHA反应呈正相关,但白细胞总数和皮质酮水平不受禁食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禁食时间长短能显著影响雌性长爪沙鼠的免疫功能,随禁食时间的延长,长爪沙鼠T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逐渐受抑制,这可能与体脂和葡萄糖含量下降有关,血清瘦素逐渐降低也可能是其免疫受抑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抗人肌糖蛋白C(tenescin-C,TN-C)单克隆抗体并鉴定.方法:根据人TN-C蛋白序列,用软件预测B细胞表位;化学合成优势表位蛋白肽,分别与钥孔戚血蓝素(KLH)和兔血清白蛋白(RSA)交联;取KLH-TN-C常规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分别预包被KLH-TN-C或者RSA-TN-C融合蛋白的ELISA板筛选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取骨肉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获得蛋白优势表位数据;成功将TN-C肽交联至KLH和RSA;获得3株抗人TN-C单克隆抗体,分别为IgG1和IgG2a亚型,腹水效价为10-6左右,免疫组化有阳性着染.结论:成功获得抗人TN-C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高纯度貉血清IgG和兔抗貉IgG抗血清,作为建立多种动物抗体检测技术的储备。方法 采用Hitrap Protein A亲和层析及盐析再沉淀法纯化貉血清IgG,通过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对IgG作纯度及免疫活性检测;常规免疫法制备兔抗貉IgG血清。结果 貉血清IgG与Protein G虽有较强的结合力,但同时也结合血清中其他杂蛋白;用二步纯化法可从5 mL貉血清中纯化IgG约7 mg,电泳和免疫印迹测定显示,IgG纯度大于95%,常规免疫法制备抗血清免疫双扩散效价达1∶32。结论 建立了可行的貉血清IgG的纯化方法和高效价的兔抗貉血清IgG抗血清,为貉血清IgG二级抗体酶联物的制备储备了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L-6 抗体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方法:实验动物分三组:PBS 组(正常对照组)、抗IL-6 抗体组(以抗IL-6 单 克隆抗体处理)、IgG 抗体对照组(以IgG对照抗体处理)。应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给予抗IL-6 单克 隆抗体干预,计量抗原激发后小鼠搔鼻数量。应用HE染色方法检测对小鼠鼻黏膜炎症影响,应用ELISA 法检测小鼠灌洗液中 IL-4、IFN-r含量。结果:治疗后抗IL-6 抗体组小鼠搔鼻症状相对于抗体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与PBS 组比较,IgG 抗体对照组 小鼠鼻腔灌洗液中总炎性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IL-6 抗体治疗后,小鼠鼻腔灌洗液中总炎性 细胞数,淋巴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IgG抗体对照组小鼠鼻腔灌洗液IL-4 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IFN-r 含量不变(P>0.05);IL-6 抗体治疗后,IL-4 含量较IgG 抗体对照组降低(P<0.05),IFN-r含量不变(P>0.05)。结论:IL-6 抗体可有效 治疗小鼠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5.
从大熊猫血清中纯化出免疫球蛋白(IgG),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大熊猫IgG血清。以黑熊、小熊猫、狗、猫等动物血清为抗原,兔抗大熊猫IgG 血清为抗体.进行了免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收集的食肉目动物:黑熊、小熊猫、狗、猫的血清都可与兔抗大熊猫GIg血清进行沉淀反应,其中尤以黑熊的反应最强且与大熊猫的反应沉淀线完全融合;小熊猫、狗、猫反应较弱且融入大熊猫反应沉淀线后形成树板状。从此看出大熊猫lgG 与黑熊的IgG最相似,从亲缘关系上讲,二者更为接近,大熊猫反应属熊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肝、肺组织病理改变及相关基因表达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000条/只),取对照组东方田鼠和感染血吸虫后第6、10、15、20、30天肺、肝组织样品,HE染色后进行病理观察,并提取肺和肝总RNA,对Lyz、RT1-Db1、Cd74、C1qa、Thra、Igf1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比较其在肝脏和肺脏的动态表达水平。结果东方田鼠感染血吸虫后6~10d,肺部有大量出血点,肝细胞空泡变性,肝窦高度扩张,肺和肝组织内血管周围及管腔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至第20天逐渐恢复。从感染后第6天开始,Lyz、RT1-Db1、Cd74基因在肺和肝内表达均明显上调,在第20天后逐渐恢复,C1qa基因在肺内表达上调,Thra基因在肺内表达下调,Igf1基因肝内表达下调。结论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关基因在东方田鼠抗血吸虫感染的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和厚朴酚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致病力的影响, 筛选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天然化合物, 通过溶血试验、免疫印记试验、荧光定量PCR试验和动物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和厚朴酚能在亚抑菌浓度下降低嗜水气单胞菌培养物上清中的溶血活性;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发现和厚朴酚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的分泌; 荧光定量PCR试验进一步表明和厚朴酚与嗜水气单胞菌共培养后降低了气溶素编码基因aerA的转录而降低气溶素的分泌。此外, 通过动物试验发现和厚朴酚治疗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模型的存活率。以上研究表明, 和厚朴酚能通过降低气溶素编码基因aerA的转录而降低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力, 和厚朴酚是一种潜在的新型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自然条件下母体社群应激对根田鼠子代免疫力的影响,在野外围栏建立高密度和低密度根田鼠种群,将围栏出生的F1代幼体在室内饲养至性成熟后,测定其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抗体的IgG水平、血液学参数和脾脏指数,以及种群建群者的血浆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高密度种群建群者的皮质酮含量高于低密度种群建群者.子代个体的各类血细胞的数量无差异.高密度种群子代的IgG含量低于低密度种群的子代,但脾脏指数高于后者.上述不同免疫参数结果相互印证说明,高密度种群引起的母体社群应激对子代免疫力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文探讨了母体应激效应的概念和生态学意义及其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E.tenella感染雏鸡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和母源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实验用斑点酶联免疫试验 (Dot ELISA)检测了E .tenella感染雏鸡特异性抗体、免疫母鸡卵黄和后代血清中特异性母源抗体的动态变化及不同日龄雏鸡的抗球虫水平。结果表明 :(1)雏鸡感染E .tenella后第 6d即可在循环血液中检测到特异性IgG ,于第 18天达到峰值 ,第 30天降至感染后第 7天时的水平。 (2 )母鸡二次免疫后第 5天卵黄中即有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免疫母鸡后代 1日龄时母源抗体滴度高达 9.83,与未免疫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二者都随着日龄增长降低 ,但免疫组下降幅度很小 ,2 9日龄时仍和对照组 18日龄水平相当。 (3)免疫母鸡后代对再感染的抵抗力显著增强 ,卵囊减少率高达 93%,抗球虫指数和相对增重率都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P <0 .0 1) ,雏鸡的抗球虫水平随着日龄增长逐渐降低 ;母源抗体、抗球虫指数和相对增重率三者之间两两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而这三者又都与卵囊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光照和温度对根田鼠褐色脂肪组织产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根田鼠在室内驯化2周后褐色脂肪组织(BAT)的蛋白含量、线粒体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动物进行如下4种处理:23℃,16L:8D;23℃,8L:16D;5℃,16L:8D和5℃,8L:16D.。结果表明,短光照可刺激根田鼠的BAT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活性增加;低温驯化可导致根田鼠的BAT线粒体蛋白含量增加;短光照加低温可进一步促进酶的活性增加。结合个体水平的产热特点,说明根田鼠在产热能力的季节驯化过程中,光周期是一主要的季节调节信号,环境温度进一步增强光照的作用,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以诱导其产热能力等方面的生理调节。研究结果支持了环境温度和光周期共同作用以调节动物产热变化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