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描述了自陕西省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一新种,圆盔乌头(Aconitum rotundocassideum)。由于具有相似的体态和盔形上萼片,此种与特产云南省的粗茎乌头在亲缘上很相近,与后者的区别特征见正文。  相似文献   

2.
国产12种乌头属和18种翠雀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12种乌头属Aconitum L.和18种翠雀属Delphinium L.植物的染色体。在12种乌头属植物中,除粗花乌头A.crassiflorum为四倍体(2n=4x=32)外,其他种类都为二倍体(2n=2x=16),中甸乌头 A.piepunense中有B染色体存在,牛扁亚属Aconitum subgen.Lycoctonum的二倍体植物与乌头亚属Aconitum subgen.Aconitum 植物的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有明显区别;所有18种翠雀属植物都为二倍体(2n=2x=16),其染色体在大小和形态上极为相似,但与乌头亚属的染色体易于区别。翠雀属植物的核型不对称性程度明显高于乌头属植物,因此从染色体证据来看,翠雀属要比乌头属进化。  相似文献   

3.
杨宗宗 《广西植物》2019,39(9):1143-1146
该文描述了发现自中国新疆天山北部的毛茛科乌头属一新种,即乌鲁木齐乌头(Aconitm urumqiense),此新种与新疆乌头(A. sinchiangense)近缘。两者的区别在于此新种(乌鲁木齐乌头)的茎无毛,不存在基生叶,总状花序轴和花梗被黄色腺毛,萼片背面疏被柔毛、边缘被缘毛,上萼片较宽,花瓣唇在顶端啮蚀状,子房幼时疏被柔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藏药处方中诃子与乌头的配伍概况及诃子配伍乌头的减毒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其配伍的机理和意义。方法:从《四部医典》和《藏医秘方精选》中遴选出诃子配伍乌头的相关处方进行分析;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与诃子及乌头的相关化学成分研究文献,进行遴选分析。结果:从选出相关藏药处方中发现,诃子与乌头配伍,诃子通常用量大于乌头;通过相关文献分析,诃子配伍乌头减毒存在物质基础。结论:藏药处方中乌头常配伍诃子共用,诃子配伍乌头减毒的情况及机理已有初步的分析结果,进一步的相关研究需要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5.
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二萜生物碱的类型、生物合成、在乌头属植物中的分布,并参照国产乌头属的系统分类、形态演化和地理分布,本文讨论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1.以牛扁碱型成分为主的牛扁亚属和以乌头碱型成分为主的乌头亚属可能在乌头属进化的初期阶段就已分化,各自沿着独立的道路发展。2.乌头亚属包括以下类群:(1)以阿替生型、维特钦型、乌头碱型胺酵和 酯碱为主的保山乌头系,主要分布于国产乌头属近代发展分化中心之一的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流域,可能国产乌头组的近代分化就是由该系发展而来; (2)以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为主的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所含乌头碱及尼奥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3)以乌头碱和松果灵为主的准噶尔乌头系,所含乌头碱和松果灵显示了该系与保山乌头系的亲缘关系; (4)以滇乌碱类酯碱为主的显柱乌头系和蔓乌头系,为进化程度较高的群,其酯碱有别于乌头碱类。3.以阿替生及C19内酯型为主的甘青乌头系及圆叶乌头系,可能为进化早期形成的高山特化类群。4. 以阿替生和C19乌头碱型胺醇为主的露蕊乌头亚属,可能为特化类群。  相似文献   

6.
国产7种乌头属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国产7种乌头属植物(两色乌头(Aconitum alboviolaceum Kom.,牛扁 A.barbartum var.puberulum Ledeb.,蔓乌头A.volubile Pall.,展毛蔓乌头 A.ciliare DC.,北乌头 A.kusnezoffii Reichb.,蒿叶乌头 A.artemisiaefolium Bar.et Skv.,细叶乌头 A.macrorhgnchum Turcz.)的核型。其中展毛蔓乌头、蒿叶乌头和细叶乌头的核型为首次报道。本文还首次指出乌头属中具多年生根状茎的牛扁亚属植物的核型没有明显的二型性,而具二年生块根的乌头正属植物的核型的二型性十分明显。此外还讨论了细叶乌头及展毛蔓乌头的系统位置,认为它们与蔓乌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自河南省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一新种——栾川乌头,并给出了此种与近缘种黄花乌头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乌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毛莨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作为有毒植物及药用植物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属全世界约有300余种,其中超过半数分布在中国。本文在总结乌头属二萜生物碱的化学分类及其分布、特征性二萜生物碱及其分类价值以及二萜生物碱的生源关系及其分类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其毒性和疗效讨论了国产乌头属植物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疗效及毒性之间的相关性,亦即药用亲缘学的初步研究。发现牛扁亚属subgen.Lycoctonum是以牛扁碱和C18-二萜生物碱为主的类群,由于其毒性中等,因而是寻找镇痛、抗炎等新药的一个对象。从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来看,露蕊乌头亚属subgen.Gymnaconitum并不显得最为进化,对其分类位置尚难作出最后的结论。乌头亚属subgen.Aconitum亚属下系之间的化学分类表现出如下特征:(1)唐古特乌头系ser.Tangutica和圆叶乌头系set.Rotundifolia是以内酯型二萜生物碱为主的类群,毒性较小,是新药寻找的重点研究类群。保山乌头系ser.Bullatifolia以C20-二萜生物碱如光翠雀碱和宋果灵以及C19-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滇乌碱和尼奥灵等为主。短柄乌头系see Brachypoda显示以3-乙酰乌头碱、乌头碱、伏乌碱等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胺醇类如尼奥灵次之,有时共存其他纳哌啉型C20-二萜生物碱的特征。准噶尔乌头系ser.Grandituberosa的化学特征是以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如乌头碱等和比较原始的胺醇如塔拉萨敏、尼奥灵等以及C20-二萜生物碱为主,均有较大毒性。褐紫乌头系ser.Brunnea则以C20-二萜生物碱如光翠雀碱和宋果灵为主,杂有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等成分。化学分类上不支持其独立成为一个分支。以上各系组成乌头亚属的原始和中间过渡类群。其中唐古特乌头系和圆叶乌头系最为相近,褐紫乌头系可能是连接保山乌头系和短柄乌头系的“桥梁”,而准噶尔乌头系更靠近保山乌头系。(2)显柱乌头系set.Stylosa是以含大茴香酸酯基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以及塔拉萨敏和查斯曼宁胺醇类为主的类群,是块根较大的“大乌头”的主要来源,具有很大的毒性。兴安乌头系ser.Ambigua以含大茴香酸酯基的乌头碱型和原始胺醇类如塔拉萨敏、尼奥灵等二萜生物碱为主。蔓乌头系ser.Volubilia是以含大茴香酸酯基/苯甲酸酯基的乌头碱型和塔拉萨敏胺醇类以及高度进化的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的中间过渡类群。乌头系ser.Inflata以含15-羟基的单酯、双酯或多酯以及胺醇类鸟头碱型二萜生物碱为主,且酯基中无大茴香酸酯基,此系是草乌的主要植物来源,具有很大的毒性,应十分慎用。这些系可能代表乌头亚属进化的类群。其中显柱乌头系与兴安乌头系可能较近缘。蔓乌头系可能是连接显柱乌头系/兴安乌头系与乌头系的中间类群。另外,保山乌头系、短柄乌头系和准噶尔乌头系可能是直接向显柱乌头系、蔓乌头系和乌头系过渡的较为原始的类群。(3)岩乌头系set.Racemulosa从化学分类角度来看是一个特殊的类群,支持其独立成一个分支。其化学特征以牛扁碱型和乌头碱型的胺醇二萜生物碱如牛扁碱、异塔拉萨亭定和C20-二萜生物碱为主。如果单纯从化学成分来看,它与牛扁亚属植物似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毛茛科乌头属植物57种、5变种的种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1)种皮微形态特征在属内颇为稳定,种子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仅露蕊乌头的种子表皮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疏密不一的瘤状纹饰;(2)种子形态在亚属水平上有较大区别,特别是其中的单型亚属——露蕊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具有较为复杂的网状凹陷,与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相当平滑)明显不同;(3)种子形态在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中都有明显的分化,所观察的牛扁亚属的种子可分为两个类型,乌头亚属的种子可分为4个类型.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乌头属种子形态的分类和系统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天华  黎君  杨恒 《西北植物学报》2017,37(12):2378-2388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为中国重要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同属近缘种繁多。该研究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17个种群的51份乌头样本和13个同属近缘种的65份样本进行扩增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了乌头及其同属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筛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SSR引物构建乌头及其近缘种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1)11对乌头微卫星引物均表现出高的多态性,共检测出109个复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9.91。(2)乌头在物种水平上遗传多样性丰富(A=3.090 9,I=0.889 7,h=0.540 2),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显著(Gst=0.277 4);乌头属14种植物表现出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A=9.909 1,I=1.526 2,h=0.690 5),物种间遗传分化显著(Fst=0.437),基因流微弱(Nm=0.451 8)。(3)聚类分析表明,同一种群的乌头样本首先聚在一起各自形成小支,17个小支聚为一支;13个乌头近缘种材料中,相同物种的样本分别聚为一支;乌头属14个物种聚为5个大支,与形态分类结果一致。(4)利用基因型丰富、多态性高的6对SSR引物(Tchin03、Tchin04Tchin20、Tchin26、Tchin29、Tchin32)可有效区分14种乌头属植物,并以此建立了乌头种质资源和近缘种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为乌头的种质资源鉴定及混伪品鉴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3,33(6):641-643
描述了自河北省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一新种,迁西乌头。此新种在叶和花的形状方面与乌头像似,但其块根二叉状分枝,茎低矮,之字形弯曲,无毛,叶较小,无毛,花单朵顶生,花梗、萼片外面和心片均无毛,而与乌头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5,35(4):481-483
描述了自甘肃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二新种,合作乌头和莲花山乌头,并分别给出二种与其等近缘种的形态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3.
毛茛科六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6,36(11):1303-1311
该文描述了毛茛科六新种:(1)托里乌头,与阿尔泰乌头近缘,区别为其茎和叶无毛,总状花序极密集,雄蕊花丝多有1或2小齿。(2)门源翠雀花,与大通翠雀花近缘,区别为其茎极短,花序总状,退化雄蕊瓣片不分裂。(3)云台山铁线莲,与裂叶铁线莲近缘,区别为其叶为二回羽状复叶,花较小,雄蕊花丝呈黑色,无脉。(4)黑丝铁线莲,与前种云台山铁线莲在亲缘关系上极为相近,区别为其小叶较小,多呈狭卵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也较小,通常只具3花。(5)五台山毛茛,与砾地毛茛相似,区别为其基生叶被柔毛,花瓣蜜槽具鳞片,心皮具短而粗的花柱和小柱头。(6)靖西铁线莲,与宝岛铁线莲在亲缘关系上接近,区别为其茎疏被短柔毛,小叶卵形或狭卵形,不分裂,聚伞花序有1~3花,萼片较大(长1.7~2 cm,宽0.5~0.7 cm)。  相似文献   

14.
通过标本观察,发现描述自我国河北迁西县的毛茛科乌头属植物迁西乌头(Aconitum qianxiense W.T.Wang)与华北和东北地区常见的北乌头(A.kusnezoffii Reichb.)没有本质区别,故将前者处理为后者的异名。  相似文献   

15.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4,34(2):145-147
描述了自四川发现的毛茛科翠雀属一新种,叉角翠雀花。此新种的萼片具叉状角状突起而与弯距翠雀花有亲缘关系,但其叶片3深裂,下面无毛,花3~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白色短柔毛,无腺毛,萼距稍向下弯曲,花瓣不2裂,而与弯距翠雀花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8,38(6):801-803
描述了发现自安徽省毛茛科毛茛属一新种,庐江毛茛Ranunculus lujiangensis。此新种与怀宁毛茛R.huainingensis在亲缘关系上甚为相似,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本种的叶或小叶的裂片全缘或有不明显的浅齿,萼片呈宽船状椭圆形,不具脉,边缘有3~4根毛,子房宽卵形。  相似文献   

17.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8,38(8):969-972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二新种:短葶翠雀花(Delphinium breviscaposum W.T.Wang)和丝苞翠雀花(D.filibracteolum W.T.Wang)。短葶翠雀花与察隅翠雀花(D.chayuense W.T.Wang)在亲缘关系上相近,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短葶翠雀花植株具3条簇生短花葶,总状花序的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较长,萼片较小,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丝苞翠雀花与拟长距翠雀花(D.dolichocentroides W.T.Wang)近缘,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丝苞翠雀花的花组成圆锥花序,花梗、萼片和萼距均较短,退化雄蕊的爪无附属物,心皮无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