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连作苹果园土壤真菌的T-RFLP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连作苹果园不同土壤空间真菌群落结构,应用T-RFLP(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比较了3个连作园不同取样位置(行间、原穴、株间)和不同土层(0—30 cm、30—60 cm)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并结合不同样品TRFLP图谱的差异,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了3个连作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磁窑、道朗和金城连作园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各采样地区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0.43—2.47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在0.17—0.85之间,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0.12—0.81之间,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是金城树穴0—30 cm土层(R=4.55),最低的是磁窑行间30—60 cm土层(R=0.77)。在调查的不同取样位置、不同土层中,原树穴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最低的优势度指数;0—3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30—60cm土层,而优势度指数的趋势正好相反;PCA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磁窑、道朗和金城连作园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均有明显差异,3个连作园的土壤真菌各自构成一个独立的群落结构,这些群落能够适应各自的土壤环境并成为环境的优势群落。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地区米槠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采用磷脂脂肪酸方法对武夷山和建瓯的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天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米槠天然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十分丰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92~3.01、25.84~28.23 和0.88~0.90。0~10 cm土层的磷脂脂肪酸总量、细菌特征脂肪酸、真菌特征脂肪酸、放线菌特征脂肪酸、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特征脂肪酸含量均高于10~20 cm土层的,且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高于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20 cm土层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高于0~10 cm土层的;细菌特征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真菌,表明细菌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主要是由采样地点的不同引起。  相似文献   

3.
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分析了福建省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中相邻的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天然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地区2种植被类型土壤真菌种类较为丰富,真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451~3.709、19~25和0.986~0.989。对21条优势条带测序以及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真菌类群中担子菌(Basidiomycota)数量最多,其次为子囊菌(Ascomycota),接合菌(Zygomycota)和半知菌(Deuteromycota)相对较少。其中隐球菌属(Cryptococcus)、光柄菇属(Pluteus)、锥毛壳属(Coniochaeta)、木霉属(Trichoderma)和地星属(Geastrum)真菌普遍存在于2种森林类型的土壤中,同时也是这2种林型土壤真菌中的优势种类。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共同影响真菌群落组成,其中由植被类型引起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大于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4.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线虫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西藏东南部亚高山地带典型森林群落类型——急尖长苞冷杉林土壤生态系统线虫多样性现状,于2010年夏季至2011年春季,调查了0~30 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用线虫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营养类群指数等特征值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调查采用浅盘法分离得到土壤线虫7915条,隶属于2纲6目38科67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620条·100 g-1干土;表层(0~5 cm)土壤中线虫个体数量占总数的56.9%,表聚性明显.垫咽属、螺旋属及绕线属为优势属.植食性线虫是主要营养类群,非植食线虫中食真菌性线虫所占比例最大.土壤有机质以真菌分解途径为主.土壤线虫群落H'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λ优势度指数及SR丰富度指数季节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土层间的.J'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H'多样性指数、λ优势度指数及SR丰富度指数土层间的差异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大.表明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生态系统成熟度较高,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何苑皞  周国英  王圣洁  李河 《生态学报》2014,34(10):2725-2736
为探明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采用454测序技术对土壤真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测定了黄丰桥林场杉木人工林土壤真菌的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代数、林龄的杉木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第1代杉木幼林林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全N、速效K的均值分别为88.02g/kg、2.56 g/kg、84.96 mg/kg均高于第2代和第3代杉木幼林林,速效N和含水量的均值分别为22.86 mg/kg和26.28%低于其他样地。杉木幼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最为丰富。②通过454测序技术分析发现第1代杉木幼林真菌Ace丰富度指数、Chao丰富度指数及群落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第2代杉木幼林和第3代杉木幼林。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真菌为优势种群。不同栽培代数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其中块菌科(Tuberaceae)为第2代和第3代杉木林特有真菌,而不同发育阶段的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差异不明显。③经RDA分析,杉木人工林土壤主要真菌群落受含水量、有机质、速效P、速效K影响较大。土壤真菌群落遗传多样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林下植被多样性、土壤全N显著正相关,土壤真菌Chao指数与土壤真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土壤全N含量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不同栽培代数杉木人工林的真菌群落存在差异,土壤真菌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以高原湿地纳帕海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 采用稀释培养结合形态鉴定比较分析0—20 cm、20—40 cm土层的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 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真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0—20 cm和20—40 cm土层中的真菌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SW)和丰富度指数(DMA)均表现为0—20 cm土层> 20—40 cm土层; 分别分离得到土壤真菌12属和10属, 其中木霉属、青霉属、腐霉属、曲霉属同为沼泽化草甸两个土层的优势类群, 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 同时20—40 cm未发现枝孢菌属和壳囊孢属, 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经RDA冗余分析, 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pH、容重和自然含水率可能是影响沼泽化草甸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比较不同气候过渡区地带性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以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的石门台常绿阔叶林和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气候过渡区的鸡公山落叶阔叶林为样地,探讨不同气候区土壤微食物网能流方式的差异。结果表明,石门台土壤线虫群落属数(S)、生物量(Biomass)、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成熟度指数(MI)和结构指数(SI)在表层土壤(0~10 cm)均显著高于鸡公山。石门台的土壤线虫通路指数(NCR)均值高于0.5,而鸡公山的NCR均值小于0.5,说明前者土壤食物网可能偏向于细菌能流通道,而后者偏向于真菌能流通道,这也与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生物量的计算结果一致。可见线虫群落结构确实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并较好地指示了土壤能流和养分循环状况。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稳定性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环境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细菌和真菌的组成与结构。已有研究表明,土壤真菌群落稳定性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敏感性比细菌低,但其内在机制还不清楚。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建立3年的增减降雨实验平台,设置5个降水梯度,包括分别增加和减少30%和60%的降水量以及对照,比较控制不同的降水水平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包括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细菌/真菌群落组成的变化。本研究开发了一个概念模型来反映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稳定性特征,其中模型山谷的深度表示微生物抵抗力(Resistance),谷的宽度代表生态弹性(Ecological Resilience)。结果表明,增加和减少60%的降水量均显著降低了细菌的丰富度,同时显著增加了细菌均匀度,但对真菌的丰富度和均匀度没有显著的影响。降水对细菌α多样性的影响高于真菌,说明细菌对水分胁迫的敏感性大于真菌。而真菌群落的周转比细菌快,包括组成变化(Composition Variation),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Coefficient Variation),反映了真菌群落具有较高的群落可变性,使得降水变化对真菌群落的影响较小。概念模型中两种相反的情景表示细菌和真菌对降水变化不同的响应模式:真菌群落对水分胁迫响应不敏感,可以用宽谷中的一个球来表示,球虽然在较大范围内往复摆动,但仍接近稳定状态;而细菌群落对水分响应敏感,即稳定性低,可以表示为一个球在较窄的谷里远离平衡态的位置摆动。基于本研究结果,半干旱草原真菌群落比细菌群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该结论对于量化群落稳定性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山西省长治市潞安矿区煤矸山复垦多年的林地和草地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法(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研究2种复垦样地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状况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草地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丰富度指数(S)、Shannon指数(H)均大于林地(P0.05),但2种样地Pielou均匀度指数(E)无显著差异。(2)林地在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真菌PLFAs含量、放线菌PLFAs含量、革兰氏阳性菌PLFAs含量以及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细菌均高于草地(P0.05);但细菌PLFAs含量和革兰氏阴性菌PLFAs含量在2土层中表现不同,林地0~10 cm土层高于草地(P0.05),10~20 cm土层则低于草地。(3)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受复垦类型的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PLFAs含量产生影响,其中土壤有效磷(AP)、pH值和阳离子交换量(CEC)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并且AP和CEC与土壤微生物PLFAs含量呈正相关,pH值与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生长条件下黑老虎根际和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该文应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贵州3个不同生境下黑老虎根际和根部内生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生境下,根际土壤真菌OTU数量(3 867)远多于根部内生真菌(801),其中根际土壤真菌共有的OTU为72个,共注释到5个门、49个属,大多为子囊菌门; 属水平上被孢霉属、外瓶柄霉属、 柱孢属占比较高; 根部内生真菌共有的OTU为14个,共注释到2个门、11个属,子囊菌门(13个,占比92.9%)占绝对优势,属水平上被孢霉属、外瓶柄霉属、 柱孢属和丛赤壳属占比最高; 所有样本中,共有的OTU仅为6个,注释到2个门、5个属,子囊菌门(5个,占比83.3%)为优势门; 在属水平上,占比最高的为外瓶柄霉属(2个,33.3%),其余分别为被孢霉属、柱孢属和丛赤壳属 。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的真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根部内生真菌,而野生生境的真菌多样性高于栽培生境。(2)在门水平上,3个生境下主要内生真菌类群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占总菌群的88.28%; 在属水平上,不同生境条件下,根际和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 栽培生境下,根部内生真菌菌群具有一定的偏好性,而野生生境下,根部内生真菌菌群均匀度更高; FUNGuild真菌群落功能预测显示,栽培生境下的病理-腐生营养型(pathotroph-saprotroph)在根部内生真菌中占比较高,而野生生境下的腐生营养型(saprotroph)及共生营养型(symbiotroph)占比较高。(3)土壤环境因子对根部内生真菌和根际真菌的影响方式不同,其中土壤总钾(TK)和土壤总磷(TP)与黑老虎根部内生真菌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显著正相关,而土壤有机质(SOM)、总氮(TN)和速效氮(AN)与黑老虎根际土壤真菌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正相关。综上表明,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氮是影响黑老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开展川西亚高山相似土壤母质背景下天然次生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探究,可加深次生林更新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认知。选取川西米亚罗林区20世纪60年代采伐后经自然更新恢复形成的3种天然次生林(槭-桦阔叶林,ABB;桦-槭-冷杉针阔混交林,BAA;岷江冷杉林,AFF),分析林下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3种林型土壤细菌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极显著高于真菌,但仅真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差异显著,表现为BAA > ABB > AFF;(2)细菌群落优势门主要为变形杆菌门、酸杆菌门、疣微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占比超过82%;真菌群落则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占比超过85%,AFF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而子囊菌门最低。(3) RDA分析显示,土壤pH和乔木物种多样性(Shannon指数)是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土壤养分元素对细菌群落影响不显著,真菌群落主要受TN、TP含量显著影响。总体上,林型间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土壤酸碱度及其氮磷含量是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麻栎-刺槐混交林和麻栎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定点采样、室内分析与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特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麻栎-刺槐混交林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于麻栎纯林。两种林分凋落物有机碳(TOC)、全氮(TN)发生释放,全磷(TP)发生积累-释放的过程。(2)两种林分土壤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tin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土壤真菌优势类群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itierellomycota)。(3)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麻栎-刺槐混交林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富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小于麻栎纯林。(4)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土壤细菌菌群丰富度指数和菌群多样性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真菌菌群丰富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微生物群落对麻栎-刺槐混交林和麻栎纯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混交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川西亚高山不同林龄云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林地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研究了4种不同林龄(50、38、27和20年)的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逐步增加;土壤微生物Shannon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总PLFAs量、细菌PLFAs量、真菌PLFAs量、放线菌PLFAs量以及丛枝菌根真菌PLFAs量均表现为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林龄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第1主成分(PC1)和第2主成分(PC2)共同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总变异的66.8%.冗余分析(RDA)表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钾以及细根生物量.随着人工造林时间的延长,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生物量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进程稳定.  相似文献   

14.
神农架国家公园林线过渡带土壤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玉钰  丛静  卢慧  杨开华  杨林森  王敏  张于光 《生态学报》2018,38(15):5322-5330
林线过渡带是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区域,研究林线过渡带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形成机制,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对土壤养分循环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神农架国家公园林线上下的灌木林和针叶林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真菌物种组成上,两种植被类型的土壤优势菌门、属和种类不同,针叶林和灌木林的优势菌门分别是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和不相似性检验(Dissimilarity test)表明两种林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存在显著差异,且针叶林土壤真菌Shannon指数、Chao值和Richness指数均显著(P0.05)高于灌木林。典范对应分析(CCA)和Mantel检验显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土壤p H、植物多样性、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因此,林线过渡带上下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p H、植物多样性、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可能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辽宁碱蓬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及其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璐  姜华 《生态学报》2016,36(4):1050-1057
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形态学鉴定法进行了辽宁碱蓬(Suaeda liaotungensis)根际土壤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季节、盐度对真菌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辽宁碱蓬根际土壤中的真菌菌落数分别为6410、4180、5730和3340,种类分别为6属13种、9属16种、11属31种、6属12种,共分离鉴定出13属42种真菌;其根际土壤真菌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从大到小的次序均为秋夏春冬,3种指数均在秋季达到峰值;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差异较大,均匀度指数波动较小,春季和冬季的均匀度指数相近。辽宁碱蓬根际土壤真菌种类明显多于无植被土壤,是无植被土壤的7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是无植被土壤的4—8倍和1—1.2倍;其根际土壤真菌优势种群包括青霉属(Penicillium)、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枝孢属(Cladosporium)、木霉属(Trichoderma)、曲霉属(Aspergillus)和镰孢属(Fusarium);4个季节的优势菌不尽相同,但均有一个共同的优势菌属青霉属。以Na Cl浓度梯度法制造盐胁迫生境,检测辽宁碱蓬根际土壤真菌对盐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60%左右的菌种能耐受5%以下盐度、15%左右的菌种能耐10%—20%盐度;筛选出了6株高度耐盐菌:细交链孢霉、草酸青霉、产黄青霉、烟曲霉、细极链格孢和赭曲霉,其中最高耐盐菌种赭曲霉可耐20%盐度。创新之处在于以盐度和季节为变量检测辽宁碱蓬根际土壤真菌的种群构成,为其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Plant diversity is considered one factor structuring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because the diversity of compounds in leaf litter might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resource heterogeneity for decomposer communities. Lowland tropical rain forests have the highest plant diversity per area of any biome. Since fungi are responsible for much of the decomposition occurring in forest soils, understanding the factors that structure fungi in tropical forests may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for predicting changes in global carbon and nitrogen fluxes. To test the role of plant diversity in shaping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oil (0-20?cm) and leaf litter (O horizons) were collected from six established 1-ha forest census plots across a natural plant diversity gradient on the Isthmus of Panama. We used 454 pyrosequencing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analysis to evaluate correlations between microb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precipitation, soil nutrients, and plant richness. In soil, the number of fungal tax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but not with plant richness. There were no correlations between fungal communities in leaf litter and plant diversity or precipitation, and fungal communities were found to be compositionally distinct between soil and leaf litter. To directly test for effects of plant species richness on fung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we experimentally re-created litter diversity gradients in litter bags with 1, 25, and 50 species of litter. After 6?months, we found a significant effect of litter diversity on decomposition rate between one and 25 species of leaf litter. However, fungal richness did not track plant species richness. Although studies in a broader range of sites is require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precipitation may be a more important factor than plant diversity or soil nutrient status in structuring tropical forest soil fungal communities.  相似文献   

17.
任美霖  王绍明  张霞  王振楠  杨美玲 《生态学报》2017,37(17):5630-5639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两种禾本科植物的根鞘与其外围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鞘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均高于根鞘外围土壤;两种禾本科植物根鞘土壤的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根鞘外围土壤;两种植物根鞘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为羧酸、糖类和聚合物,其中芨芨草根鞘微生物是以利用羧酸、糖类、聚合物和氨基酸类物质为主,羽毛针禾根鞘土壤微生物是以利用糖类、氨基酸和聚合物为主;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速效钾和全氮呈显著相关性,除了全钾以外,与其余的土壤理化指标均存在正相关性。总而言之,根鞘结构改善了微生物的生存环境,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从而增强了缓冲外界不利影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苏日古嘎  张金屯  王永霞 《生态学报》2013,33(11):3394-3403
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一种度量,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受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运用多样性指数,多层感知器网络,分析了松山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类型、结构和生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果榆+山杨混交林、油松+青杨混交林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较高,而大果榆林、华北落叶松林的各项指数值均较低.Patrick指数和Shannon-Weiner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Pielou指数在榆林中表现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而在其他森林群落中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2)功能层物种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不同,在乔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在灌木层,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比较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在草本层,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都呈下降趋势,而在草本层,均匀度变化不大.(3)用多层感知器网络预测功能层多样性效果很好,结果发现坡向对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而海拔高度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桂林岩溶石山灌丛植物为对象,分析了灌丛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环境因子随坡向(阴坡-阳坡)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pH和土壤全磷均对植物群落类型及物种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坡向对植物群落类型及物种分布具有极显著的影响;而土壤全氮、土壤有效氮和土壤有机碳对植物群落类型及物种分布则均无显著影响。(2)除Pielou均匀度指数在阴坡与阳坡差异不显著外,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不同坡向微生境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在不同坡向上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阴坡大于阳坡。(3)除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坡向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则为阴坡大于阳坡,而土壤温度和土壤全氮含量为阴坡小于阳坡。(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阴坡上,各土壤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作用均不显著;在阳坡上,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Shannon-Wiener指数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