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的一致性;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可靠性。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琼脂培养基平行检测1 648份临床标本的肺炎支原体,比较同一份标本在2种培养基上的检测结果。结果液体培养法阳性296例,阳性率为18%;固体培养法阳性244例,阳性率为14.8%;液体培养法阳性而固体培养法阴性57例;固体培养阳性而液体培养法为阴性5例。2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液体培养法与固体培养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方便、简单、准确且可以用于早期检测等优点,适合临床大批量标本筛查。需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等排除真菌和耐药菌造成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易感人群逐渐增多,对临床真菌感染标本的快速检测及真菌培养的分离鉴定日益重要。所幸目前有新的检测方法用来辅助早期诊断及指导经验性的抗真菌治疗。主要的进展集中在对标本的真菌抗原直接检测方面(如半乳甘露聚糖和β-葡聚糖);假丝酵母产色培养基等快速培养鉴定法;微生物生化自动分析系统(VITEK2)和显微扫描(MicroScan)等生化自动检测平板;多肽核苷酸原位杂交,特异性的大范围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以及针对临床标本或培养阳性标本直接DNA测序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肠道致病菌中沙门菌与志贺菌的结果并分析总结。方法对江苏盛泽医院2010年到2014年就诊的腹泻患者4 662例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所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对所有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沙门菌阳性85株,阳性率为1.82%;志贺菌阳性192株,阳性率为4.12%;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沙门菌阳性81株,阳性率为1.74%;志贺菌阳性184株,阳性率为3.95%,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沙门菌与志贺菌结果可靠,检测时间短,更能满足临床诊断肠道疾病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细菌自动培养仪厌氧培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用细菌自动培养仪作厌氧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 mini VITAL 全自动荧光血培养仪检测常见临床标本 5472份 (其中血液 4869瓶、胸腹水 2 40瓶、脓腔及组织穿刺液 175瓶、脑脊液12 2瓶、骨髓液 2 3瓶、胆汁及其引流液 2 1瓶、其他 2 2瓶 )厌氧培养结果 ,对其阳性检出率、检出细菌种类和时间、假阳性以及药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结果 :设定收瓶时间为 5d,厌氧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为2 5.51% (其中胆汁 76.19% ,脓汁 57.14 % ,血液 2 5.2 8% ,胸腹水 14 .17% ,骨髓 13 .0 4% ,脑脊液 5.74% ) ;共检出各种感染菌 3 3属 77种 ,专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比例为 4.8∶ 1.0∶ 94.2 ;专性厌氧菌的平均检出时间为 (2 6.13± 2 0 .59) h;兼性厌氧菌的检出时间厌氧株比需氧株平均延长 -0 .54~ 4.7h;假阳性率 0 .16% ;药敏结果厌氧株的耐药率普遍较需氧株低。结论 :仪器厌氧培养简便、快速、安全、有效 ,是临床常见标本检测厌氧菌值得推荐使用的方法 ;与需氧培养配对应用可提高培养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真菌性水(脓)疱诊断难辨认癣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34例2020年7月—2021年10月就诊于我院(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门诊表现为水(脓)疱难辨认癣的患者,对34例患者的疱液标本进行PCR检测,并通过荧光染色镜检、真菌培养等进行对比。结果共收集34例患者的疱液标本,荧光染色镜检、真菌培养和PCR的敏感性分别为100%、77.8%和100%,特异性分别为87.5%、100%和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100%和81.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0%和100%,准确度分别为94.1%、88.2%和88.2%。疱液提取DNA、PCR扩增和测序比对在12 h内完成,鉴定出6种22例真菌(1例鉴定到属)。结论在真菌性水(脓)疱诊断难辨认癣中,PCR有较好的敏感性和准确度。PCR相较真菌镜检能判定真菌种类,相较真菌培养能缩短时间,能为难辨认癣的临床快速诊断与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收集2009年同时进行(1,3)-β-D-葡聚糖检测和真菌培养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科室送检真菌抗原情况,重症医学科的(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者真菌菌种分布情况以及(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情况。同时送检(1,3)-β-D-葡聚糖和真菌培养共275例,重症医学科送检最多,共178例: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36例(阳性率20.22%);重症医学科(1,3)-β-D-葡聚糖检测阳性同时真菌培养阳性者25例,其中白假丝酵母菌10例,热带假丝酵母菌7例,光滑假丝酵母菌4例,阿萨希毛孢子菌2例,克柔假丝酵母菌1例,烟曲霉1例。11例(1,3)-β-D-葡聚糖假阳性,9例存在细菌菌血症。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应加强真菌感染监测。深部真菌感染中,假丝酵母菌属感染最多见。细菌菌血症可能造成(1,3)-β-D-葡聚糖检测假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血培养(包括血液、无菌体液培养,下同)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阳性报警时间,为临床及时明确病原菌和正确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采集血培养标本注人相应的培养瓶,经仪器扫描后放入血培养仪进行检测,报警后及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64例阳性报警标本中真阳性标本为176例,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1.7%,革兰阴性菌占35.0%,真菌占3.3%;188例为假阳性标本,其中革兰阳性菌占54%,革兰阴性菌占41.9%,真菌占4.0%;新生儿科的感染阳性率最高;不同种类病原菌的阳性报警时间多重叠;临床医生经验用药正确或根据药敏结果更换用药的百分比为78.2%。结论:本院引起血液、无菌体液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细菌为主,病原菌种类较多,存在一定的污染;当新生儿有局部感染时要警惕脓毒血症;单独靠血培养仪报警时间来鉴定区分病原菌与污染菌不一定可靠,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及标准药敏结果可以辅助找出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尽早正确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从而优化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免疫力低下患者178例作为研究资料,各收集痰标本2份,其中一份用于PCR扩增,另一份经培养后若观察到真菌或可疑菌落,则提取后在此进行PCR扩增测序。比较3种方法对真菌的检出情况、真菌阳性率,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78份痰标本经平板培养可观察到107份真菌生长,其余71份未见真菌生长。挑取真菌及可疑菌落行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15、63份。对痰标本直接PCR结果显示,阳性、阴性分别124、54份。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大多是白色念珠菌感染,仅3份是曲霉菌感染。内对照扩增验证结果显示有1份阴性标本存在扩增抑制现象。3种方法的真菌阳性率: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种方法诊断效能总体趋势:直接PCR法痰培养后PCR法痰培养,其中直接PCR法与痰培养后PCR法的特异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直接PCR法的敏感度显著高于痰培养法(P0.05)。结论:通用PCR法在痰标本真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直接PCR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4 689例血培养病原菌的临床分布与种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种类及在临床各科的分布。方法:应用Bact/Alert-120全自动血培养仅对4689例血标本进行培养,标本检出病原菌按常规鉴定并分类统计。结果:检出有临床意义病原菌355株,其中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属的细菌为主要病原菌(35.5%和27.3%)。以2000年全年标本统计,阳性率12.5%,假阳性率0.4%。以内科,外科,儿科,传染科,血液科,新生儿科等为病区统计,病原菌种类分布有明显不同,此外,病原菌种类不同,其阳性报告时间不同。结论: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可以缩短阳性检出时间,了解病原菌在临床各科的分布特点,有利于医师对败血症诊治,及时准确地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同试剂在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在检测低拷贝数的HBV DNA量的差异与灵敏度.方法:用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方法)检测出了68例HBV DNA结果为5.1× 101-1.0× 103拷贝数/毫升的低拷贝数标本.然后,三家不同公司的试剂(方法B、方法C、方法D)对这些样本进行复核.另外,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此68例标本.随访巢式PCR结果为阳性的10例低拷贝数HBV DNA的病人.结果:用四种方法(A、B、C、D)检测的68个样本的HBV DNA拷贝数结果如下:无拷贝(0,9,12,4);101-102 (21,17,18,22);102-103(47,36,28,35),大于103(0,6,10,7).同时,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此68例标本,有55例检测为阳性,有13为阴性结果.巢式PCR结果为阳性的10例低拷贝数HBV DNA含量的病人,随访发现此10病人有8例均在1~3月后出现HBV DNA的反跳,并伴肝功能的不正常,其HBV DNA的含量均在104拷贝数/毫升以上.结论:目前所用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和试剂对低拷贝数HBV DNA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巢式PCR法对低拷贝数HBV DNA的检测灵敏度要远高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该研究提示测对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进行低拷贝数HBV DNA的检将提供有效的药物评价和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hydrophobic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butylatedhydroxytoluene (BHT) and butylatedhydroxyanisole (BHA) in aqueous sampl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to an organic solvent phase,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an aliquot of this extract with the stable cation radical tris(p-bromophenyl)amminium hexachloroantimonate (TBACA). In experiments with BHT and BHA, the loss of TBACA absorbance at 730 nm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added, with quantities of BHT as small as 200 pmol being easily detectabl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f 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assays of the aqueous BH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BHT partitioned strongly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achieving very high BHT/phospholipid ratios. For a given concentration of BHT, partitioning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was greater in large,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than in either small, single-walled vesicles or in purified rat brain synaptic vesicle membranes. Direct assay of BHT and BHA in phospholipid membranes, however, was complicated by a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BACA and the phospholipid.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