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不同分类属性下军队综合医院临床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医疗安全及综合绩效水平。方法 采用疾病诊断相关组作为基本风险调整工具,建立临床绩效评价模型,分析研究各类军队医院临床服务绩效。结果 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医院间临床绩效指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军队医院间差异不明显,各单项指标在不同分类维度上的差异情况各不相同。结论 通过基本风险调整可较为客观地评价不同类型医院的临床医疗服务绩效水平,为明确各类医院临床管理目标导向、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稳定性以及影响因素,以促进县级医院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建设。方法 通过对我国4个省12家县级医院的在职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调查,运用描述性与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有51.9%的县级医院医务人员都表示曾经想过离开本单位,而且高层次人才具有较高的离职倾向。工作条件中的业务活动经费不足和加班太多,以及工作困扰中的没有合作团队、工作不受重视和人际关系不和谐会显著影响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稳定性。结论 通过各种途径稳定人才队伍是县级医院得到长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河北省二甲、三甲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的状况和经费负担特点。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45所二甲、三甲医院6 013名卫生技术人员问卷调查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结果 三甲医院人员各类项目参加率均高于二甲医院。两级医院人员参加率高的项目有收益率低,参加率与有收益率背离。教育费用负担有单位全部负担、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和个人全部负担3种形式。二甲医院3种负担的课程次数构成比分别为22.23%、16.03%、61.74%,单位全部负担和个人全部负担是主要的负担形式;三甲医院为19.50%、29.56%、50.94%,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是主要的负担形式。结论 投入不足和制度落实不到位是二甲医院滞后的主要原因,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是较为合理的负担形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我国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卫生技术评估,分析卫生技术评估对临床医生新技术使用行为的关联性及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和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福建省、四川省18家医院各科室的患者进行调研,问卷为自主设计,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此外通过相关文献检索进一步探究卫生技术评估在新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作用。 结果 共调查了来自5城市的18家医院各临床科室的912名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层面,对于卫生技术评估证据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证据的结果和结论在不同人群、地点的推广价值;医生对于新技术的有效性感知(P<0.01)及安全性感知(P<0.01)正向影响医生新技术的使用行为;药物涂层支架及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医生使用人数与该项技术相关证据的强度具有一致性。 结论 医生对于新技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感知越好,越倾向于使用新技术,此外虽然我国尚未建立完整的卫生技术评估体系,但是目前在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卫生技术评估证据的使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从研究人员视角描述中国卫生技术评估相关研究向决策转化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卫生技术评估向决策转化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检索法,在全国范围内调查研究人员,收集研究人员对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现状,以及研究结果的政策转化和利用情况等观点。结果 研究共调查了382名研究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研究人员充分认可研究成果向政策转化的必要性,并且在进行选题时已经对决策转化有所考量,但多数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仍停滞在学术阶段,多数研究人员仅提交报告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仍缺乏决策转化的实际行动。此外,部分研究者未能获得充足的研究经费和研究时间,研究机构对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所给予的支持也仍显不足,这些也是影响卫生技术评估向决策转化的重要原因。结论 有必要建立卫生技术评估研究必要的规范,以统一并提高研究质量,为决策转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完善卫生技术评估的研究系统,以保障研究经费、高素质的研究人员,以及多样化的研究成果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综合医院中医疗辅助类岗位员工心目中认可度较高的岗位评价要素,建立综合医院医疗辅助类岗位评价要素体系,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来自北京6所综合医院的416名医疗辅助人员进行综合医院岗位评价要素重要性的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评价维度,剔除因子负荷值小于0.5的评价要素。计算Cronbachα系数对岗位评价要素体系进行信度检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效度检验。结果 (1) 通过因子分析提取4个因子作为评价要素的维度,剔除关联性较低的“培训”要素;(2) 经信度分析,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程度高,剔除“科学研究职责”要素。(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评价模型拟合度的几个主要指标均大于0.8。结论 构建4维度21要素的综合医院医疗辅助类岗位评价要素体系,该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综合医院医疗辅助类岗位的评价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 目的 了解浙江省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对卫生技术评估(HTA)的认知和需求,为进一步开展HTA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3家医院,1家公共卫生机构,8家卫生行政机构的102位运用HTA结果的潜在使用者和22位决策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被调查者认为卫生技术相关政策法规在卫生技术信息来源最为重要,卫生技术临床疗效在用于决策的卫生技术相关信息中最为重要,相关研究质量太差是影响卫生技术评估的最大障碍。结论 浙江省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对于HTA有一定的认知与需求,但关注度不够,针对遇到的障碍提出了HTA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 目的 征询上海市各级医院对医院人力资源结构合理配置的意见与建议;摸清医院当前学科发展和人力资源状况,职称与编制、职称与岗位之间的矛盾;了解各级各类职称的现状和核定比例预期。方法 采用文献检索法、分层随机抽样法和专家访谈法,并以开放式与封闭式相结合的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医院的基本资料、医院编制人员结构比例与设置、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结构与设置以及编外人员职称聘任情况等,通过访谈了解实现医院人力资源结构合理配置的意见与建议。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现聘人员职称结构比例已突破高、中级限额,编制外用工对医院职称评审与聘任产生较大影响。结论 建议尽快出台新的医院编制核定方案,调整上海市医院职称结构比例设置,规范非人事主管部门出台人员配置标准,强化上海市与岗位聘任相结合的全行业评审。  相似文献   

9.
???????? 目的 通过对所属医院2011—2012年病房医疗质量专项检查结果的分析,找出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2年对所属医院病房医疗质量检查资料,了解所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结果 通过检查对所属医院医疗质量进行了一次检验,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结论 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是个长期系统的工程,要求医院对于医疗质量管理的所有内容都做到无懈可击是有困难的,帮助医院发现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发现的问题,使所属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水平能够不断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医疗资源配置现状,找出重症监护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得2010—2012年间哈尔滨市三级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床位、人员、设备等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哈尔滨市5所三级医院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存在床位使用率不高、人员配比欠合理、人员工作强度过大、医疗设备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急诊重症监护室的发展。结论 哈尔滨市的急诊重症监护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高床位使用率、增加医护人员数量、调整人员结构、完善设备设施等手段可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急诊重症监护室的整体效率,满足学科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年龄、性别和不同医院的分布特点,为提供科学收费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9年不同医院9 46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住院费用及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将老年白内障患者按<60岁、60~80岁、>80岁分为3组,床位费、西药费、检验费、放射费、特检费、治疗费、手术费和护理费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存在统计学差异。以上费用,男性患者均高于女性且存在统计学差异。海军医院患者最高(P<0.05),其他由高至低依次为全军陆军医院、全军空军医院和全军二炮医院患者。结论 卫生决策部门应针对其不同特点制定适宜收费标准,有必要跟进研究不同病种费用区别的制度或管理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调查医院安全绩效的现状,了解和探究医院安全绩效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医院安全绩效的提升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1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单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医院安全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安全训练和事故分析两个维度的积极反应率均低于75%;(2)医院安全文化与病人安全行为均对安全绩效具有影响作用。结论 医院安全绩效管理水平提升需加强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同时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规范医务人员的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京郊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可及性现状,分析基层卫生人力资源对服务可及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与目的抽样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5个远郊区县15个乡镇的21名医务人员以及11名患者进行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 乡镇卫生院人员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缺乏、人员编制有限以及梯队不合理对卫生服务可及性产生直接的影响。结论 从满足人员基本需求、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科学制定人员编制以及合理配置人员梯队四方面改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配置的内部构成及各级机构间的分布差异情况,为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纵向整合和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提供依据。 方法 用EXCEL2010分析各级医疗机构的人口学特征及内部构成比,用SPSS20.0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类型的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的构成与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总体上男性医务人员多于女性医务人员,但由于村卫生室以乡村医生为主,所以医务人员的内部构成比例和性别分布情况与县乡两级机构不同。60岁及以上人员在县级医疗机构为2.69%,在村卫生室的比例达27.51%(P<0.05)。与2014年相比,2015年该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引进了15人,流失了27人,而县级医院引进了50人,流失了24人。结论 分级诊疗相关政策影响农村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床日负担水平,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分布均有差异,不同地域类型乡镇卫生院均需对高学历医务工作者给予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就医流向的原因与因素,为合理引导老年患者适宜就医、提高医疗有效利用率、缓解医疗供需矛盾提出参考建议。方法 利用SPSS20.0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在生病时首选三级医院就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医院比例最低。就医流向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医疗保障情况、文化程度、家庭平均月收入。结论 应通过加强宣教、合理引导,强化社区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畅通双向转诊/转查渠道,积极推进二级医院的转型发展,来吸引老年就医群,优化老年人群就医流向,提高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贫困地区医护人员对精准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情况以及对知晓率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在文献分析和专家讨论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现场调查。利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仅有26.0%医护人员表示对目前健康扶贫及相关政策较为了解,但有近40%的人对其当前的精准健康扶贫政策感到不满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所在医院是否有上级医院帮扶”“所在医院是否帮扶下级乡镇卫生院”“所在医院对长期服务基层的员工是否有优惠政策倾斜”3个因素对医护人员精准健康扶贫政策满意度水平认知有影响。结论 医护人员对精准健康扶贫政策认知度和满意度尚有提高的空间。从供给方角度出发,从医院方面出发,完善上下级帮扶政策、建立紧密型县乡村一体化健康扶贫结构;创新管理模式,为长期服务基层的员工提供优惠政策倾斜,是提高精准健康扶贫效果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上海市部分三级医院管理人员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分析,探寻管理人员职业规划的适宜方法,并提出应对举措和政策支持,为推进公立医院持续发展助力。方法 研究选取上海市5家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专科医院和1家中医类三级医院抽样,采用问卷形式对抽样人群进行基本情况、职业状态和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结果 医院管理人员职业规划滞后,职业发展途径不畅,部分管理者晋升受阻。自身性格特质和学历、月薪收入成为影响职业规划与职业状态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结论 公立医院管理人员梯队建设不容忽视,引导管理人员进行职业规划、畅通职称晋升途径、提高职业归属感是保障公立医院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医院管理者视角下,新技术的引进,引进后的使用与管理及使用后的综合评估与反馈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通过对53名医院管理人员1~1.5小时的半结构式访谈收取定性资料,并进行属性归类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新技术在引入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涉及新技术的特性及循证依据的情况、新技术引入可能对医生的影响、新技术引入可能为医院带来的影响、新技术引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政策、新技术引入可能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明晰了新技术引入的程序、新技术的使用管理及使用后的评估。结论 二三级医院基本已经形成一整套新技术的引进及管理反馈机制,在医院层面新技术的引进及使用过程中,政策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Norovirus is a leading cause of gastroenteritis episodes and outbreaks in US military deployments, but estimates of endemic disease burden among military personnel in garrison are lacking.MethodsDiagnostic codes from gastroenteritis-associated medical encounters of active duty military personnel and their beneficiaries from July 1998–June 2011 were obtained from the Armed Forces Health Surveillance Center. Using time-series regression models, cause-unspecified encounters were modeled as a function of encounters for specific enteropathogens. Model residuals (representing unexplained encounters) were used to estimate norovirus-attributable medical encounters. Incidence rat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population data for both active duty and beneficiary populations.ResultsThe estimated annual mean rate of norovirus-associated medically-attended visits among active duty personnel and their beneficiaries was 292 (95% CI: 258 to 326) and 93 (95% CI: 80 to 105) encounters per 10,000 persons, respectively. Rates were highest among beneficiaries <5 years of age with a median annual rate of 435 (range: 318 to 646) encounters per 10,000 children. Norovirus was estimated to cause 31% and 27% of all-cause gastroenteritis encounters in the active duty and beneficiary populations, respectively, with over 60% occurring between November and April.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any lag effect where norovirus disease occurred in one population before the other, or in one beneficiary age group before the others.ConclusionsNorovirus is a major cause of medically-attended gastroenteritis among non-deployed US military active duty members as well as in their benefici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