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赛加羚羊是生活在蒙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的稀有物种,其在中国的野外种群已经于20世纪中叶灭绝。对于赛加羚羊分布地的游牧民来说,赛加羚羊是中亚干旱草原的象征。几个世纪以来,它们与人类共同分享着这片栖息地,是游牧民的食物来源和精神源泉。目前,赛加羚羊被公认有两个亚种:蒙古亚种生活在蒙古的小草原区域,俄罗斯亚种生活在中亚和里海西北部区域的广阔平原上。在欧亚大陆上,人类活动导致了数个被互相孤立的赛加羚羊种群,俄罗斯亚种分布在里海西北  相似文献   

2.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属于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原产地主要为高寒低氧地区,现存种群则主要栖息于中亚地区的荒漠及半荒漠草原上。脑红蛋白是一种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具有运输和储存血氧能力的球蛋白,在动物适应低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初步探究赛加羚羊对低氧环境的耐受性机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脑红蛋白及脑红蛋白基因(NGB)在赛加羚羊的心、肝、脾、肺、肾等5种主要内脏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与表达情况进行了探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的心、肝、脾、肺、肾中均有分布,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其心肌细胞、肝细胞、脾白髓区中的淋巴细胞、肺泡细胞以及肾小球内皮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脑红蛋白基因在赛加羚羊心、肝、脾、肺、肾中的表达量不同,脾的表达量最高,心的表达量次之,两者均显著高于肝、肺和肾(P < 0.05);其后依次为肝、肾、肺,其中,肝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肾和肺(P < 0.05),肾和肺之间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 > 0.05),肺的表达量最低。上述研究表明,脑红蛋白在赛加羚羊的主要内脏器官中均有阳性表达,不同内脏器官中的表达量不同,这表明脑红蛋白可能参与了这些内脏器官的氧利用过程,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历史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项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作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半荒漠与荒漠草原之间,更相似于荒漠草原。认为赛加羚羊同其它生物种一样,有其特定的生态位,但随生态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保证生态效能的充分发挥,赛加羚羊必须与环境统一,途径有三,其中在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区域内引种才是可行的。甘肃武威地区便是这种区域之一。进一步分析各种生态因子对环境的作用及物源状况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刘荣堂 《生态学报》1997,17(2):151-158
自1988-1993年,结合《引进赛加羚羊驯化研究》,对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国内分布区和43个样点的11基气象地理要素计算欧氏距离和模糊相似优先化,并进一步气候图解分析,发现引种区--甘肃武威地区的生态环境与赛加羚羊现代分布区中的别特帕克达拉等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气候类型介于哈萨克斯坦的增荒漠条件的而变化。要保证生态铲能的充分发挥,赛加羚羊必须与环境统一,途径有三,其中在生态环境基本相似的区域内引  相似文献   

5.
赛加羚羊是一种神奇的野生动物,现存2个亚种。其中俄罗斯亚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仅剩1000只,至二战结束时恢复到9万只,到20世纪60年代上升到130万只以上,但目前又下降到10万只左右。在我国已经灭绝的可能是赛加羚羊蒙古亚种,该亚种在蒙古国的现存野生种群估计只有数百头。导致赛加羚羊野生种群大幅变动的原因很多,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赛加羚羊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较差。该物种的栖息地通常人烟稀少,气候寒冷,植被覆盖率较差,一旦遭遇持  相似文献   

6.
吕晨阳  金崑  王秀磊 《生态科学》2014,33(5):931-936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一种濒危动物, 在我国已近 50 年未发现野生种群。为了其野生种群的恢复,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由国外引入进行人工饲养, 现已经达到一百余只。武威东沙窝地区曾是赛加羚羊的历史分布区 , 现为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与繁育中心所在地。通过对该中心半散放种群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对植被、地形等数据的分析, 显示不考虑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时, 最适宜与适宜的面积分别为 30.87 km²和 23.25 km²,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31.076%和 23.404%; 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时, 最适宜与适宜的面积分别减少了 4.903%和3.268%, 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对东沙窝地区赛加羚羊潜在生境适宜性影响较小。结果表明该地区比较适宜作为赛加羚羊野外放归后的栖息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赛加羚羊放归时的存活率, 建议对东沙窝地区进行适当的生境改造及保护 ; 在适宜性强的斑块之间建立廊道, 在繁殖季节和冬季补饲等。  相似文献   

7.
赛加羚羊在我国消失的确切时间,一说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一说为60年代中期,但都无确凿的科学证据。有据可考的事实为,20世纪50年代末,大规模科学考察活动中并未发现该物种。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赛加羚羊在我国灭绝的时间大体上为20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启动了赛加羚羊引入项目。从1988~1991年,甘肃武威濒危动物研究中心分别从美国和德国的动物园引进赛加  相似文献   

8.
2018年4月下旬至5月初对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的61只初生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成活率、性别比例、单双羔比例、初生重等生物学数据进行了观测,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赛加羚羊分娩期始于4月25日,截止于5月5日,产羔高峰期集中在4月28日至5月2日。共分娩61只羔羊,成活56只,成活率91.80%。其中,雄性羔羊占40.98%,雌性羔羊占59.02%,雌雄性别比(♀︰♂)为1.44︰1,与1︰1的性比差异不显著(χ2检验,P> 0.05);单羔比例80.33%,双羔比例19.67%,两者差异极显著(P <0.01);初生羔羊体重多数集中在2.501~3.000 kg,雄性羔羊平均初生重略高于雌性羔羊,单羔羚羊平均体重略高于双羔羚羊。单羔雄羚羊与双羔雄羚羊、单羔雌羚羊与双羔雌羚羊以及单双羔、雌雄羔羊总平均体重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9.
<正>猞猁(Lynx lynx)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动物,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各省(蒋志刚等2015)。猞猁的食谱较广,包括小型啮齿类、蒙古兔(Lepus tolai)、野猪(Sus scrofa)、马鹿(Cervus elaphus)、狍(Capreolus capreolus)、岩羚羊(Rupicapra rupicapra)、鸟类、昆虫类和植物等(Odden et al. 2006,Krofel et al. 2011,唐书培等2019),  相似文献   

10.
王江  方盛国 《兽类学报》2005,25(2):105-114
原羚属物种在羚羊亚科中的分类地位尚存在很多争议。本文测定了原羚属的黄羊和藏原羚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bp),并与牛科其它属31个种的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对其碱基组成变异情况及核苷酸序列差异进行了分析。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简约法(MP)、邻接法(NJ)和似然法(ML)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黄羊和藏原羚的序列差异为3.78%,颠换数目近乎为0,其突变远未饱和;原羚属内黄羊和藏原羚为不同种,单系发生;原羚属与赛加羚羊属、犬羚属及跳羚属等并系发生,原羚属隶属于羚羊亚科,应为独立属;羚羊亚科组成属间多为并系起源。根据序列差异值2%/百万年的细胞色素6分子钟,推测黄羊和藏原羚分歧时间大约为1~2百万年;原羚属与羚羊亚科其它属分歧时间大约在5.7~8百万年。  相似文献   

11.
刘荣堂  陈本健 《生态学报》1996,16(3):265-268
在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1988~1993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一步研究了赛加羚羊引种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观察了30种植物的物候期,用常规方法化验了72种植物的营养成分,从植被特征出发,综合评价其对赛加羚羊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2.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羚牛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马亦生 《兽类学报》1999,19(2):155-157,149
羚牛(Budorcastaxicolor),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羚牛秦岭亚种为我国特产亚种,分布于甘肃、陕西两省。在陕西省内分布于秦岭中、西段。羚牛在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分布情况,迄今仅见一些零星报道[1,2]。1996年6~9月,作者在太白山自然...  相似文献   

13.
原羚属分类地位研究兼论中国羚羊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羚羊类动物在世界羚羊类动物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中普氏原羚、藏原羚和藏羚是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普氏原羚是极度濒危动物.开展中国羚羊类动物的分类和进化研究是当务之急.本研究利用形态特征、头骨测量及线粒体DNA的12S rRNA(440 bp)和16S rRNA(590 bp)对原羚属的分类地位及中国其他几种羚羊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发现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数据的聚类分析的结果差异大,而且质量性状的聚类结果比较符合传统的分类系统.分子分类也得到相似结果,但在属下的分析存在较大差异.7种牛科动物的12S rRNA和16S rRNA序列差异分别为0.2%~7.1%和0.3%~8.4%.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原羚属3种羚羊形成单系群,且蒙古瞪羚与普氏原羚的关系较藏原羚与普氏原羚的关系近.赛加羚应归宿于羚羊亚科,而不是与羊亚科的藏羚形成独立的赛加羚亚科.原羚属的进化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荣堂  陈本健 《生态学报》1996,16(3):265-268
在植物区系研究的基础上,作者于1988 ̄1993年在甘肃省武威市进一步研究了赛加羚羊引种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观察了30种植物的物候期,用常规方法化验了72种植物的营养成分,从植被特征出发,综合评价其对赛加羚羊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5.
郎楷永   《广西植物》1996,16(2):103-108
兜蕊兰属是一个仅6种的属,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喜马拉雅、中国和日本。本文从其分类和植物地理的研究和修订,此属在我国现知产5种,包括一个新种和一个新组合种,其中3种特产于我国,文中有国产5种的分种检索表和每个种的异名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夜蛾科昆虫区系初步研究(鳞翅目:双孔亚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分布记载较详细的1410种夜蛾科昆虫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在世界昆虫区系中,可分为17个分布型,以东洋界种类最多,占35.6%;古北界种类居第二,占33.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类居第三,占23.0%。2)中国夜蛾科昆虫主要由古北界种类、东洋界种类、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类组成,占总数的91.7%;与澳洲界共有67种,占4.8%;与非洲界共有51种,占3.6%;与新北界共有23种,占1.6%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山萤叶甲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的高山萤叶甲系指分布在海拔2500m以上的中国种类,总计131种,分隶于49属,分别占萤叶甲亚科我国已知种,属的1/6和1/2,其分布区域以青藏高原,特别是横断山区种,属分布最为密集。部分属,种也涉及到台湾,而且表现出台湾与中国西部横断山区间断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8.
Gazella羚羊是"三趾马动物群"中常见成员,在晚中新世至更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演化速率相对较快,具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及生态指示意义,但在我国尚未有保德期之前的化石报道。本文研究的化石发现于陕西蓝田灞河组中部,磁性地层学资料显示其年代为晚中新世灞河期。化石标本包括了5个近乎完整的头骨、下颌以及颅后骨骼。根据发现的标本装架起第一个完整的Gazella羚羊骨架。形态对比与测量数据表明,蓝田标本与巴基斯坦西瓦里克发现的Gazella lydekkeri非常相近,而不同于欧洲晚中新世常见的Gazella各种以及我国发现的种类。从肢骨的形态分析与测量比例数据来看,Gazella cf.G.lydekkeri适合快速奔跑运动,可能生活在相对开阔的环境中,与灞河期动物群的生态类型以及与灞河组沉积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等研究所指示的相对干旱、半干旱的开阔草原环境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榆林火石梁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榆林新机场火石梁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研究。动物骨骼属哺乳动物18种,鸟类1种;其中以羊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60%,不同于任何一个关中新石器遗址。根据对出土的动物骨骼和文化层堆积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草原上有各种羊、牛、马、兔等食草动物,不远处有一定面积的森林、疏林、灌丛及沙漠,其间有虎、猫等食肉动物和各种鹿类动物及羚羊的出没。动物中虎、梅花鹿、马鹿、狍、羚羊、岩羊现已在此绝迹,其余为现仍生活在该地区的种类。  相似文献   

20.
赛加羚羊的种群数量在历史上有过很大的波动。至2002年,各分布区内野外种群数量的总和仅为十年前的5%。赛加羚羊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偷猎,而引发偷猎的始作俑者则是当地人的食用和羚羊角的对外贸易。赛加羚羊严峻的生存状况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消费国对其制品的使用及消费市场现状,尤其是传统中药材市场,它作为拉动赛加羚羊角贸易链条的一个重要末端,反映了消费国对赛加羚羊制品的需求。鉴于此,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于2008~2013年对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