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0 毫秒
1.
以15年生嘎啦苹果/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对嘎啦苹果/平邑甜茶生长、15N-尿素吸收利用及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不施有机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植株根冠比、叶绿素含量、单株叶片总氮量和单果质量,且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的效果要优于有机无机肥一次性配施.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了各器官对氮的吸收征调能力(Ndff值),其中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的效果更显著;而不同施肥处理各器官的Ndff值均表现为果实最高,其次是叶片、一年生枝、细根、粗根和多年生枝,中心干最低.有机无机肥分次配施植株总氮量和15N肥料利用率分别为395.39 g和28.4%,显著高于有机无机肥一次性配施处理(342.77 g和21.1%)和不施有机肥处理(296.41 g和14.6%),而15N损失率为51.3%,显著低于有机无机肥一次性配施处理(57.5%)和不施有机肥处理(60.6%).  相似文献   

2.
以8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氮方式(Ⅰ:春季1次性施氮,Ⅱ:分2次施氮,Ⅲ:集约技术施氮,即氮肥减量和分次施氮)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Ⅲ植株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_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果实除外)显著高于处理Ⅰ和处理Ⅱ,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处理Ⅲ显著提高了叶片的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3个处理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表现一致,果实的Ndff值最大,其次是一年生枝、叶片和根,且各器官的Ndff值均以处理Ⅲ最大.在果实成熟期,处理Ⅲ的单株总氮含量为93.0 mg·kg-1,显著高于处理Ⅰ(70.2 mg·kg-1)和处理Ⅱ(81.9 mg·kg-1);处理Ⅲ的15N肥料利用率为33.6%,显著高于处理Ⅰ(20.4%)和处理Ⅱ(26.0%);而15N损失率为46.9%,显著低于处理Ⅰ(56.5%)和处理Ⅱ(52.9%).不同施氮方式下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处理Ⅲ最高,其次是处理Ⅱ,处理Ⅰ最低.  相似文献   

3.
以8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施氮方式(Ⅰ:春季1次性施氮,Ⅱ:分2次施氮,Ⅲ:集约技术施氮,即氮肥减量和分次施氮)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处理Ⅲ植株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果实除外)显著高于处理Ⅰ和处理Ⅱ,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处理Ⅲ显著提高了叶片的保护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3个处理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表现一致,果实的Ndff值最大,其次是一年生枝、叶片和根,且各器官的Ndff值均以处理Ⅲ最大.在果实成熟期,处理Ⅲ的单株总氮含量为93.0 mg·kg-1,显著高于处理Ⅰ(70.2 mg·kg-1)和处理Ⅱ(81.9 mg·kg-1);处理Ⅲ的15N肥料利用率为33.6%,显著高于处理Ⅰ(20.4%)和处理Ⅱ(26.0%);而 15N损失率为46.9%,显著低于处理Ⅰ(56.5%)和处理Ⅱ(52.9%).不同施氮方式下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处理Ⅲ最高,其次是处理Ⅱ,处理Ⅰ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秸秆和氮肥不同配比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植株生长和氮素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以二年生盆栽平邑甜茶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秸秆和氮肥配比条件下平邑甜茶的生长、15N尿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碳氮比等参数, 发现秸秆和氮肥不同配比对平邑甜茶植株的生长及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具有不同的影响。园土和秸秆比在45:1的水平, 同时配施氮肥(N 300 mg·kg-1)时, 植株株高、茎粗和植株总干重的值最高, 分别为85.33 cm、8.05 mm和74.68 g; 植株的全氮、15N吸收量和利用率也最大, 分别为0.938 g、0.029 g和9.74%。不加秸秆而仅施加氮肥(N 200 mg·kg-1)的对照(CK)的根冠比最大, 为1.54, 显著高于其他各种处理。各试验处理地上部分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地上部分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均大于地下部分, 且CK各器官Ndff值最高,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为7.94%和4.69%。除CK外, 各处理15N分配率均是地上部>地下部。秸秆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C/N比。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C/N比与植株地下部分Ndff值有极显著负相关性(p < 0.01), 与植株整株Ndff值有显著负相关性(p < 0.05)。建议果园秸秆配施氮肥时, 控制秸秆施用量在45:1水平, 氮肥在200-300 mg·kg-1之间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5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表层(0 cm)、上层(20 cm)和中层(40 cm)3个施肥深度对矮化苹果15N 尿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20 cm施肥处理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叶片全氮含量显著高于0和40 cm施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存在显著差异,盛花期均以根的Ndff最高,多年生枝次之;新梢旺长期和花芽分化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转运;果实膨大期各器官Ndff均达到较高水平;果实成熟期均以果实中的Ndff最高.果实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的15N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20 cm施肥处理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15N分配率显著高于0和40 cm施肥处理,而贮藏器官的15N分配率显著低于0和40 cm施肥处理.在果实成熟期,20 cm施肥处理15N肥料利用率为24.0%,显著高于0 cm(14.1%)和40 cm施肥处理(7.6%),而15N损失率为54.0%,显著低于0 cm(67.8%)和40 cm施肥处理(63.5%).不同施肥深度土壤15N残留量随施肥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土壤碳氮比(C:N)对苹果(Malus pumila)植株生长和碳氮分配特性的影响, 采用碳氮双标记示踪技术, 以二年生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幼苗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6个不同土壤C:N处理(T1-T6分别为4.70、9.78、14.70、19.96、25.60和28.83)下平邑甜茶的生长状况和氮素吸收、利用分配以及碳水化合物的运转特性。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C:N的逐渐增大, 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干重逐渐增加, 而株高、茎粗、地上部干重和植株总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以T4处理最大。土壤C:N显著影响了平邑甜茶幼苗的 15N利用率, 从T1到T4处理, 植株的 15N利用率逐渐升高, T4处理(18.46%)是T1处理(10.65%)的1.73倍; 随着土壤C:N的进一步增加, 植株的 15N利用率逐渐降低, T5和T6处理分别比T4处理降低了1.59%和2.58%。土壤C:N较低的T1和T2处理, 平邑甜茶幼苗各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 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大小顺序为根>叶>茎, 随着土壤C:N的进一步增大, 叶片的Ndff均为最大, 其次是根, 茎最少。随着土壤C:N的增大, 叶片 15N分配率逐渐升高, 13C分配率逐渐降低; 而根系 15N分配率逐渐降低, 13C分配率逐渐升高。综合考虑植株生长和氮素利用状况, 本试验条件下适宜平邑甜茶生长的土壤C:N为21-23。  相似文献   

7.
陈倩  丁宁  彭玲  葛顺峰  姜远茂 《生态学杂志》2017,28(7):2247-2253
以7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低氮(100 kg N·hm-2,N100)、中氮(200 kg N·hm-2,N200)和高氮(300 kg N·hm-2,N300)]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N200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N100和N300处理,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各器官对氮的吸收能力(Ndff值)存在显著差异,各测定时期果实(花)、叶片、一年生枝、多年生枝和中心干的Ndff值均为N100>N200>N300;而根的Ndff值在盛花期和春梢缓长期为N100 >N200>N300,在秋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为N200 >N100>N300.在果实成熟期,N200处理15N肥料利用率为23.6%,显著高于N100(16.3%)和N300处理(14.4%),而15N损失率为56.4%,显著低于N100(60.6%)和N300处理(66.1%).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N200处理最高,其次是N300处理,N100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8.
以7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供氮水平[低氮(100 kg N·hm-2,N100)、中氮(200 kg N·hm-2,N200)和高氮(300 kg N·hm-2,N300)]对烟富3/M26/平邑甜茶15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特性差异显著.N200处理植株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速率(Pn)、叶片全氮含量和生物量显著高于N100和N300处理,植株根冠比也显著增加.不同供氮水平下植株各器官对氮的吸收能力(Ndff值)存在显著差异,各测定时期果实(花)、叶片、一年生枝、多年生枝和中心干的Ndff值均为N100>N200>N300;而根的Ndff值在盛花期和春梢缓长期为N100 >N200>N300,在秋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为N200 >N100>N300.在果实成熟期,N200处理15N肥料利用率为23.6%,显著高于N100(16.3%)和N300处理(14.4%),而15N损失率为56.4%,显著低于N100(60.6%)和N300处理(66.1%).不同供氮水平植株的平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N200处理最高,其次是N300处理,N100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9.
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春季香梨萌芽前施用15N尿素,研究香梨施用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香梨吸收的15N在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盛花期15N优先分配在根中,其Ndff(从肥料中吸收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最高,新稍次之;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器官(叶和新稍)运转,根部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期果实成为新的分配中心,其Ndff最高,果实累积的15N量占香梨树体总的15N吸收量的19.8%.香梨树体对土施15N-尿素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提高,到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18.5%).  相似文献   

10.
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春季香梨萌芽前施用15N尿素,研究香梨施用15N尿素的吸收、分配和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香梨吸收的15N在各器官的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盛花期15N优先分配在根中,其Ndff(从肥料中吸收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最高,新稍次之;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器官(叶和新稍)运转,根部15N的分配率不断下降;果实成熟期果实成为新的分配中心,其Ndff最高,果实累积的15N量占香梨树体总的15N吸收量的19.8%.香梨树体对土施15N-尿素肥料的当季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提高,到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18.5%).  相似文献   

11.
等量分次施氮对冬枣15N和13C利用与分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4年生盆栽冬枣为试材,采用13C、15N双标记示踪技术,在果实发育期研究了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冬枣植株15N和13C吸收、利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至果实采收期,冬枣各器官Ndff值(植株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随追氮次数的增多而显著增大.生殖器官(果实)和营养器官(叶片、枣吊、新生枣头枝和细根)的15N分配率以4次追氮处理最高,1次追氮处理最低,贮藏器官(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15N分配率的趋势相反;4次追氮处理15N利用率分别比1次和2次追氮处理高27.4%和15.5%.追氮次数越多,植株总氮量和15N吸收量越大;随时间的推移,1次追氮处理土壤15N丰度和总氮含量持续降低,2次追氮处理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次追氮处理变化相对最为平稳,至处理后期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果实白熟至采收期,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4次追氮>2次追氮>1次追氮.不同处理13C同化物积累与分配不同.4次追氮处理13C固定总量分别是1次和2次追氮处理的1.1和1.2倍.增加追氮次数,促进了13C同化物向果实和贮藏器官的转移,而减少了向当年生营养器官的分配.综上,果实发育期4次追氮通过保证根层稳定、充足的氮素供应,提高了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进而维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并优化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和分配,最有利于冬枣树体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