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张汝玫 《古生物学报》1991,30(1):125-125
前言Desmiophyllum一名系Lesquereux(1878)根据美国石炭纪一种与狭型科达树(Poacordaites)相类似的叶部化石创立的,模式种D. gracile的叶是单个或成组地接触在一保存不完全的轴上,被认为是一个不清楚的种,可能与Cordaites同物异名,因而Desmiophyllum长期未被采用,后来Solm-Laubach将这个属名的含义加以厘定,用于代表中生代叶枝形态不明、单独保存的狭形叶但不能归入已知属的叶部化石。此后,这个属名方被古植物学者广泛采用。从国内外定为Desmiophyllum的各个种的叶角质层构造来看,内容复杂,特征各异。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早已绝灭的裸子植物——科达树(Cordaites)曾繁盛于石炭—二叠纪植物界。由于化石保存条件等限制,古植物学家们以往多以器官属名或限于部分器官的解剖属名作为科达树各组成部分的分类。在众多的古植物文献中,常见的属名主要有: 叶部化石:Cordaites Unger, 1850, Eu-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Dory-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Poa-cordaites Grand'Eury, 1877, Scuto-cordaites Renault et Zeiller, 1885, Dictyo-cordaites Dawson, 1890, Noeggerathiopsis Feistmantal, 1879, Cordaites(Co-  相似文献   

3.
在1927年发表的“山西中部古生代植物化石”一书中,Halle 教授描述了若干奇特的叶部印痕化石定名为Pelourdea reflexa Halle。Halle 相信他的新种和Pelourdealongifolia(Salfeld)Seward 最为接近,因为山西中部的化石其叶部也有很狭的叶基,和P.longifolia 是相同的。Halle(1927,第225页)所给的“种的特征”如下:“长的枝部化石具有螺旋地着生的叶,叶彼此相离,也常常彼此距离较近成对地以半对生的形势着生于中轴上。中轴颇直,颇强,其宽度为7—8毫米,表面颇平。叶很强地向中轴的下方弯伸,缐形或剑形至缐形,其长度至少为8厘米,宽度至12毫米,渐渐地向上部狭瘦,其基部是突然地收缩的,基部极狭颇似柄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量的氮添加实验表明,持续氮沉降往往会造成植物生长由氮限制转变为磷限制或氮磷共限制,但目前还很少有报道涉及磷添加或氮磷共同添加以研究氮磷元素之间的平衡/失衡的生态后果。本研究依托额尔古纳氮磷添加平台,研究了草甸草原4种优势植物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和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a)根系及叶片碳(C)、氮(N)、磷(P)含量与计量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氮添加或磷添加对4种植物根、叶部的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磷添加对羊草、贝加尔针茅和狭叶柴胡的根、叶部N含量和C∶N无显著影响,对羊草根部、狭叶柴胡叶部的P含量和C∶P也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羊草叶、狭叶柴胡根以及贝加尔针茅根和叶部的P含量,降低了其C∶P;氮添加显著提高了羊草、贝加尔针茅和狭叶柴胡根、叶部的N含量,降低了其C∶N,对羊草和狭叶柴胡根、叶部的P含量和C∶P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贝加尔针茅根、叶部的P含量和降低其C∶P,同时显著提高了羊草、贝加尔针茅和狭叶柴胡根、叶部的N∶P;氮添加和磷添加对豆科植物披针叶黄华根、叶部的养分含量与计量特征均无显著影响;氮磷添加对4种植物根、叶部养分含量与计量特征的影响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研究结果说明,物种属性在决定植物养分和化学计量特征对养分富集的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物种养分含量和计量特征发生的改变对于预测未来养分富集情况下植物群落组成的改变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赫勒教授在1927年所发表的“山西中部古生代植物化石”一书中曾描述几块楔叶属的子囊穗化石,定为一新种,名Bowmanites laxus,另外一种则定为Bowmanitessp.前者发现于太原附近的下石盒子系,后者则发现于上石盒子系。因为“孢子囊柄”的着生形态,赫勒教授相信他的标本很可能是属于楔叶属的。赫勒当时曾经指出:这些标本暂定其属名为Bowmanites,这个属名是Binney 1870年所创立的,这个属名后来仍被Solms-Laubach 1895年所应用,也曾经被Scott 应用于“Studies in Fossil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和李星学,在1952年发表的“四川侏史纪植物化石”(中国古生物志,总号135册新甲种第3号)一文中,曾创一新属名 Sinophyllum。此文发表后,曾有人指出,此属名曾为葛利普教授用於两种华南二叠纪的珊瑚化石。最近有一位学者亦来信指示,希望为四川侏罗纪植物另创一新的属名,并在古生物学报上声明,以免误会。作者亦觉得颇有声明的必要。作者作文时,亦曾经考虑到,此属名已被用於珊瑚化石的事实,但最后仍决定为侏罗纪植物创此新属名。因动物和植物属名的雷同,一向被多数学者认为无伤大体的。在中国方面,亦有先例,譬如 Norinia 一个属名,一方面被用於中国的三叶虫化石,一方面又被  相似文献   

7.
根茎蕨是一个形态属名,泛指蕨类植物地表或地下的根状茎印痕化石。此类化石比较少见,我国学者只报道过一次,由于标本破碎,未能提供照相图版(斯行健,1949)。国外以Nathorst(1906)的标本较佳,其后在各地所发现的材料均有缺陷。英国侏罗纪的标本叶迹清楚,可惜不完整,只保存了一个叶痕(Harris,1961)。苏联白垩纪的标本虽然比较完整,但叶迹却不够清楚(Vakharameev et ak.,1963)。一九七三年秋,笔者随新疆石油管理局107队在吐鲁番盆地发现了大量完美的根茎蕨化石。这些标本根茎比较完整,叶痕排列成行,叶迹十分清晰。现将这种根茎蕨化石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二十余年前,侯德封教授与已故孙健初教授在甘肃古浪石峡(Shixia)及石城子(Shichengzi)的南山系中,发现两种珊瑚化石,经已故计荣森教授(1936)鉴定,结果认为:“这两个珊瑚标本均经高度变质,保存不佳,内部构造不够清楚,因此,种名甚至属名的确定是困难的。但根据珊瑚个体的一般形状、构造及其排列等,可以与熟知和常见的一些珊瑚进行比较。它们应属于蜂巢珊瑚科(Favositidae)的Favosites sp.及Pachypora sp.,显然  相似文献   

9.
1987年,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D剖面第4层(薄层黑色炭质粘土与灰色细砂互层)发现植物叶部印痕化石,经鉴定属壳斗科绝灭的雷龙潭檞叶(Dryophyllum relongtanense Colani),该种植物常参与组成亚热带至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禄丰古猿化石地点的植物叶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年,在云南禄丰古猿化石地点D剖面第4层(薄层黑色炭质粘土与灰色细砂互层)发现植物叶部印痕化石,经鉴定属壳斗科绝灭的雷龙潭槲叶(Dryophyllum relongtanense Colani),该种植物常参与组成亚热带至暖温带的常绿阔叶林或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最近在河南省濮阳县勘探的钻井岩芯中再次发现帕里宾尼亚(pojibinia)这种形态特殊的被子植物化石。由于该植物的叶形较小,往往在有限面积的岩芯中保存了完整的叶部化石。近20年来,在我国不少地区相继发现这种化石,它的出现指示了沉积时期为  相似文献   

12.
湖南第三纪晚期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绪言本文所研究的标本,系李洪谟同志(本文作者之一)在1934年在湖南湘乡县下湾铺页岩层中所采集。标本俱系叶部化石,多数保存不完善,炭质叶膜俱未曾保存,因此不能利用“浸解方法”研究其表皮构造。虽然下湾铺第三纪植物化石的发现,已有20余年之久,此植物群却从未曾详细研究。我们希望在最近的将来,能有机会研究此整个植物群,公之於世。我们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是在尽我们的能力鉴定当前的材料,讨论此植物群植物上的性质及地质上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的三瘤虫类及其分布三瘤虫类为奥陶纪的重要标准化石,此类化石在我国过去极少记载。1883年Kayser描述在四川广元教场坝发现的一个种,定名为Trinucleus richthofeni Kayser(Kayser,1883,in Richthofen's“China”,vol.4,p.39,pl.3,fig.6),其属名经Stetson(1927,p.99)改为Tretaspis,其后再经St(?)rmer(1930,p.33)改为Reedolithus,小林贞一(Kobayashi,1951,p.48)赞同此意见将这个种置于Reedolithus 一属之内。但此问题尚未最后得到解决,因为这个标本的颈环(occipital ring)上没有颈刺(occipital spine),而Reedolithus的颈环应具有一颈刺,而且标本显然又是一幼虫,不能肯定其必属于Reedolithus,应暂时置于Reedolithus 之内,而在其属名之后置一疑问号(?)。  相似文献   

14.
席与华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90,29(5):612-622
本文描述的腹足类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南队志留系分队的同志采集的,化石主要采自黔东和滇东地区,也包括少数川北和陕南的标本,共有15属16种,其中2新种。由于这些标本的壳饰大部分已破损,多数呈内核保存,因此有的化石暂时只能给以属名,  相似文献   

15.
植物分类学在化石珊瑚藻(珊瑚藻目,红藻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最近有人认为将化石藻类的分类归入现生藻类分类单元有利于珊瑚藻作为古环境的标志,便于理解该类群的演化。然而,这样分类可能很难,因为并不是所有现生藻类分类特征都能在化石种中保存下来。Sporolithacea科的钙化部分(独立或者聚集的孢子囊群)的出现,可以把它们与这个类群的另一个现生科Corallinaceae区别开,这个科在生殖窠中产生孢子囊。节片的有无,丝间细胞的联系类型,生殖窠中孢子囊释放的数目都是用来划分Coral1inaceae科的亚科的标准,在化石样品中也可以用合适的条件进行观察。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现生珊瑚藻类属的划分特征可以在化石藻类中鉴别出来,但在几种现生珊瑚藻没有钙化的生殖结构或发育特征。因此,它们生殖结构无法与相应的化石藻类进行对比,也不能进行化石藻类的分类。近年来的趋势认为生殖结构和发育特征是对现生珊瑚藻进行分类的优先鉴定标准,然而,某些特征的稳定性在属的划分上仍然存在争论。在许多情况下,现生藻类的分类标准特征都不能在化石中保存,对古生物化石的分类标准的最佳选择是在化石藻类中选择辅助的,并且可以识别的其它鉴定特征,或者应用非正式的比现生藻类代表定义更宽的属名。  相似文献   

16.
狭叶坡垒生物生态学特征及致濒原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是我国热带季节性雨林的代表性树种之一,目前仅零散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但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及乱砍滥伐而遭到严重破坏.作者对十万大山狭叶坡垒的生存环境、分布状况、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并对迁地保存的狭叶坡垒定期观测其物候及生长特征,采集种子进行了繁育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狭叶坡垒的致濒原因.结果表明:(1)狭叶坡垒种群结构整体上为增长型,有些样地为稳定型;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集群分布,随着径级增大,其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过渡;(2)个体间以种内竞争为主,幼苗幼树之间竞争高于成年树之间的竞争,种内竞争高于种间竞争;(3)狭叶坡垒生长缓慢,且主要集中在夏季,不同栽培地区的植株开始开花结果时间也不同.(4)种子无休眠期且寿命短,保湿及低温条件可以延迟种子的萌发时间.人类活动导致的种群数量下降和生境丧失是致濒的主要原因之一,种子寿命短及生长缓慢是其遭破坏后难以恢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二次羽状复叶标本的发现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陆军 《古生物学报》1989,28(4):447-454
Protoblechnum wongii一名系瑞典古植物学家Halle(1927)在研究我国山西中部晚古生代植物群时,给一种在蕨叶形态和叶脉特征上与北美二叠系的Protoblechnum holdeni(Andrews)Lesquereux十分相似的,一次羽状分裂的化石植物所创建的。此后,这个种的标本在我国华北地区多有发现,但均为一次羽状分裂的蕨叶碎片。1955年,斯行健在研究杨敬之、王水采自山西东南部石盒子系中的植物化石时,首次描述了这个种蕨叶分叉的特征,并详尽讨论了Protoblechnum属与Danaeopsis,Glenopteris,Supaia,Brongniartites 及Megalopteris等属之间的关系。后来,周志炎  相似文献   

18.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卷叶象甲科狭额卷象属 Euops1新种:福贡狭额象(Euops fugongensis Liang et Wang,sp.nov.)。它与近缘种九寨狭额象E.jiuzhaiensis的区别在于九寨狭额象的体色黑褐,有金属光泽,前胸背部无皱纹。正模:♂,云南福贡,1300m,1990-Ⅵ-18,梁醒财采。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角质层微细构造是鉴定植物属种的重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又在古气候恢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从甘肃永昌下二叠统采获了角质层保存较好的两种科达叶化石,详细分析了表皮微细构造特征,并结合其外形特征进行了属种鉴定:其中一种鉴定为淮南科达(Cordaites huainanensis Chen),另建立了一新种,命名为永昌科达(Cordaites yongchangensis sp.nov.)。本文选取与化石标本的宏观形态和角质层微观形态较为相似的长叶竹柏(Podocarpus fleuryi Hickel)作为其现存最近对应种,初次尝试利用化石气孔特征重建了甘肃永昌早二叠世的古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20.
Halle 曾记述了山西地区下石盒子组的植物化石58种。1963年,李星学先生对本区的石盒子统植物化石作了补充研究。1981年以来,笔者在进一步整理和鉴定山西太原、阳城和大同口泉地区的下石盒子组植物时,发现部分材料保存很好,在原山西有关地区的下石盒子组中未曾有过记录,本文仅作一简报,这些化石共计六种:(1)舌瓣轮叶 Lobatannularia lingulata(Halle)Halle;(2)东方轮叶(比较种)Ann-ularia cf.orientalis Kawasaki;(3)镰羽叶型斜羽叶(新种)Plagiozamites drepanozamioi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