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个体及生物量的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康禾自然保护区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设置4 hm2固定样地进行每木调查,分析群落优势种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和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的年龄结构,并分别用Ripley's L函数和标记相关函数(mark correlation function)对种群个体和生物量空间点格局进行可视化解析。结果表明:1)米槠和木荷种群的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种群中有大量幼年个体,属增长型种群。2)米槠和木荷种群在0—50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说明生境异质性在种群空间格局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米槠种群聚集强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强,木荷种群在0—29.5 m尺度上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而增强,随后开始减小。3)米槠和木荷种群生物量分布格局与个体分布格局并不耦合,米槠生物量在个体间主要呈负相关,说明个体间存在显著的资源竞争。木荷个体间生物量分布相互独立,竞争不明显,显示出作为亚热带先锋树种的木荷有很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个体及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表明两个种群的分布模式均有利于实现物种共存。  相似文献   

2.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宋育红  张新文  周斌 《生态科学》2005,24(3):228-232
在11000m2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种类组成、乔木种群的重要值、群落外貌、物种多样性、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特征。该群落计有维管植物223种,隶属于80个科159属,其中单种属占总属数的80.5%,包括藤本在内的高位芽植物占总种数的85.2%。重要值高的乔木种群是格氏栲、木荷、米槠、马尾松、刮槠和山黄皮。主要乔木种群均服从聚集分布。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活型谱和物种多样性指数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我国东部地区茜草科虎刺属1新种、1新变种和1新记录,即浙江虎刺D.shanii K.Yao et M.B.Deng sp.nov.,浙皖虎刺D.subspinosus Hand.-Mazz.var.salicifolius M.B.Deng et K.Yao和短刺虎刺D.subspinosus Hand.-Mazz.。皖刺属隶属于茜草科,是亚洲东部的一个小属,约11种1亚种及1变种。我国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常生于常绿阔叶林下。主要特征:花冠喉部被长柔毛,花或少花的聚伞花序腋生,花为4出数。有些种类是民间广泛应用的草药,有祛风止痛的功效。我们在整理我国东部地区植物区系资料的过程中,除了习见的虎刺D.indicus (L.)Gaertn.f.外,发现了1新种、1新变种及1新记录,现在本文发表。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米槠、甜槠常绿阔叶林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方燕鸿 《生物多样性》2005,13(2):148-155
选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最具代表性的米槠 (Castanopsiscarlesii)、甜槠 (C. eyrei)常绿阔叶林设置 4800m2的样方,研究了植物群落生长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共记录到植物物种 67科 138属 311种,其中乔木物种 (含更新层或小乔木) 160种,灌木 89种,藤本 25种,草本 37种。主要优势种有:米槠、甜槠、黄瑞木 (Adinandramille ttii)、树参 (Dendropanaxdentiger)、罗浮栲 (C. fabri)、少叶黄杞 (Engelhardtiafenzelii)、丝栗栲 (C. fargesii)、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a)等,其中米槠和甜槠两个物种的相对胸高断面积 (RBA)占 44. 1%。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由壳斗科 (RBA=60. 1% )和山茶科 (12. 2% )的物种组成;最重要属为栲属 (Castanopsis) (RBA=52. 0% )、青冈属(Cyclobalanopsis) (6. 4% )和黄瑞木属 (Adinandra) (4. 5% )等。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层Shannon Wie ner指数 (H′)为 3. 0左右;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加,H′值和均匀度指数 (E)逐渐增加; 1500m2 时H′趋于平稳, 1000m2 时E趋于平稳。从种 面积曲线可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在取样面积大于 4500m2 后物种数量趋于稳定。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小径级的乔木 (DBH≤10cm)数量占 76. 3%,而DBH≥45cm的个体数量仅占 2. 3%。该植物群落常绿树种占绝对优势,但落叶  相似文献   

5.
罗利群 《生态学报》2005,25(3):575-580
肉果秤锤树属安息香科秤锤树属 ,为作者近年发现的新种。这一新种性状独特 ,果实外形与秤锤树相似 ,但前者果实肉质、较大、较重 (约为后者的 6倍 ) ,较红 ,皮孔不明显 ,特别是以肉质果实与该属其它种明显区别。对研究秤锤树属和安息香科的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它的花、果都很美丽 ,具很好的观赏价值。但该树种自发现之日即处于极危状态。肉果秤锤树分布于四川乐山市 ,为亚热带偏湿性低山常绿阔叶林的伴生树种 ,该群落以栲树、青冈栎、润楠为建群种 ,是当地的地带性植被。对肉果秤锤树分布范围的 35 0 m2面积的树林设置样地进行研究。林木高达 30 m,以润楠为主要树种 ,样地中树林由于人为破坏 ,已有一些阳生性植物的渗入。肉果秤锤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幼时能耐适度荫蔽 ,成长后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种群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型 ,但由于种群个体数量太少 (14株 ,其中仅 2株成年大树 ) ,分布面积太小 (2 0 0 m2 ) ,以及位于人口稠密区 ,灭绝的概率极大。对肉果秤锤树各种情况下果实的活仁率、极危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发现果实活仁率与树或树枝的生活力有关 ,生活力强的树或枝果实活仁率高 ,反之则低。认为极危原因来自两方面 :(1)环境的破坏 :随低山常绿阔叶林的破坏殆尽 ,该种植被的伴生树种——肉果秤锤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量分析法计测了浙江五岭坑常绿阔叶林12 种优势种群的生态位指数。结果表明: (1)小叶青冈、厚皮香、木荷的生态位宽度较大,而赤楠、短尾柯、米槠的生态位宽度较小。物种的重要值与其生态位宽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2)生境需求相似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具毛常绿荚蒾与赤楠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大, 具毛常绿荚蒾与米槠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最小。甜槠与米槠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较小。优势种群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总体水平较向, 平均值为0.6446。(3)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平均值为0.1219。甜槠与米槠之间的生态位重叠较小。群落优势种群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不大, 说明该群落因利用相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不大。  相似文献   

7.
六股尖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股尖自然保护区是皖南山区中亚热带植被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子植物多样性丰富,具有种子植物134科,529属,994种,有珍稀保护植物35种,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区系成分复杂,起源古老,南北成分过渡明显,替代性分布比较突出。属的分析显示529属可归为14个分布区类型,并与世界各地有广泛联系,温带分布占56.9%,热带分布占40.0%,其R/T(热带成分比温带成分)比值为0.70,比黄山(0.57)、清凉峰(0.53)、天堂寨(0.51)略高,与齐云山(0.77)相近,显示其热带性比黄山、清凉峰、天堂寨略强,与齐云山相似。植被分布从下至上依次为农耕林(次生)(海拔700 m以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700~1 100 m)、落叶阔叶混交林(1 100~1 300 m)、山地灌丛(1 300~1 500 m)、高山草甸(1 500 m以上)。其代表性植被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多样性分析表明,其Simpson指数为8.82±2.7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62±0.27,种间相遇机率PIE为0.88±0.05,群落均匀度R为0.78±0.07,显示该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分布均匀,结构稳定。通过PCA排序可以将六股尖等21个山地划分为华南、华北、华东三大植物区系。为保护和修复该地的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一些重要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如华东黄杉林等,提出了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皖南山区维管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皖南山区地形复杂,生境多样,有维管植物2 342种、隶属198科913属。本区植被水平地带从北到南植被组成日趋复杂,南方成分和蕨类植物明显增多,阔叶林常见,但均呈小块状分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面积逐渐减小,常绿阔叶林面积随之增大。垂直分布明显,从下至上依次是农耕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灌丛或山地草甸,基带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推测其原始植被更是如此,并随着纬度的升高,其植被类型分布的上限随之降低。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亚热带、热带-温带分布占优势,其科的分布类型分别占31.8%与23.6%;属的分布区类型显示温带分布占50.7%处于优势,热带分布占36.6%,其中北温带和泛热带成分各自占了19.6%与18.6%,科属统计数据的差异性,以及本区草本植物含59.0%占优势等,都显示本区区系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双重性质,说明皖南山区是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重要地带。皖南山区古老成分众多,有单种科3科,单种属和寡种属丰富,各有65与133属,分占总属数的7.1%与14.6%。特有属、种众多,有特有属29个,占总属数的3.5%,低于全国特有属所占比例7.1%,有安徽特有被子植物25种,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特有蕨类4种,被子植物81种。本区还蕴藏丰富的食用、药用、工业与观赏用等经济植物,但一些种特别是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正逐渐减少,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福建武夷山典型常绿阔叶林1.44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4个方面分析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139种9,116株,隶属于34科65属;样地内有稀有种23种,偶见种46种,优势树种不明显。区系特征明显,科级与属级地理成分以温带性质较强。群落及重要值3的12个植物种群径级结构呈倒"J"字型。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来看,这12个植物种群和4个主要种群的大、中、小径木都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分布,但集聚度有所差异。大部分物种随着径级的增加集聚度变小。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典型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代表性的森林类型,通过研究主要树种分布变动趋势,可以有效地指导森林经营措施。在该地区4个1hm~2典型样地,在0—30m尺度范围内综合分析了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并对同一树种分发育阶段在不同森林群落中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以探讨亚热带地区天然次生林群落空间格局形成和种群维持机制。样地1和2为松阔混交林,其中样地1的马尾松密度较低,样地3和4为常绿阔叶林。研究结果表明:(1)以完全随机模型为零假设时,样地1的主要种群在小尺度(10 m)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呈随机分布;样地2—4的主要种群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随尺度增加聚集强度逐渐减弱;以异质泊松模型为零假设时,4个样地的主要种群在大部分尺度呈随机分布;(2)青冈和苦槠的小树(5.0 cm≤DBH10.0 cm)在4样地的所有尺度以聚集分布为主,大树(DBH≥10.0 cm)在松阔混交林样地呈随机分布趋势,但在常绿阔叶林样地青冈在0—20 m尺度、苦槠在所有尺度呈聚集分布;(3)松阔混交林中建群种马尾松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样地1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2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常绿阔叶林中建群种青冈和其他树种的种间关联性在在样地3的小尺度为负相关,随尺度增加为不相关,在样地4的所有尺度为负相关;所有伴生树种的种间关联性以负相关为主。结果说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随群落结构和空间尺度的不同而出现变化,在松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群落格局形成中除了扩散限制和生境异质性以外,密度制约机制在松阔混交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常绿阔叶林中其作用随着树木生活史阶段的提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沉香(agarwood)为热带常绿乔木沉香属(Aquilaria Lam.)植物含树脂的木材,为名贵中药和香料.沉香属植物在全世界约20种,分布于亚洲南部热带亚热带地区[1].其中,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 (Lour.)Spreng.]为中国特有种,亦是《中国药典》收载沉香的正品基原植物,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地. 白木香又名土沉香、女儿香、莞香,乔木,叶近革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形,长5~9 cm,先端骤尖,基部宽楔形,上面光亮,两面无毛,侧脉15~20对;叶柄长5~7 mm,被毛;花数朵组成伞形花序;蒴果卵状球形,长2~3 cm,绿色,密被黄色柔毛,2瓣裂,每瓣具1种子;种子褐色,卵球形,长约1 cm,疏被毛,基部附属体长约1.5cm,先端具短尖头[2].  相似文献   

12.
采用负压法对福建省三明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米槠次生林(BF)、米槠人促更新林(RF)、米槠人工林(CP) 0~15、15~30、30~60 cm土层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质(DOM)的浓度及光谱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溶液可溶性有机碳(DOC)浓度整体趋势为RF>CP>BF,而可溶性有机氮(DON)则为米槠人工林最高;且 DOC 和 DON 在表层(0~15 cm)土壤浓度皆显著高于底层(30~60 cm).芳香化指数大小为RF>CP>BF,且整体为表层较高.米槠人工林表层土壤以荧光强度高的短波峰(320 nm)为特征峰,表明其易分解物质含量高,腐殖化程度较低;而米槠人促更新林表层土壤则以宽平的中长波峰(380 nm)为特征峰,说明其腐殖化程度较高,有助于土壤肥力的储存.此外,30~60 cm深层DOM特性几乎不受森林更新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雨雪冰冻灾害对南岭蝴蝶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巳发现蝴蝶442种,其中不乏有中国分布新纪录和新种。常绿阔叶林中有蝴蝶339种,山地常绿针阔叶林中有蝴蝶369种,山顶常绿阔叶苔藓矮林中有蝴蝶71种;这些蝶类属东洋区的有360种,占总数的81.45%;属古北区的有48种,占总数的10.86%;跨区系分布的有34种,占总数的7.69%;南岭蝶类与福建省蝶类相似百分率高达77.27%,说明两地有共同的起源与演化过程。2008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使南岭海拨500~1000m森林生态遭受严重破坏,各种蝴蝶在林中的种群密度骤降,海拨700~800m的蝶类仅为海拨1100~1200m冻害较轻林地蝶类数量的23%;整个林区蝶类的种群密度极低,与常年相比,降低率约为90%。凤蝶科的种群在调查地段发现的只占常年见到的37.5%。  相似文献   

14.
杭州五云山米槠种群幼苗大小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相邻格子法研究了杭州五云山米槠种群幼苗的大小结构 ,分析了不同立木级幼苗的死亡率及死亡动态和原因。采用“方差 /均值”法 ,Lloyd聚块性指标m /m等指数测定了各立木级米槠幼苗的空间分布格局 ,并探讨了用不同样方取样情况下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该区米槠幼苗库比较丰富 ,平均 3 3株·m-2 ,大小结构呈显著的金字塔型 ,表明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各大小级幼苗死亡率不同 ,从Ⅰ级到Ⅴ级呈波状起伏 ,有两个死亡高峰。采用不同样方取样均表明种群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米槠幼苗种群的集群分布主要是由米槠种子的散布特性所致 ,不同大小级幼苗分布格局的变化是种内种间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黄蝉     
<正>黄蝉(Allamanda schottii Pohl)为夹竹桃科(Apocynaceae)黄蝉属植物,直立或半直立常绿灌木,高1~2 m叶片常3~5枚轮生,椭圆形或矩圆形,长6~12 cm,宽2~4 cm;叶面深绿;两面中脉明显,全缘或有波状缘。聚伞花序顶生;花朵橙黄色,长4~6 cm,直径约4 cm,花萼深5裂;花冠漏斗状,下部圆筒状,长不过2 cm,直径2~4 mm。蒴果球形,具长刺。花期春  相似文献   

16.
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钟山自然保护区计有种子植物101科273属514种,落叶栎林分布面积最广。随海拔升高,植被依次呈现出4个分布带:沟谷落叶阔叶林、沟谷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山地苔藓矮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该区主要有4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热带分布、温带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其中热带分布占总属数的75.21%,表明本保护区的植物分布具有热带性质。其天然植被类型可划分为5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含暖性针叶林、暖性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和草丛,2个植被亚型含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阔叶矮林,以及33个群系。  相似文献   

17.
湖北新记录属植物永瓣藤种群现状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瓣藤(MonimopetalumchinenseRehd.)为湖北省种子植物区系新记录属、种,是中国二级保护植物。通山县分布的永瓣藤为次生杉、竹、阔混交林内的伴生成分,群落生活型谱以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生态适应为明显的偏酸性和一定的耐荫性。永瓣藤种群虽规模小,但具明显的增长型特征,有发展潜力。文中对永瓣藤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薛立  薛达  罗山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3):359-360
对日本名古屋市的三个风景林-日本柳形(Cryptomeria japonica)林,日本米槠(Quercus cuspidata)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凋落物和凋落叶养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养分贮量进行了研究。日本柳杉林、日本米槠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7309kg.hm^-2、5790kg.hm^-2和5325kg.hm^-2,日本柳杉林的主要凋落高峰发生在9月,次要凋落高峰发生在3月,而日本米槠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凋落高峰分别发生在5月和11-12月。台风引起大量枝叶凋落。日本柳杉林、日本米槠林和常绿叶阔叶混交林凋落物的5种养分年贮量分别为224.22kg.hm^-2、119.33kg.hm^-2和133.21kg.hm^-2。凋落物养分中N、K和Ca的量大于P和Mg。凋落叶的养分量占养分年贮量的63.19%-79.06%。落叶树种凋落叶养分浓度的季节变化大于常绿树种。  相似文献   

19.
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8年在九连山保护区建立4 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样地内胸径(DBH)≥1 cm的个体,以了解该区域的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群落的区系组成热带成分比较多,总体上呈现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区系特征.样地内共有植物58科、107属、221种,物种数和个体数较多的科为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群落稀有种较多,所占比例为40.72%.群落以红钩栲(Castanopsis lamontii)、米槠栲(C.carlesii)、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细枝柃(Eurya loquaiana)、罗浮栲(C.fabri)和丝栗栲(C.fargesii)为主要优势种.垂直结构由乔木上层(≥18 m)、乔木中层(10~18 m)、乔木下层(5~10 m)、灌木层(<5 m)、草本层组成.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现倒"J"型,表现群落的稳定与正常生长状态.红钩栲、米槠、罗浮柿、罗浮栲、木荷(Schima superba)、鸭公树(Neolitsea chuii)、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呈现倒"J"型,种群稳定且处于正常增长状态.样地内未发现DBH≤15 cm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个体,该种群属于衰退型.九连山常绿阔叶林样地优势种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径级范围内以聚集分布为主.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不同物种聚集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亚热带1000~2000 m中山地带。八大公山位于武陵山系北端,中亚热带北缘,具有保护较好的典型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了研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和川东-鄂西植物多样性形成及维持机制,按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标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于2010-2011年在湖南八大公山(Badagongshan,BDG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一个25 hm2(500 m×500 m)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Forest Dynamic Plot)。本研究以样地内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不含竹藤)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样地区系成分、群落组成、垂直结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样地属于典型的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物以泛热带分布科(24.50%)和北温带分布属(24.56%)占优势,包括9种珍稀濒危植物。样地内木本植物合计53科、114属、238种(含种下分类单位),186556株存活个体。落叶树144种,常绿树94种。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樟科(Laur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占据优势;个体数超过1000的有38个物种,以常绿树种(63.16%)为主;稀有种(〈25株)103个(占样地物种总数43.28%)。群落垂直结构可分为乔木层(优势树种多脉青冈Cyclobalanopsis multinervis和亮叶水青冈Fagus lucida)、亚乔木层(优势种长蕊杜鹃Rhododendron stamineum和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和灌木层(优势种短柱柃Eurya brevistyla和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个体数超过1000的树种和稀有种主要来自灌木层。由于生长型限制,样地内树种平均胸径较小(5.41 cm),DBH〈5 cm的个体占优势(68.40%)。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