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基因类型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基因类型和功能何晨阳,王金生(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南京210014)1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基因对基因关系植物-病原物相互关系有亲和性互作和不亲和性互作二种类型。在亲和性互作中,病原物致病,植物感病;在不亲和互作中,病原物不致病(无...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12月出版的《Nature Medicine》上,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病理学系Yongwon Choi教授等人发表文章称其找到了一个基因,通过改变它的表达就可同时达到抑制骨质疏松和刺激骨骼形成。  相似文献   

3.
脑星形胶质瘤基因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癌基因Bcl-2、P21及抑癌基因P53、Rb蛋白4种抗体,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脑星形胶质瘤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Bcl-2及P53基因表达在Ⅰ~Ⅳ级胶质瘤中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染色强度也有明显差异.P21、Rb基因表达在Ⅰ~Ⅳ级胶质瘤中呈上升趋势,但仅在Ⅰ~Ⅲ级、Ⅰ~Ⅳ级之间有明显差异.可以认为:Bcl-2、P53、P21、Rb在胶质瘤的发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Bcl-2、P53基因,这些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有关.测定胶质瘤中的Bcl-2、P53、P21、Rb蛋白对于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与预后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和乙烯对依赖于Cf基因的过敏坏死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方法将互补Aνr/Cf基因对同时在烟草叶片中表达,可以导致过敏性坏死反应。以水杨酸积累缸失型nahC和乙烯不应型etr1-1转基因烟草植株为材料,对水杨酸和乙烯在依赖于番茄Cf-4和Cf—9基因的过敏坏死中的调控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ahG植株产生的依赖于Cf-4的过敏坏死反应强度与野生型相似,依赖于Cf—9的坏死反应则明显轻于野生型。转etr1—1基因植株产生的依赖于Cf-4和Cf—9的坏死反应均轻于野生型,与依赖于Cf-4的坏死反应相比,转基因植株中依赖于Cf—9的坏死反应比野生型的减轻程度更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可能对依赖于Cf—9的过敏坏死起重要调控作用,但对依赖于Cf-4的无此作用;而乙烯则对两者依赖性过敏坏死均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2年以来,许多使用gE基因缺失活疫苗免疫过的猪场广泛性出现伪狂犬病毒(PRV)感染,gE抗体阳性率不断升高,伪狂犬典型病例不断增加。2018年3月鲁南地区几个种猪场先后发生疑似伪狂犬病疫情,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出现神经症状且死亡率高。通过对病死猪及死胚剖检进行初步诊断,取病料进一步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及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病死猪均可见病毒性脑炎、肝细胞变性坏死及淋巴组织坏死等病理变化,在病变的神经元、肝细胞、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等细胞核内见红染包涵体。对分离到的4株PRV进行了gE和TK基因的序列测定及遗传变异分析发现,4株PRV的gE和TK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8%~99.3%和98.9%~99.6%,与国内流行毒株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99.1%~99.7%和98.6%~99.8%,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流行毒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7.3%~97.8%和98.8%~99.5%,表明4株分离株高度同源,与国内PRV变异株处在同一分支,而与匈牙利和美国等毒株遗传距离较远。传统疫苗对PRV变异毒株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给猪场伪狂犬病的防控和净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为鉴定江苏省高邮市某养殖场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发病死亡的病原体,研究从患病濒死的罗氏沼虾肝胰腺中分离出一株优势菌WSQ-1,对其进行纯化培养、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 rR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回归感染实验表明,分离株WSQ-1对罗氏沼虾有较强致病性,且出现与自然发病类似的症状:感染虾活力减弱,食欲下降,肌肉发白; 72h半致死浓度(LD50)为2.51×106 CFU/mL。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其肝胰腺组织病理损伤,并随感染浓度的增加或感染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低浓度或感染前期结缔组织间隙增大并积聚少量炎性细胞;继而肝小管管腔变形,肝细胞空泡化,部分组织坏死;高浓度或感染后期肝小管及结缔组织大面积坏死导致不可逆损伤。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菌携带Acsv、AexT、Act、Aer、GcaT、Acg和OmpAI共7个毒力基因,表明分离菌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哌酮等16种药物敏感,对克拉霉素等10种药物耐药,仅对卡那霉素表现为中度敏...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大鼠主动脉条血管反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对加压物质反应性的增高是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关于血管组织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受到广泛注意,然而有关实验报道还不多。本实验对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与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含量及其对此两种物质的反应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高血压发病的血管机制。  相似文献   

8.
2013年6月27日,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宣布,由该校植物病理学的Eduard Akhunovg副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Jorge Dubcovsky博士率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了对小麦秆锈病菌Ug99产生抗性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缪绅裕 《化石》1992,(2):11-12
近些年来,一门被称作古病理学的新兴学科正在蓬勃发展。这门科学是从化石中研究古动物的疾病和创伤。研究者们用新的目光审视古老的骨骼,寻找某些变态以表明恐龙或已绝灭了的海龟患有潜函病。古病理学家们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如切 CAT 扫描和免疫学测试来诊断占代疾病。他们已对恐龙、美洲骆驼和其它已绝灭很久的怪动物化石作了检查,目的在于确诊这些折磨古代动物的疾病,用以追溯某些现代疾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综述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肾小管能量耗竭、Ca^2+蓄积、自由基、磷脂酶和细胞因子等对肾上管细胞的损伤作用,肾小管细胞脱落和再粘附的机理,以及内皮素、一氧化氮等介质和内皮细胞功能改变所致的继发性肾小球血液动力学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肾小管细胞修复和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建立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病变背景数据,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方法 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8周龄,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显微镜检查,观察统计四个时间点动物自发性病变的病变类型和发病率。结果主要的非增殖性病变包括乳头肌纤维化、肺细支气管旁慢性炎症、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管扩张、蛋白管型、肾小管萎缩和钙沉积等,睾丸精子生成障碍、卵巢生长卵泡数量减少等生殖器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等。结论在本中心现有条件下,随动物生存期的延长,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疾病病变程度和发病率均有所增加。本实验丰富了F344大鼠自发性病变的背景资料,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病毒感染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进展,包括临床流行病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和体内病毒检测方面的进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麻疹的发病机制和保护性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病毒侵入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并在其中繁殖,扩散至局部淋巴组织,由肺巨噬细胞携带经血流播散至全身网状内皮细胞引起病变。细胞免疫在麻疹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其细胞毒T细胞究竟是CD4^+细胞抑或CD8^+细胞尚有争议。但针对麻疹病毒血凝素(H)和融合(F)蛋白的中和抗体在保护性免疫中有肯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胸腺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胸腺是机体的中枢免疫器官,胸腺研究对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以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对胸腺研究越来越重视,每年有关胸腺研究论文约70余篇。本文就国内有关胸腺研究情况作一概述,为开展胸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的免疫病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简要地综述结核病免疫病理学中的主要问题,如分枝杆菌的化学结构,结核杆菌的结合和摄入,结核杆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命运,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脂阿拉伯糖甘露聚糖(LAM)对巨噬细胞的作用,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抗原的呈递等方面都作了简要的阐明,文末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扼要地阐述了结核病的研究新近进展,包括流行病学,病理学和动物模型,与结核病发病机理有关的细胞和分子,细胞因子与保护力和肉芽肿形成的关系,菌苗和免疫疗法以及结核病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o W  Rao ZR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3):203-208
近年来,一种位于突触前膜、囊泡膜及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神经递质转运体,逐渐成为神经科学界研究的热点。它们能高选择性地与突触间的递质相结合,将递质运回细胞内,从而终止递质在细胞间的传递,并进而参与突触间信息的调控。有关神经递质转运体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仅就近年来国外有关方面的研究概况,从分子结构、分型、研究方法、分布、功能、调节因素、基因调控、以及研究焦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等诸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非遗传性老年痴呆的动物模型及行为学,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Li L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4):325-327
通过毁损Wistar大鼠迈内特基底核(nbM)建立非遗传性老年痴呆(AD)动物模型。用Morris水迷宫、六胺银染色、acetylcholinesterase(AChE)细胞化学、β淀粉蛋白(βAP)和τ蛋白免疫细胞化学及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进行行为学及病理学变化研究。结果证明:毁损nbM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乙酰胆碱酯酶AChE锐减,βAP和τ蛋白样免疫神经元增加,细胞水胞、溶解,溶酶体、微管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