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杨小燕 《蛇志》2017,(1):58-59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2种不同尿液引流方式的临床护理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46例接受尿道下裂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尿液引流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2例患者采用新尿道内留置支架管的方式引流,B组24例患者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新尿道内留置支架管的方式引流,两组患者均按照尿道下裂术后护理常规实施术后护理,并根据尿液的不同引流方式给予相关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新尿道内留置支架管方式引流尿液的B组尿瘘及尿道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新尿道内留置支架管引流尿液的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采用耻骨上膀胱造瘘管+新尿道内留置支架管方式引流尿液,能有效保持尿液及分泌物的充分引流,减少管道堵塞的发生,减少术后尿瘘和尿道狭窄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测0.5%碘伏润滑尿管在导尿中降低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院内住院有导尿指征患者113例纳入该试验,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56例和实验组57例,常规组用灭菌液体石腊润滑尿管行导尿术,实验组用0.5%碘伏润滑尿管后行导尿术。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碘伏组显著降低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碘伏作为一种经济方便有效的润滑剂可应用于临床导尿术中,值得国内各兄弟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泌尿系感染率.方法 回顾医院68例留置尿管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 导尿术和留置尿管的持续时间、操作方法不正确、护理措施不到位、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及高龄,是引起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医院内泌尿系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张华  宁献芬  姚珍莹  李欢  宁文芬 《蛇志》2014,(3):297-298
目的探讨不同材质尿管在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留置尿管1个月以上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硅胶导尿管,对照组采用乳胶导尿管,收集两组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在尿道灼痛、尿路感染率、溢尿发生率、费用成本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胶尿管能增加留置尿管患者的舒适度、节约成本、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中段尿内毒素和血清降钙素原在妇科术后不同种类细菌尿路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1205例妇科术后患者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及内毒素检测,同时对患者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比较结果对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1205份标本中尿培养出阳性350例,感染率为29.04%,其中298例为均存在留置导尿管,而在剩余400例尿培养阴性的患者中仅仅120例留置导尿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P〈0.05)。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89例(54%),革兰阳性菌112例(32%),真菌49例(14%)。在三组患者中,中段尿内毒素在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术后尿路感染较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的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清降钙素原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明显高于真菌尿路感染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术后尿路感染与留置导尿管密切相关,革兰阴性菌是引起妇科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中段尿内毒素有助于鉴别诊断出革兰阴性菌引起尿路感染,而血清PCT升高时则有助于排除真菌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6.
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为肠外营养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3-5天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5天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抽取所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天、7天、14天静脉血,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逐渐下降,B组和C组下降较A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B组予以肠内营养后下降较C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A组明显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在患者循环稳定条件下,越早予以肠内营养对患者的预后越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挫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急性肺挫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常规剂量组)和C组(大剂量组),每组各34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40万单位加入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8h1次,连用7d。分别测定和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天、治疗第4天、治疗第7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以及治疗期间3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T2.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B组的Pa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2水平在第1、4、7天较A组均有升高,在第1、4天较B组亦有升高(P〈0.05);B、C两组PaCO:水平在第4天较A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PaO2/FiO2水平在第7天较A组升高,C组的PaO/FiO2水平在第4、7天较A、B两组均有升高(P〈0.05)。B组的TNF—α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TNF-α水平在第4、7天较A组降低,在第4天较B组降低(P〈0.05);B组的IL-6水平在第7天较A组降低,C组的IL-6水平在第4、7天较A、B组均降低(P〈0.05)。各组ARDS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挫伤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尿液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菌的耐药性及菌株对喹诺酮的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临床尿液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使用PCR方法筛查qnr A、qnr B、qnr S、qep A、aac(6')-Ib-cr,gyr A和par C基因,并对阳性结果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共收集尿液分离鲍曼不动杆菌53株,均分离自住院患者,其中重症监护病房和外科病房患者占88.7%、留置导尿患者占94.3%,拨除导尿管并给予适当抗菌治疗后临床预后良好。菌株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其中头孢哌酮/舒巴坦较低为15.1%、米诺环素为20.8%、阿米卡星为22.6%、美罗培南为26.4%、亚胺培南为28.3%、氨苄西林/舒巴坦为32.1%,其余药物耐药率超过40%。25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中有17株gyr A基因突变,12株par C基因突变,1株qnr B基因阳性,未发现qep A阳性菌株,7株aac(6')-Ib阳性,经序列分析确定未发生aac(6')-Ib-cr突变。结论尿液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院内接受留置导尿的患者,其对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合适的治疗临床预后良好。对喹诺酮耐药机制主要为gyr A和par C基因突变,并出现了qnr B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降钙素原(PCT)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8例,以其中合并真性细菌尿者39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尿路感染3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同时留取尿液标本,观察组分别留取使用抗生素治疗前、后的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尿液PCT浓度。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尿液PCT水平,分析尿液PCT水平对于诊断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尿液PCT水平为0.030 (0.025,0.039) n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0.017 (0.011,0.021) ng/m L(P0.05);观察组有症状尿路感染与无症状细菌尿(ABU)的尿液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治疗后的尿液PCT水平为0.031 (0.025,0.040) ng/mL,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PCT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79.49%,阳性预测值为80.00%,阴性预测值81.58%,ROC曲线下面积为0.81 (95%CI为0.71-0.89, P0.0001)。结论:尿液PCT水平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一定的诊断参考价值,但对于抗生素疗效的评估价值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对比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TU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17日期间收治的20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83)和B组(n=117),A组手术方式为TURP,B组手术方式为TUKEP,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性功能、尿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冲洗时间短于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最大尿流速(Qmax)、膀胱顺应性(BC)升高,剩余尿量(PVR)降低(P<0.05),且B组患者的Qmax、BC高于A组,PVR低于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勃起功能评分表(IIEF-5)、射精功能评分表(CIPE-5)评分降低(P<0.05),但B组、A组IIEF-5、CIPE-5评分组间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A组(P<0.05)。结论:TUKEP、TURP治疗BPH,疗效相当,TUKEP在缩短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尿流动力学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两种固定方式对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效果。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妇科术后患者2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18例,A组患者将留置气囊导尿管固定于大腿上方,B组患者将留置气囊导尿管固定于大腿下方。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导管护理难易程度和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患者舒适度、导管护理的便捷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留置气囊导尿管固定于大腿上方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降低了护理操作难度和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此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黄莉燕  梁秋梅  王翠英  黎雪 《蛇志》2014,(2):218-220
<正>泌尿外科手术后患者常需留置导尿管、肾或膀胱造瘘管以及腹腔引流管,连接这些管道的引流袋应该间隔多久更换,一直是困扰医院感染管理者与临床护理人员的一个难题。目前关于引流袋更换频率的结论不统一,护理教材及各医院规定更换引流袋的时间也不尽相同[1~4],因此,许多研究者对引流袋的更换时间进行了探讨。现作者就泌尿外科术后常见引流管连接的引流袋更换时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留置尿管集尿袋更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留置尿管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70株病原菌进行分析及其药物敏感趋势进行监测。结果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40.24%;其次为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低于30.0%,对碳青霉烯类、氨曲南、呋喃妥因的敏感率超过90.0%;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较高,超过80.0%。结论留置导尿管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应该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监测,依靠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提供敏感抗生素治疗的依据。加强预防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医院源性尿路感染,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综合ICU危重症患者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2014年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128例综合ICU危重症患者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的清洁中段尿液培养标本,分别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 128例患者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28株,2012-2014年每年留置尿管患者检出的产ESBLs菌株数均多于非留置尿管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ESBLs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完全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替坦较为敏感,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强。产ESBLs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部分耐药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存在较高的耐药性,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可作为治疗大肠埃希菌致尿路感染优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胸腔感染与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长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胸腔感染与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长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6例行胸腔闭式引剃且排除胸腔感染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每天更换水封瓶(A组)、每3天更换(B组)、每周更换(C组)、超变1周用至拔管(D组),追踪监测一次性水封瓶内生理盐水和胸腔引流液作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则对该病例停止亩验;同时对196例患者的胸腔内胸液或胸腔引流管前端2cm进行细菌培养,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次世水封瓶生理盐水的细菌培养均为阴性,4组水封瓶中胸腔引流液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共13例,共检出细菌8种,才封瓶内引流液中细菌出现最早的为A组中第4次(即第4天)更换,出现最迟的为C组中第2次(即第14天)更换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196例患者的胸腔内胸液或胸腔引流管前端2cm进行细菌培养,其结果例与一次性水封瓶内胸腔引流液相一致,1例与一次性水封瓶内胸腔引流液不一致,余194例无细菌生长。结论一次性水封瓶的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无直接关系;水封瓶更换时间与水封瓶内细菌定植无明显相关性,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对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一次性水封瓶以每周更换一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男性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羟考酮组(A组)、奥布卡因凝胶组(B组)、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组(C组)、对照组(D组)。记录四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15 min(T2)、拔管后3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T1、T2、T3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记录术后30 min内患者躁动、尿管留置不适的发生情况以及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发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1时MAP、HR低于B组和D组(P0.05),T2、T3时MAP、HR低于A组、B组和D组(P0.05),各时点的VAS评分低于B组和D组(P0.05),尿管留置不适发生率低于A组和D组(P0.05)。四组患者躁动、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奥布卡因凝胶的使用能够减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的术后疼痛,减少苏醒期尿管留置不适,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而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更正     
目的 了解近年留置导尿管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预防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留置尿管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70株病原菌进行分析及其药物敏感趋势进行监测。结果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40.24%;其次为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低于30.0%,对碳青霉烯类、氨曲南、呋喃妥因的敏感率超过90.0%;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较高,超过80.0%。结论 留置导尿管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应该进行病原微生物学监测,依靠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提供敏感抗生素治疗的依据。加强预防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减少医院源性尿路感染,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的生活质量、视力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慢性泪囊炎患者91例(128眼),根据术后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6周,44例(61眼),B组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12周,47例(67眼)。对比两组疗效、视力、并发症发生率、主诉溢泪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A组拔管当天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两组拔管后3个月总有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拔管后6个月两组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精力、情感职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但两组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拔管后3个月视力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主诉溢泪发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B组(P<0.05)。结论: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对慢性泪囊炎患者疗效、视力、生活质量、主诉溢泪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留置6周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留置12周者,提示临床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尽量缩短泪道硅胶引流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收集所有患者术后12h内的中段尿样,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分析。结果:32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共有50例术后并发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5.48%,50例术后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共分离出5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3株,占43.40%,革兰阴性菌27株,占50.94%,真菌3株,占5.66%。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性较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的耐药性较低。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曲南、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与年龄、前列腺体积、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手术时间≧60 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7d、合并糖尿病、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均是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易出现尿路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根据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和药敏实验结果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男性患者导尿中的应用价值,增加新的临床导尿辅助方法,方便临床操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导尿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需要留置导尿的146例次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导尿组(对照组)及盐酸利多卡因预处理组(实验组),比较两组之间患者的耐受情况,一次插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导尿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6%),P<O.05;而相关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的导尿术中作用明显,对老年男性患者导尿前用盐酸利多卡因做预处理可显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