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thuringiensisvarisraelensis)的分子量为27kD的δ-内毒素蛋白基因,与一个拷贝杆状病毒gp67信号肽基因连接后,被插入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基因组。在筛选出的3种不同的重组病毒株AcBTI5-1、AcBTI5-3和AcBTI6-3中,前两种表现为多角体阳性,后者为多角体阴性,AcBTI5-1和AcBTI6-3在Sf细胞中表达产生分子量为26~30.5kD的4种与27kDδ-内毒素蛋白有关的多肽。在AcBTI5-3感染的细胞中未检测出类似的多肽。粉纹夜蛾在吃了涂有AcBTI5-1感染的细胞收集物的饲料后,表现典型的苏云金杆菌δ-内毒素中毒症状。被AcBTI5-1感染的粉纹夜蛾幼虫血淋巴与27kDδ-内毒素蛋白抗血清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苏云金芽孢杆菌δ—内毒素的杀虫机理及其增效途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Bt)制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微生物杀虫剂。Bt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伴孢晶体。伴孢晶体是Bt杀虫活性的主要来源,它可能由几种晶体蛋白即δ-内毒素组成。δ-内毒素的专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合成的寡聚核苷酸片段,从质粒pOS1000中分离出具有适合克隆位点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usthuringiensis)δ内毒素cryIA(c)全长基因。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KK2233重组,并引入大肠杆菌JM109中,经IPTG诱导,获得了超量表达的CryIA(c)蛋白。将cryIA(c)全长基因插入链霉菌表达载体pHZ1272中,得到重组质粒pHZ1256,将该质粒引入变铅青链霉菌(Streptomyceslividans)JT46中,经硫链丝菌素诱导,通过Westernbloting测定表明,重组变铅青链霉菌JT46(pHZ1256)已表达出相应的CryIA(c)蛋白。杀虫试验表明,大肠杆菌和链霉菌所表达出的δ内毒素CryIA(c)对小菜蛾均有毒杀作用,其致死率分别为93%和57%。  相似文献   

4.
邱建民  赵昱 《Acta Botanica Sinica》1998,40(11):1035-1039
从架棚(CeratostigmaminusStapfexPrain)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4个酚类化合物。经波谱技术,特别是2DNMR技术鉴定,其中化合物plumbocatechinsA(1)和B(2)为新化合物。其他12个化合物被分别鉴定为plumbolactoneA(3)、plumbabicacid(4)、isoshinanolone(5)、episoshinanolone(6)、Ntranscafeoyltyramine、Ntransferuloyltyramine、apocynin、vanilicacid、syringicacid、galocatechin、(+)catechin和1,2,6triOgaloylglucose。  相似文献   

5.
王宪  吴中欣 《生理学报》1996,48(3):217-221
本实验在离体灌流大鼠肠系膜动脉床研究内毒素引起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释放的机制。内毒素(50μg/ml)使CGRP释放增加16倍,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底物L-精氨酸(L-Arg)能促进内毒素引起的CGRP释放(41%)。NOS抑制剂N ̄G-硝基-L-精氨酸(L-NNA)及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甲基蓝(MB)能使内毒素的上述作用分别降低35%与36%,L-精氨酸(t-Arg)能逆转L-NNA的作用。提示内毒素的作用机制中部分是通过一氧化氮引起细胞内cGMP升高而介导的。用化学方法破坏血管内皮细胞,L-NNA与L-Arg的上述作用依然存在。提示内毒素主要是激活血管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神经源NOS,而非内皮源NOS。环氧化酶抑制剂消炎痛(Indo)与布洛芬(Ibu)也能使内毒素引起CGRP释放的作用分别降低34%与39%,但与L-NNA的作用不能迭加。提示内毒素可能通过激活神经源NOS进而引起环氧化酶活化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已克隆的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marxiaus),乳酸克鲁维酵母(K.lactis)与酿酒酵母(S.cereviseiae)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设计GAP探针,以该探针与脆壁克鲁维酵母(K.fragilis)CBS397基因文库进行原位杂交,得到一阳性克隆pG1并通过Southern印迹杂交实验得以证实。该克隆所携带的GAP1基因的部分序列也已被测定。利用  相似文献   

7.
白介素-18     
白介素-18日本研究者UshioS等(1996)根据IFN-γ诱导因子(IGIF)的结构特征和功能,将它命名的白介素-18(IL-18)。Hyogo医学院细菌学系Okamura等(1995)从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里克隆了小鼠IL-18cDNA,其ORF...  相似文献   

8.
在哺乳动物中,位于Y染色体上的指导雄性性别分化的基因被命名为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 factor,TDF).1990年6月分离获得的SRY基因(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the Y)被认为是TDF基因最好的侯选者「1-4」,SRY基因为单拷贝,位于Y染色体短臂末端1A1A区,靠近假常染色体配对区(PAPR)的交界处,其部分顺序编码80个保守性  相似文献   

9.
王宪  吴中欣 《生理学报》1996,48(1):37-42
我们以前的工作表明,动物内毒素血症和失血性休克以及人的败血症时血浆CGRP含量明显增多,它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血管。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是否内毒素可直接使离体大鼠肠系膜动脉床含CGRP的外周神经释放CGRP增加。结果显示内毒素(10-100μp/ml)灌流引起CGRP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释放,内毒素(50μp/ml)灌注后10-15min时,CGRP释放达高峰,该时释放量为基础状态时的20倍。经反相高压液相分析证明,CGRP免疫活性的峰位与人工合成大鼠CGRP标准品的峰位吻合。以辣椒素(感觉神经选择性毒剂)预灌流或钌红(钙致细胞内钙池释放阻断剂)均可使上述内毒素引起的CGRP释放分别抑制90%和65%。在灌流液无钙时内毒素致CGRP释放的作用被抑制80%。以上结果提示:内毒素可直接引起CGRP从大鼠肠系膜动脉床释放,来源主要为辣椒素敏感的感觉神经。释放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的存在以及Ca~(2+)进入神经细胞后引起的对钌红敏感的细胞内钙池Ca~(2+)动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乳果糖口服对急性肝损害的防治效果。发现:(1)乳果糖灌服可迅速减少正常大白鼠门脉血中的内毒素。(2)给用D-氨基半乳糖破坏肝脏,乳果糖做预防性及治疗性口服,可明显地保护肝细胞及减轻内毒素血症并减轻肝组织损害。(3)首创了一种暴发性肝衰竭模型,即用内毒素叠加D-氨基半乳糖致小鼠肝衰竭模型。其肝脏损害速度与程度及24小时死亡率远大于单用上述二种中毒成分之一。用乳果糖口服可明显预防此种暴发性肝坏死之发生,但用乳果糖腹腔注射则毫无保护作用。乳果糖只经口服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整才有降低内毒素血症效果。(4)用shwartzman反应证明乳果糖对内毒素的生物活性没有阻断或抑制作用。本文证明乳果糖对Gal-N致肝坏死的保护作用,并经临床观察证明对肝脏病人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将荧光染料固兰(FastBlue,FB)和核黄(NuclearYellow,NY)分别注入蟾蜍颏舌肌(M.genioglossus)和舌骨舌肌(M.hypoglossus),通过边行标记技术研究了伸舌肌和缩舌肌运动神经元(PMNS和RMNs)在延髓舌下核内的分布,结果表明PMNs和RMNs均位于延髓舌下核的背内侧核(DMN)内,并发出侧投射支配舌肌,且其部分神经元为双标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杜氏盐藻细胞质膜氧化还原系统与K^+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细胞表面存在氧化NADH 与还原Fe(CN)3-6 的氧化还原系统(redoxsystem )。该系统在氧化NADH 时,抑制K+ 的吸收,在还原Fe(CN)3-6 时, 促进K+ 的吸收,当NADH 同时存在时, 促进效应最显著, 高达735% 。外源NADH 促进藻细胞的氧吸收达165% ,而使胞质pH 下降; 当NADH 存在时, Fe(CN)3-6 被快速地还原, 同时藻细胞膜外酸化程度增加。质膜H+ -ATPase和氧化还原系统的典型抑制剂都不同程度地抑制K+ 吸收; 并且钒酸盐对K+ 吸收的抑制可以被加入NADH 和Fe(CN)3-6 而部分恢复, 表明质膜H+ -ATPase和氧化还原系统共同参与了细胞K+ 的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13.
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同  李晓 《生命科学》1996,8(5):43-43,42
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疾病关系研究周同,李晓,楼鼎秀,董德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选择素(selectins)是新近被发现属细胞粘附分子一个家族。包括P选择素(P-selectin)、E选择素(E-selectin)和L选择素...  相似文献   

14.
败血症大鼠心肌肌浆网phospholamban蛋白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青  吴立玲 《生理学报》1995,47(4):357-365
用DEAE-Sephacel层析法部分纯化了大鼠心肌肌浆网phospholamban(PLB)蛋白磷酸酶(PPase),并证明其是PPase-1。在SDS-PAGE电泳放射自显影上证明,ES大鼠心肌SR部分纯化的PLBPPase对底物^32P-磷酸化酶a和^32P-SR)的去磷酸化作用明显减弱;LS大鼠该部分纯化的PPase对底物的去磷酸化作用和健康大鼠相比未见明显变化。测定败血症大鼠心肌SR及其  相似文献   

15.
细菌内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内毒素(endotoxin)是一种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外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化学本质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诱发炎症反应过程中主要的致病成分。本文就细菌内毒素的信号通路、检测方法及抗内毒素药物的研发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云南施甸志留纪上人和桥组笔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描述志留纪Sheinwoodian晚期笔石5属10种,其中Monograptus belophorus(Meneghini),M.antennu-larius(Meneghini)和Monoclimacis flumendosae(Gortani)在我国属首次报道,上人和桥组两个笔石带的层序被修正为Cyrtograptus rigidus带在上,而Monograptus flexilis带在下。  相似文献   

17.
鲜地黄根梓醇含量与外形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鲜地黄(Rehmanniaglutinosa(Gaert.)Libosch.exFisch.etMey.)根中的梓醇具缓泻利尿作用。因此其含量是评价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鲜地黄质量以及充分开发利用其资源,对鲜地黄根中的梓醇含量与外形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梓醇含量与根直径/长度比有较强的正相关,说明地黄根的径向膨大是梓醇含量增加的关键。从资源利用分析看地黄根被舍弃部分占总梓醇量的16~27%,这部分资源应当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LBP/CD14系统及其与内毒素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人们发现一组机体识别和调控内毒素(ET)作用的蛋白质分子:即LBP/CD14系统:包括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LBP)、细胞表面膜结合CD14和可溶性CD14。LBP是ET的重要载体蛋白,mCD14是单核/巨噬细胞等CD14^+细胞表面的内毒素受体,sCD14则是调节内皮细胞等CD14细胞的重要介质。LBP/CD14系统能明显提高各种细胞对ET的敏感性,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早老蛋白(Presenilins)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云鹤  邹泉  郑坚瑜 《生命科学》2000,12(5):217-220
编码早老蛋白(Presenilins,PSs)的基因ps-1、ps-2被认为是构成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early-onset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FAD)的主要致病基因。早老蛋白具有8个跨膜区的结构,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其功能尚未完全明确,最近几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早老蛋白与淀粉样沉淀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切割、  相似文献   

20.
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病理性氧供应依赖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抗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预先保护实验动物,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浓度,藉以考察TNF在内毒素诱导病理性氧供应依赖性(POSD)模型中是否起介导作用。结果表明,(1)TNF浓度内毒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抗体保护组显著低于无关抗体组(P<0.01)。(2)在Vo_2-Do_2关系中,抗体保护组可清楚地分为依赖段和非依赖段两部分,其临界氧运输量和合并氧提取率分别为10.80±321ml·min ̄(-1)·kg ̄(-1)和0.690,而无关抗体组则只有依赖段,合并氧提取率为0.408,显著低于抗体保护组。从而证明,TNF在内毒素所致的POSD现象中起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