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从中新世末期到晚更新世在欧亚大陆已绝灭的大角鹿类。原始大角鹿头骨某些特点与晚中新世的Cervavitus鹿相似。已知欧洲最古老的大角鹿化石是Neomegaloceros gracilis,亚洲是Praesinomegaceros asiaticus。更新世时欧洲大角鹿类存在两个支系:一支与Megaceros giganteus相连,另一支与Praemegaceros verticornis相连。中国大角鹿类由晚上新世在苏联塔什干地区发现的塔什干大角鹿Sinomegaceros tadzhikistanis进化而来。  相似文献   

2.
在距今二百万年左右的第四纪期间,大角鹿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的鹿类动物。就是说,在全北区中,都有大角鹿的踪迹。大角鹿具有巨大的掌状角,肿厚的颌骨等方面的特点,常引起古生物学者的注意。更为特别是,这种引人注目的鹿类化石,常常与人类化石相伴生。我国境内著名的北京人、篮田人及大荔人等相伴生的动物群中,都有众多的大角鹿化石出现。同人类化石一起出现,多少显示了这种鹿类化石是远古人类狩猎的对象。大角鹿化石最为显著和别具一格的特点是具有肿厚的颌骨及巨大的掌状角。著名的北京猿人地点的大角鹿化石,由已故杨钟健教授命名为肿骨鹿。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其肿厚的颌骨而命名。正因为有如  相似文献   

3.
嶂山化石地点位于淮河下游、马陵山南端的人工河——新沂河的河床上。该化石点最早报道于1953年,是淮河下游为数不多的更新世化石点之一。本文报道了嶂山化石点近年新出土的一批动物化石,动物群包括:龟鳖类、扬子鳄(相似种)、虎、淮河古菱齿象、蒙古野驴、梅氏犀、李氏野猪、河套大角鹿、葛氏斑鹿和草原野牛。嶂山的扬子鳄(相似种)是该物种在更新世化石记录中分布最北的,而草原野牛则是该物种最靠南的化石记录。嶂山的古菱齿象被归入淮河古菱齿象,因其齿板数多于纳玛古菱齿象,而牙齿尺寸大于诺氏古菱齿象。嶂山河套大角鹿的下颌提供了该物种仅有的下颊齿列长度数据,证明晚更新世的河套大角鹿具有相对弱的角枝、纤细的下颌和延长的齿列,支持了中国大角鹿属(Sinomegaceros)在角枝粗壮度、下颌肿厚度和齿列长度之间的演化关联性。嶂山动物群中蒙古野驴、河套大角鹿是典型的晚更新世物种,且成员多为绝灭种,推断年代很可能为晚更新世的早段。嶂山动物群组合反映了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显示当时的骆马湖一带兼有湿地、森林和草地。嶂山化石点也为马陵山地区旧石器遗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地层学参照。  相似文献   

4.
陕西洛川黑木沟有发育完好的黄土剖面。各黄土层中几乎都产有哺乳类化石,找到者以鼢鼠类为主。中更新统中(或中上)部的洛川大角鹿(Megaloceros luochuanensis)是一新种,其主要构造特征介于扁角大角鹿及河套大角鹿之间。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新发现的大角鹿化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两件大角鹿新材料做了描述、定种,同时对更新世大角鹿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地理分布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大角鹿是我国北方中-晚更新世遗址中最常见动物化石之一,也是更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动物群的代表性动物之一。除周口店地区之外,其他遗址出土的大角鹿化石都十分零碎,极少有完整的大角鹿鹿角发现。再加上对大角鹿不同年龄阶段鹿角的发育情况更是知之甚少,因此,以往仅凭鹿角形态所做的分类值得商榷。2018年,在河北省蔚县南柏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1件几乎完整的大角鹿鹿角化石。鹿角很大,眉枝和主枝掌部都呈薄片状,掌部无指突;眉枝和主枝掌部的延展面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平行,主枝角干在基部有明显弯曲,但“S”形并不明显,总体特征与晚更新世河套大角鹿(Sinomegaceros ordosianus)的基本一致。该标本是迄今发现的最完整的河套大角鹿角化石。含该化石的地层成因尚不确定,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是距今约11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山草原AM真菌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西藏高原37种草地植物(建群种或常见种)70个带根土样的AM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分离到的5属35种AM真菌中,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盾巨孢囊霉属真菌分别为18、9、6种,内养囊霉属、类球囊霉属各1种.其中,藏南、藏北草原AM真菌分别为4属23种、4属22种,Shannon指数分别为2.31和2.75,但藏北草原AM真菌孢子密度、种的丰度显著高于藏南.2)不同生态区域AM真菌呈共有种较少、特有种较多、优势种差异较大的分布特征.3)高寒草原、山地草甸、高寒草甸草原AM真菌Shannon指数分别为1.91、1.83、1.80,呈严重退化态势的温性草原仅为1.64;海拔4000~4600 m地带,种的丰度最高,海拔4600~5220 m 地带,真菌Shannon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最高,分别为2.42和0.79;4)球-囊霉属真菌在不同海拔段均为优势属,但在海拔<4000 m地带相对多度较高;无梗囊霉属主要分布于海拔>4000 m地带;盾巨孢囊霉属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5220 m地带;类球囊霉属主要见于海拔4000~5220 m的藏北高寒草甸草原,少量见于高寒草原环境;内养囊霉属仅见于海拔3500~3700 m的藏南温性草原.  相似文献   

8.
河套大角鹿     
河套大角鹿是几万年前(更新世晚期)生活在河套地区的一种大型的鹿,它的角比现代鹿的角要大得多。当时这个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湿润,草原中分布有较大的湖泊,附近又长有树林。河套大角鹿就生活在草原边缘的树林里,以树叶、嫩枝为食。和它共同生活在这个地区的还有原始牛、水牛、赤鹿、野猪、纳玛古象、披毛犀、野马、转角羚羊、鸵鸟等等,河套大角鹿及上述一些动物都是当时生活在这个地区的“河套人”的狩猎对象。  相似文献   

9.
1984年夏,承担鲅鱼图港航道疏浚任务的津航浚107号轮船工作人员吕育发,在海上施工时,于主航道水下粘土中挖出化石一件;同年9月,任振江、孙树春二同志又发现化石四件。他们将全部化石寄至大连自然博物馆。经鉴定,这批化石分属于河套大角鹿(Megaloceros ordosianus)和真猛犸象,石化程度良好,时代属  相似文献   

10.
<正> 1974年,作者在宁夏工作时,地质局潘行适工程师交给我一哺乳动物化石要求鉴定,这是宁夏首次发现的大角鹿.考虑到宁夏含中更新世哺乳动物的地层剖面鲜有报道,特在此记述之.化石发现于同心县张家塬郭井沟的南沟瑙.地层出露如次:4)Q_3:灰黄色粉砂岩(新黄土或马兰黄土)1.5米  相似文献   

11.
陕西水牛化石及中国化石水牛的地理分布和种系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并比较了在陕西大荔、咸阳发现的水牛化石,一为Bubalus teilhardi,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相近。另一为B. youngi,与河南孟县的相似。水牛化石在中国的分布至今仍集中在中一东部,南、北方都有,其栖息环境与现代水牛的基本一样,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用支序系统学方法分析了中国化石水牛的种系发生。  相似文献   

12.
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肿骨鹿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春华 《人类学学报》1987,6(3):245-248
作者认为在萨拉乌苏组中发现的下颌骨肿厚的鹿类化石,与周口店第1地点的肿骨鹿化石较为接近,建议将它归于肿骨鹿。  相似文献   

13.
记吉林集安仙人洞的鹿类化石,兼述我国斑鹿化石的分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记述了产于吉林省集安县大路乡仙人洞洞穴堆积中的晚更新世鹿超科化石。这些化石可以分别归入麝科Moschidae和鹿科Cervidae,共四个种:Moschus moschiferus, Cervus (Sika) nippon horiulorum, Megaloceros ordosianus和Capreolus manchuricus。它们代表四种大小不同的鹿类动物,同为我国北方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成员。本文还指出斑鹿亚属的拉丁学名应为Sika,而不是Pseudaxis。产于我国的斑鹿化石可分为四个种。  相似文献   

14.
周口店更新世鸟类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更新世洞穴,尤其北京猿人产地的第一地点(Loc.1)富含鸟类化石。自1927年开始至1980年采获的鸟类化石多达万件。同北京猿人相伴生的周口店脊椎动物群,是我国北方第四纪动物群的主要代表。近半个世纪来,中外学者,除对周口店人类化石、文化遗迹等进行过不少详细的研究,也对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是哺  相似文献   

15.
泡桐丛枝植原体16S rDNA和延伸因子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各省的泡桐丛枝病材料,利用巢式扩增,均得到16S rDNA基因片段约1.2kb;扩增得到植原体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长度约为850bp.。通过将16S rDNA基因片段和延伸因子(EF-Tu)tuf基因序列与已知植原体16Sr各组成员进行同源性比较,确定我国大陆泡桐主栽区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河北、山东各省与已经报道的台湾省泡桐丛枝植原体基本一致,均为同一个种,没有株系的分化,全部归属于植原体16SrI-D组,从而确定了其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定量评估我国鲜食葡萄主产区降水量对葡萄生长发育过程需水量的满足程度,本研究基于研究区域内(东北地区的吉林和辽宁,华北地区的山西和河北,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和陕西,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和云南以及东南地区的江苏、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和广西)1981—2016年429个气象站逐日气象数据,分析葡萄不同生育阶段降水量、需水量和水分亏缺量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葡萄各生育阶段降水量整体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增加;萌芽-开花阶段的降水量最少且呈下降趋势,成熟-落叶阶段也呈下降趋势,开花-着色和着色-成熟阶段呈上升趋势。研究区各生育阶段的葡萄需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新疆和甘肃省北部的葡萄需水量最高。新疆、甘肃省北部、宁夏、陕西省北部、山西省北部、河北省、辽宁省西部和吉林省西部各生育阶段以及云南省北部、四川省南部萌芽-开花生育阶段的降水量无法满足葡萄需水量,其他地区,特别是我国东南和西南部部分地区水分盈余明显;萌芽-开花和成熟-落叶阶段的葡萄水分亏缺量呈上升趋势,开花-着色和着色-成熟阶段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关于徐州白云洞与南京汤山第1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白云洞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九里区九里山的白云寺内,产有中国鬣狗,三门马,李氏野猪,葛氏斑鹿,肿骨鹿等9个种类,其地质时代大体上与汤山第一地点或北京人动物群同时,为中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