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由于生态破坏和自然栖息地的丧失,造成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破碎化.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孤立的生境岛屿,目前以单个、孤立保护区为主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广泛的时空尺度上保护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各组成成份,建立一个整体的保护网络.根据国内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概念,它是综合考虑了生态、社会、经济的一种协调设计战略,首先从区域层次研究保护区网络的优化设计;其次,在网络的每个节点(保护区),研究保护区的面积、形状和内部功能分区;最后,研究网络与节点的连接(廊道).自然保护区网络设计应维持生态系统的地域完整性和生态过程完整性,采用迭代法、整数规划方法和地理途径方法,为一个或多个保护目标勾画出多种保护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2.
正生物资源的本底清查和编目评估是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的重要任务之一。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已基本形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提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亟需对现有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本底  相似文献   

3.
整合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 依法建设国家公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与全社会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以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各类保护区得到快速发展,为保护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多、面积小,且交叉重叠、孤岛化严重,保护效率不高,难以满足我国生态安全的要求。为了加强我国自然保护,国家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得到政府各部门与全社会的积极响应。但如何建立以及建立怎样的国家公园体制,又如何与现有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协调,还没有明确的思路。本文拟在分析国际上不同国家公园的定位与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保护区发  相似文献   

4.
房志  徐卫华  张晶晶  肖燚  张路 《生态学报》2017,37(16):5334-534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是目前生态保护的两大主要目标,在保护区体系规划设计中兼顾两个保护目标有助于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效益。以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都重要的秦岭山系为研究区域,在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重要性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空缺分析,提出了秦岭山系的保护区体系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33.5%的生物多样性极重要区,22.9%的水源涵养极重要区,但是只保护了7.4%的土壤保持极重要区;建议在秦岭主峰、秦岭西部和东南部分别建立自然保护区群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占秦岭山系总面积的31.4%,使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的极重要区的保护比例达76.2%、70.5%和41.5%,生态保护效益得到提升。研究结果可以为秦岭山系生态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其他地区自然保护体系规划、以及国家公园构建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自从1956年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在近40年的时间内,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建立的保护区有900多,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20多个,已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的有66个。随着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必将进入一个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科研实用化、保护发展协调化的新阶段。要实现这“四化”,必须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的支持,这种客观的要求给GIS在保护区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中国人与生物圈委员会的协调和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与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合作开发研制了“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要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方案、结构、功能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已建立的 3 2个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中 ,78 1 %分布在中亚热带 ,其余 2 2 9%分布在南亚热带。分析表明 :在福建省已建立的省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野生脊椎动物资源 ,有 5 0目 1 87科 95 1种。占全省国土面积 2 3 3 %的自然保护区保护了全省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数的 5 7 7% ,尚有 696种野生动物在保护区内未发现或未有分布 ,主要是海洋哺乳动物、海洋性鸟类、海蛇类及海洋性鱼类。根据已建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和已查明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分布情况 ,从物种保护的角度提出今后保护区建设重点为沿海地区 ,并提出通过区域保护区网络建设 ,强化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与生物圈》2011,(3):72-73
广西山口山口生物圈保护区位于广西合浦县沙田半岛,总面积80平方公里,以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1 997年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友好保护区关系,2000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成为目前全国海洋系统唯一获得世界双桂冠的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ZONATION的岷山山系多物种保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静  崔莉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16,36(2):420-429
空间布局不尽合理是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优化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益最大化的最佳途径。以岷山地区为主要研究区域,以25种珍稀濒危物种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MAXENT与ZONATION模型模拟,鉴别出岷山地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优先区,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空间选址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在物种出现点记录较少的情况下,MAXENT模型依然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出物种的分布状况;(2)目前建立的保护区对25个物种的平均保护比例为51.8%;(3)通过ZONATION鉴定的优先区总面积为19958.7 km~2,岷山地区现有的29个自然保护区只保护了目标优先区的47.1%,九寨沟中部与南部,平武北部,平武与北川的交界处,北川西北部等地都存在保护空缺。建议在保护空缺的6个地方新建或扩建自然保护区,并在规划时考虑这些区域内部的优先次序。新提出的保护体系能将物种栖息地的保护比例提高至77.9%。研究结果对于岷山及全国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保护体系的规划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庞泉沟保护区动物资源的变迁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是山西成立的首批4个自然保护区之一。它是以保护世界珍禽褐马鸡(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以及华北落叶松(Larixprincipis-rupprechtil)、云杉(Picea spp.)次生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986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15年来,有关专家学者对本区的野生动物资源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结果显示,动物资源在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认识和了解保护区建区以来动物资源的变迁,对于保护区范围内野生动物资源的科学管理和保护,以及发挥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科研、环境监测方面的作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琳  曲艺  孙工棋  肖静  苏日娜  李俊清 《生态学报》2015,35(13):4547-4557
阔叶红松林(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是北温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带性群落之一,是极危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重要栖息地。长白山地区是阔叶红松林在中国范围内的中心分布区,中国政府建立了由24个自然保护区组成的网络来保护阔叶红松林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以长白山地区为研究区域,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流程框架下,选择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和群落做为优先保护对象,并制定量化保护目标,利用系统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了研究区域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各保护对象在保护网络中实现其保护目标的贡献值(Ti)及包含多个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域的保护效率值(C),以此在多角度评估保护网络及其中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率。结果显示:现有保护网络涵盖了本研究确立保护对象种类的90.4%,已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的25.3%。以保护阔叶红松林为"标尺"衡量各保护区的保护效率,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松花江三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值最高,其余各保护区保护效率值不足10,整个保护网络保护效率值为59.99。不可替代性分析结果显示:仍有79.97%的高保护价值规划单元未被现有保护网络覆盖,空间上存在明显空缺。将空缺纳入保护网络后,新保护网络的保护效率值将提高到96.32,提高了36.33,77种保护对象达到保护目标(占保护对象总数的92.8%),5种保护对象仍未能达到保护目标,但保护对象贡献值Ti均不同程度提高,保护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2018,26(7):775-100
中国正在开展一场以国家公园为龙头的保护地建设, 面临着一个跨领域、跨行业、全空间的保护地分类管理难题。世界各国建立了各种各样的保护地, 这些保护地存在着“同物异名、同名异物、一物多名”现象。IUCN提出了一个保护地分类系统, 以期将所有的保护地纳入一个体系。人们试图按照IUCN的保护地分类系统对现有保护地分类, 但是IUCN保护地分类系统的定义模糊, 无量化标准, 而保护地的属性常常存在非唯一属性等问题。保护地分类是一个学术问题, 可以自由探讨, 百家争鸣; 而保护地的管理是行政问题, 必须有章可依, 有法可循。中国现有10多种不同的保护地类型, 本身就是一种分类体系, 有的保护地, 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已经有相应的行政法规和管理经验。中国国家公园应整合优化而不是取代现有的其他类型保护地。以国家公园为龙头的中国保护地体系需要顶层设计和专门立法。保护地应当推动当地社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卫  王昊  肖颖  白丰桦  梁芳源 《生态学报》2023,43(13):5270-5280
自然保护区是禁止开发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生态文明体系加快构建、人类活动不利影响逐渐得到遏制的背景下,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将成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分析和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野生生物的影响,剖析了气候变化对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的风险,以期为协同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建立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等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野生动植物物种分布、生物物候、种间关系的影响更加凸显,加剧了物种灭绝风险;气候变化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引起的物种适应性迁移,将对以相对固定的空间布局、保护边界、功能分区为主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使得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保护功能等面临风险,形成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风险;而且当前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仍然滞后于气候变化影响,将进一步加剧自然保护区气候变化风险。  相似文献   

13.
Designing protected area configurations to maximise biodiversity is a critical conservation goal. The configuration of protected areas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richness and identity of the species found there; one large patch supports larger populations but can facilitate competitive exclusion. Conversely, many small habitats spreads risk but may exclude predators that typically require large home ranges. Identifying how best to design protected areas is further complicated by monitoring programs failing to detect species. Here we test the 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protected area configurations using multi‐trophic level experimental microcosms. We demonstrate that for a given total size, many small patches generate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are more likely to contain predators, and have fewer extinctions compared to single large patche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ze, number of patches, and species richness was greatly affected by insufficient monitoring, and could lead to incorrect conservation decisions, especially for higher trophic levels.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及其保护区系统在国际自然保护界居领先地位。这个世界第三大保护区系统[3] 具有 4个主要的层次 :国家级、省 /地区级、区域级和地方级。其子系统也有跨两个以上层次的 ,还有的成为国际遗产组织的成员。本文拟对这一庞大而有序的保护区系统进行分析研究。1 国家系统加拿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系统主要有 :由加拿大文化遗产部的加拿大公园局管理的国家公园和国家海洋保护区 ,由加拿大环境部的加拿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局管理的国家候鸟禁猎区和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由国家首都委员会管理的国家首都保护地。这些系统形成加拿大国家级保护…  相似文献   

15.
Largely triggered by the Bali debate, conservation literature over the last decade has seen increasing realization of man's responsibility in ensuring survival of the world's protected areas. In African terms, there has been an overwhelming number of pilot projects which have the people label. Whereas this trend has been ecouraging, the overall conservation picture has not been very bright as the wildlife resources have continued to dwindle under surmounting human pressure. The problem does not seem to be awareness of the necessity for protected areas any more but rather whether it is feasible under the present prevailing circumstances.  相似文献   

16.
自然保护地(protected areas)保护成效是指自然保护地对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效果, 及其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综合成效。近年来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分别从不同空间尺度、评估对象、评估方法以及评估指标等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进展。总体来看, 近年来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了全球、区域、国家和单个自然保护地等不同尺度, 针对森林、湿地、草地和荒漠等代表性生态系统以及野生动植物等主要保护对象进行了评估, 发展了“matching”技术等更为有效的分析方法, 探索了系统的自然保护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 并应用一些指标进行了保护成效的案例研究。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是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主体,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区相关管理部门也相继开展了保护成效评估工作, 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网络尺度和各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评估研究, 将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与管理评估相结合, 研究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面临的新问题和潜在影响, 为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In pursuit of ecotourism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Ecotourism is expected, by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academics, to grow rapidly over the next 20 years. Much has been written about ecotourism, often with missionary zeal, but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about its definition. It is argued here that conservationists and protected area managers should adopt a definition of ecotourism which contributes to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an appropriate definition is suggested.Ecotourism is not merely an alternative to mass tourism, nor is it the only alternative. The literature on nature tourism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the industry dates back to the late 1970s. Tourism is now the world's largest industry and it has an increasing impact on protected area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mechanisms, their ecological impacts and our capacity to manage tourism in protected areas lags behind the growth of tourism to protected areas.A rapid growth in nature tourism and tourism to protected areas has coincided with a shift in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wards integrated development. Tourism is one means available to protected area managers seeking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value of a protected area and to offer sustainable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local people.This paper argues that potentially conflicting commercial, protected area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all contribute to the emergence of ecotourism and have been doing so for many years. Ecotourism needs to be tightly defined if it is to benefit conservation. Protected area managers should consider how they can take control of nature tourism to the parks they manage and convert it into ecotourism for the benefit of conservation and the livelihoods of local people.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克服保护地栽培作物的连作障碍,针对筛选的拮抗引起土传病害的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了混合生防菌剂的制备,测定了制备菌剂中的菌体数量和抑菌活性;在人工接种的条件下研究了制备菌剂的生防效果;在保护地中试验了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的防效。结果表明:制备的单菌剂中含有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8 cfu/g以上,混合菌剂中每个菌种的活菌体数量能达到105 cfu/g,并且菌剂的粗提物中存在明显的抑制枯萎病菌和疫霉病菌的抑菌物质。在人工接种盆栽试验中单菌剂和混合菌剂对枯萎病和疫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混合菌剂对两种病害的防效均达到80%以上。混合菌剂田间实验对枯萎病和疫霉病防效能达到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Protected areas in the Congo Basin cover approximately 6% of the landscape, and several international NGOs are proposing substantial additions to the present network of parks and reserves. Yet, chronic under-funding has long preclude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most parks and reserves resulting in their progressive ecological impoverishment, and the loss of biodiversity. Furthermore, not only are the indebted nations of the Congo Basin not in a position to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cover the recurring costs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 the growing opportunity costs of setting aside protected areas is increasing the incentives to local communities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to 'illegally' exploit economically valuable resources within parks and reserves. If the global value of the biodiversity contained within the Congo Basin is considered worth preserving then donors and international NGOs must work with national governments to reach consensus on an optimal protected area network that (a) contains a representative assemblage of forest species; (b) is composed of forest blocks that are sufficiently large, intact, and likely to persist; (c) contains zones of active speciation (e.g. ecotones), and (d) can expect to receive sufficient long-term financial support to ensure effective management. Given the 'need to eat today' reality of economies in the Congo Bas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ust decide to shoulder most of the costs of conservation of globally important biodiversity. If donors continue to under-finance protected areas rather than make the hard choices associated with prioritizing protected area spending then most if not all protected areas within the Congo Basin will continue to exhibit reductions in the biomass of individual species, and risk the extirpation or extinction of large, slow reproducing species, and rare endemics.  相似文献   

20.
中国植物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其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献溥   《广西植物》1991,11(2):171-176
植物是人类生潘的重要资源,没有植物将是不可想像的。我国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匀,贮藏量有限;人们对植物资源利用过分,缺乏适当的保护措施;对各种植物研究不够,利用潜力很大;利用野生植物的经验丰富,但推广不够。为了合理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急需把自然保护区建为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基地,把它建为一个管理自然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