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α2b-IFN对PBMC内CD25的诱导及对HCV-RNA、抗-HCV转阴效果。方法用BSA法检测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前后CD25表达水平。以α2b-IFN(3 MU/d)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内HCV-RNA和血清HCV-RNA、抗-HCV。结果慢性丙肝患者α2b-IFN治疗后静息期、诱导期CD25表达水平分别为(3.44±0.77)%、(33.62±3.95)%,PBMC、血清内HCV-RNA和抗-HCV转阴率分别为42.31%(11/26)、57.69%(15/26)和65.38%(17/26),与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α2b-IFN可诱导CD25表达,对PBMC内HCV-R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胃癌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作用。方法:收集胃癌患者和健康捐献者各30例,分别采集外周静脉血并分离出单核细胞(PBMC),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前后γδT细胞的数量及其CD69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的γδT细胞数量和百分比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唑来膦酸联合IL-2诱导PBMC后,胃癌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中的γδT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均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IL-2体外诱导PBMC可显著扩增γδT细胞,以加强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pG-ODN2216致敏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对HBV相关性肝癌病人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与功能的影响,寻求一种增强DC疫苗效果的方法。方法:从9例HBV相关性肝癌患者PBMC中诱导出未成熟的单核细胞来源的DC(MoDC),经HBV核心抗原(HBcAg)负载后,用CpG-ODN2216刺激的PBMC上清液、“细胞因子鸡尾酒(IL-1β、IL-6、TNF-α和PGE2)”以及两者的联合作用促进MoDC的进一步成熟,检测MoDC表型和功能;选择其中5例HLA-A2 病人,用成熟MoDC诱导自身T细胞产生HBV特异性CD8 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结果:用细胞因子鸡尾酒和CpG-ODN2216刺激的PBMC上清液联合作用可明显增强MoDC表面的CD80、CD83和CD1a表达,其对HBcAg负载的MoDC促成熟作用大于单独用细胞因子鸡尾酒或单独用CpG-ODN2216刺激PBMC的上清液。联合作用促进MoDC分泌IL-12和IL-10的能力明显强于单独应用PBMC上清液或细胞因子鸡尾酒,其刺激自体T细胞分泌IFN-γ、TNF-α、IL-6的能力也明显增高。联合作用促成熟的MoDC诱导HLA-A2 病人的自体T细胞产生HBVcore18-27特异性CD8 CTL的频率明显高于细胞因子鸡尾酒单独促成熟的MoDC。结论:CpG-ODN2216刺激PBMC的上清液和细胞因子鸡尾酒联合作用可以明显促进HBcAg负载的HBV相关性肝癌病人的MoDC成熟,增强MoDC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自体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诱导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能力。为提高HBV特异性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效果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4.
DCIK细胞用于肺癌临床免疫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和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共培养细胞树突状细胞调节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IK 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DCIK细胞治疗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收录 12例确诊肺癌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DC和CIK细胞共培养后,观察D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当效靶比为20∶1、10∶1时,D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5%、46.2%.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 D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1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4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41.6%,疾病控制率为50%,病情进展共6例,其中死亡2例.与D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4 、CD8 、CD56 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除两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外,其余患者基本无不良反应.DCIK细胞在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SLE患者PBMC凋亡状态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及其基因调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BMC凋亡百分率及T细胞亚群的凋亡状态;用RT-PCR检测PBMC bcl-2和bax的mRNA表达;用FCM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fas,p53和c-myc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活动期患者高于非活动期患者.SLE活动期患者CD4+,CD8+T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非活动期患者CD8+T细胞数明显低于正常人,而CD4+T细胞数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LE患者PBMC bcl-2和bax mRNA表达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LE患者PBMC bcl-2,bax和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53和c-myc蛋白表达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SLE患者PBMC凋亡百分率增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异常及bcl-2,bax和fas蛋白表达增高,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效应,为hGM-CSF基因修饰的HepG2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hGM-CSF基因转染HepG2细胞制备转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MC,体外诱导人PBMC。WST-1法测定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CD4+和CD8+的阳性表达率,ELISA法测定INF-γ的分泌。结果:WST-1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组疫苗能诱导PBMC增殖,其增殖率优于野生型疫苗(p<0.05);其诱导的PBMC对HepG2的杀伤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FCM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疫苗组PBMC中CD4+和CD8+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转基因组PBMC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为1989.76±254.21pg/ml,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能增加HepG2细胞疫苗的免疫原性,转hGM-CSF基因HepG2细胞疫苗可有效诱导PBMC增殖、分化,增加INF-γ的分泌,提高其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活性及其与PBMC CD40L表达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活动性LN患者PBMC,应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胞浆CaN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CD40L的表达.结果:①在单纯培养情况下,正常对照组和LN组PBMC均出现一定量CaN活化,活动性LN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6.08±5.58 nrmmol/mg pro vs 8.81±3.61nmol/mg pro,P<0.01);在PMA Ionomycin刺激下,各组CaN活性均升高,活动性LN组CaN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34±12.59 nmol/mg provs 37.12±11.57 hmol/mg pro,P<0.01);②LN患者PBMC在单纯培养和PMA Ionomycin刺激时CD40L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1);③在单纯培养和PMA Ionomycin刺激时,FK506对LNPBMC表达CD40L蛋白和mRNA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LN患者PBMC存在CaN过度活化;LN患者PBMC高效表达CD40L与其CaN过度活化密切相关,通过阻断CaN活化可调控CD40-CD40L共刺激信号途径的活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膜白介素 - 2受体 m IL- 2 R,(CD2 5 )表达在肺结核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BSA)法检测肺结核、支气管肺炎患者 T细胞亚群及植物血凝素 (PHA)诱导前后 CD2 5表达水平。结果 :支气管肺炎患者 CD+ 3、CD+ 4、CD+ 8水平分别为 (6 2 .32±6 .34) %、(47.5 2± 7.16 ) %、(32 .12± 6 .5 5 ) % ,CD+ 4/ CD+ 8比值为 1.5 2± 0 .4 3,PHA诱导前后 CD2 5水平分别为 (4.5 6± 1.5 2 ) %、(35 .12± 7.2 1) %。空洞型肺结核 CD+ 3、CD+ 4、CD+ 8、CD+ 4/ CD+ 8水平分别为 (41.13±5 .2 5 ) %、(43.38± 5 .15 ) %、(36 .2 5± 3.4 6 ) %和 1.15± 0 .2 1,非空洞型肺结核 CD+ 3、CD+ 4、CD+ 8、CD+ 4/ CD+ 8水平分别为 (46 .2 9± 5 .6 0 ) %、(47.2 1± 4 .86 ) %、(32 .36± 4 .0 3) %、1.4 6± 0 .2 5 ,相互比较 CD+ 3、CD+ 3/CD+ 8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和 P<0 .0 5 )。空洞型肺结核与非空洞型肺结核患者 PHA诱导前后 CD2 5水平分别为 (2 .13± 1.14 ) %、(2 7.2 5± 3.5 0 ) %和 (3.4 3± 1.35 ) %、(31.14± 4 .11) % ,两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为 CD2 5表达水平降  相似文献   

9.
穴位注射胸腺肽α1对慢性乙肝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肝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8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外,用胸腺肽α1针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4 /CD8 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穴位注射胸腺肽α1能明显提高慢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效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上ICOS表达及血清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常规治疗24例,另征集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患者外周血,以FCM检测ICOS^+CD4^+T细胞在PBMC中的频数变化;以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变化;以Realtime—PCR检测患者HBV—DNA载量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CD4^+T细胞IC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01),干扰素治疗者48周时ICOS表达水平低于常规治疗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干扰素治疗后,患者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升高,与常规治疗者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Th2细胞因子IL-4水平逐渐降低,与常规治疗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扰素治疗者ICOS、HBV-DNA载量变化值同IFN-γ水平的变化值呈负相关(P〈0.001),而与IL4水平的变化值则为正相关(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紊乱,干扰素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纠正患者体内的Th2偏移,降低CD4^+T细胞上ICOS的表达,促进IFN-γ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效应,为hGM-CSF基因修饰的HepG2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hGM-CSF基因转染HepG2细胞制备转GMCSF基因的HepG2细胞疫苗。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PBMC,体外诱导人PBMC。WST-1法测定PBMC的增殖活性及对HepG2细胞的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分析CD4+和CD8+的阳性表达率,ELISA法测定INF-γ的分泌。结果:WST-1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组疫苗能诱导PBMC增殖,其增殖率优于野生型疫苗(p〈0.05);其诱导的PBMC对HepG2的杀伤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FCM结果显示,转基因HepG2疫苗组PBMC中CD4+和CD8+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ELISA结果显示,转基因组PBMC培养上清中IFN-γ含量为1989.76±254.21pg/ml,高于各野生型疫苗组和各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HA纳米颗粒载体介导转染hGM-CSF基因能增加HepG2细胞疫苗的免疫原性,转hGM-CSF基因HepG2细胞疫苗可有效诱导PBMC增殖、分化,增加INF-γ的分泌,提高其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舒利迭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及诱导痰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CV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6)和研究组(n=47),对照组患者给予舒利迭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肺功能、免疫功能、诱导痰炎性介质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CD8+以及诱导痰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苏黄止咳胶囊治疗CVA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降低诱导痰炎性介质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对免疫复合物型治疗性乙肝疫苗不同应答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基因型有无差别。方法 收集67例经60 ug HBsAg-HBIG (YIC) 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用S基因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对其进行HBV基因分型,并结合患者对YIC治疗的不同应答进行分析。结果67例感染乙肝病毒(HBV)患者中,HBV B基因型22例,C基因型43例,未确定者2例。感染HBV B, C 两种基因型的患者对YIC免疫治疗的病毒学与HBeAg的血清转换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HBV B或C基因型不影响慢性乙肝患者对YIC的治疗应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HCV)患者CD4+CD25+Treg细胞对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作用。方法对35例HCV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各抽取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特异性免疫磁珠分选获得CD4+CD25+Treg细胞,并体外诱导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s);将CD4+CD25+Treg细胞与DC共培养5d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CD83、CD80、HLADR的表达,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IL-10和TGF-β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CV患者CD83、CD80和HLA-DR的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V组患者CD4+CD25+Treg分泌IL-10和TGF-β的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1)。结论 HCV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能够抑制DC的成熟,细胞因子参与了免疫应答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观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1 a后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变化情况.随机选择152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患者作为抗病毒治疗组,口服阿德福韦酯进行抗病毒治疗,另外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护肝片进行护肝治疗,2组病人治疗周期均为1 a,分别在用药后第3、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HBeAg/HBeAb、肝功能、HBV DNA定量检测,并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巢武PCR基因分型技术动态监测治疗期间HBV基因型的变化情况.治疗1 a后,抗病毒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发生改变,由治疗前的B型变为B/C混合型,并且病情出现反弹和加重.对照组未发现HBV基因型改变.2组HBV基因型变化率(1.9%和0%)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乙肝患者体内HBV基因型可发生改变,而且1 a内即可发生,抗病毒治疗可能是促进HBV基因型改变的相关因素.HBV基因型转变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弹和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 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 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 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PS)评分,DC 与CIK 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检测T细胞亚 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酌及TNF-琢)水平的变化。结果:①DC 与CIK 细胞 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②DC 与CIK 细胞治疗后1 周,患者T 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 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 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作者检测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C-myc.Ki-ras 和Ha-ras 三种癌蛋白的表达和自然杀伤细胞(NK)亚群状况。结果显示,SLE 患者血液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上述三种癌蛋白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亍健康对照组(P<0.001);而 SLE 组 NK 总数和CD16~+.CD16~+.57~+亚群细胞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 SLE 患者PBMC 中癌基因激活的可能机制和重要意义,以及与 NK 细胞和其亚群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联合罗氟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第六派驻门诊部收治的11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罗氟司特片,每次500 mg,每天1次。观察组患者联合服用百令胶囊,每次5粒,每天3次。比较两组的临床控制率,治疗前后两组诱导痰中炎症因子、中性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和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控制率为70.91%(39/55),明显高于对照组[40.00%(22/55)](P<0.05);两组的CD4+、CD4+/CD8+和CD3+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的CD4+、CD4+/CD8+和CD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FeNO、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诱导痰中的干扰素-γ(Interferon gamma,IFN-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诱导痰中的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4、FeNO、IL-1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诱导痰中的IFN-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令胶囊联合罗氟司特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和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治疗组应用EGb761及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前胶原(PClⅣ)、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纤雏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恩替卡韦联合应用对慢性乙肝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 CHB) 患者的干扰素( IFN) 抗病毒疗效受病毒自身和宿主等因素的影响, 而宿主的细胞免疫状态是IFN应答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检测IFN治疗前基线时细胞免疫因子的方法, 探讨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对病毒学应答的影响。乙型肝炎e 抗原( HBeAg) 阳性CHB 患者19 例, 其中男性14 例, 采用聚乙二醇IFN-α2a 180 μg 皮下注射, 每周1 次, 疗程48 周, 停药后观察24 周。基线时检测CD3 + 、CD4 + 、CD8 + 、CD4 + /CD8 + 、自然杀伤( NK) 细胞、CD3 + /CD25 + 、CD8 + /CD28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TT)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IFN-γ等细胞因子; 同时观察血清转氨酶、病毒载量、e 抗原等指标以判断疗效。所有病例治疗前、后进行肝组织学检查。按治疗终点( EOT) 和随访终点( EOF) 的应答或无应答分组比较基线时细胞免疫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 在EOT 时有15 例应答, 4 例无应答, 2 组间基线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平均值分别为179. 73 ±120. 31 和101. 75 ±16. 88, 有显著差异( P = 0. 035) ; 同时CD8 + /CD28 + 有显著差异( P = 0. 019) 。EOF时7 例应答, 12 例无应答, 基线时LTT 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的结果分别为1 5895. 43 ±5 895. 65 和13 792. 08 ±2 084. 56, 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03) 。基线时的CD4 + 和CD3 + /CD25 + 在HBeAg 血清转换组与无转换组间有显著差异, 分别为43. 84∶32. 08 和2. 91∶1. 70, P 值分别为0. 038 和0. 035。EOF 时肝组织学炎症程度分级应答组与无应答组相比有明显改善( P = 0. 003 5) 。结果提示, CHB 患者IFN治疗前细胞免疫状态可能影响抗病毒疗效, 但需扩大样本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