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慰文 《化石》2012,(2):12-18
引言 1857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回复一位朋友来信问他是否在即将出版的《物种起源》(On che Origin of Species)一书里谈“人类”时写道:“我想我应该回避一切有关‘人’的话题,因为关于它有着这么多的偏见。尽管我公开承认它对博物学家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进化论与分类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世骧 《昆虫学报》1977,(4):359-381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的最后结语中指出: “我们的分类将成为——尽可能地使之成为——生物的系谱,那时将真的显示出所谓‘创造的计划’了。当分类学有了确定目的之时,它的法则将趋于简单。我们没有宗谱或纹章,我们必须用长期遗传下来的各种性状,去发现和探索自然系谱上的许多分歧的系线”。  相似文献   

3.
《生命世界》2012,(10):36-37
有关5000万年前古鲸化石的发现,最早的报道见于美国的《科学新闻》,它介绍道:"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力普·迪·金杰里奇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古老的鲸鱼化石。它们是鲸的一个头盖骨的后部和几颗牙齿。金杰里奇认为这是一种居住在5000万年以前的‘特塞斯海’的鲸。这些化石是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内喜  相似文献   

4.
《化石》的读者都知道查理·罗·达尔文是一个伟大的生物学家,是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人、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的作者;但是人们常常忘记了:达尔文也是一个出色的古生物学者。作为一个古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名字是与“藤壶”一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张涛 《生物学通报》2006,41(7):34-36
在本市举办的一次初中生物学教师新教材培训会上,一位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两个知识性目标动词——‘描述’与‘概述’的区别是什么?”《课程标准》中的知识性目标动词共计37个,“描述”与“概述”只是其中的两个。但在《课程标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最受到关注的年头——达尔文诞生两百周年和他的名著《物种起源》发表一百五十周年,也是达尔文演化论被严复介绍到中国111年。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普通公众、科学组织、政府部门举行各种活动隆重纪念这一全人类科学的盛事。达尔文为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界、认识人类自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提供了认识生命现象的核心理论体系。在这一背景下,《生命世界》推出了本期纪念达尔文的专题,讨论《生命世界》广大读者最戋心的与达尔文和演化论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也许除了哥白尼的学说以外,没有任何一个科学理论能够象达尔文的进化论那样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当查尔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时候,他就把人当作了自地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的进化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即在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支配下的进化过程的最后产物。如果说哥白尼的学说只引起了几番挣扎性的抵抗的话,那么达尔文的学说一百三十年以来却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最近的一次攻击可以说是相当严厉的,并抓住了要害。它来自一个澳大利亚生物学家——迈克尔·登顿(Mchcal Denton)。他的《进化论:危机中的一个学说》一书,如今在英美科学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要想了解这些批评的独到和精辟之处,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恩格斯指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因此达尔文的进化论已举世瞩目。但拉马克早于达尔文诞生之前(180年)就在《动物学哲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林内的工作,汪振儒先生在他写的那篇题为“瑞典博物学家林内诞生二百五十周年纪念”的文章里作了扼要的介绍。现在想作一些补充。张宗炳先生似乎注意到了这一点,故在他1951年编写的“达尔文学说基础”里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林内的工作是初步建立了生物界的自然体系,但是他并没有建立‘自然体系的历史观’,因为他本人并没有想  相似文献   

10.
在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前夕,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张秉伦和郑土生合写的传记故事《达尔文》。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研究达尔文及其学说的基础上,用传记故事体裁写成的,有十八万字。它着重描述了达尔文自学成才的道路,艰苦卓绝的环球考察,《物种起源》的写作和出版以及它的伟大贡献,还对他崇高的科学道德和怎样处理恋爱、婚姻和事业的关系作了动人的描述。读者从这本书中将能看到,达尔文怎样从一个智力平庸的孩子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伟大科学家,怎样从一个神学院的青年学生转变呈推翻“神创  相似文献   

11.
淮沙 《生命世界》2009,(11):18-21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在书的结尾,他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然而,一百年后的1959年,美国著名遗传学家H.J.穆勒在纪念《物种起源》发表100周年大会上与另一位知名学者却发出不约而同的感慨:“这一百年来没有达尔文也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王烁 《化石》2009,(3):69-71
回到伦敦后的达尔文并没有沉浸在凯旋的喜悦当中;很快,他将这次环球航行的标本整理出来,并赠送给其他学者研究、一时间,对达尔文航行采集的标本的论述从没停止过。从1836年12月以后的几个年头里,当时欧洲几份重要的出版物《伦敦地质学会会报》、《动物学会会报》等几乎利用所有版面报道达尔文采集的材料。这期间,达尔文对环球航行中观察到的关于自然界中物种变化的事实进行了广泛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奇云 《生命世界》2006,(12):24-27
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起源的,一直都是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虽然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设,但都没有令人绝对信服的证据来证明这些假说的可靠性。19世纪,伴随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生物科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相似文献   

14.
1859年、达尔文创立的生物进化理论公布于世,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一百多年来,古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达尔文主义一再遇到挑战。1982年是达尔文逝世一百周年,世界上掀起了一场争论:“达尔文错了吗?”这就有必要讲一讲什么是达尔文主义和怎样理解认识它。达尔文是一个“自然选择万能论者”吗? 达尔文把自己的巨著命名为《物种起源》。标题的全称是:《通过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适合生存的物种起源》。这个标题比较鲜明地说明,物种是这样实现进化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选择决定变异的适应和发展方向。这个基本途径可归结  相似文献   

15.
<正> 林伯欣同志对我在《昆虫知识》1981年3期写的“不正确的昆虫学术语应予纠正”一文的一部分提出异议(见本刊1981(6):封三),在此我表示诚挚的欢迎,希望通过讨论,能把问题弄清楚。林同志认为将“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按:我的原文并无“学”字)简称为“普昆”、“农昆”是对的,“不必纠正”。论点之一是:“古书‘昆’字写作‘(虫虫)’,也就是‘昆’字中包含有‘虫’字”了:论点之二是:“《夏小正》解释有‘昆’,小虫也’”。 我认为这两个论点是欠妥的。 因为一、古文“(虫虫)”,是包含两个“虫”字,但这“虫”  相似文献   

16.
关注本刊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文化’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在过去两年的各期专刊中逐渐增加。而本期《人与生物圈》杂志则以‘文化多样性’为题再次将视角投向了文化、并通过一组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原住民族群人和自然休戚与共的关系的介绍,凸现或折射文化,环境与发展那种基底性的,极为紧密但又不幸为人们所日渐忽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达尔文带着《圣经》及对其的虔诚登上了贝格尔号,他那正统的基督徒形象最初常常招致水手们的取笑。但这样的情形随着航程一站又一站的延续在逐渐地改变。改变源于他随身携带的另一本书——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卷,书是行前亨斯罗作为礼物送给他的。海上的航行漫长乏味,达尔文还倍遭晕船的折磨。《地质学原理》成了他忘却痛苦的最佳良药,因为书中描绘的"沧海桑田"给他打开了一个审视世界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趣话苍蝇     
章小兵 《昆虫知识》1998,35(2):106-107
苍蝇为四害之首,没有一个人不厌恶它。就是翻开典籍,亦有类似的记载。如《辞源》中对苍蝇的诠释:“蝇,虫名。孵卵于腐物上,孵化为蛆。成虫传染疾病。种类很多,通称苍蝇。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笺》‘蝇之为虫,河白使黑,汗黑使白,喻佞人变乱善恶也’。”这样的评价和诠释似乎在人们的眼中再恰当、公正木过了。但早在400年前明朝时,大医学家李时珍却对苍蛆慧眼独具,他在其毕生的代表作《本草纲目》中对苍蝇这样评价道:“蝇,处处有之,夏出冬蛰,喜暖恶寒,苍者声雄壮,负金者声清括,青者粪能赃物,巨者首如…  相似文献   

19.
“火鸡”辨     
《辞源》(修订本),“火鸡”条:“七面鸟的别称。即吐绶鸡,也称火鸡。明马欢《瀛涯胜览·旧港国》:‘又出一等火鸡,大如仙鹤,……好吃麸炭,遂名火鸡。’”这一条内前面讲的火鸡与后面讲的火鸡不是一种动物,而是同名异物。现在讲的‘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在动物学上叫‘吐绶鸡’,又叫‘七面鸟’,属吐绶鸡科,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野生禽类。最早在墨西哥被家养驯化,十六世纪西班牙人将其引进  相似文献   

20.
张野青 《化石》2005,(3):40-40
你们好,我是《化石》这本书的小读,叫张野青,家住牛庄高中家属楼,在牛庄镇南关小学六年级一班读书,我觉得这本书很好。但我在2004年第一期上发现了错误,在《曾霸世界的巨鬣狗》这篇章中有一句话:‘与大象相争如匹夫撼树’中的‘匹夫’两字写错了,应该是‘蚍蜉’两字,这两字是当大蚂蚁讲的,意思是比喻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事物,自不量力。这些也是我从字典中得到的,我想是原错了,应该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