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环境条件与自身生理状况的变化,动物往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形成特定条件下的活动节律模式。大熊猫有效配种后即进入妊娠期,但亦有假孕现象出现,而其激素变化与妊娠个体无异,因此,分析2种妊娠类型个体在妊娠期行为的异同,有助于其饲养管理措施的实施。2013年3—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6只受配大熊猫进行行为和活动节律研究。结果表明:休息是大熊猫妊娠期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而妊娠行为则较少,主要表现为假妊娠个体与妊娠个体在反应期的求适和妊娠行为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通过对妊娠期大熊猫行为的研究,将为其饲养与管理提供行为学方面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性别与年龄对圈养大熊猫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 2 4只圈养大熊猫行为进行了定量观察 ,发现雄性活动、蹭阴标记和探究行为频次显著高于雌性 ,其它行为差异不够显著。随年龄的增长 ,个体探究和游戏行为频次显著减少 ;雄性个体用于蹭阴标记和嗅闻的时间显著多于雌性 ,而用于休息行为的时间则正相反。随年龄的增长 ,个体用于游戏的时间显著减少 ,休息的时间显著增加 ;圈养雄性个体白天处于活跃状态的时间百分比 (86 5 9± 5 4 0 ,n =11)显著多于雌性 (6 6 77±5 75 % ,n =13,P =0 0 5 0 )。结果表明 :1)大熊猫个体行为的性别差异不仅存在于野生个体 ,而且存在于圈养个体 ;2 )幼年个体表现较多的游戏和探究行为可能与行为学习和模仿有关 ,并可能对个体行为发育有重要影响。非发情期雄性个体表现较多的蹭阴标记和嗅闻行为可能与护卫领地和维持社群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3个觅食高峰(08∶00、18∶00和22∶00),2个休息高峰(03∶00-06∶00和11∶00-14∶00),各行为中仅嬉戏表现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的差异(F=1.944,df=359,P<0.01);休息时间占比为56.03%±10.58%、觅食为19.43%±18.49%、活动为19.30%±7.81%、嬉戏为5.24%±4.61%。(2)华妍有3个觅食高峰(10∶00、15∶00和20∶00),3个休息高峰(01∶00-06∶00、11∶00-13∶00和16∶00-19∶00);4种行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息时间占比为55.37%±10.38%、觅食为28.09%±17.79%、活动为14.61%±8.52%、嬉戏为1.93%±1.79%。(3)大熊猫幼体的日行为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2008 年3 ~7 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华夏公园进行獐重引入试点,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圈养条件下24 只獐(12 雌,12 雄)春夏季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休息是春夏季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其次是摄食和运动。獐的昼间行为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以晨昏活动为主,主要活动时间集中在06:00 ~08:00 和16:00 ~18:00。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analysis)和Mann-Whitney U 检验表明,在时间分配上,春、夏季休息、站立、排遗、梳理和运动行为差异极显著;雌雄间休息、站立、反刍、梳理和警戒行为差异极显著。雌性春、夏季站立、排遗、梳理、运动和社会行为差异极显著,摄食差异显著;雄性春、夏季休息、摄食、梳理、警戒和社会行为差异极显著,站立、反刍、排遗和运动行为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引入獐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与野生种群相似,动物福利得到较好满足,对下一步在上海地区的种群复壮和迁地野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31日—2007年9月11日、2007年9月14日—2007年9月27日、2007年10月15日—2007年10月26日的09∶00—17∶00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成年和2只幼年川金丝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圈舍丰容前后的川金丝猴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在仿生态兽舍(环境丰容后)内,川金丝猴的跳跃、探究、攀爬和观望行为比在笼养圈舍(环境丰容前)内有显著增加,休息行为显著减少(P<0.01);成年川金丝猴搬入仿生态兽舍1个月后,雌雄梳理和行走行为较它们在旧兽舍和刚搬入新馆舍时显著增加(P<0.05),搬入仿生态兽舍1月后与刚搬入仿生态兽舍相比,休息行为发生频次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成年金丝猴在12∶00—13∶00间出现运动行为低谷,其余各时段中运动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休息行为,其中12∶00—13∶00休息行为达到昼间的高峰;采食高峰为09∶00—10∶00;梳理、警戒以及其他行为在各时段分布较均匀。成年金丝猴昼间行为较多的是梳理和休息行为;15∶00—16∶00运动行为所占比例较高,梳理行为10∶00—12∶00所占比例较高,休息行为在12∶00—13∶00所占比例最高,采食行为的高峰在09∶00—10∶00,警戒行为在09∶00—10∶00和15∶00—16∶00稍高,其他行为所占比例分布较均匀。幼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极显著高于成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P<0.01);而梳理和警戒行为极显著低于成年川金丝猴(P<0.01)。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雌性个体发情期生殖内分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测定法测定大熊猫发情期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活性与雌二醇、孕酮的关系。雌性大熊猫在发情高潮后两天,尿中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活性与雌二醇同时出现峰值,并与雄性变配。随后尿中孕酮浓度迅速增长,其浓度远远大于发情前期的水平。生殖内分泌的变化证实:雌性大熊猫在发情期中有成熟的卵子排出。  相似文献   

7.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采用连续记录法和焦点取样法,对上海野生动物园熊猫馆的2只雌性大熊猫在育幼期间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2个个体在育幼期间,育幼行为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在育幼前期占90%以上。在整个育幼期间,随时间大熊猫的舔阴和育幼行为呈下降趋势,摄食、休息、活动、求适和其他行为呈上升趋势。但2个个体之间也表现出一定差异:育幼经验不足的个体("芊芊")母性强于育幼经验丰富的个体("思雪"),在育幼期不同阶段,"芊芊"用于护仔、舔仔、哺乳和母仔互动的时间均高于"思雪"。通过对上海野生动物园育幼期大熊猫行为的研究,为圈养育幼期的大熊猫饲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复东  彭世媛 《兽类学报》1993,13(3):166-171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3头雌性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发情期尿中17β-雌二醇与孕酮水平的变化。大熊猫的发情行为与尿中17β-雌二醇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发情期中,随着孕酮水平下降的同时雌二醇水平却迅速上升并达峰值(28.2—65.5毫微克/毫克肌酐),然后再下降到基础水平。性活动最强烈的日期发生在17β-雌二醇最高峰值的当天或峰后一天。在雌二醇峰后,尿中孕酮水平逐步升高,发情后期的孕酮平均值显著高于发情前期(P<0.01)。本实验中,3头大熊猫均妊娠,说明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的适宜时间可根据雌性大熊猫尿中17β-雌二醇的监测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9.
2015年6—10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海南省吊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同域分布的平顶闭壳龟(Cuora mouhotii)与黄额闭壳龟(C.galbinifrons)日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研究,比较两种闭壳龟日活动节律差异,探究两种闭壳龟资源利用分化模式,揭示两种闭壳龟的野外共存机制。结果显示,平顶闭壳龟和黄额闭壳龟均为昼行性节律,日活动以静息行为为主。平顶闭壳龟的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分别在(06:00—07:00)和(10:00—11:00)有一个高峰期,黄额闭壳龟的摄食行为(13:00—14:00)有一个高峰期,而运动行为有两个高峰期(09:00—10:00和17:00—18: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黄额闭壳龟分配在静息行为上的时间多于平顶闭壳龟,而分配在运动行为和摄食行为上的时间少于平顶闭壳龟。比较两种闭壳龟的活动节律,运动行为节律重叠指数较高(Qik=0.78),摄食行为重叠指数较低(Qik=0.38)。研究表明,两物种在利用食物资源上存在时间异质性和分配差异性,达到食物资源的最优利用,实现两者的稳定共存。  相似文献   

10.
重庆动物园的雌性大熊猫“松松”在1986年9月25日顺利产下2仔后成活1仔,1987年2月15日断奶。到发情季节(3~5月上旬)仍未发情,直到6月18日才出现咩叫声,戏水,擦阴部等发情行为,19日即达发情高峰,表现为主动追随雄性大熊猫或用竹杆摩擦外阴,22日基本消失。此间因雄性熊猫发情期已过,进行了三次人工输精。这是目前有记载的人工饲养下大熊猫发情最迟日期。大熊猫“松松”六月十八日迟迟发情$重庆动物园@赵观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