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 Shen,1994)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征,它们的尾杆骨(urostyle)长,超过坐骨(ischium)后缘,支持着尾突(caudal projection);泄殖孔(cloacal pore)在股间后缘向腹面开口;上眼睑(upper eyelid)前部大,有一三角形突起向侧后突出.这些特征有别于角蟾属其他物种,有重要研究价值.近年来在模式标本产地又采到1雌2雄,先后共4号成体标本,本文对其形态特征,生物学资料和分布作了进一步记述,并拍摄到原色生态照片.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已报道的两栖动物掌突蟾属仅掌突蟾(Leptolalax pelodytoides)一种。2006年8~11月,笔者在怀化市八面山采到一种个体较掌突蟾小、趾侧无缘膜的峨山掌突蟾(L.oshanensis),系湖南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2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村一农家农田边发现一体型较大的啮齿动物,经鉴定为青毛硕鼠Berylmys bowersi,为湖北省新纪录。这一发现对研究该区域啮齿类动物系统发育与演化以及啮齿动物在森林更新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0年5-6月,作者在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地区采得一批无尾两栖类标本。经研究鉴定,其中的大泛树蛙和三港雨蛙,为湖北省无尾两栖类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 ~ 2012年9月,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坪阡村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拍摄到一批鸟类生态照片,经鉴定其中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为湖北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白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雷  陈红  曾强  吕红军 《动物学杂志》2010,45(3):159-162
2009年8月,在实验室整理大树蛙(Rhacophorus dennysi)标本时,发现有两个标本形态特征不同。经鉴定,该标本为白线树蛙(R.leucofasciatus),为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  相似文献   

7.
2009年8~9月及2010年7月,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家堰镇采集两栖类标本,其中,部分臭蛙标本被鉴定为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属湖北省新纪录。要确定中国大绿臭蛙各居群的关系、澄清其分类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资源考察和深入的系统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新华  郑乐怡 《昆虫学报》1990,33(2):243-246
拟毛突摇蚊属Paratrichocladius Santos Abreu 1918隶属于直突摇蚊亚科Ortho-cladinae,迄今全世界已知十余种。Hirvenoja(1973)对本属进行了整理。本文的记载为此属在我国的首次记录。 属征:复眼小眼面间密生细毛,触角比(AR)通常大于1;翅无大毛,腋瓣是多数缘毛;肩陷中等大小,背中鬃多数;无肛尖,抱器基节具一明显的上内突。 本文记述了采自吉林、四川省的2个新种和1个新纪录种。模式标本存南开大学生物学系。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两栖类两新纪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龙胜臭蛙(Odorrana lungshengensis)和崇安湍蛙(Amolops chunganensis),两物种为湖北省两栖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10.
对采集于湖南桑植县天平山的角蟾标本(CIB200078)与同域分布的相近种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 Shen,1994)标本及其他相近种标本比较后发现,该角蟾标本在形态上明显不同于其他物种。其形态特征与尾突角蟾相比:体形小,体长54.7mm;上眼脸外缘三角形突起小;体腹面后部有斑点;犁骨棱弱,末端不膨大,也无犁骨齿;雄性第一、二指背面黑婚刺相对较大,有声囊。与棘指角蟾相比:肛孔上方有一个向后突出的尾突,腹面观可见;雄性第一、二指背面黑婚刺相对较小而密。故将其订为新种:桑植角蟾Megophrys sangzhi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两栖类新纪录——淡肩角蟾、短肢角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3年和2006年分别在湖北省通山县老鸭尖和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两批标本,经鉴定其中包含有淡肩角蟾Megophrys boettgeri和短肢角蟾Megophrys brachykolos.这两种两栖类未见有在湖北省的分布报道,为湖北省新纪录.淡肩角蟾、短肢角蟾在分类上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角蟾属.标本保存于华中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室.  相似文献   

12.
2019年5月18和19日,在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沙沟片区(28°26′12″N,105°59′52″E海拔465m)采集到8只两栖动物标本。形态上,这些标本与模式产地的峨眉角蟾(Megophrys omeimontis)相近。基于528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构建最大似然系统发育树表明,本次采集的8只标本与峨眉角蟾模式产地标本聚在一起,其遗传距离远小于角蟾属其他物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因此,结合分子系统学分析及形态学比较,确认这些标本为无尾目(Anura)角蟾科(Megophryidae)角蟾属的峨眉角蟾,系贵州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红螯蛛属1新种和1新记录种(蜘蛛目:管巢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我国红螯蛛属1新种和1新记录种。纤红螯蛛,新种Chiracanthium fibrosum sp.nov.。  相似文献   

15.
记述了我国张家界林区红螯蛛属1新种和1新记录种,壶红螯蛛,新种Chiracanthium,Olliforme sp.nov.,略似于Chiracanthium taegense Paik,1990,但二者在生殖器外形和结构上均有明显差异。文中对新记录种弱红螯蛛(Chiracanthium uncinalum Paik,1985)进行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6.
在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陆续发现了福建省被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属及种多个,经整理鉴定,本文继续报道5个分布新记录种:卫矛Euonymus alatus、长匍通泉草Mazus procumbens、密花孩儿草Rungia densiflora、翅子罗汉果Siraitia siamensis、美冠兰Eulophia graminea。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7.
首次报道了云南省被子植物的8个省级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三白草科的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 C.Pei)、金虎尾科的花江盾翅藤(Aspidopterys esquirolii H.Lév.)、豆科的柱序杭子梢(Campylotropis teretiracemosa P.C.Li&C.J.Chen)、石竹科的四川卷耳(Cerastium szechuense F.N.Williams)、报春花科的齿萼报春[Primula odontocalyx(Franch.)Pax],苦苣苔科的白花大苞苣苔[Anna ophiorrhizoides(Hemsl.)B.L.Burtt&R.A.Davidson]、唇形科的石荠苎[Mosla scabra(Thunb.)C.Y.Wu&H.W.Li]和菊科的华漏芦[Rhaponticum chinense(S.Moore)L.Martins&Hidalgo];凭证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植物标本馆(YUKU)。  相似文献   

18.
2019年9月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时,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采集到一系列角蟾属标本。基于线粒体16S rRNA及COI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和形态特征比较结果将其鉴定为藏南角蟾(Megophrys periosa),为云南省分布新记录种。本文还首次描述了该物种的蝌蚪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陕西省项目中,陆续发现了4种陕西省植物物种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异形南五味子(Kadsura heteroclita)、球花溲疏(Deutzia glomeruliflora)、娥眉点地梅(Androsace paxiana)、无根萍(Wolffia arrhiza),其中无根萍属(Woffia L.)为新记录属,予以报道,并提供了简要的形态描述和野外照片,凭证标本藏于陕西理工大学植物标本馆(HZTC)。  相似文献   

20.
张衡  樊伟  张健 《动物学研究》2009,30(1):109-112
2008年5月在崇明岛西端潮间带水域进行鱼类调查时,发现一尾长江河口及上海地区的鱼类新记录种——长身鳜,隶属鲈形目鮨科。主要特征如下:体较细长,近似圆筒形;头长,稍平扁。吻尖。口裂大,下颌明显突出;上颌达眼下方。前鳃盖骨后缘有10枚细锯齿,腹缘有向前倾斜的鳃盖骨棘2枚。鳃盖后端有1枚扁平棘,其上端有较小的短棘1枚。体黄褐色,头背和体侧具不规则的黑点和黑斑。近数十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水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其资源量急剧减少,已被我国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目前,关于长身鳜的资源状况研究十分薄弱,尤其是其繁殖习性、食性和发育等生物学特征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亟待开展此方面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