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区系四十年间的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的研究结果,并结合前人的有关研究资料,对东湖四十年间(1954-1994)水生植物区系组成变化进行了讨论。文中分析了东湖水生植物区系组成、东湖水生植物在中国与世界水生植物区系中的位置、东湖水生植物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单种属和寡种属的地理分布格局、东湖水生植物区系的性质、东湖与10个湖泊水生植物种属相似性的分析。最后对东湖水生植物分类群及种类变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武汉东湖水网区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其水质的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8年4-9月间三次对武汉东湖水网区15个水体的底栖动物进行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50种,隶属于16科41属,其中严东湖底栖动物种数最多,有28种;北湖、青潭湖和杨春湖仅2-3种,其他水体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定量分析表明,在超富营养及富营养湖泊中,优势类群均为寡毛类和水生昆虫摇蚊科种类,只是所占比例有所差异;中营养湖泊严东湖,密度上水生昆虫占优势,为总量的59.1%,生物量上软体动物占优势,为总量的96.4%;青山港中,密度上寡毛类占优势,为总量的63.6%,生物量上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为总量的99.1%。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H)、Goodnight-Whitley指数(GI)及Biotic Index生物指数(BI)对东湖水网区水体及武汉周边的南北咀、肖四海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BI的评价结果与湖泊现实情况基本相符,推荐Biotic Index生物指数作为东湖水网区底栖动物生物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武汉东湖浮游植物的演变(1956-1975年)和富营养化问题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根据1956-1957、1962-1963和1973-1975年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进行的三次调查资料,总结了过去二十年内在东湖两个代表性采样站上浮游植物群落生态学的主要变化(包括数量、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初级生产力)。年平均总数在二十年内由每毫升几百个增为几千个。由甲藻和硅藻占优势逐步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占优势,蓝藻中的大型种类明显增加。年数量变动曲线原来呈春季和秋季两个高峰,但60年代后,已变为夏、秋季的一个蓝藻高峰,而且数量大,延续时间长。浮游植物的年初级生产量和日最高初级生产量也有明显增加。作者以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学变化作为主要指标,结合其他因素,对东湖的富营养化过程进行了生物学评价。并从环境保护角度,根据浅水湖泊在利用上的特点,提出了关于防治东湖这样一个多用途(供水、游览、渔业)的水体的富营养化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东湖不同湖区底泥总磷含量及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以武汉东湖为对象,研究了1998.03—1999.02期间不同营养水平湖区底泥中(0—5cm,5—10cm)总磷的含量及季节动态。6个站平均总磷含量为1.15mg/g,同80年代初相比,Ⅰ、Ⅱ站底泥中总磷含量分别增高1.42倍和1.03倍。受污水排放影响较重的0站磷含量高达2.78mg/g,而受污水排放影响较小的Ⅳ、Ⅴ站仅分别为0.52mg/g和0.50mg/g。东湖底泥中磷年平均含量与湖水中磷年平均浓度相关系数极高(r=0.997,n=5,p<0.02)。通过对不同湖泊的底泥磷含量、水柱磷含量和外源负荷的比较和相关分析可以看出,水柱中磷含量较高,磷负荷较大的湖泊底泥中磷含量也高。可以预测,即使东湖的外源负荷得以控制,巨大的底泥磷内源负荷将会继续对东湖水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5.
东湖螅状独缩虫(纤毛门:寡膜纲)的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螅状独缩虫(Carchesium polypinum Linne,1785)为研究对象,利用RAPD技术对武汉市南湖、沙湖和东湖3个湖区的螅状独缩虫样本进行了DNA多态性比较分析,以确认种群并期望促进微型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如下:(1)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到31条有清晰扩增条带的,其中20条引物扩增出172条条带清晰、多态性高的条带,片段大小为100~1600bp,而其余11个引物扩增出59条相对多态性差的清晰条带,片段大小为100~1500bp;(2)扩增产物经SPSS12.0与RAPDistance 1.04分析显示,东湖世纪钟(Z)、水果湖(H)和南湖(N)3个样点构成一个分支,而东湖风光村样点(F)或独自形成一支,或与沙湖样点(S)构成相对的姊妹分支.东湖3个样点样本被其它湖泊样本所分隔,表明:东湖水体中螅状独缩虫个体集合为多个种群.这一发现不仅将推动同一水体中微型生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更有意义的是可启动关于水体微型生物种群间过渡区本质及物种扩散行为的研究,以期为阐明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的机制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湿地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王凤珍  周志翔  郑忠明 《生态学报》2010,30(12):3261-3269
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评价,不仅可为建立区域生态账户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促进政府加大城市湖泊湿地保护与治理投资力度。以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为研究对象,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城市湖泊湿地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货币化计量。结果表明,88.2%受访者认为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非使用价值很重要,但41.2%受访者对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的环境质量变化情况不了解:受访者认为湖泊湿地非使用价值3种组分的重要性程度顺序为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受访者对武汉市典型城市湖泊严东湖、东湖、紫阳湖的支付意愿率分别为70.8%、70.1%、56.9%,人均支付意愿值分别为48.4元·a-1、49.6元·a-1、44.0元·a-1,非使用价值分别为2.84×108元·a-1、2.88×108元·a-1、2.07×108元·a-1,呈现出半自然湖泊自然湖泊人工湖泊的趋势。受访者年龄、年收入、文化程度对支付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职业、职称对支付意愿无显著影响;受访者年收入、文化程度、职称对支付值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年龄、职业对支付值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武昌东湖1973-1975年度渔获物的情况,并从鱼类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东湖合理放养的若干问题。东湖是养殖湖泊。在不投饵的情况下,年产量从1971年的36.5万斤,逐年上升到1975年的81万斤,折合亩产36.8斤。渔获物中放养鱼类占88—96%,主要为鲢、鳙,其次是草鱼。其他野杂鱼所占比例很小。通过对不同规格的鱼种的生长率和回捕率的分析,表明鱼种规格越大,回捕率越高,生长速度越快。根据三年来渔获物的分析,本文最后讨论了东湖渔业的生产潜力和合理放养问题,提出了对现有鱼类种群结构进行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恢复东湖水生生态系统途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内外其他湖泊的治理经验 ,讨论了如何恢复东湖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些途径 ,其中探讨了①物理方法 :截污 ,清淤与引水冲污 ;②化学方法 :化学除磷与抑藻或杀藻 ;③生物方法 :用生物量输出氮磷与用生物方法对小型浮游藻类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区三个湖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比较研究了洞庭湖区华容县东湖、益阳市大通湖和岳阳市郊南湖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讨论了30年来3个湖泊水生植物多样性丧失的情况及与其所受人为干扰的关系,探讨了野菱、密齿苦草和菹草对人为干扰的适应机制、大通湖和南湖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退化水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主要结论如下:(1)199-2000年东湖、大通湖与南湖各分布有水生植物61种、56种和32种,其分别隶属于29科43属、26科39属和20科27属;各有水生植物群丛8个、6个和4个;水生植被覆盖率分别为26.17%、10.60%和9.99%。(2)30年来三个湖泊分别有3种、9种和13种水生植物消失,2个、5个和5个水生植物群丛类型消失。(3)水生植物多样性的现状是:东湖>大通湖>南湖,多样性下降的程度与其所受干扰强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武汉东湖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92~1993年调查结果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讨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30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富营养化和渔业养殖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东湖水生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是从微齿眼子菜阶段→微齿眼子菜+大茨藻+金鱼藻+狐尾藻阶段→微齿眼子菜消失阶段→大茨藻阶段→大茨藻+狐尾藻+苦草阶段。同时,还从物种生理生态、补偿和再生能力、生活史及生殖对策、种间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水生植物群落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其演替模式,为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人工调控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