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灰鲸在中国近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灰鲸(Eschrichtius gibbosus Erxleben 1777)现仅存于北太平洋,曾因各捕鲸国滥捕而几近绝灭,是最早受到保护的鲸种之一。东太平洋群体,经数十年的保护,资源量已恢复到一万头左右。但沿亚洲侧洄游的西太平洋群体,资源仍未有恢复迹象,尚亟待保护。对中国近海的灰鲸只有过少量报道。本文根据作者在海上的实际观察和对南、北方重点渔区的数次调查,就灰鲸在中国近海的分布及洄游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生命世界》2005,(11):12-12
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长达十几米、体重上百吨;鲸虱则是鲸身上的微小寄生虫,体长仅1厘米。科学家通过鲸虱的血统考察鲸的家世,成功追溯了露脊鲸的进化史。此前,美国《科学》杂志网站报道说,鲸的数量少、寿命长,生物学家很难为它们建立一套准确的  相似文献   

3.
黄海须鲸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海产须鲸类过去研究甚少,作者于1955—1963年从事捕鲸技术工作,曾长期对黄海产须鲸类进行观察研究,近年来又作了一些调查。黄海区所产须鲸类据以往捕获纪录有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 Borowski、灰鲸Eschrichtius gibbosus Erxleben、蓝鲸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长须鲸B.physalus Linnaeus、鳁鲸B.borealis Lesson、小鳁鲸B.acutorostrata Lac(?)p(?)de、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 Borowski等3科7种。根据调查资料结合实际观察研究,现就所获5种须鲸的形态、生态、分布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生命世界》2012,(10):36-37
有关5000万年前古鲸化石的发现,最早的报道见于美国的《科学新闻》,它介绍道:"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古生物学家菲力普·迪·金杰里奇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古老的鲸鱼化石。它们是鲸的一个头盖骨的后部和几颗牙齿。金杰里奇认为这是一种居住在5000万年以前的‘特塞斯海’的鲸。这些化石是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内喜  相似文献   

5.
2011 年11 月5 日,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青峰村渔民出海作业时发现一头误撞定置刺网死亡的灰鲸,为福建省的首次灰鲸误捕案例,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海域的首次灰鲸误捕记录。本文描述了该灰鲸的外形特征和骨骼系统,并报道外形和骨骼的测量数据。该灰鲸系雌性,体长1 309 cm,体重约21 t,为目前本种在我国海域搁浅/ 误捕记录中的最大个体。头骨长281 cm,宽128 cm,重250 kg;脊椎式为C7 + T13 + L13 +Ca23 = 56;指式为Ⅰ1,Ⅱ3,Ⅲ7,Ⅳ5,Ⅴ3;肋骨14 对,V 形骨10 枚。脊椎式、指式、肋骨和V 形骨较之以前的报道存在差异,说明灰鲸的脊椎式、指式、肋骨和V 形骨可能存在个体差异。此外,本文还综述了西北太平洋灰鲸目前所面临的主要致危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小波 《化石》2001,(1):14-17
"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生动描述了鲸这种硕大无比的动物.众所周知,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全世界共有79种,最大的蓝鲸体长达34米,重约170吨.在蔚蓝色的大海中,它们时沉时浮,出没自如.鲸类有着流线型的身体,身上有鳍而无四肢,不光样子像鱼,而且整日遨游在朦胧而寒冷的海洋世界,一离开水就不能生存.因此,长久以来鲸一直被人们认作鱼类,"鲸鱼"之名即由此而来.甚至著名生物分类学家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也没敢把鲸认作真正的哺乳动物.显然,人们对鲸的正确认识还历经了一段过程.  相似文献   

7.
幻想星球     
正酷想大晒台许多在第4期杂志出场的动物听说,4月是最适合出游的季节,便纷纷决定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它们不约而同地将春游地点选在了好忙好忙的秦岭,并为适应接下来的旅行生活做了各种准备。请问各位小酷想家,它们的旅行"顺利"吗?期间发生了什么令人"难忘"的事儿?  相似文献   

8.
“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生动描述了鲸这种硕大无比的动物。众所周知,鲸是海洋中最大的动物,全世界共有79种,最大的蓝鲸体长达34米,重约170吨。在蔚蓝色的大海中,它们时沉时浮,出没自如。鲸类有着流线型的身体,身上有鳍而无四肢,不光样子像鱼,而且整日遨游在朦胧而寒冷的海洋世界,一离开水就不能生存。因此,长久以来鲸一直被人们认作鱼类,“鲸鱼”之名即由此而来。甚至著名生物分类学家林奈在他的《自然系统》一书中,也没敢把鲸认作真正的哺乳动物。显然,人们对鲸的正确认识还历经了一段过程。其实,鲸鱼不是…  相似文献   

9.
鲸目分类的重大修改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米契尔·密林柯维奇及其在美国纽约州大学的共同工作者,在分析鲸类和海豚类(鲸目)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后宣称,它们的分类应加以彻底修改。理想的动物分类应该反映动物是如何进化的。化石能为此提供一个指证,但分类通...  相似文献   

10.
密执根大学和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的科学家们,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山麓发现了一个原始鲸的头骨背面和它的几颗牙齿。经密执根大学的金格里奇等研究,最近发表文章认为,这是已知年代最早、最原始的鲸化石,地质时代为四千五百万年到五千万年前的早始新世。据报道这一化石的三个方面,可以证明鲸是从陆地迁移到海洋去的。 1.这一鲸化石发现于陆相的红色沉积,而不是发现于海洋环境。 2.与该鲸化石一起发现的动物化石主要是陆生动物。  相似文献   

11.
<正>鲸一直是海洋知名模范物种,武力虽高,不骄不躁;出行觅食,不吵不闹;还有一项奇爱好——通过海洋养殖满足自身需要。海洋养殖第一步在海洋搞养殖比较好的一点就是不用播种——海洋里到处都是微生物和小鱼虾,养它们就好了。此时让这些小东西吃得饱吃得好就成了重中之重。通常情况下,鲸渔夫的"养殖"饲料会从哪里来呢?我们都来猜猜吧!  相似文献   

12.
凡高 《生命世界》2006,(8):38-43
鲸是海洋中最美丽的生物之一,它们在这个星球上生活了几千万年,是比人类更古老的地球居民。然而,这些处于大洋生物链顶端的海洋动物,却遭到前所未有的生存威胁,它们中的很多种群已到了灭绝的边缘。除了海洋污染、船舶撞击、渔业误捕、渔网缠绕等因素外,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日本等极少数国家肆无忌惮的捕鲸活动。  相似文献   

13.
鲸类的困境     
鲸是世界上个体最大,声音最响亮的水栖哺乳动物,体形颇似鱼,故俗称鲸鱼。根据有无牙齿可分为两大类——齿鲸类和须鲸类。鲸的经活价值很大:皮可制革,肉可食,脂肪可制成机械油、肥皂、蜡烛等,骨可作骨粉,内脏可作维生素制剂。早先,世界上鲸类资源相当丰富,近一百年来由于几个鱼业大国的滥捕滥猎,这类世界上珍贵的哺乳动物正频临灭绝境地。它们在死亡线上挣扎着。  相似文献   

14.
鲸类,这海洋水族界的重要成员,推波弄涛,活跃在全世界的苍茫碧海之中。90多个大大小小的不同种类,各显神通。巨大的蓝鲸、硕大无朋,跨海“吞舟”。凶猛的虎鲸横冲直闯,万“夫”莫当。温顺的灰鲸嬉游近岸,招揽游客。滑稽的座头鲸能“歌”善“舞”,成为当代“明星”。鲁莽的抹香鲸潜游二千米水下,出没自如。短胖的露脊鲸,遨游极区,无视北国严冬。为数众多的海豚,龙腾虎跃,灵巧聪明,甚至被誉为海中智叟。  相似文献   

15.
布氏鲸(Bryde’s whale)是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域的一类中等体型须鲸,通常认为存在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布氏鲸(B. e. brydei)两个亚种。然而,有研究表明它们应该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物种,即近岸小型布氏鲸(B. edeni)和远洋大型布氏鲸(B. brydei)。由于两者外部形态极其相似,并且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很难基于外观进行准确的物种鉴定。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出现一个稳定的布氏鲸栖息种群,但目前尚不清楚属于哪种布氏鲸。研究采集了涠洲岛布氏鲸种群中两个体的粪便样品,从其中一份样品成功提取基因组DNA,并基于线粒体Cyt b和COΙ基因序列开展物种鉴定和遗传分析,鉴定结果为小布氏鲸。此外,还鉴定出涠洲岛海域同年死亡的一头须鲸也为小布氏鲸。据此推测涠洲岛水域栖息的布氏鲸种群可能是小布氏鲸。研究首次基于粪便样品,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开展了活体布氏鲸的物种鉴定。这种基于非损伤采样的物种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优化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须鲸的一员,大翅鲸当然也是滤食性的。它要先把食物和海水一起吞进巨大的嘴里,然后闭上嘴,靠鲸须过滤海水,再把食物吞进肚里。它们常常聚在一起,围绕鱼群吐出一圈缓慢上升的密集气泡,吞食被气泡困住的鱼儿。这就叫"气泡网捕食"。大翅鲸,海洋里"翅膀"最大的鲸,它还有个名字叫座头鲸,没错,就是《鲸豚趣多多》里介绍过的那种总跟虎鲸过不去的座头鲸。一头大翅鲸体长15~20米,光是它的"大翅膀"就有5米长。这对"翅膀"由鲸的陆地祖先的前肢演化而成,俗称"鳍"。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别处     
旅行,最快乐的一件事就是天塌下来都不管,对着手机大声说:我在休假呢,你可以找谁谁谁。  相似文献   

18.
正鲸的水柱?那是什么?熟悉鲸的哥迷肯定知道,当鲸浮出水面的时候,常常会从头顶喷出一些水状的东西。大部分时候,鲸喷出来的这些东西会形成水柱,有时很直很长,有时显得不那么规则,像是一团水雾。研究鲸的方法有很多。像是给鲸挖耳屎啦,跟踪鲸的迁徙啦,采集鲸的便便啦,都是科学家们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专门研究鲸的水柱的方法。听说,做这份工作的科学家天天待在海上,从鲸的水柱里采集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19.
以胖为美     
《植物杂志》2009,(5):80-80
—项最新研究显示,雄陉驼背鲸总是寻求体型肥大的雌性作为自己的伴侣。 尽管鲸类保护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是没有人亲眼目睹驼背鲸交配。科学家所知道的就是,在交配季节(冬季和春季),会有20只以上的雄性驼背鲸拥挤着靠近一只雌性驼背鲸。美国夏威夷大学海洋哺乳生物学家藕曲里学家亚当·派克说:“雄性之间的这种竞争是相当残酷的。他们会吹出泡泡警告对方,然后用身体撞击、用嘴撕咬对方,偶尔这些“情敌”也会血染海洋。有一些雌性要比其他雌性吸引更多的雄性追求者。  相似文献   

20.
章皿星 《生命世界》2004,(10):36-43
2003年9月1日,对“国泰”和“希望”这两只不满周岁的华南虎幼崽而言是值得回忆的一天,这两只世界上最古老老虎亚种的后代在北京起飞,开始了它们意义非凡的旅行。此行的目的地是南非,在那里,它们将接受世界首创的老虎野化训练,即学习狩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