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椰子织蛾是新入侵我国的棕榈植物重要害虫,麦蛾柔茧蜂是寄生椰子织蛾的本土天敌。为了明确营养和温度对麦蛾柔茧蜂种群影响,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营养和不同温度条件下麦蛾柔茧蜂的寄生率、羽化率及寿命等生物参数。蜂蜜、蔗糖、葡萄糖均能显著提高其寄生率、羽化率,延长其寿命,其中饲喂蜂蜜其寄生率、羽化率、雌雄蜂寿命最高,分别为82. 03%、92. 40%、25. 27 d、22. 40 d。寿命与温度负相关,28℃下其寄生率、羽化率最高,分别为82. 02%、92. 40%,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线性回归模型。该寄生蜂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3. 71℃,有效积温为143. 28日·度。本研究结果可为麦蛾柔茧蜂的繁殖及控害提供相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柽麦蛾属OrnativalvaGozm偄ny昆虫前翅多有特殊的“W”形斑纹 ,一些标本室常将其和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混放在一起。但麦蛾科昆虫下唇须上举且后弯 ,后翅顶角凸出 ,外缘内凹 (即所谓后翅呈菜刀形 )很容易区别。该属昆虫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分裂成 2~ 5枝 ,雌性外生殖器囊突多为成对的硬刺 ,这在麦蛾科中是少有的。图 1 中国柽麦蛾属分布图Fig 1 .DistributionmapofthegenusOrnativalvafromChina.1 .尖柽麦蛾O .acutivalvaSattler  2 .粗额柽麦蛾O .asperaSattler  3 .条柽麦蛾O .basistrigaSattler  4 .额柽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度对麦蛾茧蜂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秋  丛斌  张海燕  董辉  钱海涛 《昆虫知识》2006,43(5):666-669
在15,20,25和30℃4个温度梯度下,测定了麦蛾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成蜂寿命、生殖力、发育历期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卵期在15℃最长,为(9.50±1.39)d;幼虫发育历期在20℃最长,为(6.60±1.41)d;蛹期在15℃最长,为(23.71±2.63)d。雌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50.15±6.9)d;30℃时最短,为(9.20±3.12)d雄蜂的寿命在15℃时最长,为(11.45±3.52)d;30℃时最短为(5.90±1.62)d。产卵量在25℃最大,为(208.50±40.12)粒;羽化数、羽化率在30℃最高,分别为(23.60±9.33)%和(35.87±13.87)%;温度变化对麦蛾茧蜂雌成蜂生物学参数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麦蛾卵繁育的玉米螟赤眼蜂发育和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是玉米螟的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控制适宜的温度有利于室内大规模繁育。本试验以麦蛾卵为寄主,研究了不同温度(18℃、20℃、23℃、25℃、28℃、30℃、33℃、36℃)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寿命、生殖力、子代羽化率和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20℃-25℃条件下雌蜂寿命最长,达7.9-9.0 d。在18℃-30℃亲代生殖力和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差异,亲代产卵量为40.9-61.7粒;羽化率为74.31%-84.22%。玉米螟赤眼蜂从卵到羽化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由18℃时的22.6 d缩短至33℃的7.0 d。36℃时,雌蜂的寿命仅为0.56 d,且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殖活动。因此,室内用麦蛾卵大规模繁育玉米螟赤眼蜂,适宜的温度为28℃-30℃;仅保存蜂种时,可选用温度18℃-20℃。  相似文献   

5.
自从豪沃德和费士克(Howard & Fiske,1911)首次释放微小赤眼蜂防治棕尾蛾以启,不断有人试图广泛应用于其它害虫。但由于大量繁殖的寄主卵不易获得,而一直停留在试验阶段。1927年美国弗兰德斯(Flanders)研究成以麦蛾卵大量繁殖赤眼蜂后,在三十年代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田间试验与应用。至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6.
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作为一种广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可高效控制蓟马、蚜虫及螨类等多种害虫,极具生防潜能.但目前国内南方小花蝽商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其中未找到适合的饲料来源是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新鲜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和紫外线处理的麦蛾卵作为饲养南方小花蝽的替代猎物,以南方小花蝽的天然猎物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为对照,通过比较其发育历期、存活率及寿命等生物学指标,组建生命表来评价麦蛾卵对南方小花蝽的饲喂效果.结果发现:以新鲜麦蛾卵、紫外处理麦蛾卵和西花蓟马饲喂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发育历期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取食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若虫存活率(60.5%)高于其他两种猎物;同时,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雌虫寿命(37.3 d)和雄成虫寿命(23.0 d)以及产卵量(74.0粒)均最高,其次是紫外处理麦蛾卵,而西花蓟马最低;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存活率、净增殖率(47.91)、内禀增长率(0.10)、周限增长率(1.11)和世代平均周期(36.5 d)均大于饲喂紫外处理麦蛾卵和饲喂西花蓟马,且种群加倍时间也以饲喂新鲜麦蛾卵的南方小花蝽最短(6.57 d).本研究结果表明麦蛾卵可作为南方小花蝽饲养的替代猎物,且以新鲜麦蛾卵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中国柽麦蛾属研究(鳞翅目:麦蛾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柽麦蛾属(Ornativalva Gozmany,1955)隶属于麦蛾科(Gelechiidae)、麦蛾亚科(Gelechiinae)、麦蛾族(Gelechiini)。全世界已记录45种和亚种,其中已知寄主的12个种,除一种可取食柽柳属(Tamarix)和瓣鳞花属(Frankenia)植物外,其余的只取食柽柳属植物。该属的分布与柽柳属植物的分布几乎完全一致,分布在非洲、南欧、印度和蒙古。我国北方柽柳属植物分布广泛,但过去仅有一种该属昆虫的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玉米田中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的安全性。【方法】室内用田间推荐剂量在玉米叶片上施用4种杀菌剂(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以及4种杀虫剂(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施药后1, 3, 5和7 d调查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玉米叶片24 h时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寄生的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卵量)及子代羽化率。【结果】施药后不同时间,不同杀菌剂和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虫的死亡率、寄生能力和羽化率产生显著影响。4种杀菌剂中,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其寄生的麦蛾卵量分别为20.25和20.80粒;戊唑醇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最大,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戊唑醇残留的 玉米叶片24 h时子代羽化率为18.48%,施药3 d后接触时死亡率高达37.03%。4种杀虫剂中,阿维菌素和吡虫啉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能力持续影响时间长并且毒性较大,在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阿维菌素和吡虫啉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寄生的麦蛾卵量为3.43和9.19粒,施药后1-3 d时死亡率分别高达96.21%和74.00%;高效氯氰菊酯对玉米螟赤眼蜂子代羽化的持续伤害时间长,施药7 d后玉米螟赤眼蜂成虫接触含高效氯氰菊酯残留的玉米叶片24 h时的子代羽化率为27.92%。总体来说,4种杀虫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影响较4种杀菌剂大。【结论】田间释放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前7 d不建议喷施戊唑醇、叶枯唑和吡唑醚菌酯3种杀菌剂以及阿维菌素和吡虫啉两种杀虫剂,前5 d不建议喷施甲基硫菌灵和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使用时应该根据该药的田间推荐浓度合理喷施。  相似文献   

9.
不同龄期幼虫饥饿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白蛾低龄(2龄)幼虫短时间的饥饿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不明显;美国白蛾中龄(4龄)幼虫饥饿2,4,6d使美国白蛾的历期相应增长,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都相应降低,交配率与对照之间没有差异;老熟(6龄)幼虫短时间饥饿(4d)的存活率、羽化率、交配率、产卵量都稍有下降;长时间饥饿(12d)的老熟幼虫有70%左右因饥饿而提前化蛹,提前化蛹的蛹体外没有薄茧的包裹。提前化蛹的美国白蛾的羽化率、交配率均非常低,产卵量很少。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早在1882年,加拿大桑德尔氏(Saunders)自美国引进微小赤眼蜂(Trichogramma minutum)作防治茶藨黄叶蜂(Nematus ribesil)的试验,1913年俄国泊斯贝洛夫开始利用黄地老虎卵繁殖赤眼蜂;1921年基阿那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岛首次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一定效果,而且连续作了20年的长期放蜂记录;1926年美国费兰德尔斯(Flanders)用麦蛾卵大量繁殖赤眼蜂成功后,迄今国际上仍用麦蛾卵作为工厂大量生产赤眼蜂的寄主。如今苏、美、加拿大、法、墨西哥、西班牙、西德、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荷兰、印度等国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粘虫、黄地老虎、红铃虫、菜白蝶、甘蔗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叶夜蛾、松毛虫、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及云杉卷叶蛾等多种农  相似文献   

11.
树麦蛾属Erippe Chambers隶属麦蛾科Gelechiidae麦蛾亚科Gelechiinae,分布于古北区、新北区和新热带区。包括本文全世界已记载19种,已知寄主的种类都危害木本植物。本文记述我国树麦蛾属8种,其中有6新种。研究中采用Pitkin(1986)“展开技术”(the unrolling technique)的制片方法:将复杂类型的麦蛾雄性外生殖器自背兜一侧展开,以免特征重叠。全部研究标本保存在西北林学院。  相似文献   

12.
逐日羽化的赤眼蜂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鸿贵 Bossh.  S 《昆虫学报》1992,35(4):449-455
本文报道了逐日羽化的赤眼蜂(Trichogramma maidis Pint.et Voeg)品质的比较结果.第1天羽化的雌蜂是群体中生活力最强的个体;第2和第3天羽化的雌蜂生殖力、寿命、个体大小和性比等4项指标逐渐下降;而第4天羽化的雌蜂质量最差.当逐日(第1—第4天)羽化的赤限蜂先分别用地中海粉斑螟卵繁殖1代,然后分别收集第1天内羽化的赤眼蜂试验时,子代(F1)雌蜂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母代为第3和第4天羽化的赤限蜂,其子代雌蜂的质量分别超过母代.试验表明,通过实验室选择培养可以改进和提高大量培养赤眼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采用低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molesta雄蛹,分析辐照对梨小食心虫繁殖的影响,为利用(60)Co-γ射线辐照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molesta雄蛹,分析辐照对梨小食心虫繁殖的影响,为利用(60)Co-γ射线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辐照剂量为0、25、50和75 Gy的(60)Co-γ射线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辐照剂量为0、25、50和75 Gy的(60)Co-γ射线对梨小食心虫羽化前1 d的雄蛹进行辐照处理,分析辐照对其羽化率、繁殖能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梨小食心虫羽化率均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辐照对其羽化率影响较小。辐照组雄蛾与正常雌蛾的交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经25、50和75 Gy辐照处理羽化的雄蛾与正常雌蛾交配后,其单雌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梨小食心虫的孵化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孵化率74.38%±6.15%相比,75Gy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降低,仅为22.68%±7.20%。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辐照组雄虫的平均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利用低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梨小食心虫羽化前1 d的雄蛹进行辐照处理,分析辐照对其羽化率、繁殖能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不同辐照剂量处理的梨小食心虫羽化率均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辐照对其羽化率影响较小。辐照组雄蛾与正常雌蛾的交配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经25、50和75 Gy辐照处理羽化的雄蛾与正常雌蛾交配后,其单雌产卵量无显著性差异。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梨小食心虫的孵化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孵化率74.38%±6.15%相比,75Gy处理组的孵化率明显降低,仅为22.68%±7.20%。与对照组相比,随着辐照剂量的升高,辐照组雄虫的平均寿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利用低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可影响梨小食心虫繁殖,为进一步优化辐照条件和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可影响梨小食心虫繁殖,为进一步优化辐照条件和利用(60)Co-γ射线防治梨小食心虫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桔小实蝇卵巢形态结构及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4,(1):83-88
卵巢是实蝇产卵繁殖的重要器官,卵巢构成及发育进度决定了实蝇成虫的行为活动及繁殖力。本研究从桔小实蝇羽化之日起,逐日取样观察记录了桔小实蝇卵巢发育进程,描述了桔小实蝇卵巢形态结构和发育特征,并对卵巢进行了发育等级划分。研究表明:桔小实蝇卵巢由两组卵巢管组成,每组卵巢含卵巢管28根。新羽化桔小实蝇卵巢处于发育初期,无卵巢管。羽化后第4 d,卵巢管开始显现,卵巢管数量增加,至第10 d左右,卵巢发育成熟。进入产卵末期,卵巢管逐渐消解,卵巢变小萎缩。本研究将桔小实蝇卵巢发育进程分为5个发育等级,即发育初期(Ⅰ级) 、卵黄沉积期(Ⅱ级) 、成熟待产期(Ⅲ级) 、产卵盛期(Ⅳ级)和产卵末期(Ⅴ级)。本研究为开展桔小实蝇繁殖生物学和繁殖行为学深入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卵巢信息。   相似文献   

15.
怎样接种繁殖?赤眼蜂羽化多在清晨,羽出后应立即接种繁殖。先将寄主卵粒选净,用片胶(洋干漆,在80—95%酒精内溶化后取用)粘在厚纸卡片上,成一圆圈,半小时后待酒精蒸发即可放在接种盒里供接种用(图2,A)。其他  相似文献   

16.
系统研究了中国苔麦蛾属Bryotropha,中国新纪录,记述6新种2中国新纪录种。文中提供了两性外生殖器特征图和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拟寿苔麦蛾Bryotropha ambisenectella sp.nov.分布于甘肃和陕西,该种与寿苔蛾Bryotropha senectella(Zeller)相似,但雄性外生殖器抱器腹突出平缓;雌性外生殖器前阴片后缘凸起。短瓣苔麦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麦蒲螨Pyemotes tritici(Lagreze-Fossat et Montagne)侵染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和麦蛾柔茧蜂Habrobracon hebetor(Say,1836)的症状进行了扼要的记述,同时介绍了该螨的主要寄主及分布情况.这是该螨寄生麦蛾柔茧蜂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更好地掌握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 Linnaeus的生物学特性和有效地提高交配繁殖试验效率,本文研究了青杨楔天牛的生理活性、交配行为,并探究触角的完整性与天牛交配率的关系。【方法】本试验于适宜交配期(5月)和模拟交配期(9月)两个时期,采用颜色标记法研究青杨楔天牛的性成熟时间,采用木椴饲养法研究观察青杨楔天牛交配行为。【结果】适宜交配期的青杨楔天牛存活率低,初羽化成虫存在先假死后复苏之后活跃的现象;雌成虫性成熟羽化日龄为2d,雄成虫为3d;交配活跃,有交配趋势的29.16%,成功率约为22.18%。模拟交配期初羽化成虫活跃性较高;雌雄性成熟的羽化日龄均为2d;有交配趋势的16.55%,成功率8.27%。【结论】在模拟交配期无法展开青杨楔天牛交配繁殖实验研究。触角的完整性对青杨楔天牛交配成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麦蛾(Sitotroga cerealla Oliv.)为贮粮的危险害虫之一,由於寄主的广泛性和一年多化性,故它对贮粮所造成的损失,仅次於米象和谷象,它可将粮粒蛀空,使粮食在质量上和数量上均遭受巨大的损失。这种害虫遍布全国各省,亦为江西五大仓库害虫之一,在江西的气候条件下,据作者等研究,一年可繁殖六代,每对成虫平均约产卵73粒,如按该产卵数其中雌雄各半,以无自然死亡率来计算,一对麦蛾按上述代数发育,  相似文献   

20.
《环境昆虫学报》2014,(1):115-121
前裂长管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 (Ashmead) 是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及多种其他实蝇害虫幼虫期重要的天敌寄生蜂。本文研究了该蜂低温储存的适宜虫期、温度和时间条件。结果表明,在5℃条件下12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受低温影响最小,储存3 d后羽化率达94.67%,与对照的9533%无显著差异;储存6 d后蜂蛹羽化率下降到70.00%,低于对照但高于其他日龄。相同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羽化率逐渐降低,甚至不羽化。为进一步研究冷存对前裂长管茧蜂品质的影响,以储存温度(2、5、8、11和14 ℃)和储存时间(3、6、9和12 d)为参试因子,对12日龄前裂长管茧蜂冷藏后的羽化率、繁殖子代数、繁殖子代雌蜂数、子代性比、雌蜂寿命、发育历期以及种群趋势指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日龄的前裂长管茧蜂在8℃下储存3 d,其种群趋势指数为29.32;14℃下储存6 d和9 d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32.85和27.04,均高于对照的25.16。因此上述组合是前裂长管茧蜂蛹低温储存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