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福州地区分离到一种高致病性的白斑病病毒 ,该病毒仅存在于细胞质中 ,完整的病毒粒子有囊膜 ,一端略圆 ,一端稍尖 ,直径约为 80~ 10 0nm ,囊膜与核衣壳之间的间隙约为 2 0~ 2 5nm。该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含体 ,但有些可形成封入体。负染观察到的病毒核衣壳呈直杆状 ,但长度和直径相差较大 ,最长的病毒超过 6 0 0nm。这些特征与其它已报道的白斑病病毒有所不同 ,因此暂将它称为“对虾白斑病病毒福州分离株”。  相似文献   

2.
福州地区对虾白斑病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州地区分离到一种高致病性的白斑病病毒,该病毒仅存在于细胞质中,完整的病毒粒子有囊膜,一端略圆,一端稍尖,直径约为80-100nm,囊膜与核衣壳之间的间隙约为20-25nm。该病毒在细胞内不形成包含体,但有些可形成封入体。负染观察到的病毒核衣壳呈直杆状,但长度和直径相差较大,最长的病毒超过600nm。这些特征与其它已报道的白斑病病毒有所不同,因此暂将它称为“对虾白斑病病毒福州分离株”。  相似文献   

3.
核型多角体病毒有单核衣壳包埋型和多核衣壳包埋型之分,单核衣壳包埋型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只包含一个核衣壳,而多核衣壳包埋型的特点是在一个病毒囊膜内包含有2个以上的核衣壳,由于多个核衣壳成束地被包装在同一个病毒囊膜内,又称病毒束[1,2]。Hunter等表明在干果斑螟核型多角体病毒中,病毒囊膜内包含2~23个核衣壳[3]。Fraser将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接种于秋粘虫细胞系,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囊膜内包含的核衣壳数变动于2~17粒,但未研究其核衣壳在病毒囊膜内的排列结构[4]。本研究用苜蓿丫纹…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核多角体病毒在棉铃虫体内的增殖方式。在中肠细胞内增殖的核衣壳极少被囊膜包围,也很少形成多角体。它们能大量地释放到体腔,迅速感染其他敏感组织。在其他敏感组织内增殖的核衣壳大部分被囊膜包围形成病毒粒子,且随机包涵在多角体中形成核多角体。  相似文献   

5.
AcMNPV核衣壳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缺失多角体蛋白基因的AcMNPV在sf9细胞内核衣壳的形态发生过程。病毒衣壳蛋白首先装配成许多呈束状排列的直径为34nm中空长管状结构,然后是病毒DNA进入管内,装有DNA的长管按一定的长度间隔断开,形成成束的核衣壳,每个核衣壳的大小约34×260nm,最后成束的核衣壳被囊膜包被形成完整的多粒包埋型病毒粒子。  相似文献   

6.
鸭肠炎病毒CHv强毒株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鸭成纤维细胞培养的鸭肠炎病毒(DEV),经超声处理、高速冷冻差速离心后,采用酒石酸钾—甘油非线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收集病毒蛋白带,3%磷钨酸负染后观察病毒粒子形态。结果表明:病毒粒子主要集中在40%~50%酒石酸钾—甘油缓冲液交界层。电镜下,病毒粒子纯净,具有疱疹病毒典型形态结构,剖面六角,外观轮廓清楚。成熟病毒粒子直径约150~266nm,病毒囊膜、核衣壳和核心清晰可见;囊膜外层较内层着色略深,且可见尚未形成完整囊膜的柄状拖尾结构。多数病毒粒子以单核衣壳为主,一定数量的病毒具有双核衣壳,偶见三核衣壳,核衣壳直径为100~150nm,呈现致密圆形、半圆形或马蹄形等类型。在核衣壳外和囊膜之间可见明显的亮晕。核心DNA电子染色较深,集中分布,直径40~65nm。本文获得的清晰DEV负染超微结构照片,为该病毒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济南分离株(VZVJ1)在兔脑神经细胞(RNC)中的形态与形态发生特征,我们利用超薄切片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感染VZVJ1的RNC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NC在感染VZVJI6h后核内可见散在的核衣壳,12h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核衣壳明显增多,24h达高峰,而细胞核和细胞质内的成熟病毒颗粒较少见。病毒大小、形态基本一致,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心直径30~50nm,核衣壳74~96nm,成熟病毒110~180nm。核衣壳内有3种类型的核心,即电子致密核心、部分致密核心和电子透明核心。细胞核和细胞质内均可见核心样电子致密体和布纹样结构。在细胞质内还可见少量“繁殖复合体”,由膜性结构包绕多个囊泡构成。提示VZVJ1在RNC中的形态发生不同于其它性质的细胞。  相似文献   

8.
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相同形态学且有较大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分为α、β和γ三类疱疹病毒亚科.成熟病毒粒子近似球形,直径120nm~200nm,主要山核心(core)、衣壳(capsid)、外膜(tegument)和囊膜(envelope)4部分组成.衣壳是疱疹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细胞核内装配并包装DNA,然后转移到细胞质中被膜成熟.正常衣壳的形成必须围绕一个由UL26.5蛋白和UL26支架蛋白组成的内部支架进行组装.  相似文献   

9.
用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研究了我国首次分离的IBR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在犊牛肾细胞内发育的基本过程。病毒直径为1 60--230nm,成熟病毒由直径为50—60nm的核心、直径为100—110nm的衣壳和囊膜三部分构成。在负染的样品中,可以观察到呈三重对称和二重对称的核壳体及其衣粒的构型,从而推算出病毒衣壳由162个农粒构成。该病毒具有典型疱疹病毒科的发育与成熟方式。此外,它可能与鸭瘟病毒一样,还具有一条细胞质内的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10.
鸭胚成纤维细胞中鸭瘟强毒的增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细胞培养物光学显微观察、细胞超薄切片研究、定量PCR检测技术对鸭胚成纤维细胞中鸭瘟强毒的增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鸭瘟强毒接种鸭胚成纤维细胞后42 h,可使细胞培养物出现大量明显的蚀斑病变.细胞培养物的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研究表明,病毒核酸在胞核内常集中分布,呈直径35~45 nm的圆形颗粒状;核衣壳在胞核和胞浆内都有分布,呈直径90~100 nm的网形颗粒状;成熟病毒位于胞浆空泡内,呈直径150~300 nm的圆形,有囊膜和皮层结构;病毒通过囊膜与胞膜融合入侵细胞,在核内生成核酸、装配核衣壳,在胞浆中得到皮层,出芽到胞浆空泡内获得囊膜,通过胞吐作用释放到胞外.定量PCR研究表明:鸭瘟强毒接种细胞后10 h开始明显复制,接毒后30 h时含量趋于稳定,接毒后22 h时开始向胞外释放,50 h时达最大值,细胞和上清中病毒含量的增幅均为103左右,病毒主要存在于细胞中,其含量为上清的102~103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hydrophobic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butylatedhydroxytoluene (BHT) and butylatedhydroxyanisole (BHA) in aqueous sampl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to an organic solvent phase,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an aliquot of this extract with the stable cation radical tris(p-bromophenyl)amminium hexachloroantimonate (TBACA). In experiments with BHT and BHA, the loss of TBACA absorbance at 730 nm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added, with quantities of BHT as small as 200 pmol being easily detectabl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f 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assays of the aqueous BH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BHT partitioned strongly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achieving very high BHT/phospholipid ratios. For a given concentration of BHT, partitioning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was greater in large,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than in either small, single-walled vesicles or in purified rat brain synaptic vesicle membranes. Direct assay of BHT and BHA in phospholipid membranes, however, was complicated by a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BACA and the phospholipi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