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林林窗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谢宗强 《生态学报》1999,19(6):775-779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在林窗内和非林窗群落内均占有最大的重要值,说明银杉是典型的林窗更新方式.银杉个体在林窗内呈集群分布,林窗边缘往往集中了较多的银杉植株。林窗内银杉直径分布中,出现胸径〉8cm 及胸径〈3cm的高峰和3~7cm的低谷。对最近10a银杉幼树每年高生长量的研究发现,林窗内和荫蔽要完下的结果差异显著,林窗内的幼树高生长快于荫蔽林冠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林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仅在四川、贵州、湖南和广西四省区残存。其地理分布可归结为大娄 山、越城岭、八面山和大瑶山等4个集积地。现有的银杉林全部为混交林.主要有7个类型:银杉-甜槠混交林、银杉-石栎混交林、银杉-亮叶桦混交林、银杉- 广东五针松混交林、银杉- 长苞铁杉混交林、银杉- 大明松 混交林及银杉- 南方铁杉- 福建柏混交林。银杉处于优势地位、群落相对稳定,但银杉更新不良。在自然演替 中,阔叶树种的入侵对银杉构成严重威胁,最终将会取代银杉。为了保护银杉,在林地对阔叶树进行透光伐,在林窗人工移植银杉幼苗幼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银杉的群落特征及其演替趋势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杉(Cathayaargyrophyla)群落的外貌主要由具革质细型叶的常绿针叶中高位芽植物和具革质小、中型叶的常绿阔叶小、中高位芽植物所决定。其结构一般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有些群落内草本层不发育。组成银杉群落的高等植物有239种,半数以上的种类集中在杜鹃花科(Ericaceae)等9个科中。群落中热带型属的比重低于温带型属的比重,说明银杉群落虽然分布于亚热带,却具有较强的温带分布类型的性质。现有银杉群落处在演替系列的针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两个阶段,过度干扰可能使针叶混交林逆向演替到灌丛阶段;处在针阔混交林阶段的银杉群落是相对稳定的亚顶极,将维持相当长的时期,但随着土壤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向阔叶群落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中国特有孑遗植物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的生存现状,对位于湖南八面山脚盆辽的银杉+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var. tchekiangensis ( Flous) Cheng et L. K. Fu﹞+甜槠﹝Castanopsis eyrei ( Champ.) Tutch.﹞-猴头杜鹃( 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及种群年龄结构,比较分布在不同区域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相似性系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银杉群落的残遗性特征。结果显示:脚盆辽银杉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6种,包括蕨类植物4种和种子植物62种(裸子植物4种、被子植物58种);该群落乔木层的主要优势种为甜槠、猴头杜鹃、银杉和南方铁杉,重要值分别为13.12%、9.28%、8.86%和7.49%;该群落的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4和3.20, Pielou均匀度指数Jsw和Jsi分别为0.81和0.92,说明该群落物种多样性偏低但物种分布均匀,与中亚热带山地的暖性针阔叶混交林特征一致。从生活型谱看,该群落中各频度百分比由高至低依次为A级、B级、C级、D级、E级,与Raunkiaer标准频度图谱基本一致,表明该群落整体上处于较为稳定的亚顶极状态。从银杉种群年龄结构看,种群中幼龄个体占一定比例,但80~180 a的中龄个体比例偏低;从该群落优势种的径级结构看,甜槠、猴头杜鹃和鹿角杜鹃( 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种群为增长型种群,而银杉、南方铁杉和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 Dunn) Henry et Thomas﹞种群为衰退型种群。从脚盆辽银杉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看,温带分布型属占51.06%,略高于热带分布型属(占48.94%),说明该区域属于热带亚热带过渡区;除纬度外,海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分布区类型组成。在处于粤北、粤桂山地和贵州高原3个植物区系亚地区的6个银杉群落中,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相似性系数为0.35~0.67,群落建群种所在属如铁杉属﹝Tsuga ( Endlicher) Carrière﹞、润楠属( Machilus Nees)、水青冈属( Fagus Linn.)和福建柏属( Fokienia Henry et Thomas)等在各群落间有相似性和共通性,且多为古老成分和孑遗成分,表明现存的银杉群落具有相近的变迁历史,分布地域具有明显的亚热带山地避难所特征,体现出其演替过程的残遗性和保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银杉群落中适度疏通林窗,降低林下郁闭度,有利于银杉幼树的生长,使银杉种群得到可持续更新和演替。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银杉的种群统计与年龄结构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1  
谢宗强  陈伟烈  路鹏  胡东 《生态学报》1999,19(4):523-528
通过对银杉主要群落种群的数量统计和年龄组成的分析,编绘了银杉种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存活曲线和年龄结构图,结果表明,银杉种群年龄超过200a后,出现植株个体死亡高峰,种群的平均生命期望陡降,预示着种群的生理衰退。银杉种群的存活曲线介于DeeveyI和II型曲线之间整个银杉种群在40龄级以上的年龄结构基本表现为增长型,但不同的银杉群落种群的年龄结构差异很大,大部分种群都存在的幼龄个体缺乏的现象,其中花坪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杉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一个残遗植物群落——银杉混交林的立地条件、群落组成、地理分布及群落结构等作了初步分析,并依据植物群落种类成分的相似商、基岩以及群落各层优势植物种类上的差异情况将该群落划分为二个不同的银杉混交林。从群落区系成分的分析说明了这些混交林在种类组成上的特点及其古老性质,从而证实了银杉混交林的残遗性质。从生活型谱的分析表明,银杉混交林具有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的特点,反映了它与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的温带针叶林的差异情况。对群落内部的种类组成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也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广西大瑶山的银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新礼  钟业聪  李法炎  谭海明   《广西植物》1992,12(3):254-268
银杉自1955年首次在广西花坪林区发现之后,时隔30多年,而于1986年在大瑶山土县,即北纬24°9′—24°24′发现了银杉的新分布,从而把我国银杉的分布区向南推移了约1°30′,成为目前已知银杉地理分布的最南界。大瑶山的银杉不但植株高大,树干圆满通直,而且在水平、垂直分布、生境条件和所处林带等方面均与各地的分布点有明显的不同。 大瑶山银杉的上层林木以松科为主,中下层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占优势。按照Raunkia生活型分类系统的分类结果,常绿成分和革质叶占绝对优势(分别占98.1%和90.4%)。革质叶和细型叶常绿针叶大高位芽植物是群落的主要成分;单叶、革质、小型叶和中型叶的常绿阔叶中高位芽和小商位芽植物在中下层发育最好。根据样地内幼苗幼树少,和缺乏中下层林木的事实表明,它在群落中的稳定已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样地外和其他林地上,虽可见到少量中下层林木和幼苗幼树,但从群落的发展趋势来看,这里的银杉混交林最终要由常绿阔叶林所更替。 本文亦根据树干解析论述了银杉的生长情况。 1981—1982年大瑶山综考后,金秀瑶族自治县林业局和国营金秀林场,在进行杯区树种资源调查时,在县城东北方约15公里,地名为土县一带天然林中,首先发现了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从1986年开始  相似文献   

8.
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环境梯度格局和演替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跃东  郭晋平  张芸香  吉久昌 《生态学报》2010,30(15):4046-4055
以文峪河上游河岸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群落建群种的DCA排序和物种关联分析进行生态种组划分,阐明了河岸林群落建群种各生态种组之间的生态演替功能差异,结合对样地和生态适应性功能组的DCA排序结果,分析了河岸林群落空间分布的环境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分析,构建了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演替过程,揭示了环境梯度格局对河岸林群落演替的控制作用。通过研究,文峪河上游河岸林群落生态适应性功能组比群落在排序空间上具有更好的分异性,采用生态适应性功能组更有利于分析群落的时空关系;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9个建群种划分为阳性喜湿先锋型、阳性中生演替型、耐阴喜湿演替后期型和阳性中生逃避型4个生态种组;研究地区海拔梯度、河岸带坡度和河谷型共同决定了河岸林群落的分布格局,河岸带坡度和河谷型实际反映的是河岸带水文状况对河岸林群落时空格局的控制作用;根据生态适应性功能组和生态种组构建了研究地区河岸林群落演替模型,不同的海拔及其相应的河谷型具有明显不同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有植物银杉的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的银杉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种群数量剧烈下降,是造成银杉(Cathayaargyrophyla)遗传多样性低和生殖障碍大的可能原因。而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严重的生殖障碍反过来又抑制了种群的壮大,形成恶性循环。这就使得即使是强度不大的人为破坏和砍伐,对种群的生存也构成威胁。为了有效地保护该物种,应该重视银杉天然群落周围的生境的保护,并对群落内的落叶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同时,加强人工繁殖力度,进行迁地保护。  相似文献   

10.
银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银杉(CathayaargyrophyllaChunetKuang)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银杉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种群的年龄和更新方式等及群落内小环境的共同影响。在老龄种群内,多表现为集群分布;在较年轻的种群内,多为随机分布。气候和立地条件基本一致时,群落内岩石的覆盖与土壤蚀形成的小环境。  相似文献   

11.
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是第三纪遗留植物。1977年10月,在湖南省邵阳地区西南部的界福山发现了与长苞铁杉混生的银杉群落,这是我国(世界)继四川南川、广西花坪之后第三次发现银杉(傅立国等;植物杂志,4,42—43,1981)。1981年,湖南省科委委托湖南省林学会组织省林业厅,省师范学院,邵阳地区林业局及林业科学研究所,林业调查队、新宁县林业局、气象站,城步县林业局等单位于10月至11月对银杉进行了综合性科学考察。  相似文献   

12.
大瑶山有大小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143株,树干通直高大,一般高在20米左右,最高者可达30.65米,胸径最大者约88.6厘米。大瑶山的银杉林与广西花坪及其它林区的银杉林不同,因此,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上有着重要意义。大瑶山是一座古老的山休,有二亿多年的历史,位于广西中部稍偏东,北纬23°40′—24°24′地段。地层主要是由寒武系砂页岩和泥盆系紫红色碎屑岩或砂页岩组成。地貌属中山  相似文献   

13.
八面山银杉林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布于湖南八面山的濒危植物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Kuang)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对13个酶系统25个等位酶位点的检测表明,该地区的银杉林群体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多态位点比率 P=0.28,等位基因平均数 A=1.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0.100;但3个小群体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基因分化系数高达G_ST=0.26,明显不同于其它裸子植物的报道。八面山银杉林低水平的遗传变异和明显的群体分化,一方面反映了银杉的古老性和残遗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银杉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严重的遗传漂变,而且群体之间的基因流明显受阻。  相似文献   

14.
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银杉 ( 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 ,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 ,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 4个时期 ,在 30~ 4 0 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60 %分布在 1 /2树高以下 ,树干材重量占全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超过 2 /3。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别很大 ,介于 330 0 0~ 1 1 70 0 0 kg.hm- 2 。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贵州道真县沙河林区的稀有珍贵树种——银杉的调查,研究了银杉的生境,群落组成及生物学特性,提出了适当控制林木密度,清除部分枯枝落叶等地被物可以加速它的天然更新及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银杉单株生长规律与种群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生长规律的研究,发现银杉早期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但过分荫蔽导致植株生长缓慢而逐渐死亡。银杉的整个生长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在30~40a内具有明显的胸径生长盛期。银杉单株地上部分生物量的60%分布在1/2树高以下,树干材重量占全部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重超过2/3。银杉种群地上部分生物量在不同群落类型间差别很大,介于33000~11700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春季鸟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2007年4~6月,对新疆甘家湖自然保护区4类生境(芦苇湿地、胡杨-柽柳混林、白梭梭-柽柳林及荒漠沙漠区)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74种,分属隶属于15目、33科、50属.其中繁殖鸟(留鸟 夏候鸟)69种,冬候鸟2种,旅鸟及性质不明鸟3种.区系组成:广布型13种,北方型28种,北广型的22种,中亚型11种. 结果表明:古北型鸟类是组成甘家湖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的主体(占记录总数的82.4%);芦苇湿地的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最高(Shannon-Wiener指数达1.3091),荒漠沙漠区最低,仅为0.7701;胡杨-柽柳混林的均匀度指数最高(0.8236);聚类分析显示:4类生境中的鸟类群落可归为两大类型,即湿地鸟类群落和荒漠林鸟类群落.  相似文献   

18.
采用T-RFLP、荧光定量PCR以及平板分离与鉴定等技术,分析了新疆木垒胡杨林区内胡杨过熟林、胡杨衰亡林及柽柳等植被下土壤真菌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在胡杨过熟林与柽柳之间最为明显,其次是胡杨过熟林与胡杨衰亡林;胡杨衰亡林、胡杨过熟林、柽柳分别具有最高的真菌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3种林分土壤真菌数量在6.07×10~5~1.87×106copies·g~(-1)干土,胡杨过熟林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胡杨衰亡林和柽柳。真菌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与pH呈正相关,优势度指数和真菌数量则与pH呈负相关。土壤pH显著影响了真菌的群落结构,其中胡杨衰亡林主要受pH和碳氮比的影响,而柽柳林受全氮的影响较大。上述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及数量在不同林分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pH是影响真菌群落特征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9.
应用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太白山弃耕地植物群落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α多样性动态特征,结果表明,群落在由一年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向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灌丛、混交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多样性指数逐渐上升,至混交林阶段达到最高值。若以分布在这一垂直地带的代表性森林群落锐齿栎林为演替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则由多样性指数在锐齿栎混交林、锐齿栎林阶段呈下降趋势。不同演替阶段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为:在演替的初期,草本层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在混交林阶段,这3个不同生长型的多样性指数相差无几,乔木生长型稍占优势;在锐齿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阶段,灌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最大,草本次之,乔木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则迅速降低。首次利用群落各生长型的叶层相对厚度和相对盖度作为加权参数,对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这种加权处理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秦岭南坡植物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秦岭南坡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群落典型分布区域设置45个样地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统计分析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这一演替序列过程中草、灌、乔3层的物种组成和α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1)秦岭南坡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3种群落共有维管植物312种,隶属于73科183属,其中草本植物136种,灌木(含木质藤本)98种,乔木78种;油松林群落包含52科117属190种,松栎混交林群落含有60科95属129种,锐齿栎林群落则为50科109属178种。(2)沿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群落演替序列,草本层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物种丰富度呈"V"形变化趋势;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其中松栎混交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研究表明,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演替进展总体上呈现单峰型变化,与中期物种多样性假说一致;物种多样性可能仅仅是群落稳定的一个基础或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