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模拟蓝藻的早期成岩过程,获得微生物转化无定形体样品,并对样品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形态观察,以及生化成分和碳氢氮元素分析,为干酪根早期演化过程研究提供现代对比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蓝藻在模拟过程中不断被降解,到模拟实验的第95天,蓝藻产荧光物质基本被降解完全,样品呈无定形体状。微生物作用使多糖和蛋白质含量下降,粗脂肪含量上升到12.96%;经微生物转化作用后,蓝藻中的C,N元素含量明显减少,N元素含量比新鲜蓝藻中N元素含量降低了26.98%。可见早期成岩过程中微生物作用使蓝藻形态朝无定体转化,有利于脂类成分的增加,利于成烃。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生物修复技术,已成为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的核心技术。对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即细菌、蓝藻、真菌以及藻类进行了总结,对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途径与降解机理进行了综述。微生物降解烷烃的过程包括末端氧化、烷基氢过氧化物以及环己烷降解3种形式。微生物对芳香烃的降解是通过芳香烃被氧化酶氧化导致苯环开环来实现的。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在单加氧酶或双加氧酶的催化作用下被最终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而被分解。并对影响石油烃降解微生物的因素包括温度、营养物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前寒武系高于庄组、雾迷山组黑色含蓝藻化石燧石层岩样,下第三系油田沉积含藻岩芯岩样、现代蓝藻色球藻科(Chroococaceac)标本热模拟样品、非热模拟样品经粉碎、抽提分离,对其苯溶馏分、无水乙醇馏分和部分石油醚馏分利用MAT251质谱仪进行了稳定碳同位素质谱分析。碳同位素组成用δ~(13)C PDB表示。结果表明:上前寒武系的有机样品的δ~(13)C平均值为-30.49‰,下第三系油田沉积物中的有机样品的δ~(13)C平均值为-25.52‰,现代蓝藻非热模拟样品的δ~(13)C平均值为-22.08‰,热模拟样品的δ~(13)C平均值为-16.69‰,反映出随地质时期由老到新δ~(13)C平均值呈梯度上升。苯溶物比乙醇溶物,热模拟比非热模拟蓝藻δ~(13)C平均值明显增大,表现出δ~(13)C值和有机质组分的不同及热解产物类型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MS)技术来研究高寒草原土壤有机质5个密度组分之间的指纹差异。对150种热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将其根据相似的化学性质分为:烷基类化合物、芳烃及多环芳烃、木质素、酚类物质、多糖、含氮化合物及几丁质。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土壤中,F1(密度为小于1.6g/cm~3)组分主要为植物碎屑,虽然该组份在整体土壤中质量含量较少(0.13%)但其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5.7%),该组份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及长链烷基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且随着密度的增加,此类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减少。F2(密度为1.6—1.8g/cm~3)、F3(密度为1.8—2.0g/cm~3)及F4(密度为2.0—2.25g/cm~3)3个组分化学性质相似,其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在密度组分中呈现增加或减少的过渡状态。F5(密度大于2.25g/cm~3)组分是该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含量高达98%,该组份中的微生物指纹信息(微生物来源的多糖及含氮化合物)均高于前4个组分。同时,芳烃及多环芳烃这类难降解的物质随着密度的增大逐渐累积,在F5组分中富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堆肥处理技术对大庆油田原油污染土壤进行生物修复处理研究,建立最佳堆制配比及堆制条件。方法比较堆肥过程中不同碳氮比对石油烃降解效果的影响,分析堆制过程中各理化参数和总石油烃降解的变化趋势,建立最佳堆制配比及堆制条件。结果 3种比例的堆肥处理,总碳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总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当C∶N约为30∶1时,堆肥温度9d持续在50℃以上,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达到最高。60d后,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降解率可达78%。结论堆肥C∶N为30∶1时为最佳的堆制比例。  相似文献   

6.
两株绿脓杆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情况。从矿井周边土样定向筛选出两株绿脓杆菌,摇瓶降解实验发现,两菌混合培养10 d原油降解率达到95.67%,比单菌培养提高至少32%,即两菌对原油降解具有协同作用。根据降解实验结果制备了混合修复菌剂,并且人工构建石油污染场地,展开中试场地修复试验,模拟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土壤中原油的降解情况。经60 d修复发现,添加了菌剂的场地,石油烃含量下降趋势明显,每克土壤中石油烃含量从初始的0.8%降至0.1%–0.3%,其中额外添加有机肥作为补充碳氮源的场地,总石油烃降解率最高,达到85.28%。而未添加菌剂的对照组石油烃含量仅减少25.85%。  相似文献   

7.
该文归纳了细菌、真菌和藻类对石油烃的降解作用;讨论了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因素,包括微生物种类、石油烃种类、温度、pH、营养物质、电子受体等;总结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降解石油烃领域的应用;最后,提出今后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重点可能是开发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群联合体。  相似文献   

8.
一株海草沉积物菲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在海洋环境尤其是沿海环境中广泛分布。海草床生态系统作为沿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环境污染等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处于严重衰退的状态。微生物修复是修复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的重要途径,具有经济简便、环境友好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目的】从深圳市大亚湾的海草床沉积物中筛选获得高效多环芳烃降解菌,并分析其降解特性,从而探究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微生物修复可行性。【方法】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从海草床沉积物样品中筛选菌株,再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利用特定引物扩增多环芳烃降解的功能基因——双加氧酶(nidA)基因,最后通过培养实验分析该菌株对菲的降解特性。【结果】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菲的菌株SCSIO 43702,经鉴定为玫瑰杆菌属(Roseovarius)的潜在新菌,并成功扩增得到双加氧酶相似(nidA like)基因;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玫瑰杆菌SCSIO 43702在10 d内对100 mg/L菲的降解率最高可达96%,而且其对菲的最适降解条件为:温度30°C、pH值7.5和8.0、盐度3%。【结论】玫瑰杆菌SCSIO 43702凭借其良好的菲降解能力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具有进一步被开发为微生物菌剂以用于多环芳烃污染修复的巨大潜力,为海草床生态系统中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利用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
牛粪强化高含油污泥堆肥生物处理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农业废弃物牛粪为生物基质,与油泥废弃物按照质量1∶1混合为3 m×3 m×0.35 m的大型堆肥和1 m×0.5 m×0.35 m的小型堆肥,采用现场堆肥法研究了牛粪对石油烃各组分、生物毒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交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初始C/N为26.4,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处理后小型堆肥的C/N为18.4,大型堆肥样品的C/N为18.5,堆体均达到了腐熟;小型堆肥处理堆至115 d后,总石油烃(TPH)降解率达到22.96%;石油烃各组分中饱和烃在堆肥过程中呈减少的趋势;芳香烃在大型堆肥下整体呈升高趋势,小型堆肥下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发芽指数结果显示,堆肥样品在开始有较大的生物毒性,堆肥过程中发芽指数升高,堆肥结束后由发芽指数得出两种处理方式下的堆肥产物均达到腐熟;由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和图谱聚类分析得出,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微生物群落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型堆肥与小型堆肥之间石油烃降解性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堆肥体积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较大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生物修复技术对油污土壤的处理效果,研究采用生物刺激和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在修复过程中石油烃组分含量、表面张力、微生物数量、酶活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生物刺激在降解饱和烃、降低土壤中溶液表面张力、增加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方面优于生物强化,而生物强化则对于石油烃中难降解的芳香烃有很好的降解效果,两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