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玉米品种'登海11号'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8、10、15和20 d采集颖果,取所需部位并采用树脂包埋的方法及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玉米胚乳传递细胞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胚乳传递细胞的壁内突从外层向内层依次递减,溶质浓度逐步降低,形成了明显的溶质浓度梯度,有利于溶质的运输;(2)中层胚乳传递细胞和内层胚乳传递细胞的邻壁上存在胞间连丝或一些孔径较大的胞壁孔道,从而使溶质更快的进入内层胚乳传递细胞;(3)在壁内突周围存在许多线粒体.研究表明,玉米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适合溶质运输.  相似文献   

2.
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由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一侧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囊状壁傍体,次生细胞壁物质在初生壁上沉积并逐渐充满囊状体,最终形成传递细胞典型的壁内突结构.根瘤形成过程中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与培养方式(水培、固培)没有直接关系.在不接菌的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研究证明豆科植物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根瘤菌诱导所致.  相似文献   

3.
薏苡胚乳传递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传粉后10 d,薏苡(Coix lacrym a-jobiL.)颖果基部胚乳最外层传递细胞具长而多的壁内突,第二层细胞的壁内突较第一层的短而少,均具瓣裂的细胞核、丰富的线粒体、粗糙内质网、核糖体、产生小泡的高尔基体及与壁内突质膜相连的、含深色物质的囊泡。线粒体分布于壁内突附近或其间。授粉后25 d,第一、二层细胞壁内突发达,几乎充满了细胞,但细胞器可见。第四层传递细胞具树枝状及网状的壁内突,大量线粒体、具质体膜的淀粉粒、脂体存在壁内突附近或壁内突的间隙内。高尔基体常见,仅见很少的片段内质网。第五层传递细胞具短的壁内突、较大的淀粉粒及许多小蛋白质体。两个时期的第一、二层细胞内均未观察到胞间连丝。授粉后25 d,第四层及以上的传递细胞的细胞壁和呈网状的壁内突均含有胞间连丝。还讨论了各种细胞器的作用及各层传递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芡实种子萌发期,子叶吸收外胚乳中养分供萌发和幼苗发育,具有吸器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部分表皮细胞发育为传递细胞。其壁内突的生长以外切向壁为多,形成壁内突的造壁物质主要由高尔基体合成,并由其溢出的囊泡运送的。  相似文献   

5.
王秀玲  高新起 《广西植物》2002,22(3):242-245
西瓜胚乳细胞衰退过程中 ,质膜、液泡膜突起、形成体积较大的囊泡 ,内质网断裂形成体积较小的囊泡 ;细胞质和细胞核降解形成电子致密的碎片沿细胞壁分布 ;细胞壁在衰退过程逐渐变薄 ,由于部分区域分解而使整个壁呈波浪型 ,细胞降解后的物质可直接穿越薄壁处或通过宽约 5 0 nm的胞间连丝向近胚端的胚乳细胞转移。胚乳与珠心组织分界壁 -胚囊壁上有发达的壁内突 ,有利于珠心组织内的物质向胚乳内转运 ;胚乳发育早期与胚共有的壁上内外两侧均有胼胝质沉积 ,壁上无外连丝型的胞间连丝存在 ,胚乳发育后期共有壁上的胼胝质消失 ,胚乳细胞降解物可穿越共有壁进入胚细胞内。实验结果表明西瓜胚乳在发育后期对胚的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许多年前就发现植物体内有些细胞的胞壁可以向内生长侵入细胞质,形成瘤状突起。由于细胞壁频繁地内突,质膜也就随之反复凹陷和转折,其表面积显著增加,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它对溶质吸收或分泌的效率。这种细胞叫做转移细胞(或传递细胞,图1,2)。它们在物质的短途运输中,特别是在维管束输导细胞的物质装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实际上,转移细胞并不是一种新  相似文献   

7.
豇豆胚胎发育早期的胚柄及胚乳中的传递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豇豆早期的胚胎发育中,随着胚柄和胚乳在结构上的分化,可以看到在特定部位上形成传递细胞特有的壁内突。在原胚早期,只在胚周围和合点处的胚囊周界壁上存在壁内突。在原胚后期,胚柄的基部细胞的侧壁以及与母体相邻的端壁都发育壁内突。这个时期与珠心冠和内珠被相邻的胚乳细胞的外切向壁上也开始发生内突。胚柄在胚分化时期明显地分化为基部区域和颈部区域。壁内突只发生在基部区域的细胞中。在原胚后期,胚周围形成细胞胚乳的鞘。这部分的胚乳,在种于发育时期,细胞的数目和大小都只稍有增加。当胚乳细胞形成以后,细胞很快变为彼此分离,与珠被组织直接相邻的胚乳细胞的壁发生明显的内突。胚分化和胚轴延长时期,在液体胚乳的区域,在向珠柄那一面的周界壁上,出现特别发达的壁内突。  相似文献   

8.
被子植物生殖器官中的传递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递细胞(transfercell)是一类特殊的薄壁细胞,其特征是细胞壁向内突起生长,形成壁内突的结构,质膜紧贴细胞壁生长,从而使质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扩大了原生质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有利于细胞吸收和分泌某些物质,在细胞物质的短途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超微结构研究表明,传递细胞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浓,并富含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传递细胞在被子植物生殖器官中普遍存在,对于这些器官完成其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下面简单介绍生殖器官各结构中存在的传递细胞及其功能。1 花柱的通道细胞开放型花柱具有花柱道,花柱…  相似文献   

9.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宁夏枸杞果实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枸杞果实的发育成熟,果实维管组织中的韧皮部筛分子筛域逐渐变宽,筛孔大而多,通过筛孔的物质运输十分活跃;筛分子和伴胞间有胞间连丝联系,伴胞属传递细胞类型,与其相邻韧皮薄壁细胞和果肉薄壁细胞连接处的细胞界面发生质膜内突,整个筛分子/伴胞复合体与韧皮薄壁细胞之间形成共质体隔离,韧皮部糖分的卸载方式主要以质外体途径进行。(2)韧皮薄壁细胞间的胞间连丝较多,而韧皮薄壁细胞与果肉薄壁细胞的胞间连丝相对较少,但果肉薄壁细胞间几乎无胞间连丝;果肉薄壁细胞之间胞间隙较大,细胞壁和质膜内突间形成较大的质外体空间,为质外体的糖分运输创造了条件。(3)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果肉薄壁细胞中丰富的囊泡以及活跃的囊泡运输现象,暗示囊泡也参与了果实糖分的运输过程。研究推测,枸杞果实韧皮部同化物的卸载方式以及卸载后的同化物运输主要以质外体途径为主。  相似文献   

10.
莲胚子叶中维管束的发育和传递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莲子叶组织中的维管束均等的分布于两瓣子叶里,形成1周。筛分子由2个维管束母细胞分裂而来。维管束无形成层,无导管,也不具有螺纹管胞,呈有筛分子。子叶维管不好育成熟约在受一的20天,成熟时细胞核消失,次生壁向内延伸,筛管分子的细胞壁形成网纹结构。子叶组织中传递细胞在物质分布广泛,传递细胞首选发生于维管束的末和边缘,其细胞壁内突,显极性生长。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有利于昨管的装载,同时在物质运输的受体和供体  相似文献   

11.
应用透射电镜对矮生菜豆的游离核胚乳、胚乳细胞及珠被绒毡层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揭示了胚乳细胞化过程中自由生长壁的形成方式。实验表明,在游离核胚乳中存在大量有被小泡,胚乳游离核的外层核膜发生明显外突并以出芽的方式产生有被小泡。初始胚乳细胞壁为自由生长壁,大量有被小泡融合于自由生长壁末端使之不断延伸并产生分枝。与珠被绒毡层相邻的胚乳细胞产生发达的壁内突,具有传递细胞特征;在这些细胞中出现大量的核糖体及粗糙内质网,表现现高度的合成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对饭包草大粒种子萌发过程中胚结构变化、养分运输和肖耗的细胞学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种子萌发时萌发孔盖张开,胚根、胚芽、胚轴、子叶鞘和子叶柄突破种皮生长,子叶片呈球状留在胚乳内吸收营养;透射电镜观察显示胚乳养分运输主要通过传递细胞运输、穿壁运输、胞间通道运输三种方式;细胞内养分消耗过程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多膜小体...  相似文献   

13.
迄今已在上千种高等植物中看到具有胞壁内突生长的转移细胞,认为它是一种输送溶质的细胞,在源库二端行使光合产物的垭距离运输。转移细胞质膜上具有较强的ATP酶活性,在发育成熟的转移细胞质膜上ATP酶活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5’和半冬性小麦品种‘烟农19’为实验材料,在小麦花后6~8 d进行低温处理,对花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麦颖果进行取样,利用树脂切片技术观察了果皮、胚乳和养分运输组织的显微结构,以探明花后低温条件下小麦颖果发育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花后低温延缓了两个小麦品种颖果早期和中期发育过程,推迟了‘扬麦15’灌浆期,缩短了‘烟农19’的灌浆期,最终降低了两小麦品种的粒重。(2)花后低温减缓了小麦颖果发育早期果皮细胞的凋亡以及中果皮细胞中淀粉体的降解速率。(3)花后低温明显降低了小麦胚乳发育早期和中期淀粉体和蛋白体的积累量,缩短了灌浆时期,降低了胚乳充实度。(4)花后低温条件下小麦颖果韧皮部发育缓慢,筛管分布范围缩小;同时胚乳传递细胞的发育变慢,细胞壁上壁内突数量明显减少。研究发现,花后低温使得两小麦品种颖果早期发育过程延缓,具体表现在果皮的凋亡推迟,贮藏物质积累量减少,养分运输组织变得不发达,胚乳充实度降低,单粒颖果干重下降;同时两小麦品种对低温的响应又存在差异,花后低温下春性小麦颖果灌浆期被延长,半冬性小麦灌浆期被缩短。  相似文献   

15.
花生胚乳细胞化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花生(ArachishypogeaeL.)心形胚期的胚乳游离核多瓣裂,或具长尾状结构。胚乳细胞质内有大量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小泡及少量内质网。中央细胞壁有壁内突。球胚及心形胚期常见胚乳瘤。心形胚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胚乳细胞壁形成有3种方式,分别存在于不同的胚珠中:(1)从胚囊壁产生自由生长壁形成初始垂周壁,具有明显的电子密度深的中层,其生长主要靠末端的高尔基体小泡及内质网囊泡的融合。两相邻的自由生长壁末端或其分枝末端相连形成胚乳细胞。(2)核有丝分裂后产生细胞板,细胞板向外扩展并可分枝。间期的非姊妹核间也观察到形成了细胞板。小泡与微管参与细胞板的扩展,高尔基体和内质网是小泡的主要来源。细胞板的扩展末端相互连接,形成胚乳细胞的前身。小泡继续加入细胞板的组成,以后形成胚乳细胞壁。(3)胚乳细胞质中,出现一些比较大的不规则形的片段性泡状结构,它们可能来源于高尔基体小泡,这些片段性泡状结构随机相连形成细胞壁,未见微管参与。胚乳细胞外切向壁及经向壁上有壁内突。  相似文献   

16.
长豇豆胚和胚乳的发育及营养物质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 (L.)Fruwirth)开花前7—10小时传粉,开花后8—10小时完成双受精。合子期珠孔端及合点部位胚囊的周界壁有壁内突。胚发育属柳叶菜型。胚柄的基部细胞及基部区域外层细胞的外切向壁发生壁内突。成熟胚中胚柄宿存。开花后9—16天为子叶细胞中淀粉积累期,开花后12—18天为蛋白质积累期。胚乳发育为核型,珠孔端胚乳细胞化,合点端保持游离核状态。胚乳外层细胞为传递型细胞,珠孔端的胚乳细胞形成折叠细胞群,亦有壁内突。心形胚期胚乳开始退化解体,成熟胚期胚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白刺胚乳早期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刺(Nitraria sibirica)胚乳发育经历游离核阶段、细胞化阶段和被吸收解体阶段。游离核胚乳沿胚囊壁均匀排列为一层,胞质浓厚,其中有丰富的质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和各种小泡等细胞器。珠孔区域的胚囊壁具发达的分枝状壁内突,而周缘区域的胚囊壁具间隔的钉状内突,内突周围的细胞质中具多数线粒体和小泡。胚乳细胞化时,初始垂周壁源于核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板。在细胞板两端开始壁的游离生长,一端与胚囊壁相连接,另一端向心自由延伸。壁的游离生长依赖于小泡的融合。早期胚乳细胞具大液泡,具核或无核,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线粒体,质体缺乏,其壁仍由多层膜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对毛竹竹秆基本组织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进行了细胞化学定位。基本组织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由胞间隙处的胞间层开始逐渐向中间推进,同期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等细胞器也具有酶活性,随后质膜和液泡膜出现酶反应物。次生壁形成期长细胞壁上过氧化物酶高活性主要集中在次生壁窄层中,以休眠期酶活性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长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九年生长、短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已很弱。短细胞的酶活性始终高于长细胞,细胞壁、质膜、运输小泡膜和纹孔也都具有较高的酶活性。短细胞伸长停止与高过氧化物酶活性有关。过氧化物酶分布和活性并不完全对应于木质素的沉积部位,短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可能参与了长细胞壁中木质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大车前(Plantago major L.)胚乳发育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车前为细胞型胚乳;初生胚乳核经一次横分裂产生1个珠孔室细胞和1个合点室细胞;珠孔室两次纵向分裂一次横向分裂形成2层8个细胞,位于上层的4个细胞发育为4个珠孔吸器,位于下层的4个细胞发育为胚乳本体;合点室细胞进行一次核分裂,发育为两核的合点吸器。(2)珠孔吸器呈管状插入珠被组织,珠孔端细胞壁加厚呈现少量分支并具有壁内突,壁内突周围细胞质里分布着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质体等,细胞核与核仁明显,细胞质浓厚,代谢活动旺盛;球胚期,珠孔吸器的体积呈现最大值,珠孔吸器周围的珠被组织均被水解,形成明显的空腔。珠孔吸器从珠被组织吸收并转运营养物质至胚乳本体,参与胚乳的构建与营养物质的贮藏。球胚后期,珠孔吸器逐渐退化。(3)4个胚乳本体原始细胞具旺盛的分生能力,经不断的平周与垂周分裂增加胚乳细胞数目,使胚乳本体呈现圆球体状,并将胚包围其中;珠孔吸器、合点吸器以及珠被绒毡层吸收转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本体;球胚后期,随着胚柄的退化,胚体周围的胚乳细胞被水解,为发育的胚所利用。(4)合点吸器的2个细胞核与核仁巨大,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内质网主要绕核分布,液泡化明显;胚体与胚乳本体的体积增大,逐渐将合点吸器向胚珠合点部位挤压,合点吸器周围的合点组织逐渐被水解,形成巨大空腔。合点吸器自珠心组织吸收并转运营养物质至胚乳本体,参与胚乳的结构构建与营养物质的贮藏。球胚后期,合点吸器逐渐失去功能,呈现退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小麦颖果发育初期,胚囊合点端的反足器由外向内逐步衰退,反足细胞在原生质结构经历剧烈变化的过程中不断输出其内含物,哺育邻近游离核胚乳的增殖,生长,承担着转运与供应营养的双重职责。胚乳-反足细胞分界壁上缺乏胼胝质的淀积,有利于反足细胞内含物中的溶质向胚乳输出,但是,反足细胞原生质组分中的一部分,其结构解体的程度是有限的;以大分子结构物的形式经共质体途径而转移,是反足细胞以内含物哺育乳所采用的又一重要方式,胚乳-反足细胞分界壁局部位点上宽阔胞质通道的形成,是胞间关系上出现的一种特定的结构变动,核物质,内质网槽库片段,质体,线粒体等,经此而向发育中的胚乳迁移,推断,物质的这种运转方式,对于胚乳在形态建成初期的迅速增殖,生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