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元春 《生态学报》2004,24(4):863-864
由李文华院士主编,95位长期从事中国生态农业的科技人员参加编写的《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最近出版。这部180万字的专著问世于我国又一个农业新阶段的起始,即农业的领域和功能拓宽、面临全球化挑战,现代化问题实实在在地提上若干地区的议事日程;以及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关注,时机很好。且不说中国生态  相似文献   

2.
王诺 《人与生物圈》2013,(Z1):150-160
美丽中国是生态中国,也是美好中国,需要动植物、生态、地质等自然科学家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发现、展示和研究自然之美的生态文学作家和生态摄影家做出贡献。保护、修复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更多生态文学家和研究者的共同参与。本期刊登的原创文章和第一手的图片就是这样的自然与文化跨学科综合考察的成果。作为第一个参与中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也是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在这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和新华网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生态摄影大赛(2018)"。大赛"以弘扬生态文化为宗旨,用生态摄影理念为指导"举办了这个称之为中国首届的生态摄影比赛,意义不同凡响。举办生态摄影大赛的目的是要鼓励广大摄影人士用影像来讲好中国的生态故事,反映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342,自引:8,他引:334  
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新近提出和发展起来的生态足迹指标是一种测算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的综合指标,该方法通过将区域的资源和能源消费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需的各种生物生产土地的面积(生态足迹),并同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以中国和部分省(区市)1999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和部分省(区市)1999年的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326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681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45hm^2;分省的计算结果也表明大部分省(区市)的生态足迹超过了当地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的存在表明,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同时,将生态足迹计算中得到的不同土地类型面积作为测算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的指标,测算了中国及部分省(区市)1999年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并采用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分析了各省的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一个较好的预测产出的指标,增加多样性是增加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另外,还分析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效益的关系,讨论了生态足迹及其多样性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在海洋生态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海洋生态资源破坏日趋严重。开展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有利于利用经济的手段解决海洋生态资源面临的问题,在目前中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方面的研究薄弱,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研究缺乏的情况下,本文也是对生态补偿研究领域的拓展。本文详细分析了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利益相关者分析、补偿强度和补偿途径3个基本问题;指出了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包括经济补偿、资源补偿和生境补偿。提出了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未来研究方向:海洋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及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实证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刚刚接到IBE关于藏东南生物调查的任务时,我还曾经犹豫是否有必要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足足拍摄一个月的时间。身为一名生态摄影师,多年艰苦的外拍印证了中国野生动物的濒危处境,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一个词——栖息地。随着我国近现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学会于1989年12月23日至25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了二届二次理事扩大会,《生态学报》和《生态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会议也分别举行。中国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冯宗炜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学会名誉理事长马世骏研究员致开幕词,学会理事长孙儒泳教授  相似文献   

8.
中美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小银  周启星  于宏兵  孟伟 《生态学报》2010,30(11):3010-3017
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越来越多地用于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管理、保护和评价方面。目前世界上有许多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不同的生态分区与分级体系使用不同的生态分区方法和各种指标。如何正确评价和选择这些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进行自然资源管理和环境决策,已经成为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个难题。概述了近20a来生态分区分级研究现状与国际进展,重点比较、分析了美国主要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态分区的分区单元内涵、侧重点以及分区角度3个方面,中美之间有显著的不同。美国的生态分区及其分级体系多注重自然生态系统,尤其在其评价指标中,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相平等。而中国的生态功能分区,则更加突出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以及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体系各有优点和缺陷。通过这些体系的比较研究,可为中国后续水生态分区研究和改进中国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态脆弱区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祁新华  叶士琳  程煜  林荣平 《生态学报》2013,33(19):6411-6417
生态脆弱区既是生态环境破坏最典型、最强烈的区域,也是贫困问题最集中的区域。然而,实践中试图摆脱"贫困陷阱"的成功案例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鲜有协同生态保护与扶贫的研究,尤其是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生态脆弱区不同利益主体的两组核心博弈,即政府与民众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博弈。研究发现,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作用过程事实上就是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目标与利益的博弈过程,博弈结果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扶贫的效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效应。研究为深入理解贫困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并为中国生态脆弱区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态农业需要更多的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元春 《生态学报》2004,24(4):863-864
由李文华院士主编,95位长期从事中国生态农业的科技人员参加编写的<生态农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书最近出版.这部180万字的专著问世于我国又一个农业新阶段的起始,即农业的领域和功能拓宽、面临全球化挑战,现代化问题实实在在地提上若干地区的议事日程;以及农民、农村、农业的"三农"问题再次引起全社会关注,时机很好.且不说中国生态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即就它本身已有了二十余年发展史这一点而言,也到了应该很好地加以总结和展望将来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1.
1956年10月我在北京的时候,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教授通过苏联大使馆邀请我就便参观中国几个植物学机构内生态生理研究的现状,为此我跑了几个中国的城市,到过热带的海南岛,访问了植物学方面的研究所。我在中国植物生理学家与植物学家中作客三週,縂共也不过一个半月在他们国内的停留,当然不足以深入了解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植物生理学。然而我决定发表我的印象,这是因为我们的植物学家、特别是生理学家对植物生理学在中国的情况所知不多。作为一门科学的植物生理学只是在人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理论上来说,这就把生态文明作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擎,强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来指导"两型社会"的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体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一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波  舒俭民  王维  安达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296-1300
“生态环境”一词是比较中国化的、在中国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目前中国生态学界和环境科学界开展了一场关于“生态环境”一词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热烈讨论。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有关“生态环境”一词的争论与观点,从“生态”和“环境”两词概念含义、学科发展、语义发展等方面探讨了“生态环境”一词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分析了在这场争论和讨论中的一些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4.
刚刚接到IBE关于藏东南生物调查的任务时.我还曾经犹豫是否有必要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足足拍摄一个月的时间。身为一名生态摄影师,多年艰苦的外拍印证了中国野生动物的濒危处境。同时也让我想起了一个词——栖息地。随着我国近现代离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产业园的复合生态效率及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晶茹  吕彬  张娜  石垚 《生态学报》2014,34(1):136-141
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在国内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已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与国外不同,我国的生态产业园最终将演化为生态城市,其功能也从工业生产功能发展为融生产、生活和生态为一体的复合功能。生态效率是评价一个研究对象投入产出效益的量化工具,将生态效率的理念融入生态产业园,从园区作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载体、作为生态城市演化的一个特定阶段的视角,提出了复合生态效率的概念,构建了园区复合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说明了复合生态效率指标在产业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无惧任何艰难险阻的中国人民,在疫情下依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广泛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在我国也得以深入实施,于2020年底在烟台召开的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第二十二届大会上,网络成员总结交流了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成忠  林振山 《生态学报》2007,27(11):4886-4894
世界自然基金会和环球足迹网络等2006年10月在中国北京联合发布《2006地球生命力报告》,用生命地球指数和生态足迹两个主要指标描绘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状态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压力。报告显示:生命地球指数1970~2003年总体下降约三分之一,其中陆栖指数减少约31%、海洋指数减少约27%、淡水指数减少约30%,生物多样性正快速持续地遭到损失;自1961年人类的生态足迹不断增加,1987年转入生态赤字下运行,此后生态超载不断加剧,2003年生态赤字达25.28%;化石燃料足迹增长最快,2003年几乎占到一半,达到48%;阿联酋、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人均足迹最大,阿富汗最小,中国排名69位;北美、欧盟、中东和中亚、亚太区处于生态超载状态,非欧联盟、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非洲处于生态盈余;过去40多年,人均足迹高收入国家增长2倍多,2003年达6.5 gha,低收入国家一直在0.8 gha以下徘徊,中收入国家也从未超过2.0 gha。地球的经济怎样才可能在过度消耗中持续发展?3种预测情景也许会让我们走出生态超载的困境、走向可持续发展,共享“一个地球生活”的美好未来。整篇报告可以概括为4个主题:追踪物种丧失、聚焦生态超载、3种情景预测、一个地球生活。  相似文献   

18.
王志芳  沈楠 《生态学报》2018,38(2):371-379
地方知识在解决生态问题上的价值在国外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但在中国尚刚刚起步。通过综述国内外地方知识的相关文献,发现有关地方知识的研究最近几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国外研究明显多于国内且比国内深入。整体而言,地方知识在生态应用中的价值可以体现在4个方面:作为背景知识、提供基础数据、提供未来方案以及参与生态管理。国内有关地方知识的研究还流于描述层面,大多在描述背景知识。而国外的研究则更多得聚焦于怎样利用地方知识来提供数据、提供新的规划及技术方法,并强化地方知识在生态管理中的作用。结合文献归纳了地方知识在生态应用梯度各等级中的具体作用,提出了一个地方知识的生态应用框架,以期指导中国的相关科研和实践工作。以国外的研究为鉴,地方知识在中国的生态应用未来具有很大空间,地方知识作为普遍知识的有效补充,应该充分参与数据、决策以及管理的全过程,提出地方知识在中国未来应用发展的几个重点突破的难点,期望地方知识在科学规划、资源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范围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既是生态退化区域, 也是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 但其空间分布范围至今仍然不明确。本研究针对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等典型生态问题, 采用遥感和GIS技术,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 综合评价了全国生态环境敏感性, 定量揭示敏感性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 结合政府文件和已有的研究成果, 识别出全国生态脆弱区分布范围。结果显示, 生态极敏感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南湿润地区、东南湿润地区以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天山、阴山南麓、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羌塘高原西部、横断山和东南丘陵山地等区域。在全国划定了18个重点生态脆弱区, 总面积240.1万km2, 并明确了每个脆弱区的名称、类型、面积、分布范围以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完成的中国生态脆弱区分布图为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了参考底图。  相似文献   

20.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64,自引:6,他引:58  
生态安全评价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建立生态安全预警系统及进行环境管理的基础。首先介绍了与生态安全评价相关的几个概念:生态风险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生态承载力分析,进而对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安全评价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生态模型法、景观生态学法及数字地面模型法;最后,提出在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3个方向,静态的现状评价转向动态的预测和预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