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鼠疫宿主鼠类丰富度格局及疫区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鼠疫等媒介疾病地理分布规律的认识对于疫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影响疾病地理分布的因素进而预测疾病发生趋势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鼠间鼠疫及其宿主鼠类地理分布数据以及相关环境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鼠疫宿主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影响鼠间鼠疫发生的主要环境因素。我国的鼠疫宿主鼠类在干旱区和季风区过渡带的县级行政单元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物种丰富度与高度差正相关性最高。发生鼠间鼠疫的地区,宿主鼠类丰富度较高,未发生鼠间鼠疫的地区,宿主鼠类丰富度较低。影响鼠间鼠疫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蚤类物种数、年均气温、年降雨量、年均相对湿度和年日照时数和气候因子,其次是包括高度差、植被类型数、土壤类型数和地貌类型数的景观因子,以及反映海拔和宿主鼠类物种数的地形和宿主鼠类因子。在未来全国气候变干变暖条件下,我国鼠间鼠疫发病区可能随宿主鼠类的迁移而扩展。  相似文献   

2.
病原体在长期进化中形成多种策略以利于自身增殖,进而导致多种疾病.这些策略包括干扰宿主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周期与凋亡等.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病原体通过干扰宿主细胞周期致病的机制,有助于更好了解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病原体引起宿主细胞周期停滞在不同时期的机制,特别是一些细菌分泌毒力因子引起宿主细胞周期紊乱并导致...  相似文献   

3.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有助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研究表明NET与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关,包括肺部疾病。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以及肺部的细菌、病毒、真菌感染都发现了NET。病原体和宿主因素刺激NET形成。NET的某些组分具有免疫原性,且能损伤宿主组织。形成与清除NET之间的平衡是有效杀灭病原体而损伤最小化所必需的,发现与开发调节NET形成与清除的物质有助于设计ALI/ARDS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百日咳的人攻击模型微生物病原体攻击人体的研究为研究其感染的自然过程和免疫应答提供了机会,使我们对细菌与病毒病原体以及对感染的免疫应答有了重大认识。以前人体攻击模型用于病毒和细菌病原体的经验评述及有关的伦理考虑可在别处查阅。人体攻击模型用于如下疾病是安全的符合伦理的:对健康人体是非致命的且是自限的疾病;有其能使受试者迅速恢复健康的营救性治疗的疾病。这些研究特别有用,因为能在控制的环境中实施,用少量的志愿者就能  相似文献   

5.
鼠类–植物种子互作关系是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研究关注了鼠类的行为习性、种群动态、群落结构、种间合作与竞争以及植物的种子特征和环境因素等对鼠类与植物种子取食和传播关系的影响。然而,从种群内个体差异的角度探讨鼠类种子传播作用的研究较少,鼠类种内特征(尤其是鼠类个性)为理解种子命运的巨大变化提供了另一种方法。近年来,动物的个性及其生态效应逐渐受到关注,但是将动物的个性与种子传播等生态服务联系起来的理论和研究案例较为少见,妨碍了人们对动物个性如何影响种子传播进而影响植物更新机制的理解。本文结合近年来动物个性研究进展,初步阐述了鼠类个性研究现状;介绍了测量鼠类个性的常用方法(如旷场实验、出现实验和洞板实验等)以及这些方法测量了鼠类哪些个性;着重讨论了鼠类个性对植物种子传播的影响,强调了鼠类单一个性(如勇敢性、活跃性和探索性等)与种子传播的关系;总结了鼠类个性介导种子传播的生态、进化和保护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设计适合的野生鼠个性测量方法,长期监测不同个性鼠类与种子传播的关系,实现理论预测和实证研究的整合。  相似文献   

6.
天敌能否控制鼠害是鼠害防治实践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通过建立鼠类--天敌系统的捕食--食饵离散模型,推导出自然生态条件下鼠类数量与天敌数量的平衡关系以及鼠类--天敌系统渐近稳定的判定条件,数学分析表明,天敌对鼠的数值反应、功能反应以及鼠类种群繁殖调节是系统能够渐近稳定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鼠类的天敌包括猛禽、哺乳动物中的(?)科和小型猫科动物。研究表明,无敌不能影响鼠类种群,但对鼠类的影响是重要的。当多种高度机动的天敌群存在时,其作用比食物限制、社群关系、天气条件对鼠类影响都大。从短期看,天敌能否有效的抑制鼠类种群,与天敌的数量有一定关系。有人提出,当鼠和食肉兽之比小于100时,  相似文献   

8.
问:鼠类真的有害无益吗?答:鼠类对人危害极大。但鼠类真的一无是处吗?其实鼠类对人类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益的一面。其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维系生态平衡。鼠类与其他生物一样,也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同为世界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们以自身特有的本能,为维护生态平衡发挥着应有的作用,而生态平衡又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必要条件。2)鼠类中的某些品种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快、产仔多和便于人工饲养等特点,常被科学家选做实验动物。3)鼠类中某些种族的皮毛非常柔软美丽,是人类缝制皮衣、皮帽的上乘材料。人们穿着用鼠皮精心缝制的衣…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78例,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人血清中呼吸道9种主要的非典型性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病原体检测阳性者150例,总阳性率54.O%.单一病原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 125例(45.0%)、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27例(9.7%)、腺病毒22例(7.9%)、副流感病毒1、2和3型19例(6.8%)、乙型流感病毒16例(5.8%)、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13例(4.7%)、肺炎衣原体2例(0.7%)和甲型流感病毒1例(0.4%).混合感染共63例(22.7%),其中61例(21.9%)为MP与其他病原体的混合感染,病毒感染以RSV最常见,共27例(9.7%).CAP患者患有基础疾病共139例(50%),其余为无基础疾病者.基础疾病中以循环疾病和呼吸疾病最常见,各占总CAP患者的15,1%和13.0%.所有受检者MP阳性率最高,达45%,其中未成年组3~18岁中MP阳性率高达60.2%,而成人组18 ~50岁中MP阳性率高达81.8%.CAP春季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46.9%,冬季病原体阳性检出率为63.8%(x2=7.752,P<0.05).结论 非典型性病原体(特别是MP)感染在CAP患者中比例较大,其流行与分布跟病原体种类、基础疾病、年龄、季节等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发现新病原、建立新病原学的技术与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应对不明原因性传染病疫情的角度来看,新病原体应该包括:①在某个国家或地区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②已发生变异、毒力增强、使用现有技术和方法无法给予准确诊断或鉴定的病原体;③在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议设置新病原学,开展基础理论研究,通过与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态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的交融,建立发现新病原、判断新病原与疾病的关联度以及危害预警等技术和理论体系。新病原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发现新病原、研究新病原、预防和控制新病原的能力,包括建立病原体检测技术储备,准确鉴定在我国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建立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发现发生变异的病原体;建立能及时发现世界范围内第1次出现的病原体的技术和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