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沈阳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对沈阳市行道树进行了全面的群落调查。结果表明 ,研究区内行道树共 13科 ,2 4属 ,2 2 91株 ,森林覆盖率为 15 13%。胸径 <0 2 5m(1级胸径 )和 0 2 5~ 0 5m(2级胸径 )的树木分别占 4 3 0 %、17 9% ;树高 <4 6m (1级 )的树木占 4 9 8% ,介于 4 6~10 7m(2级 )为 4 3 3% ;健康状况为中等以上 ,沈阳市行道树处于种群稳定时期 ,但树种多样性指数不高 ,结构单一。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和行道树的选择标准 ,提出了沈阳市行道树树种选择与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沈阳城市森林绿量测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ARC/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平面量推算平面量”的方法,测算了沈阳市城市森林的绿量.结果表明:沈阳市城市森林不同类型单位面积绿量以风景游憩林最高,为3·86m2·m-2;生态公益林最低,为2·27m2·m-2;城市森林分布区单位面积绿量为2·99m2·m-2;城区单位面积绿量为0·25m2·m-2.沈阳城市森林总体绿量约为1·13×108m2·其中,附属林为4·15×107m2,占36·64%;生态公益林2·72×107m2,占23·99%;风景游憩林2·20×107m2,占19·38%;道路林1·84×107m2,占16·20%;生产经营林0·43×107m2,占3·79%.经检验,平面量推算平面量方法测算精度达到91·81%(α=0·05).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树洞丰富度及其分配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雁  郑征 《生态学杂志》2012,31(2):271-275
树洞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对动物多样性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为研究热带森林树洞的数量特征及其分配特点,选取西双版纳20hm2热带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地面观测法调查了样地内所有胸径≥5cm活立木上的树洞。结果表明:(1)该样地森林的树洞密度为108.4个·hm-2,具有树洞的树1725株(占树木总数的6.22%),隶属于208个种;(2)树木个体的树洞数量随径级增加而增加,并在种间变化不均匀;(3)树木出现空心的概率随胸径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在树种间存在显著差异;(4)与其他纬度地区森林的树洞密度比较,本研究结果支持了Boyle等(2008)提出的低纬度森林具有较高树洞密度的推测。  相似文献   

4.
合肥市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运用3S技术在分析合肥景观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合肥市区17.6km^2范围内的城市森林景观特点及与其它景观单元间关系。结果表明,主要景观要素分为建筑与硬质铺装表面、城市森林斑块、一般绿地、道路、水面五大类景观背景为建筑及铺装表面,占总面积的73.13%;道路为典型的廊道景观,约占6.89%;研究区城市森林斑块共408块,计161.16hm^2,占总面积的9.8%,平均面积0.396hm^2、最大面积12hm^2,斑块形状复杂、近圆度小,其中48%的班块属于面积<500m^2的小班块,>1hm^2的城市森林班块只占8.6%;水面斑块147块,计149.93hm^2,占总面积的8.54%,平均面积1.02hm^2,最大面积16hm^2;一般绿地斑块255块,计39.74hm^2,占2.26%,最大面积3.86hm^2,平均面积0.1558hm^2.Shanlnon-Weiner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偏低,分别为0.9284和0.5768。另外,城市森林与一般绿地两类景观要素的总优势度达0.39,由于这两类景观斑块的尺度变化范围大,比较破碎,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又主要集中在西区,分布不均匀,故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受到限制,文中引用自然森林的内部生境概念,确定合肥城市森林斑块出现内部环境的l临界面积为9800m^2,研究区拥有城市森林的内部生境总面积为31.69hm^2,仅为城市森林面积的19.7%,不利于对物种提供更多的生境,提出应用内部生境的大小来划分城市森林斑块,建立城市森林小班块-中斑块-大斑块-特大斑块的尺度等级体系,据此提出,研究区各尺度的城市森林斑块面积比为2:2:2:3。同时提出合肥东北部应增加城市森林面积,尽可能建设1.5~3.0hm^2的片状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i-Tree模型对青岛市南区的行道树组成体系进行分析,统计并量化了2012年青岛市市南区内行道树截留雨水、CO2吸收和固碳、改善空气质量、节能等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市南区主要道路有行道树43种,共计12322株,其中悬铃木、银杏等10种主要树种占整个行道树树木总数的84.4%;行道树胸径径阶分布主要以中(DBH为15~30 cm)、小(DBH<15 cm)胸径为主,分别占53.54%、29.06%;行道树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树木占总数的97.4%;市南区行道树年生态效益价值2303.2万元,单株行道树加权平均效益为1869元。本研究可为城市行道树种植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树干液流密度和整树蒸腾的个体差异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赵平  饶兴权  马玲  蔡锡安  曾小平 《生态学报》2006,26(12):4050-4058
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观测了华南丘陵地区马占相思人工林(18a树龄)的树干液流(Sap Flow)。日变化的观测结果显示,不同大小胸径的14株样树液流密度(山)个体间的差别较大(CV:36.42%-80.80%),日间最大液流密度从最高的80.05(gH2Om^-2s^-1)到最低的11.25(gH2Om^-2s^-1),差异显著。液流密度的个体差异与树形的大小并不显著相关(P〉0.24),即液流密度的大小不是与树木形态相关联的固有特征。然而,树木胸径的大小却是影响液流随时间变化的重要因子。树形较大的树木日总液流量(E1,kgH2Otree^-1d^-1)较高,但中等大小的树木却具有较高的单位基面积日液流量(E2,kgH2Odm^-2d^-1),发现,单位基面积的日流量最大值并不出现在胸径最大的树木,而出现在胸径稍小的树木,意味着后者对自身结构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由液流密度计算的整树蒸腾,个体间差异也比较大(3.35—72.42kgH2Otree^-1d^-1),且与胸径以幂函数的形式呈现正相关(P〈0.001)。尽管整树蒸腾在个体之间的差别较大,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却是一致的,整树蒸腾的变化格型基本上受环境因子的控制。以液流反映马占相思的蒸腾与冠层的实际蒸腾存在明显的时滞,14株样树的液流变化比光合有效辐射滞后40,in至110,in,相关分析显示,时滞的长短与树木的胸径、高度、边材面积和冠幅均不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36)。  相似文献   

7.
刘晓  周伟  王文杰 《植物研究》2019,39(4):590-597
城市行道树空间异质性分析是优化城市森林调查、科学管理与生态服务功能提升的基础。本研究以哈尔滨为例,基于网络街景测定哈尔滨市879个样方、26140棵行道树的树高、胸径、冠幅、冠下高等指标,半方差函数和分形分析相结合,旨在确定树木空间异质性特征,为分析城市森林合理采样布点提供依据。结果发现,不同指标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自相关距离明显差异,但是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在0°、45°、90°、135°方向上各向同性)。这些空间异质性受结构、随机因素影响,但是不同指标明显不同,即:冠幅空间变化中随机因素占比为26.56%,而冠下高、树高、胸径的占比分别为8.16%、8.14%、12.80%,后者更多的受城市化相关的结构因素影响(>88%)。冠幅、冠下高、树高、胸径的变程分别为2340、1320、1470、1890m,考虑到采样间距应控制在变程之内就可以有效揭示空间格局特征,测量不同指标的最小采样数量为:冠幅156个样方;冠下高440个样方;树高360个样方;胸径224个样方。分形分析结果显示,哈尔滨树木冠幅、冠下高、树高、胸径的D值分别为1.957、1.961、1.961和1.971,都接近于2,说明空间变异主要发生在各个样方间(距离:666m),与半方差函数分析交互验证。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哈尔滨市城市森林研究与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有助于今后研究确定合理的采样方案。  相似文献   

8.
木质藤本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本研究在元江干热河谷地区随机设置了30个20 m×20 m的样方,调查样方中胸径≥0.5 cm的木质藤本多样性及其与宿主树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0个样方中记录到胸径≥0.5 cm的木质藤本植物共945株(隶属于22种20属11科),其中,豆科木质藤本的丰富度和多度最高;胸径≤2 cm的木质藤本占个体总数的63.7%;茎缠绕类木质藤本的个体数最多。样方中胸径≥5 cm的树木共有1060株(隶属于38种31属16科),36.0%的树木上至少附藤1株。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皮粗糙度的树木被木质藤本侵扰的百分比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随着宿主树木平均枝下高的增加,附藤率呈下降趋势。76.5%的木质藤本选择离其根生长点最近的树木进行攀援。表明元江干热河谷中的木质藤本以小径级占优势,树木胸径、枝下高、树皮粗糙度和木质藤本根生长点到树木的距离是影响木质藤本侵扰树木的重要因素,支持木质藤本对宿主树木的侵扰具有选择性的假说。研究结果对中国西南干热河谷退化植被的恢复与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行道树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网络和骨架,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快速准确的掌握城市行道树的结构特征和健康状况,有利于城市森林建设与管理,进而提升其生态服务功能。基于百度街景平台,通过街景测树法对南昌市的963个样方,共计26727株行道树展开调查。测量内容包括行道树大小指标(树高、胸径、冠下高和冠幅)、健康状况(支架比例、枯稍比例、叶色不健康比例和死亡比例)和植被垂直结构配置情况;并且探究了不同行政区和不同城市化强度(环城道路发展下的城乡梯度)下行道树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南昌市行道树小树比例较高:胸径在10—20 cm的占65%,冠下高在1.5—2.5 m间的占76%,树高在4—8 m间的占71%,冠幅在2—6 m间的占76%;行道树生长整体表现为健康,各指标所占比例较小,但是叶片健康较差;35%的样地无叶色不健康,77%的样地无支架,76%的样地无枯梢,93%的样地无死亡;植被垂直结构配置状况良好,以乔-灌-草复合结构为主(比重为75%);(2)在空间分布上,不同行政区行道树大小指标和垂直结构配置上差异显著、健康状况(支架比例和叶色不健康比例)均表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1980—1999年大兴安岭灌木、草本和地被物林火碳释放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海清  孙龙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2):2647-2653
应用排放因子法,对大兴安岭林区1980-1999年间主要森林类型中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因森林火灾释放的碳量及主要含碳温室气体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灌木、草本和地被物的排放因子不同,以杜香-兴安落叶松林的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CO2排放因子最大,为93.08%,樟子松林最小,为82.56%;樟子松林CO和CxHy排放因子最大,分别为10.25%和0.84%,杜香-兴安落叶松林最小,分别为6.55%和0.30%.结合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生物量和碳储量数据,得出20年间大兴安岭典型森林类型灌木、草本和地被物层因森林火灾释放的总碳量为6.56Tg,年平均0.33Tg,约占全国森林火灾碳释放量的11.55%~16.30%;直接释放的含碳温室气体22.03Tg,其中CO2的释放量占总释放量的85.20%,CO占总释放量的14.21%,CxHy占总释放量的0.59%.  相似文献   

11.
沈阳城市森林常见树种的物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健波  徐文铎  陈玮  何兴元  闻华 《生态学杂志》2006,25(12):1455-1459
城市绿化树种的物候配置是城市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沈阳城市森林常见树种为对象,利用6年的物候观测数据,绘出了28种主要乔灌木的物候谱。分析各物候现象之间关系,将其划分成4大组:萌动展叶现象组、叶变色现象组、落叶现象组和花果现象组;并根据叶变色和开花早晚对其进行聚类分组,为城市森林树种选择、树种组成和效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空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胡杨林长期监测样地,分析胡杨林空心率、树洞特征及其在不同胸径和树高组间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 研究区胡杨种群具有较高的空心现象,空心胡杨占调查胡杨总数量的56%,约159株·hm-2;胡杨空心率在不同胸径和树高组间呈显著差异,其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该监测样地胡杨树洞密度约560个·hm-2,平均每株2个;所调查的胡杨树洞大部分出现在树干上(57.1%),均以树干中部洞口为主(31.3%);直径为5~15 cm的树洞(38.2%)所占比例最大。总树洞数量、单株树洞数量、树洞直径等特征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而各树洞类型在不同胸径和树高组间的分布不同,变化趋势不一致。胡杨树洞在各方位上的分布差异显著,树洞集中分布在正西方向上。胡杨荒漠河岸林的空心发生率较为严重,且胸径越大其空穴化程度越明显。加强保育幼龄胡杨和修复退化荒漠河岸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CITYgreen模型的城市森林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通过Arcview3.2开发语言Avenue,建立了基于CITYgreen模型的城市森林管理信息系统,为城市森林结构研究、生态效益综合评价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并利用该系统对沈阳市区城市森林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生态效益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粤东五华县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不同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种群和生境的变化,揭示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过程及其效应。1.人为破坏较轻、尚保存有一定原生植被繁殖体的次生林地,通过封山育林,可较快地促进其恢复成较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历时2年,在400m2样方内,常绿阔叶林乔木层树种增加了5种,幼苗数量增加了186株,并已有一些中生性种类入侵。生境亦有所改善,气温、地表温、土温以及相对湿度的变幅趋于平缓,相对湿度更处在一个相对较高且较为稳定的水平;土壤变为强酸性减弱,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升高,植被正向演替进程相对较快。2.在生态系统退化较严重的散生马尾松灌丛草坡,因受附近阔叶林的影响,新的物种较易入侵,在100m2样方内植物种类共增加了2种56株。3.在严重水土流失的散生马尾松草坡,生态系统极度退化,仅靠植被的自然恢复极其困难,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人为的持续干扰和破坏是植被恢复的极大障碍。  相似文献   

15.
城市森林结构的量化研究——以沈阳树木园森林群落为例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36  
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了沈阳树木园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及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沈阳树木园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物种丰富,其中黄蘖(Phellodendron amugense)、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榆树(Ulmus pumila)在树木株数和相对优势度上均占优势,为群落的主林木;植被在高度和胸径上的分布均表现为具有向上发展的潜力,整个植被群落正处于一个快速的生长期,属于发挥生态效益的最佳时期,沈阳树木园的树种多度与基于叶面积的相对优势度之间无明显关联,数量上占优势的树种,其相对优势度不一定很高,沈阳树木园植被树木株数与不同树高等级间的分布关系表现为上凸的曲线,随着树木高度级的增加,树木株数开始分布比较平稳,当高度超过12m后,树木株数明显减少,曲线急骤下降,树木株数分布与不同胸径等级间的关系也呈现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沈阳城市森林群落的树种组合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沈阳市建成区公园树木的调查分析,获得各树种的综合表现排序,并利用Jaccard定量修正系数进行树种问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建成区城市森林群落的最佳树种组合为5组,参考树种组合3组,且选择树种与各树种的综合表现评价相一致;对沈阳城市森林的树种进行选择分析,提出沈阳城市森林的参考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分析了沈阳市建成区公园树种分布的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热带天然针叶林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热带林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性组分, 附生维管植物对于维持热带森林的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均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首次系统地报道了热带天然针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多样性和分布特征。以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完好的热带天然针叶林(我国唯一较大面积分布的南亚松(Pinus latteri)天然林)中的附生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 通过样带调查(共设置12个10 m × 50 m的样带, 记录每个样带内胸径(DBH) ≥ 5 cm树木上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名称、株数及附生高度), 分析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 1)热带针叶林0.6 hm 2面积内共有附生维管植物769株, 分属于7科17属27种, 附生兰科植物和萝摩科植物为优势类群; 2)附生维管植物在水平方向上呈现出聚集分布; 3)附生维管植物在垂直方向上, 在中等高度层次(10-20 m)分布最多, 在下层(0-5 m)也有较多的分布; 4)少数附生维管植物对南亚松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 如华南马尾杉(Phlegmariurus fordii)、玫瑰毛兰(Eria rosea)、眼树莲(Dischidia chinensis)和铁草鞋(Hoya pottsii)等; 5)附生维管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及多度与宿主胸径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征  刘宏茂  刘伦辉  曹敏  冯志立   《广西植物》1999,19(4):309-314
用标准木回归分析法( 乔木、木质藤本) 和样方收获法( 灌木、草本) , 研究了西双版纳原始热带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其分配。雨林总生物量为692-590 t/hm2 , 其分配为: 乔木层占98-66 % 、灌木层占0-76 % 、木质藤本占0-50 % 、草本层占0-09 % , 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向树干和树根集中: 树干占69-80 % , 树根占21-56 % , 树枝占7-77 % ,树叶占0-77 % ; 生物量径级分配向中等径级(60 ~70 cm) 和最大径级(150 ~160 cm) 集中; 生物量垂直分配向上层集中; Ⅰ亚层( 高度> 40 m) 占60-55 % 、Ⅱ亚层(20 ~40 m) 占36-72 % 、Ⅲ亚层(3 ~20 m) 占2-73 % ; 优势种番龙眼生物量占乔木层的20-07 % ; 乔木层叶面积指数为6-91 。  相似文献   

19.
Xishuangbanna is a region located at the northern edge of tropical Asia. Biomass estimates of its tropical rain forest have not been published in English literature. We estimated forest biomass and its allocation patterns in five 0.185–1.0 ha plots in tropical seasonal rain forests of Xishuangbanna. Forest biomass ranged from 362.1 to 692.6 Mg/ha. Biomass of trees with diameter at 1.3 m breast height (DBH) ≥ 5 cm accounted for 98.2 percent of the rain forest biomass, followed by shrubs (0.9%), woody lianas (0.8%), and herbs (0.2%). Biomass allocation to different tree components was 68.4–70.0 percent to stems, 19.8–21.8 percent to roots, 7.4–10.6 percent to branches, and 0.7–1.3 percent to leaves. Biomass allocation to the tree sublayers was 55.3–62.2 percent to the A layer (upper layer), 30.6–37.1 percent to the B layer (middle), and 2.7–7.6 percent to the C layer (lower). Biomass of Pometia tomentosa, a dominant species, accounted for 19.7–21.1 percent of the total tree biomass. The average density of large trees (DBH ≥100 cm) was 9.4 stems/ha on two small plots and 3.5 stems/ha on two large plots, illustrating the potential to overestimate biomass on a landscape scale if only small plots are sampled. Biomass estimations are similar to typical tropical rain forests i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Neotrop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