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化学农药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和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其致畸、致癌、致突变效应,已引起人们深切的关注,以不同的检测系统研究农药潜在的遗传学效应,并积累这方面的资料,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选择四种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三种农用杀菌剂——敌菌丹、菌核净和敌枯双,在培养的赤麂(Muntiacus muntjak)成纤维细胞上进行诱发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和细胞周期延迟效应试验。  相似文献   

2.
魔芋软腐病能导致魔芋产量损失严重,甚至绝收,而目前在生产上还未找到防止该病的特效药剂。采用皿内拮抗法测定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硫酸链霉素、甲霜.噁霉灵、叶枯唑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和灰霉1号杀菌剂等七种农用杀菌剂对魔芋软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魔芋软腐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杀菌剂抑菌作用差别较大,80%的甲基硫菌灵和72%的硫酸链霉素对魔芋软腐病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1989年5—7月,在臭鼩室内人工饲养成功的基础上,选用了磷化锌(1%)。毒鼠磷(0.5%)、溴敌隆(1/万)、敌鼠钠盐(0.1%)四种常用急慢性灭鼠药及其常用浓度,采用荤素混合饲料为基饵,在实验室内对臭鼩分别进行了毒杀试验。获得如下结果:毒鼠磷、溴敌隆灭效较好,敌鼠钠盐灭效一般,磷化锌灭效甚差。并对照灭鼠的情况,在适口性和毒力等方面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14C-涕灭威在5种土壤中(4ppm,互.22μCi·50g-1土壤干重)的生物降解.模拟试验为密闭系统,土壤中水分含量为22%,气温20—30C℃在供试的5种土壤中,北京肖家河的土壤降解最快,为施人放射剂量的51.3%,以“CO:形式从土壤进出;26.0%与土壤结合,只有21.6%可以被抽出.取自浙江义乌的土壤降解较慢,收集到的14CO2为施入量的23.3%.土壤中加入杀菌剂红霉素或敌茵丹降解作用明显减慢.土壤提取物中涕灭威亚砜、涕灭威亚砜肟被确认是主要的代谢产物,还发现了少量的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腈涕灭威砜腈和涕灭威砜肟等降解物.  相似文献   

5.
定君生和灭滴灵联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定君生联合灭滴灵以及单用灭滴灵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联合用药对BV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BV患者112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定君生联合灭滴灵治疗,对照组单用灭滴灵治疗,观察治疗后症状、体征、线索细胞、阴道pH及清洁度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症状、体征、线索细胞(-)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阴道pH、阴道清洁度改善上,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定君生联合灭滴灵治疗BV,疗效好,有利于快速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麂的食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 0 1年 1 0月至 2 0 0 2年 9月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采用直接观察法和采食痕迹估计法对赤麂的食性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赤麂 36 4群 ,群的平均大小为 1 32只。我们对这些赤麂利用的 5 2 3个取食地的植被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采食痕迹估计法确定了 2 94个取食地。赤麂取食的植物达到 2 1 5种 ,隶属 5 8科。其中木本植物 1 1 4种 (占 5 3 0 2 % ) ,草本植物 95种 (占 4 4 1 9% ) ,蕨类植物 6种 (占 2 79% )。取食频率超过 0 0 1 %的植物主要集中在 2 5个科 ,共计 5 5种 ,对这些种类的取食频率达到总取食频率的 89 2 3%。不同季节中赤麂取食的植物种类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在食物种类的选择方面存在季节性差异。赤麂对植物部位的选择性有季节性差异。从取食部位看 ,赤麂属于以嫩枝叶为主的精食者。无论旱季还是雨季 ,赤麂主要在有刺灌丛和灌丛草地生境类型中取食。野外见到赤麂以直接饮水的方式来补充对水分的需求 ,旱季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14C-涕灭威在5种土壤中(4ppm,1.22μCi·50g-1 土壤干重)的生物降解。模拟试验为密闭系统,土壤中水分含量为22%,气温20-30℃在供试的5种土壤中,北京肖家河的土壤降解最快,为施人放射剂量的51.3%,以“14CO2 形式从土壤进出;26.0%与土壤结合,只有21.6%可以被抽出。取自浙江义乌的土壤降解较慢,收集到的14CO2 为施入量的23.3%.土壤中加入杀菌剂红霉素或敌茵丹降解作用明显减慢。土壤提取物中涕灭威亚砜、涕灭威亚砜肟被确认是主要的代谢产物,还发现了少量的涕灭威砜,涕灭威亚砜腈涕灭威砜腈和涕灭威砜肟等降解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SRY基因的一段保守序列的引物,通过PCR在雄性赤麂中扩增出了赤麂SRY基因的特异片段,通过DNA斑点杂交证实其扩增产物与人SRY基因探针进行菌落杂交筛选出赤麂SRY基因的阳性克隆,并对其进行了,将其序列与基因库中录入的所有偶蹄目动物的SRY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用UPGMA法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从分类和进化上对赤麂SRY基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赤麂及其杂种(赤麂×小麂)外周淋巴细胞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培养了24小时均未出现分裂相。到36小时,赤麂只有1.4%而杂种麂已有10.5%的分裂细胞进入第2次分裂。在48小时,赤麂细胞尚未进入第3次分裂,而杂种麂却已有4.7%和0.2%的分裂细胞分别进入第3次和第4次分裂。在72小时,赤麂及其杂种的大多数分裂细胞仍处于第2次分裂阶段,进入第3次和第4次分裂的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赤麂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在48和72小时分别为5.08±0.33/细胞和5.33±0.30/细胞;向杂种麂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分别为4.76±0.21/细胞和5.40±0.74/细胞。  相似文献   

10.
氯林霉素、灭滴灵和甲砜霉素对大多数肠道厌氧菌的生长具抑制作用。氯林霉素还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使原来受抑制的艰难梭菌得以定植,并在艰难梭菌浓度达10~8/g盲肠内含物时,检测到艰难梭菌细胞毒素。培养基中亚抑菌浓度的氯林霉素和灭滴灵会推迟艰难梭菌细胞霉素的生成。灭滴灵还可保护无菌小鼠及受氯林霉素处理的悉生小鼠免遭艰难梭菌细胞毒素的致死作用,从而证实了灭滴灵在伪膜性结肠炎临床治疗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1) 敌稗、除草醚与灭草灵显著抑制稗草的蒸騰,其中以灭草灵的抑制作用最强,除草醚次之,敌稗第三。而对水稻来說,只有灭草灵有抑制作用,除草醚不十分明显,敌稗則促进蒸騰。 (2) 喷布敌稗、除草醚与灭草灵后,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較小,而稗草的酶活性則急剧上升,其中以敌稗的强度与持續时間最高。 (3) 噴布植株时以敌稗的除稗效果最高,而除草醚与灭草灵由于具有一定殘效期,故宜作为土壤处理剂应用。 (4) 水稻对敌稗无自体解毒作用。全国不同地区稻田稗草对敌稗的反应沒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序列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赤麂细胞株总DNA,参照我们实验室已测定的同属动物小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测序、拼接,获得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赤麂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全长16354bp。定位了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1个D-loop区。赤麂与小麂及其它哺乳动物线粒体的基因组结构相同,它们的序列同源性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数种农药对蚕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内探讨了三唑酮,甲基硫菌灵,福美双,恶霜灵和甲霜灵等5种杀菌剂单用或混用对蚕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据此,在田间开展了杀菌剂拦种和杀菌剂与杀虫剂混用防治蚕豆根腐病的研究,第1年的结果表明,在11个处理中,三唑酮单独拌和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相比,在0.01ga.i.kg^_1种子的剂量下,使6周龄植株的根腐病指数降低51.5%,成株累计死亡率减少36%,单株种子产量提高21%,每公顷种子产量增加97.6%,其他处理未取得显著防效,第2年开展的三唑酮拌种是防治蚕豆根腐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杀菌拌种应与其他防治措施综合应用,方可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敏感细胞范围一直局限于灵长类动物细胞。用该病毒感染处理非灵长类的赤麂肺二倍体细胞(KIZ-7901),可诱导9.0—14.7%的细胞出现染色体畸变,除见有染色体或单体断裂外,还见有断片、双着丝粒、环、互换、易位和缺失等。也可引致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CE)的显著提高。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赤麂细胞后,不产生特异的CPE,不明显影响细胞群体的增殖。应用病毒滴定、包涵体检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电镜检查,都可查见细胞内有病毒或其抗原物质存在。这提示脊髓灰质炎病毒在非灵长类的赤麂细胞内呈现非杀细胞性感染。  相似文献   

15.
应用显微切割技术获得赤麂1号,Y1,Y2染色体,通过DOP-PCR增加模板DNA拷贝数,然后用人的性别决定基因(Sex-tetermininig Region of the Chromosome Y,SRY)中HMG框内设计1对引物,对DOP-PCR产物进行扩增,在雄性赤麂Y2染色体DOP-PCR产物中扩增出与人SRY基因同源的Sry基因片段,克隆,测序,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赤麂Y2染色体是真正的Y染色体,同时对赤麂Syr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制剂对滴虫性阴道炎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生态学方法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保护阴道的微生态平衡,使治疗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法 门诊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共114例,随机分为2组,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以灭滴灵注射液、蔗糖和中药制成的栓剂阴道上药,每日2次,配偶以灭滴灵注射液和中药配制的洗液外用冲洗。对照组仍用传统的灭滴灵片200mg/次,日服3次,夫妇同用;局部以1/5000的高猛酸钾冲洗外阴后上入灭滴灵片1片,1次/d。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中药制剂治疗滴虫性阴道炎,能保护阴道的微生态平衡,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麦赤霉病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该病害的致病菌主要是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目前,使用杀菌剂是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发生和危害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杀菌剂主要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benzimidazoles)等,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作用靶标是β2微管蛋白。本研究旨在探究小麦赤霉病菌中β2微管蛋白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互作机制,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获得了禾谷镰孢菌β2微管蛋白的三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将β2微管蛋白与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进行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2微管蛋白第198位苯丙氨酸和第236位缬氨酸与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直接互作形成氢键,第50、134、165、167、198、200、236、237、239、240、250、253、257、314位氨基酸形成药剂结合口袋。通过比较β2微管蛋白与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结合自由能,发现与其他3种杀菌剂相比,β2微管蛋白与多菌灵的结合自由能最小(-5.72 kcal/mol),说明其与多菌灵互作亲和力更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禾谷镰孢菌对4种苯并咪唑类杀菌剂的EC50值,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苯菌灵、噻菌灵、甲基硫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0.772、0.862、1.088、13.266 mg/L,该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强于其他3种杀菌剂,与分子对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方法在两个大不相同的实验室里首次获得了高等植物细胞器的遗传转化.MaxPlanck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Heidelberg大学的G.Weber及同事利用一紫外线激光微束把外源DNA组合到油菜叶绿体中.他们将携带敌菌灵抗性基因并用荧光染料标记的DNA注入油菜细胞的胞质中.然后用3毫微秒氮激光微束(接入一倒置显微镜的光径里)脉冲击穿细胞内的叶绿体.通过处理叶绿体的荧光性以及敌菌灵抗性在油菜细胞中的瞬时表达证实了DNA的摄取.处理细胞存活并再生成株.但是,在再生株里并未发现引入基因的表达.他们成功  相似文献   

19.
赤麂(Muntiacus muntjak)是脊椎动物中已知染色体数目最少的动物,2n=(?)7,♀6,NF=12。赤麂的同源种或近缘种小麂(M.reevesi)的染色体数为2n=46,NF=46。这两个外部形态十分相似的近缘种,核型却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在哺乳动物核型进化的研究中,仍是一个十分令人迷惑的问题。更使人惊奇的是,这两个核型差别如此明显的物种居然还可以杂交。在上海西郊公园,雄性赤麂和雌性小麂杂交后得到几只第一代杂种。我  相似文献   

20.
云南赤麂的亚种分类记述(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又名印度麂或吠鹿,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麂属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同时又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毛皮兽。迄今,本种已记载过15个亚种,其中7个分布于中国大陆(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8个见于东南亚诸岛(Chasen,1940)。近来,本文作者之一的Groves和他的同事Grubb又将这15个亚种归并为8个(论文已交付出版)。 关于云南赤麂的亚种问题以往很少深入研究,仅在部份区系分类报告中有过简要记载。但因各学者所获标本有限(或者仅得少数皮张),而将云南及整个中国大陆的赤麂 (Muntiacus muntjak)统统归入了M.m.vginalis亚种。事实上,真正的M.m.vaginalis仅局限于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的阿拉刚(Arakan)和中国的西藏东南部(Grubb和Groves,待发表)。 笔者查看了采自云南各地的60余号赤麂标本,经与已知亚种的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和主要性状差异系数值的比较(表3)发现:云南的赤麂不仅与M.m.vaginalis,海南亚种M.m.nigripes以及邻国的其它亚种(如M.m.curvostylis和M.m.annamensis等)明显有别,而且与中国的四川、贵州和广西等省的标本差异亦颇大。就说云南南北(约为22°20`N.以南;23°10`N.以北)两地标本的差异也十分显著(两地之间有一狭窄的过渡地带,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