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细鳞鲑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两种不同体重规格的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的耗氧率、耗氧量及窒息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秦岭细鳞鲑的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小;耗氧量和窒息点随温度的升高和体重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在10~18℃范围内,平均体重25.15 g的秦岭细鳞鲑的平均耗氧率为1.113 mg/g.h,平均耗氧量为9.244 mg/尾.h;平均体重45.93 g的秦岭细鳞鲑平均耗氧率为0.856mg/g.h,平均耗氧量为13.104 mg/尾.h。在10~20℃温度范围内,体重15.30 g的秦岭细鳞鲑,窒息点为(1.487±0.04)mg/L,平均体重48.36 g的秦岭细鳞鲑窒息点为(1.830±0.03)mg/L。在同一适温(14℃)条件下,秦岭细鳞鲑耗氧率呈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夜间耗氧率明显大于白天。  相似文献   

2.
红尾副鳅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红尾副鳅的耗氧率变化及窒息点。结果表明,红尾副鳅耗氧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减小,红尾副鳅其耗氧率昼夜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水温14.0℃时,平均体重4.0 g的红尾副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659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1389 mg/(g·h),夜间其平均耗氧率为0.1930 mg/(g·h);平均体重为7.9 g的红尾副鳅的平均耗氧率为0.1175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1099 mg/(g·h),夜间其平均耗氧率为0.1251 mg/(g·h);平均体重9.5 g的红尾副鳅平均耗氧率为0.0534 mg/(g·h),日平均耗氧率为0.0509 mg/(g·h),夜间平均耗氧率为0.0559mg/(g·h),窒息点为1.137 mg/L。本研究表明红尾副鳅为耗氧率和窒息点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3.
瓦氏黄颡鱼与黄颡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平均水温25℃条件下,测得平均体重10.0 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及平均体重12.6g的黄颡鱼(P.fulvidraco)耗氧率分别为0.21和0.23 mg/g.h,窒息点分别为0.91和0.75 mg/L;平均体重75.8 g的瓦氏黄颡鱼及平均体重85.4 g的黄颡鱼耗氧率分别为0.16和0.12 mg/g.h,窒息点分别为0.77和0.54 mg/L。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都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4.
厚颌鲂和圆口铜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2.3-4.7g厚颌鲂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用封闭静水式和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9.9-55.1g圆口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15-27℃条件下,厚颌鲂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耗氧率与水温呈线性关系;在水温24.8℃时厚颌鲂的窒息点为(0.91±0.08)mg/L。在水温23-27℃、封闭静水实验条件下,圆口铜鱼的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呈指数关系;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明显,夜间耗氧率大于白天,推测圆口铜鱼夜间活动较多。在水温24.5-26.0℃条件下,体重21.8-46.3g圆口铜鱼的窒息点变幅较小,平均(1.14±0.23)mg/L。研究表明两种鱼都为耗氧率和窒息点较高的鱼类。    相似文献   

5.
黄鳝气呼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黄鳝气呼吸状态下 ,2 5~ 2 7℃时的能量代谢情况。结果 ,表明平均耗氧率为 6 3 6 4mg/kg·h ,平均耗氧量 2 .81mg/尾·h ,体重与耗氧量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 y =1.32 +0 .0 3x ;个体越大 ,耗氧量越大 ,个体越小 ,耗氧率越高。同时发现 ,黄鳝的耗氧率随环境温度变化及昼夜节律交替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在密封式流水呼吸室内,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在pH值分别为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 显示:厚颌鲂幼鱼耗氧率存在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高于晚上,下午高于上午,夜间变化不大.不同pH值的平均耗氧率为0.7135 mg/g · h,平均耗氧率最高是在pH7.5时,为0.8665 mg/g · h,平均耗氧率最低是在pH5.5时,为0.5397 mg/g · h.在密封式呼吸室内测定pH值在5.5、6.0、6.5、7.0、7.5、8.0和8.5试验用水条件下的厚颌鲂幼鱼的窒息点,分别为1.3920、1.3067、1.1547、1.0683、1.0933、1.1733和1.2331 mg/L,平均窒息点为1.2008 mg/L.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体重、盐度和温度对不同规格的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幼体耗氧率、排氨率以及其窒息点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和密闭静水法, 对不同体重下(0.212、0.385、0.476、0.597、0.754和0.946 g)虎斑乌贼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 以及不同体重(0.476、0.673、1.341、3.873和4.205 g)幼体的窒息点进行了测定, 同时研究了不同盐度(19‰、22‰、25‰、28‰和31‰)和温度(18、21、24、27和30℃)对不同规格[A: 体重(0.366±0.042) g, B: 体重(0.556±0.038) g, C: 体重(0.844±0.051) g]的虎斑乌贼幼体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的影响。结果表明: (1)虎斑乌贼幼体体重对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影响显著(P<0.05)。随着幼体体重的增长, 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下降, 个体越小耗氧率和排氨率越大; (2)盐度对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 均随着盐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其中, A规格和B规格的幼体在盐度25‰时, 耗氧率和排氨率显著低于盐度19‰、22‰和31‰时的3个试验组(P<0.05), 而与盐度28‰时无显著差异(P>0.05); C规格幼体的耗氧率在盐度28‰时显著低于盐度19‰组(P<0.05), 而排氨率在盐度25‰时显著低于盐度19‰和31‰两组(P<0.05)。盐度对A规格幼体的氧氮比(O/N)值有显著影响(P<0.05), 而对B规格和C规格的幼体无显著影响(P>0.05)。(3)温度对不同规格幼体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P<0.05), 均随温度的增长, 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 A规格和C规格幼体的耗氧率在27℃时, 显著高于18和30℃两组(P<0.05), B规格的在水温24℃时显著高于18和30℃(P<0.05); A规格和B规格幼体的排氨率分别在24和27℃时, 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 C规格的在温度27℃时, 显著高于18和30℃两组(P<0.05); 温度对A规格幼体的O/N值有显著影响(P<0.05), 而对B规格和C规格的幼体无显著影响(P>0.05)。(4)虎斑乌贼幼体的窒息点为0.84—1.62 mg/L, 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和呼吸生理试验,研究了盐度10的水体中不同K+、Ca2+浓度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幼鱼存活率、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浓度3.78 ~ 435.30 mg-L-1(对照组为117.55 mg· L-1)和Ca2+浓度11.01 ~ 1535.90 mg·L-1(对照组为116.59 mg· L-1)水质条件下,大鳞鲃幼鱼存活率均为100%.96 h高浓度K+的LC50为515.01 mg· L-1,低浓度Ca2+的LC50为5.47 mg·L-1.在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中,低浓度K+组[(3.75±0.17) mg·L-1]大鳞鲃幼鱼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高浓度K+组[(451.67±10.23) mg· L-1]耗氧率在前48 h未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72和96 h与对照组[(115.29±0.68) mg·L-1]相比,耗氧率显著提高(P<0.05);临界窒息点和绝对窒息点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Ca2+试验中,高Ca2+组[(1290.10±15.75) mg·L-1]和低Ca2+组[(8.87±0.34) mg·L-1]表现为相同趋势,即前24 h时高浓度Ca2+组和低浓度Ca2+组耗氧率均比对照组[(117.57±1.68) mg·L-1]有显著升高(P<0.05),48 h后,高浓度Ca2+组和低浓度Ca2+组耗氧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并持续至96 h试验结束.无论低浓度Ca2+组还是高浓度Ca2+组,大鳞鲃幼鱼的临界窒息点与绝对窒息点都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大鳞鲃幼鱼对水体中K+、Ca2+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尤其是低浓度K+和高浓度Ca2+.  相似文献   

9.
在水温(14.5±0.5)℃条件下,测定了平均体重(26.5±2.0)g(n=260)溪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us)饱食和空腹状态下的耗氧率及排氨率.实验组共测定了260尾个体,空腹状态下标准耗氧率和标准排氨率分别为(175.00±8.49)mg/kg·h及(2.91±0.40)mg/kg·h;饱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趋势均呈现迅速上升,到达最大值后再缓慢下降,然后恢复到初始水平,最大值分别为(375.93±9.73)mg/kg·h和(16.01±0.37)mg/kg·h,最大值出现时间分别为饱食后(6.0±0.3)h和(7.0±0.5)h,饱食后耗氧率和排氨率发生改变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3.0±1.5)h及(23.0±2.0)h,耗氧总增量和排氨总增量分别为(2641±137)mg及(164±10)mg.结果显示,溪红点鲑饱食排氨率的变化过程与其饱食耗氧率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具有类似的特征,表明二者在能量代谢机制上相互关联,溪红点鲑的SDA总耗能的18.8%±1.2%由蛋白质分解代谢所提供.  相似文献   

10.
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及溶氧胁迫对其体内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Winkler法测定水中溶氧含量,通过比较对照呼吸室与试验呼吸室水中溶解氧含量之差确定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及窒息点,并在不同程度的溶氧胁迫下测定乌贼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呈明显的“高-低-高-低”昼夜变化;耗氧率与水温(16 ℃~28 ℃)和光照(3~500 μmol·m-2·s-1)呈正相关,与pH值(6.25~9.25)呈负相关;随着盐度的升高(18.1~29.8),乌贼耗氧率呈“高-低-高”变化,盐度为24.8时耗氧率最低;雌性乌贼耗氧率高于雄性.窒息点随乌贼的体质量增加而降低,平均体质量为(38.70±0.52) g的乌贼窒息点为(0.9427±0.0318) mg·L-1.随着溶氧胁迫程度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力均先升后降,脂肪酶活力下降,蛋白酶活力呈“降-升-降”变化;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但溶氧胁迫下的酶活力比正常时要高.  相似文献   

11.
西施舌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栖息水温和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西施舌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5 ℃时,水中DO≥3.11±0.15 mg·L-1时,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为0.7±0.05 mg·g-1·h-1和2.56±0.05 μmol·g-1·h-1,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DO低于此值则代谢出现异常,耗氧率随DO下降而下降,直到窒息为止,其窒息点为1.22±0.06 mg·L-1,而排氨率也呈直线下降,但排氨停止滞后于耗氧停止.耗氧率与栖息水温呈二次线型关系:OCR=-0.0027T2+0.1367T-0.9557,R2=0.972;水温为25.3 ℃时,西施舌的耗氧率达到最大,为0.77 mg·g-1·h-1.处于适温状态(15 ℃和20 ℃)的O/N值要高于低温(10 ℃)和高温(25 ℃和30 ℃)时的O/N值,西施舌在适宜条件下更多地依赖于脂肪供能维持标准代谢,而在环境不适时则更多地调用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生理代谢需要.  相似文献   

12.
信阳桃花水母对几种生态因子胁迫的耐受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温度、盐度、pH等因子胁迫条件下,研究观察了信阳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owerbyi xinyangensis)的生活状态、形态变化及存活等耐受反应,并测定了信阳桃花水母在不同温度下的耗氧率和最低耐氧能力.结果表明,信阳桃花水母的最适生活温度范围为15 ℃~25 ℃,pH为6.0~8.2.信阳桃花水母对盐度耐受力差,盐度为2时,仅能存活96 h;但具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20 ℃时窒息点为026 mg·L-1,平均耗氧量和平均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温度、盐度和体长对西藏拟溞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文  张琳  霍元子 《生态学报》2005,25(7):1549-1553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盐度(S=5、10、15、20和25)、温度(T=3、8、14、20和22℃)和体长(L=0.83、1.25、1.49、1.87和2.42mm)对西藏拟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盐度内该的个体耗氧率(IO)和比耗氧率(SO)均随盐度(S)升高而升高,其回归方程分别为IO=0.0014S 0.0126和SO=0.115S0.5612,数值范围为0.02~0.045μg/(indh)和0.31~0.67μg/(mg·h)。个体耗氧率和比耗氧率在温度试验中有同样的趋势,回归方程分别为IO=0.0049e0.1574T和SO=0.0678e0.1605T,数值分别为0.0076~0.13μg/(ind·h)和0.10~1.71μg/(mg·h)。体长试验中个体耗氧率随体长增大而增大,而比耗氧率则降低,回归方程分别为:IO=0.0545L2.5962和SO=-0.2059L 0.7908,数值范围为0.036~0.68μg/(ind·h)和0.38~0.63μg/(mg·h)。讨论了盐度、温度和体长对西藏拟耗氧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盐度与体重对台湾红罗非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在盐度为淡水、7、14、21、28和35的条件下,测定了3个体重组(1.57~4.87g,7.07~18.23g和31.50~52.41g)的台湾红罗非鱼的耗氧率,方差分析表明,盐度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体重范围为1.57~18.24g时,盐度7实验组的耗氧率最高,分别为0.41mg O2*g-1*h-1(1.57~4.78g)和0.34mg O2*g-1*h-1(7.07~18.23g),体重范围为31.50~52.41g时,耗氧率最高值出现在盐度35组,为0.30mg O2*g-1*h-1.耗氧率最低值也因体重范围的不同而出现在不同的盐度,体重范围为1.57~4.78g时,盐度14组的耗氧率最低,为0.28mg O2*g-1*h-1,体重范围在7.07~52.41g时, 耗氧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盐度21组, 其中体重范围7.07~18.23g的最低值为0.22mg O2*g-1*h,而体重范围31.50~52.41g的最低耗氧率为0.13mg O2*g-1*h-1.协方差分析表明,盐度和体重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耗氧率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流速下杂交鲟幼鱼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水流速度对杂交鲟幼鱼行为和代谢的影响,探讨游泳状态与活动代谢及相关游泳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在26℃水温下,使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和活动代谢同步测定装置,测定了杂交鲟幼鱼在0.1、0.3、0.5 m/s三种流速和静水条件下的游泳状态、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结果表明:随着流速的增大,杂交鲟幼鱼逆流前进和逆流静止游泳状态所占时间比例显著减少,而逆流后退所占时间比例显著增加,顺流而下时间比例有所上升。在0.0—0.3 m/s的流速范围内,杂交鲟幼鱼各个时段的平均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在0.3 m/s流速下分别达到100%﹑(2.53±0.34)Hz和(490.99±164.59)mg O2/(kg.h)。当流速增加至0.5 m/s时,在趋流率仍保持100%的情况下,其耗氧率相比0.3 m/s增加了21.86%,而摆尾频率却减小了6.70%。实验过程杂交鲟幼鱼趋流率与摆尾频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而摆尾频率与耗氧率在大部分时段却无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流速组杂交鲟幼鱼趋流率、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趋流率均相对稳定;但摆尾频率均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而耗氧率则在实验前9h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提示:杂交鲟幼鱼游泳状态的变化与流速有关,而反映运动强度大小的摆尾频率与活动代谢率的关系受到游泳状态的显著影响,同时也与运动代谢特征的时间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草鱼、白鲢和花鲢的耗氧率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1.草鱼、白鲢、花鲢的鱼苗和第2年鱼,以及草鱼的第3年鱼在夏季水温下的耗氧率,均经连续至少7小时以上的测定。 体重0.4-1.7克的鱼苗,在28.5-31.7℃的水温中,平均耗氧率篇0.325-0.632毫克/克/小时;体重38.9-172.3克的第2年鱼,在26.3-30.6℃的水温中,平均耗氧率为0.161-0.264毫克/克/小时;体重1103-1355克的第3年鱼(草鱼)在水温21-23.5℃时,平均耗氧率为0.139-0.151毫克/克/小时。 2.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低;同种之内,小鱼的耗氧率较大鱼为高。 3.耗氧率随水温的上升而增加;花鲢在冬季的耗氧率不及夏季的1/6。 4.在体重和水温相仿的情形下,白鲢的耗氧率较花鲢为高,花鲢的耗氧率又较草鱼为高。  相似文献   

17.
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对不同体重和放养密度的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排氨率总体上也呈降低的趋势,体重对卵形鲳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光照对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非常显著(P0.01),幼鱼在遮光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比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要低25.18%~40.76%和16.28%~40.28%;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逐渐降低,排氨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放养密度对卵形鲳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卵形鲳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高于夜间值,耗氧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69.68%,排氨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30.91%。卵形鲳鲹幼鱼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为(0.991±0.058)mg/L。  相似文献   

18.
鳜鱼的耗氧率及其池塘养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较详细地报道了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并对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同池饲养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鳜鱼耗氧量和体重正相关(r=0.99),耗氧率与体重反相关(r=-0.97);在水温20℃,鱼种耗氧率约为0.14mg/g.h.,成鱼约为0.12mg/g.h.;耗氧量和耗氧率均与水温正相关(r=0.90,r=0.94),水温13—30℃时,体重230±11.7g的鳜鱼。耗氧量为14.31—42.13mg/尾。h.,耗氧率为0.059—0.175mg/g.h.;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与家鱼相反,黄昏至凌晨是高峰期,为0.12—0.15mg/g.h.(T=20℃),白天是低谷期,为0.07—0.10mg/g.h;;鳜鱼的窒息点与家鱼类较接近,变化范围为0.45—0.76mg/L;鳜鱼和作其饲料的鱼在同一池塘中饲养,既可持续不断地提供鳜鱼充足的适口饵料,又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益高,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温度、盐度对强壮箭虫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Q  Zhu HY  Liu F  Ding Z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1):3081-3086
研究了不同温度、盐度下强壮箭虫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均对强壮箭虫的耗氧率和比耗氧率有显著影响.试验温度在5℃-25℃,强壮箭虫个体耗氧率(IO)和比耗氧率(SO)开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之后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58x3 -0.2956x2+4.415x-8.7816(R2=0.99,P<0.05)和y=0.0011x3 -0.0546x2+0.8161x-1.6232(R2=0.99,P<0.05),数值分别为6.30~11.71μg·ind-1·h-1和1.22 ~2.16μg· mg-1·h-1,窒息点为4.18~6.87 mg·L-1.盐度10 ~40条件下,IO和SO随盐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68x2 -0.1412x+21.702(R2=0.89,P<0.05)和y=-0.0013x2-0.0261x+4.0114( R2 =0.89,P<0.05),数值分别为4.98~17.73μg ·ind-1·h-1和0.92~3.56 μg·mg-1 ·h-1,窒息点为4.02~6.24 mg·L-1.对强壮箭虫与其他水生动物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比较得出,强壮箭虫是一种狭氧性浮游动物.  相似文献   

20.
盐度与体重对台湾罗非鱼耗氧率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盐度为淡水、7、14、2 1、2 8和 35的条件下 ,测定了 3个体重组 (1.5 7~ 4.87g ,7.0 7~ 18.2 3g和31.5 0~ 5 2 .41g)的台湾红罗非鱼的耗氧率 ,方差分析表明 ,盐度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耗氧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 <0 .0 1) .体重范围为 1.5 7~ 18.2 4g时 ,盐度 7实验组的耗氧率最高 ,分别为 0 .41mgO2 ·g-1·h-1(1.5 7~ 4.78g)和 0 .34mgO2 ·g-1·h-1(7.0 7~ 18.2 3g) ,体重范围为 31.5 0~ 5 2 .41g时 ,耗氧率最高值出现在盐度 35组 ,为 0 .30mgO2 ·g-1·h-1.耗氧率最低值也因体重范围的不同而出现在不同的盐度 ,体重范围为1.5 7~ 4.78g时 ,盐度 14组的耗氧率最低 ,为 0 .2 8mgO2 ·g-1·h-1,体重范围在 7.0 7~ 5 2 .41g时 ,耗氧率的最低值均出现在盐度 2 1组 ,其中体重范围 7.0 7~ 18.2 3g的最低值为 0 .2 2mgO2 ·g-1·h ,而体重范围31 5 0~ 5 2 .41g的最低耗氧率为 0 .13mgO2 ·g-1·h-1.协方差分析表明 ,盐度和体重对台湾红罗非鱼的耗氧率存在极显著的交互作用 (P <0 .0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