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次综合分析了我国茶树种质鲜叶中氨基酸含量水平及在不同萌芽期良种间,不同环境条件的相关影响,氨基酸含量对茶类适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茶树地方种质鲜叶中的氨基酸含量总平均水平略有提高;杂交后代人(云南种父或母本者)水平略有下降;云南等野生大茶树高于栽培种水平,有待于开发利用。氨基酸含量偏高及酚氨比低者,绝大多数种适制名优绿茶,反之,绝大多数红绿茶兼制。从上述,提高早芽种氨基酸含量及依据有利其含量增进的环境开发、生产名优茶,对当前名茶高经济发展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更对丰富氨基酸应用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优质绿茶贮藏过程品质劣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春季1芽2叶加工而成的优质绿茶为原料,对其进行12个月的贮藏试验,每隔两个月对其主要物理性状与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在贮藏前、贮藏二个月、四个月、十个月、十二个月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物理性状、生化含量、感官品质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或劣变。茶汤亮度L、透光率T640逐渐下降,色泽a、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生化含量的下降幅度是简单儿茶素>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咖啡碱>水浸出物,且以前两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氨基酸在前六个月持续减少,后期呈起伏变化;水分持续上升,由贮藏前的6.07%上升到6.41%;感官品质劣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1个新选育茶树品系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性状调查和生化组分比较分析,旨在为今后筛选出品质优异的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开发高花青素茶叶加工和深加工保健产品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1个新品系属乔木或小乔木型,生长势强;芽叶的红紫色是由其高含量的花青素引起的,而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无关,且花青素的含量与芽叶红紫色的深浅呈正相关,随着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其红紫色越深;除HY-5和HY-8芽叶色泽在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芽品系芽叶的红紫色都在夏季最深,说明红紫芽茶树芽叶的色泽及其花青素含量同时受外界环境和遗传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11个红紫芽茶树新品系的芽叶特性和生化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年芽叶都呈红紫色的11个新选育的高花青素茶树品系新梢芽叶进行了百芽重和色泽调查,并对其生化组分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为今后筛选出高产优质的高花青素茶树种质资源、开发高花青素茶叶加工和深加工保健产品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1个新品系分枝能力较强,百芽重适中,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芽叶红紫色的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无关;除HY-5和HY-8芽叶色泽在秋季最深外,其他红紫芽品系芽叶的红紫色都在夏季最深,说明红紫芽茶树芽叶的色泽及其花青素含量同时受外界环境和遗传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茶树专用特效叶面肥在春茶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茶园喷施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越冬芽早发多发,春茶提早开采,春茶增值。绿茶感官品质及与品质密切相关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含量均有提高且效果显著。茶叶专用特效叶面肥值得在茶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夏秋茶与春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桃源农业生态试验站以“碧香早”茶树为试验材料,选用不遮光和中度遮光(遮光率(50?4)%)的黑色、绿色、银灰色遮阳网开展遮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使用黑色遮阳网能显著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与对照茶园比较,夏季、秋季、春季茶叶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4.22%、17.07%、6.23%,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了4.40%、6.43%、27.66%,咖啡碱含量分别增加了9.48%、8.10%、7.28%。夏秋季银灰色遮阳网效果最差,绿色遮阳网效果介于黑色和对照之间,春季三种颜色遮阳网效果均优于对照;茶树遮光后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夏秋茶经遮光可达到制高档茶的要求,春茶遮光可达到制名优茶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茶树芽叶紫化的生理生化分析及其关键酶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方面比较了茶树紫化芽叶与成熟绿色叶片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色幼嫩新梢中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咖啡碱含量高于成熟绿色叶片,差异达到极显著。光合色素中,成熟绿叶样品中叶绿素及叶绿素a、b的含量、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幼嫩紫叶样品,花青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幼嫩紫叶;在研究的9个花青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中,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PAL、C4H、CHS、CHI、F3H、F3'H、F3'5'H、DFR和ANS在幼嫩紫叶中均呈上调表达,从而促进花青素的合成,使芽叶呈现紫色。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酚类物质的红茶滋味特征分类与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以多酚类为指标对茶叶滋味类型进行鉴别的可靠性,以中国13种红茶为材料,进行感官审评和化学成分分析。感官审评结果为:13种红茶在滋味上可分为甜醇温润、清甜鲜爽、甜醇浓烈和小种4个类型。化学分析结果为:以茶多酚、茶三素和7种儿茶素的相对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茶叶感官审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相似度77%;以感官审评分类结果为依据进行判别,判别准确率达92.3%。因此,根据多酚类含量可区分和判别红茶的滋味类型。本试验可为茶叶滋味分类和鉴别提供依据和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开展四川重要茶树种质资源古蔺牛皮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工作,在古蔺牛皮茶树资源中选取了具代表性的8种不同类型茶树(Ⅰ~Ⅷ类)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供试茶树在形态特征、遗传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其种群多为灌木,树姿半开张状;芽叶绿色,茸毛中等,叶为椭圆形,叶尖渐尖;花多为中花型,花柱3~4裂;果实多为球形和肾形,种子多为球形,主要表现出栽培型茶树性状。古蔺牛皮茶春梢的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其茶多酚含量为(19.71±0.39)%~(30.16±0.22)%,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20±0.11)%~(4.88±0.12)%,咖啡碱含量为(3.45±0.17)%~(4.41±0.09)%。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和儿茶素组分等可推论,Ⅴ、Ⅵ类适制红茶,其他类型则适制绿茶。综合供试茶树的形态和生化成分含量特征,初步鉴定供试的牛皮茶树分属茶组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和茶,Ⅴ和Ⅵ类茶树较为原始,其他类型则进化程度较高。供试茶树中存在具育种价值的资源,其中Ⅴ类和Ⅵ类可作为高儿茶素含量的育种材料,Ⅱ类可作为选育优质绿茶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0.
乳酸菌发酵可赋予茶饮料独特的香气与滋味,且可改变其物质组成,产生益生因子等。目前,针对乳酸菌在不同发酵阶段对茶汤中风味物质形成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从中国传统泡菜中筛选获得的棒状乳杆菌FZU63为发酵菌株,对不同发酵阶段红茶汤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有机酸等含量的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发酵红茶汤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以红茶汤中的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和木糖作为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碳源物质。红茶汤经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作用后,香气成分丰度显著增加,且主要香气组分结构发生改变,发酵红茶汤在花香、坚果香的基础上增添了水果香;此外,部分苦味氨基酸含量下降,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增加;并且,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现积累。同时,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棒状乳杆菌FZU63发酵可改善红茶汤的感官品质,且在发酵48h后达到较优。本文系统分析了经棒状乳杆菌发酵不同阶段对红茶汤风味的影响,可为乳酸菌发酵茶饮料的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