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影响我国海水养殖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苗种和病害问题。本文就海洋生物技术在海水养殖物植物品种培育和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就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在群体和个体水平、细胞和染色体水平以及基因和分子水平培育新品种的工作,包括SPF和SPR苗种的培育、性别控制和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雌核发育、藻类细胞工程育种、转基因技术等进行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发展最快的农业产业之一,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关键在于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养殖品种.基因组操作技术为快速、定向的鱼类遗传育种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可行性途径.本文回顾了基于经典基因组操作技术的鱼类育种方法学历史,如多倍体育种及细胞核移植等.然后重点介绍并展望了基于转基因技术及新近发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鱼类定向育种方法.后两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为未来的鱼类种业带来更加高效和更具预见性的育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惠  彭宣宪 《生命科学》2010,(11):1107-1111
以疫苗为核心的免疫防治是控治水产动物养殖业微生物病害的必由之路。鉴于水产养殖动物病原菌种类繁杂、血清型多样,同时从经济方面考虑也不可能对所有病原菌及其血清型逐一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因此,研制疫苗必须在思路和技术上进行创新。该文提出了以发展多价疫苗为思路的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控制的新免疫预防措施,介绍了发现和鉴定多价疫苗候选功能靶位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展望了基于免疫层次抗原组学的新概念对系统深入研究天然高效多价保护原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由于政策引导、科技进步和市场开放,中国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水产遗传育种已从传统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发展至细胞工程育种、性别控制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精准设计育种.水产遗传育种基础研究和技术的进步推动着中国水产种业的形成和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由农业农村部公告的水产新品种就有215个.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主要进展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水产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发展的重大事件及其时间节点、新品种培育和水产种业的发展现状,并由此提出了新时代水产遗传育种和水产种业的国家需求以及推动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重要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物种的起源与进化历史,而且为遗传资源的保存、海水养殖动物育种和遗传改良及整个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稳定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概述了近十几年来我国重要海洋动物(主要包括鱼类、虾蟹类和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具体阐述其在种质鉴定、系统进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良种培育等方面的应用,以期进一步推动海洋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加快优良种质的培育,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沿海帘蛤科贝类主要经济种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系统地对我国帘蛤科中的主要养殖种类如菲律宾蛤仔、青蛤、文蛤等的繁殖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苗种培育技术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制约我国蛤类养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子(足够的优质健康苗种和相应的养殖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包括以增加产量为目的的基因转移技术、雌雄核发育、多倍体诱导等技术 ;水产生物疾病快速诊断的脱氧核糖核酸探针技术和PCR技术 ;以及提高水产生物抗病力的基因工程疫苗、SPF种苗培育技术和反义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产疫苗研究开发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产疫苗不仅能够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预防水产病害发生,还能减少各类药物的使用,降低生殖生产成本,解决各种药物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使水产养殖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因此,水产疫苗已成为水产动物病害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水产疫苗的发展历程、水产疫苗种类与接种方式,并介绍了水产疫苗关键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水经济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贝类育种、育苗对提高重要经济贝类的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多倍体育种作为贝类育种的方法之一,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诱导出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三倍体贝类,以提高群体生长速度,改善经济性状,增强养殖生物的抗逆性。对多倍体贝类的亲贝培育、育种原理、诱导方法、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学性状作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多倍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藻类基因、载体及表达系统秦松,曾呈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市266071)一、前言1989年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作为大会组委会成员之一,曾呈奎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海洋生物技术的若干问题)的发言。在发言中提出:"种"的问题是海水养殖的中心问题,海洋生物技术的目的是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开发天然产物和保护海洋环境[1]。  相似文献   

11.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of marine algae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n  Song  Jiang  Peng  Tseng  Cheng-Kui 《Hydrobiologia》2004,512(1-3):21-26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of marine algae is referred to as the biotechnology on the identification, modification,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arine algal molecules. It involves not only the manipulation of macromolecules such as DNA, RNA and proteins, but also deal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compounds such as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last decade, molecular systematic researche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nd to examine the evolutionary divergence among Chinese marine algae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Chinese scientists. For example, RAP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everal laboratories to elucidate genetic variations of the reds, such as Porphyra, Gracilaria, Grateloupia and the greens such as Ulva and Enteromorpha. Some important data have been obtained. The study on molecular genetic markers for strain improvement is now in progress. In 1990s, genetic engineering of economic seaweeds such as Laminaria, Undaria, Porphyra, Gracilaria and Grateloupia has been studied in China. For Laminaria japonica, the successfully cultivated kelp in China, a model trans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set up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enetic techniques and knowledge of the algal life history. Progress has been made recently in incorporating a vaccine gene into kelp genome. Evidence has been provided showing the expression of gene products as detectable vaccin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progress of molecular biotechnological studies of marine algae in China, especially researches on elucidating and manipulating nucleic acids of marine algae,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2.
核酸疫苗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酸疫苗(DNA疫苗)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核酸疫苗不仅可引起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诱导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应答,尤其是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反应,被认为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的防治中具有更大的优势。核酸疫苗既可作为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的预防疫苗,也可作为非感染性疾病如肿瘤病的治疗用疫苗。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香蕉生物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包括微繁殖、脱病毒、人工种子、诱变育种、单克隆抗体用于病毒检测、转基因受体及基因转化等,并对今后香蕉生物技术的发展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曾呈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我国水产养殖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只有个别零星古老的,传统的事业。在养殖海产鱼虾方面北方有几百年来的"港养对虾和鱼",而在南方也有类似的鱼塘。在海藻栽培方面,则有几百年来的福建金门县的礁养海萝及平潭县的礁养紫菜等。这些古老的传统养殖方法虽然产生一些效果,但产量较小。  相似文献   

15.
甘薯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红  陈睦传 《植物学通报》1999,16(6):653-657
新兴的生物技术为甘薯这一古老的农作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细胞大规模培养、体细胞融合、基因转导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可望从根本上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和育种模式。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对影响甘薯体胚发生体系及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建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 ,讨论了甘薯基因工程研究的应用潜力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崔红  陈睦传 《植物学报》1999,16(6):653-657
新兴的生物技术为甘薯这一古老的农作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细胞大规模培养、体细胞融合、基因转导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望从根本上改变甘薯传统的生产和育种模式。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甘薯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影响甘薯体胚发生体系及原生质体再生体系建立的诸多因素进行了详细论述,讨论了甘薯基因工程研究的应用潜力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山东近海生态资本价值评估——供给服务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陈尚  夏涛  杜国英  王蔚  张涛 《生态学报》2011,31(19):5561-5570
海洋生态资本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生产要素,供给服务价值是海洋生态资本价值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选择养殖生产、捕捞生产和氧气生产3个指标,分别采用市场价格法和替代成本法对山东近海生态系统提供的供给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并揭示山东近海供给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规律。山东近海3.16万km2的海域,2008年产出的供给服务价值为574.1亿元,占全省沿海地级市生产总值的3.62%。其中,养殖生产价值452.86亿元,捕捞生产价值66.02亿元,氧气生产价值55.23亿元。山东沿海7个地级市比较,威海和烟台近海的供给服务价值最高,分别为180亿元和169.13亿元;其次是青岛近海,为103.58亿元;滨州、潍坊、日照和东营近海较低且相差不大。山东近海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的分布密度平均为167.7万元/km2。供给服务价值的高值区集中分布于青岛和日照近海,中值区主要分布于威海和烟台近海,滨州、东营和潍坊近海的分布密度较低。山东近海生态系统供给服务价值空间分布遵守从近岸向外海总体降低的规律,有养殖区分布的局部海域,供给服务价值较高。山东近海供给服务与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养殖生产、捕捞生产、氧气生产3项服务之间也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山东近海供给服务价值,尤其是养殖生产对山东沿海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陆兵 《生物技术通讯》2003,14(3):260-262
同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斗争是全世界所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人类最终战胜SARS则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在SARS病原体的发现过程中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就生物信息学、生物学诊断检测技术、疫苗技术、抗体技术、反义技术和RNA干扰以及生物技术药物在SARS防治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产生了海洋生物技术(Marinbiotechnology)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它虽然还处于初创时期,但已显示出将对海洋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广阔的研究开发领域和相对薄弱的基础使其成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