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两株不同来源的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rscsNPV和ArNPV)经提纯后,使用SDS—苯酚抽提病毒核酸,并使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酶解后,用分子杂交方法与缺口平移标记的ArscsNPV-DNA探针杂交,分析了两株蓖麻蚕NPV病毒核酸的同源性。EcoRI酶解的ArNPV-DNA产生8个片段,其中5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BamHI酶解ArNPV-DNA产生7个片段,其中6个片段能与ArscsNPV-DNA探针杂交。结果表明:两株蓖麻蚕NPV之间病毒核酸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使用斑点杂交方法分析了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及家蚕NPV之间的核酸同源性,结果表明:ArscsNPV与ArNPV,柞蚕NPV具有同源性。而与家蚕NPV无核酸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用薄荷伪造桥虫核型多角体病毒(Argroyamma agnata NPV)(以下简称Aa NPV)在室内感染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幼虫,从死虫体内分离到一种NPV。经电镜观察,多角体蛋白分析、病毒核酸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等研究,证明此多角体直径为1.5—2.6/μm,病毒粒子为杆状,其大小为100—150×420nm,病毒粒子为多粒包埋型。提纯的多角体蛋白只有一种多肽,分子量为33,500d,提纯的病毒粒子的结构多肽至少有15种,其分子量范围为15,600  相似文献   

3.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结构与某些生化特性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单粒包埋型的杆状病毒,在扫描电镜下呈不规则多面体。病毒多角体大小不一致,平均直径为0.59μ。病毒粒子为340×85nm. 经SDS—PAGE分析,病毒的多角体蛋白主带分子量为29500道尔顿;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具有25条多肽,分子量为17.8~69.5×10~4道尔顿。病毒多角体蛋白氨基酸组成中富含Asp和Glu,而His、Cys、Met的含量却很低。病毒DNA的分子量为67.89×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HaSNPV)资源,为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对首次在朝鲜分离到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形态结构,结构多肽。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多角体直径0.36-1.3μm,平均1.02μm,病毒粒子大小为326 nm×69nm。经SDS-PAGE分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多角体蛋白为一条带。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7kDa。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基因组经BamH Ⅰ,EcoR Ⅰ,HindⅢ和Pst Ⅰ消化后,得到的内切酶图谱表现,与已报道的几个分离株比较类似。分子大小均为130.18kb。  相似文献   

5.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结构多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不连续系统的垂直板SDS—PAGE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Bs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的结构多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EDTA和热处理的多角体蛋白仅有一条主带,其分子量为31×10~3±1000d;病毒粒子至少有23种结构多肽,其分子量的范围在13—107×10~3d之间。用PAS染色测定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中的糖蛋白,结果呈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黄褐天幕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是一种多粒包埋型病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呈不规则多面体,大小不一致,平均直径为1.30μm。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为366×90nm。病毒核酸为一环状DNA,长度约为37.2μm。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分析,DNA总分子量为77.1×10~6D。病毒多角体蛋白宫含ASP和Glu,而His、Cys、Met含量较少。经SDS-PAGE分析,多角体蛋白主带的分子量为30.2KD;病毒粒子含21条多肽,分子量范围在16.5—107KD之间。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血清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提纯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用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对四林棉铃虫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于进行了血清学比较研究。四株棉铃虫NPV分为两个包埋类型:单粒包埋型和多粒包埋型。soI.{3株和H.M株属前者,VHA 273株和XIA 10株属后者。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或病毒粒子只与它们同源抗血清有反应。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同一株NPV的多角体蛋白和病毒粒子各具有特异的抗原。四株NPV的多角体蛋白不仅与同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反应,而且也与异 源的多角体蛋白抗血清有交叉反应,说明四株NPV多角体蛋白具有共同的抗原。而四株病毒粒子与同源的病毒粒子抗血清有反应,在它们之间无交叉反应,表明四株NPv病毒粒子各具有自己特异的抗原。  相似文献   

8.
柏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分离及应用后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柏毛虫(DendrolimussuffuscusLajonquiere)幼虫尸中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平面图像为三、四边形和近圆形,直径1.2-2.5μm,病毒粒子杆状,大小约75×520nm。室内试验表明此株病毒对三龄寄主幼虫的LC50为5188个多角体/ml。野外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好于化学农药甲基1605和辛硫磷等,并有持久的后效作用。该病毒对经济昆虫家蚕、柞蚕和天敌昆虫七星瓢虫无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镜观察粘虫(Leucania separala)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不同株系内蒙株(简称N株)和阜阳株(简称F株)的多角体、病毒粒子及核衣壳在形态大小方面都没有很大差别,DNA分子大小也相近。但在SDS-PAGE多肽图谱及DNA酶切图谱上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经SDS-PAGE所得病毒粒子多肽图谱N株有17条多肽,F株有19条多肽。两株病毒DNA经BamHI酶切N株获得7条带,F株则有8条带,说明DNA酶切位点不尽相同。据此,生化分析能更快速、准确地进行株系分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利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HaSNPV)资源,为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对首次在朝鲜分离到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形态结构,结构多肽.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多角体直径0.36-1.3 μm,平均1.02μm,病毒粒子大小为326 nm×69nm.经SDS-PAGE分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多角体蛋白为一条带.多角体蛋白分子量为28.7kDa.棉铃虫核型多角体朝鲜株基因组经BamH I,EcoR I,HindⅢ和Pst I消化后,得到的内切酶图谱表现,与已报道的几个分离株比较类似.分子大小均为130.18kb.  相似文献   

11.
蓖麻蚕Samia ricini为大蚕蛾科樗蚕属的绢丝与食用的非滞育型经济昆虫,且是少数可以室内大量圈养的绢丝昆虫,全年可累代饲养.在蓖麻蚕室内大批量圈养的生产过程可能遭受毁灭性病害的侵害,包括蓖麻蚕微粒子病、脓病、软化病等,且随着累代对病原物的不停积累蚕病会呈现愈发严重的趋势,病原愈发难以清除.因此,对蚕病的监测是防控蚕病爆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掌上纳米孔测序仪MinION是一款便携式高通量测序平台,便于实地进行DNA测序并对病原物进行检测.本文通过MinION测序仪对蓖麻蚕病蚕DNA进行测序,并对未知病原物DNA序列进行分析,探讨了利用MinION测序仪鉴定蓖麻蚕病原的可行性,对蚕病的监测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以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Boisduval为材料,全面比较了雌雄蓖麻蚕减数分裂前期I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从细胞学角度证明了雌蚕减数分裂染色体完全连锁,而雄蚕发生连锁交换;详细观察了雌蚕减数分裂I双线期过程中性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发现其存在着自身配对的过程,进而对其起源进化假说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可能来源于一对同源常染色体片段的易位融合。  相似文献   

16.
17.
18.
蓖麻蚕rRNA基因中SAR对真核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蓖麻蚕核糖体RNA基因非转录间隔区(NTS)有一长约1kb所核骨架结合区(scaffold-associated region,SAR)。将这一序列克隆到含荧光素酶(luciferase)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Lu中,在阳离子脂质体的介导下对NIH3T3细胞进行瞬时转染(transient transfection)及稳定转化(stable transformed)株的筛选,然后检测SAR在瞬时转染及稳定整合条件下对荧光毒酶报告基因表达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稳定转化的细胞中,该SAR对lucicerase基因的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增强基因表达活性约15倍;而在瞬时表达的条件下,SAR激活基因表达的作用不明显。说明SAR增强基因的表达可能需要整合在染色体上才能完成,我们用Southwestern印9迹法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蓖麻蚕rRNA基因的SAR能特异性地与NIH3T3细胞核骨架蛋白结合,因此该SAR的作用具有非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20.
1. The quantitative varia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uric acid, citrate, nucleic acids and total and acid-soluble phosphorus in the pupal haemolymph of Philosamia ricini during metamorphosis have been studied. 2. The mean value for total nitrogen in the haemolymph and total loss in weight of the insects during metamorphosis have also been recor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