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2014年3月~4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记录到成小群活动的白领凤鹛,经过确认为西藏鸟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笔者在西藏昌都市八宿县、贡觉县、芒康县和昌都县先后观察并拍摄到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西藏首次发现。2013年9月29日,在八宿县然乌镇政府后方的湖边(29°30′17.28″N,96°45′25.44″E,海拔3 934 m),观察到2只白鹭成鸟,其体形纤瘦,全身羽毛白色,头部无羽冠,肩、背和前胸的蓑状羽也消失,呈冬羽特征;虹膜为黄色;眼先黄绿;嘴黑色,但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显淡黄色;胫与跗跖部黑色,趾黄绿色。2014年5月至6月,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4月5至6日,在西藏自治区拉萨河中上游、米拉山西侧(墨竹工卡县境内)的尼玛加热乡直孔电站水库(30°01′44.39″N,91°50′36.99″E,海拔3 898 m)观察到1只亚成年鸥类,该鸟较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个体大,嘴为浅粉色,喙尖端黑色,跗跖和趾为粉色,全身大体白色,羽有褐色纵纹,背羽和尾羽具有更显著褐色纵纹(图1),经鉴定为北极鸥(L.hyperboreus)(约翰·马敬能等2000,Mark 2009,曲利明2014)。查阅相  相似文献   

5.
赵超  范朋飞  肖文 《动物学杂志》2015,50(1):141-144
2014年1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于墨脱公路海拔1 437 m处(29°35′45″N,95°28′25″E)路边灌丛中发现1群约7只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经查阅文献,确认这是该物种在中国于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6.
刘锋  李炳章  徐磊  王渊  陈越 《动物学杂志》2022,57(1):123-123
2016年5月2日在墨脱县县城附近湿地(29°19′43.18″N,95°20′03.40″E,海拔1035 m),观察记录到苇鸦属(lxobrychus)鸟类1只。发现时,该鸟位于草丛中的一条小溪边,短暂停留,然后迅速藏匿于草丛中。5月3日再次到该位置观察,发现该鸟仍在该区域活动,并由草丛飞至蕨类植物上做短暂停留后,飞至草丛中藏匿。  相似文献   

7.
黑卷尾的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1998年的5-8月,对山西沁水县中村镇张马地段黑卷尾的栖息环境,行为习性,季节迁徙,种群密度,繁殖生物学,食物组成等进行了定位观察。  相似文献   

8.
2007~2009年每年5~7月对四川省绵阳地区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在绵阳,黑卷尾5月初迁入,5月中旬开始筑巢,巢深(6.73±1.41)cm、巢位高(6.38±1.27)m,巢内径为(9.88±1.54) cm,外径为(12.87±2.75) cm;5月底6月初产卵, 窝卵数多为3~5枚,平均卵重4.61 g,平均卵长径24.4 mm,平均卵短径17.4 mm;孵卵期(16±1) d,育雏期15~17 d,在幼鸟8~12日龄亲鸟育雏频次最高,平均为(8.23±2.13) 次/d.  相似文献   

9.
1 长吻鼩鼹 Uropsilus gracilis 采自怒江以西,紧邻缅甸的察隅县日东乡(东经98.10702.,北纬28.49247.,海拔3450 m)小河边针叶林下灌丛环境. 长吻鼩鼹属于鼩形目(Don E.Wilson and DeeAnn M.Reeder,2005),鼹科. 个体小,吻尖,吻由软骨形成,管状.体背自头前至尾基为淡棕褐色,腹面为深灰色;尾较长,尾上下一色,具鳞状环纹,尾尖具稀疏笔刷状长毛,突出于尾端;四足背淡棕色.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和2011年,笔者在西藏查瓦龙地区开展了小型兽类调查,采集的标本经鉴定包括克钦绒鼠Eothenomys cachinus和克氏田鼠Microtus clarkei,为西藏自治区新纪录。克钦绒鼠于1921年由英国大英博物馆馆长Thomas作为田鼠属Microtus的物种命名Microtus cachinus,模式标本产于缅甸北部克钦省和我国云南高黎贡山交界处,海拔2743m。多数学者认为高黎贡  相似文献   

11.
2018年11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29°48′25″ N,95°41′56″ E)海拔3 400 m处捕获1只缺齿鼩属动物。该个体背毛深灰色,腹面毛色稍淡,呈苍灰色;尾长明显大于头体长,背腹异色不明显,尾部末端缺少簇毛;头骨坚固,头盖骨隆起明显,颧骨板很窄,齿式3.1.1.3/2.0.1.3 = 28,这些特征与烟黑缺齿鼩(Chodsigoa furva)的鉴别特征一致。通过测定其Cyt b基因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缺齿鼩属已有同源序列构建的最大似然树显示,该个体与烟黑缺齿鼩聚为一支(支持率BS为100),与云南地区烟黑缺齿鼩的遗传距离在2.25% ~ 2.34%之间。基于以上形态和分子结果确认该个体为烟黑缺齿鼩,是该物种在西藏的首次分布记录。  相似文献   

12.
陈绪言  高刚 《西北植物学报》2024,44(6):1003-1008
【目的】横断山脉北部生物多样性丰富,最近10多年,有许多关于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考察报道。考察队于2023年6—8月在横断山北部开展了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结构调查,又获得了不少新的考察成果。【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对植物进行采集和拍照,制作标本,并进行分类鉴定,报道了采自西藏横断山北缘昌都察雅地区的8个西藏新记录种。【结果】分别为矮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拧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炉霍杜鹃(Rhododendron luhuoense H. P. Yang)、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长柱直枝杜鹃(Rhododendron orthocladum var. longistylum Philipson et M. N. Philipson)、南方雪层杜鹃(Rhododendron nivale Hook. f. subsp. australe Philipson et M. N. Philipson)、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细穗藜[Chenopodiastrum gracilispicum (H.W. Kung) Uotila]。【结论】新分布植物的发现对于西藏横断山区植物区系的补充具有重要意义。凭证标本保存于宜宾学院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3.
2019年8至9月,在西藏自治区察隅县察瓦龙乡和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分别采集到1号和2号白环蛇属(Lycodon)标本.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所采集3号标本均为贡山白环蛇(L.gongshan).此次在察隅所采集到的贡山白环蛇为西藏自治区蛇类分布新记录种.察隅标本体背以橄榄褐色为主,具不...  相似文献   

14.
于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调查了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站网芒康生态站所辖3县(八宿、左贡和芒康)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本次调查共计布设155条样线,海拔区间为2 270~4 610 m.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两栖动物共计有8种,隶于4科5属;爬行动物7种,隶于3科4属.其栖息地共有5种植被类型,Shannon-W...  相似文献   

15.
2019年2和3月,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记录到8种鸟类的新分布,分别是冠鱼狗(Megaceryle lugubris)、黄冠啄木鸟(Picus chlorolophus)、白腹凤鹛(Erpornis zantholeuca)、棕腹 鹛(Pteruthius rufiventer)、小盘尾(Dicrurus remifer)、冕雀(Melanochlora sultanea)、丽?(Sitta formosa)、丽星鹩鹛(Elachura formosa)。  相似文献   

16.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西藏墨脱县开展鸟类多样性调查期间记录到6种鸟类新分布,分别是大蓝仙鹟 (Cyornis magnirostris)、黄嘴角鸮 (Otus spilocephalus)、金胸雀鹛指名亚种 (Lioparus chrysotis chrysotis)、细嘴钩嘴鹛Sintextus亚种 (Pomatorhinus superciliaris intextus)、白喉姬鹟指名亚种 (Anthipes monileger monileger)、棕胸雅鹛assamense亚种 (Trichastoma tickelli assamense)。  相似文献   

17.
于西藏喜马拉雅南坡的陈塘沟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发现一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未记录的马先蒿属(Pedicularis)植物。通过文献查阅和详细的形态学比较,确定其为中国新记录种Pedicularis tamurensis T. Yamaz.,为其新拟中文名称:陈塘马先蒿。该种以前仅发现于尼泊尔,现也发现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此新记录种生长于海拔约2 900 m的冷杉(Abies fabri (Mast.) Craib)林下,与光唇马先蒿(Pedicularis fletcheri P. C. Tsoong)相似,主要识别特征为:叶对生,两面均密生短毛,羽状全裂至深裂;花序总状,花白色,盔瓣呈镰刀状弯弓,中间渐狭成喙,顶端2裂,下唇完全包围盔瓣。本文对陈塘马先蒿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介绍了其分布信息,并提供彩色图片便于鉴别。该新记录种的发现更新了国产马先蒿属植物的资料,丰富了中国植物多样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0月至11月在岗日噶布山脉南翼山脉(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观察记录到猛隼(Falco severus)和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经查阅以往文献,这两种鸟应为西藏自治区鸟类新纪录。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墨脱县德兴乡德兴大桥(29°19'23.21″N,95°17'29.23″E,海拔722 m)观察到猛隼2只,分别为黑色和栗红色,体型小于其他隼类,翅膀较长,尾较短;胸腹部为栗红色,区别于其他隼属鸟类(图1a)。11月2日对猛隼的捕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其休息时停于德兴大桥旁的枯树上,捕食时飞至空中,然后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