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生物量回归模型和生产力方程,研究了西双版纳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量(NPP)。雨林总生物量为692.590t·hm-2,总生物量分配为:乔木层占98.66%、灌木层占0.76%、木质藤本层占0.50%、草本层占0.09%,生物量主要集中于乔木层。雨林年平均NPP为25.764t·hm-2·a-1,其中各层次的NPP分别为(t·hm-2·a-1):乔木层23.972(占总NPP的93.04%)、灌木层0.749(占2.91%)、木质藤本层0.431(占1.67%)和草本层0.612(占2.38%)。乔木层NPP分配为(t·hm-2·a-1):凋落量11.566、叶虫食量0.694和生物量增量11.712。结果表明:西双版纳虽地处热带北缘,当地原始热带湿性季节雨林同样具有典型热带雨林一样高的生物量和NPP。  相似文献   

2.
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样地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规律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整个天山北坡,沿着天山的东西走向从山体的西段到中段再到东段,天山云杉林的生物生产力逐渐下降,即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其中,天山西部林区天山云杉林的生物生产力为9.336t·hm-2·a-1,中东部林区的生物生产力为6.576t·hm-2·a-1,两区相差2.760t·hm-2·a-1。本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探索天山云杉林生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规律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贡嘎山峨眉冷杉林凋落物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贡嘎山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凋落物量、凋落物特征及其N、P、K、有机碳的归还量,并探讨了它们在演替进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峨眉冷杉成熟林、中龄林和幼龄林的凋落物量依次为:2 809.925、2 787.086、2 043.585 kg·hm-2·a-1;其中N、P、K的归还量依次为:34.850、33.917、42.571 kg·hm-2· a-1。峨眉冷杉林凋落物量及其N、P、K的归还量较少,与我国其它森林区针叶林存在一定差异,而与美国西北部冷杉林相近。  相似文献   

4.
任豆林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粤北石灰岩地区以任豆(Zenia insignis)为主的自然林(萌生34年)的生产能力,并与任豆人工林(6年生)作对照。结果表明,在1992年7月调查时,自然林和人工林的现存生物量分别是125.38和10.34t·hm-2;平均增长量为3.69和1.72t·hm-2·a-1;木材蓄积量为86.35和9.93m3·hm-2;其乔木层总生产力为84284和21510kJ·m-2·a-1;对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利用效率为5.43%和1.39%。反映了任豆自然林现存生物量和生产力比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同龄萌生林,在1991年11月调查)现存生物量196t·hm-2低,而比热带和亚热带半干早区森林植物量分别107和98.7t·hm-2高。任豆人工林因盖度和叶面积指数比自然林低,故总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也比较低,说明任豆人工林尚有较高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5.
 以南亚热带鹤山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湿地松(Pinus elliotii)和荷木(Schima uperba)3种代表性人工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气象、水文、土壤及植物等方面的资料对CENTURY模型进行了参数化,模拟了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1985~2100年的C、N累积动态及其分配格局变化,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独立样本的双尾t检验,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995)。模拟结果表明,马占相思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PP)呈指数函数形式下降,约在20龄(2005年)时趋于稳定;荷木林的NPP持续缓慢增加;湿地松林的NPP基本维持恒定;20龄以前3种林分的年均NPP分别为12.2 t·hm-2·a-1、6.7 t·hm-2·a-1和2.5 t·hm-2·a-1。马占相思林生物量呈对数函数形式增加,20龄后增加很少;荷木林与湿地松林的生物量呈直线增加,约在2050年时,荷木林的NPP和生物量将超过马占相思林;2100年时马占相思、荷木与湿地松林的生物量将分别达到252.7 t·hm-2、352.4t·hm-2和226.3t·hm-2。荷木林具有更大C累积潜力。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N累积动态与其生物量累积动态相似,但马占相思林生态系统的N累积量远高于荷木林与湿地松林,至2100年时它们的N累积量将分别达到7.2t·hm-2、1.9t·hm-2和2.2t·hm-2。3种林分的C、N随着林分的发育将更多地分配到茎、枝和根部。马占相思林的叶C、N累积量约在2005年后分别下降1.85t·hm-2和0.20t·hm-2,荷木林的叶C、N累积则分别增加0.09t·hm-2和0.05 t·hm-2,湿地松林叶C、N累积分别增加0.57t·hm-2和0.02 t·hm-2,这一模拟结果显示了马占相思林冠层萎缩的内在原因。外来树种组成的马占相思林先锋群落冠层衰退过早,阳生性灌木的大量入侵和定居可能会滞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恢复进程。因此认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进行地带性森林植被恢复时,先锋森林群落的构建应以荷木等本地树种为主。  相似文献   

6.
秦岭巴山冷杉林粗死木质残体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秦岭巴山冷杉林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表明:1)林内粗死木质残体的现存量为15.848t·hm-2,平均死亡增枯量1.877t·hm-2·a-1,平均分解量1.310t·hm-2·a-1,周转时间约为12.09年;2)粗死木质残体在碳素和养分的保持方面具有一定作用,在野生动植物生境构成中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7.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碳循环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大气成分的组成,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以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近10年的定位研究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该类生态系统碳循环数值模式。结果表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典型生态系统每年从外界主要是大气中吸收的碳是10.3 t·hm-2·a-1,植物呼吸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通量为5.5 t·hm-2·a-1。森林植物干物质积存的碳量为4.8 t·hm-2·a-1,通过凋落物分解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通量为2.46 t·hm-2·a-1。森林同化的碳绝大部分以活生物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了,存留在活生物体和凋落物中的很少。通过对碳现存量的研究发现,所研究的森林生态系统碳现存量为165.05 t·hm-2,其中活生物体碳现存量为61.2 t·hm-2,死生物体碳现存量为104.05 t·hm-2 (包括土壤中碳),土壤碳现存量为96 t·hm-2。土壤碳储量占总碳储量的58%,土壤是该地区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碳库,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中碳储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整个区域碳储量整体动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南亚热带森林细根生产力与周转   总被引:57,自引:3,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0~40cm土层中细根(≤2mm和2~5mm)的现存量、死亡量、生产力和周转率,并比较了用“连续钻取土芯法”和“埋无根土柱法”来估算表层土(0~20cm)细根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40cm土层中,季风常绿阔叶林≤2mm和2~5mm细根现存量分别为6.59t·hm-2和4.81t·hm-2,死根比率各为29.9%和22.9%;针阔叶混交林≤2mm和2~5mm细根现存量分别为5.35t·hm-2和4.24t·hm-2,死根比率各为34.4%和24.0%。细根现存量的季节性变化不显著。季风常绿阔叶林细根年分解量、年死亡量和年净生产力分别为0.90,1.59,2.65t·hm-2·a-1 (≤2mm)和0.41,0.63,1.25t·hm-2·a-1(2~5mm),针阔叶混交林的相应数值各为0.80,1.4l,2.42t·hm-2·a-1(≤2mm)和0.37,0.62,1.21t·hm-2·a-1(2~5mm)。季风常绿阔叶林细根年周转率为0.57 (≤2mm)和0.34次·a-1(2~5mm),针阔叶混交林分别为0.69(≤2mm)和0.38次·a-1(2~5mm)。  相似文献   

9.
川西山地主要人工林种群根系生物量与生产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标准地法,对四川西部山地主要人工林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用D2H估测单株林木根系生物量的适合模型均以幂函数模型为最佳,所筛选统计模型的相关系数较高,在0.94~0.99之间;(2)根系总生物量大小排序为日本落叶松>峨眉冷杉>四川红杉>川西云杉,分别为37.832、24.907、18.320t/hm2和15.982 t/hm2,各级根的生物量占总根量的比例各不相同;(3)根系生物量集中在分布土层0.00~40.00cm,川西云杉占97.88%,四川红杉占96.78%,峨眉冷杉占95.65%,日本落叶松占99.72%;尤其在0.00~20.00cm土层分布的根最多,分别占77.13%,77.13%,65.02%和80.66%;在0.00~20.00cm,20.00~40.00cm和40.00~60.00cm的各层根系生物量分配比例,川西云杉为34121,四川红杉为2461,峨眉冷杉为1571,日本落叶松为63141;(4)川西云杉、四川红杉、峨眉冷杉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种群根系的生物量密度分别为10.782t/(hm2·m),8.230t/(hm2·m),14.546 t/(hm2·m)和13.211 t/(hm2·m);(5)川西云杉、四川红杉、峨眉冷杉和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种群根系生产力分别为0.57、0.83、0.71 t/(hm2·a)和1.64 t/(hm2·a).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武夷山甜槠林76龄成熟林内粗死木质残体的贮量、增枯量和分解量等进行了研究,对不同林龄甜槠林粗死木质残体的贮量动态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初步评述了它们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甜槠林成林粗死木质残体贮量为7.349t·hm-2,增枯量为1.425t·hm-2·a-1,分解量为0.512t·hm-2·a-1;(2)随着林龄增长,不同林龄甜槠林的粗死木质残体贮量呈“S”型动态模式,至58龄阶段达到最大值,其后渐趋稳定;(3)粗死木质残体是甜槠林生态系统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各养分元素贮量占该系统生物量分室总贮量的0.09%~1.91%,由增枯量实现的各养分元素归还量占养分元素归还总量的l.94%~4.48%。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ON THE CAUSES OF THE ZONING OF BROWN SEAWEEDS ON THE SEASH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17.
ON THE CAUSES OF THE ZONING OF BROWN SEAWEEDS ON THE SEASHO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ah M.  Baker 《The New phytologist》1909,8(5-6):196-202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