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山西省西部有黑热病散发。1981年7月5日至31日,在该点区的石楼、大宁二县及其北邻柳林和离石二县进行了白蛉种类调查。在四个县不同生境的20个点中,共捕获白蛉845只,经鉴定有四种: 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 Newstead, 1916 蒙古白蛉Phlebotomus mongolensis Sinton, 1928 许氏司蛉Sergentomyia khawi Raynai, 1936 孙氏司蛉Sergentomyia suni Wu, 1954 四种白蛉中,后两种仅于二点各发现3只,其余均为中华白蛉和蒙古白蛉,具体分布如下: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外文献记载,白蛉属(Genus Phlebotomus)副蛉亚属(Subgenus Paranhlebotomus)的蛉种已有6种和两个变种。过去在我国仅发现蒙古白蛉(P.mongolensis Sinton,1928)一种。1958年至1961年间,我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阿图什及甘肃省的酒泉与玉门等地的荒漠地区中发现了属于副蛉亚属的亚历山大白蛉(P.alexandri Sinton,1928),同时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内四川白蛉人工饲养及其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敏 《昆虫学报》1990,33(3):380-381
迄今白蛉属Phlebotomus Rondani & Berte阿蛉亚属Adlerius Nitzulescu在我国已有三个蛉种报道:即中华白蛉P.chinensis Newstead、长管白蛉P.longiductus Parrot和四川白蛉P sichuanensisLeng & Yin。其中四川白蛉系采自四川省理县,由冷延家、尹治成(Leng和Yin,1983)报道的。这些蛉种的成蛉在自然界的生态,以及中华白蛉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发育已有报道(Patton和Hindle,1927吴征鉴,1950;丁绍铎等,1957;熊光华等,1958)。作者为了配合白蛉分类学研究,于1987年9月在四川省理县薛城区采集了四川白蛉,并以20—30℃、相对湿度75—95%、酵母粉为饲料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室饲养和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蛉在我国的分布,据以往的调查,迄至1955年9月止,已定种者有19种。黑热病由白蛉传播已被公认。东北地区的黑热病分布于南部的广大地区,辽宁省的辽西和辽南有黑热病的散发存在。而东北地区白蛉的种类,直至1955年5月止,见于报告的只有竖立毛类的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及平卧毛类的鳞喙白蛉Phlebotomus squimirostris两种。  相似文献   

5.
1984年6月作者等在武隆县的岩洞内捕获中华白蛉(Phlebotomus chinensis)5只江苏白蛉(P.kiangsuensis)4只、歌乐山司蛉(Sergentomyia koloshanensis)8只和鲍氏司蛉(S.barraudi)42只。其中中华白蛉和江苏白蛉是川东地区首次发现,余2蛉种在该地区仅见于重庆(Yao&Wu,1946)。鉴于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传播媒介,所以本发现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川东地区首次发现中华白蛉和江苏白蛉@王光第$武隆县卫生防疫站 @尹治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冷延家 《昆虫学报》1964,(1):118-128
1938年姚永政、吴征鉴二氏报告海南岛有5种白蛉,即:施氏白蛉P.stantoni,鳞胸白蛉 P.squamipleuris,贝氏白蛉平原变种 P.bailyi var.campester,应氏白蛉海南变种P.iyengari var.hainanensis()和嘉积白蛉 P.kachekensis()。1956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在该岛又查见了中华白蛉P.chinensis()的雄蛉。著者于1957年4月至7月间在海南岛那大县的南丰镇和白沙县的大厦村、方亮村等地,捕获了白蛉  相似文献   

7.
徐蔭祺 《昆虫学报》1957,(4):496-496
白蛉在我国的分布是北方较多于南方。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记载的种类共有19种,包括变种。19种中分布在江苏省的有6种:(1)中华白蛉 Phlebotomus chinensis,(2)蒙古白蛉 Phlebotomus,mongolensis,(3)江苏白蛉Phlebotomus kiangsuensis,(4)鲍氏白蛉  相似文献   

8.
1973年7月在湛江市湖光岩采到白蛉207只,经鉴定包括六个蛉种:施氏白蛉(Phle-botomus stantoni Newstead,1914),平原白蛉(Sergentomyia campester Leng,1978),贝氏白蛉(S.bailyi Sinton,1931),应氏白蛉(S.ivengari Sinton,1933),海南白岭(S.haina-nensis Leng,1977)和鳞胸白蛉(S.squamipleuris Newstrad,1912)。其中平原白蛉和贝  相似文献   

9.
硕大白蛉吴氏亚种与微小白蛉新疆亚种的幼虫形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描述了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和微小白蛉新疆亚种幼虫的形态特征。编写了国内白蛉属4种白蛉已知幼虫的检索表。对微小白蛉新疆亚种和微小白蛉的幼虫形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仅在毕节和贵阳有过中华白蛉的记载(王菊生,1959),其他种类尚无报道。1963年7月2日至8月8日,我们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贯洞区新安公社的四个石灰岩山洞中捕得白蛉。同年8月10日,在贯洞区龙图的一个山洞和人房内找到白蛉,并在毗邻的黎平县下皮林一个类似的山洞中也采得标本。采集的白蛉标本部分经过鉴定,计有4种,其中有一种为新种。兹将这几种白蛉的名称、采集纪录报告于后,并对新种的形态予以描述。 1.江苏白蛉 Phlebotomus(Euphlebotomus)kiangsuensis Yao ef Wu 该蛉为贵州省首次纪录,曾在叮咬人时捕获。  相似文献   

11.
李拉姿 《昆虫学报》1957,(4):481-488
DDT是近十数年来被公认良好的杀虫药剂,目前除大量应用在农业方面外,也广泛用以杀灭公共卫生方面的害虫;尤其近年来在防疟措施中,几成为不可缺少的药剂。然而,它对蚊虫的杀害效力,随着蚊虫生态学研究不断发展,经常获得新的知识。1945  相似文献   

12.
甘肃荒漠地区蒙古白蛉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亚历山大白蛉(Phlebotomus alexandri Sinton 1928)生态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历山大白蛉(P.alexandri Sinton,1928)分布于苏联中亚细亚荒漠(彼得到谢娃,1957),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印度和北非等地的部分地区(Adler,1945,Sinton,1928,Theodor,1947)。以往国内尚无报告。1960年在甘肃河西走廊黑山湖荒漠进行白蛉调查工作时捕到这种白蛉,而且,数量相当大,故于1960年5—9月及1961年6—8月在该地对此种白蛉进行了系统的生态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多年前分离自湖北神农架林中采回的一份土样的一株小克银汉霉Cu137最近经我们研究定名为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新变种(Cunninghamella phaeospora Boedijn var.multiverticillata var. nov.)。它与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Cunninghamella phaeospora Boedijnvar. phaeospora)的异同在于:(1)两者均具有单轴分枝、分枝单生或成对的孢子枝,不同的是新变种的孢子枝除单轴分枝外还可轮状分枝,或单轴与轮状混合分枝,轮状分枝可多达3轮,每轮由3-8分枝组成,原变种则完全不形成轮状分枝;(2)两者的孢子枝主轴上的顶生泡囊均具各种形状并略呈棱角状,但新变种的侧枝上的饱囊常常是棒形的,原变种的侧枝上的饱囊则很少棒形;(3)新变种的假根很发达,可自菌丝、匍匐菌丝、孢子枝、泡囊等部位发生,而原变种的假根一般不很发达,而且只从菌丝或甸旬菌丝发生;(4)两者的小型孢子囊在形状、大小、刺等方面一致,但新变种的小型孢子囊无色至淡褐色,原变种的小型孢子囊则为淡褐色至深褐色;(5)新变种的菌落白色,至多在老后污白色至极浅的淡褐色,原变种的菌落自始即为深灰色。除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外,同属中还有另外三个分类群与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较为接近:印度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indica Baijal & B. S. Mehrotra)与印度刺孢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chinulata(Thaxt.) Thaxt. ex Blakeslee var. indica Baijal & B. S. Mehrotra]因菌落白色及孢子枝分枝棒形,轮生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verticillaata Paine)因孢子枝具数轮轮生分枝而与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这个新变种有一定的相似。但是,新变种无论是顶生泡囊还是侧生泡囊的直径都较上述三个分类群小得多;新变种的顶生饱囊往往不规则形状且略带棱角,而上述三个分类群则不是这样。还有,新变种的孢子枝分枝方式与印度小克银汉霉的颇为不同,新变种的小型孢子囊比印度刺孢小克银汉霉的小得多,其小型孢子囊主要球形至近球形,与轮生小克银汉霉的椭圆形至卵形也不一样。此外,新变种的假根系统极其发达,与同属中任何一种均不相同。将复轮生暗孢小克银汉霉新变种Cu137(+)与暗孢小克银汉霉原变种的一株分离自香港山边土壤的Cu 136(一)配合时只形成配子囊,但与原变种的模式菌株CBS 692.68(-)配合时则可形成少量的接合孢子囊。为了获得更多的接合孢子囊以观察它们是否可育的,我们将Cu 137和CBS 692.68同时接种到许多培养皿上,然后制片观察。用姆指轻轻、重复压盖玻片,可使接合孢子囊破裂以观察其内含物。结果,从100个以上的接合孢子囊中,仅在其中4个发现有接合孢子的形成,其余的都是空的和不育的。由于原变种尚未发现(+)配合型菌株,新变种则未发现(-)配合型菌株,原变种与原变种之间及新变种与新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尚未获得,而且全世界均未见有报道,无法和新变种与原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相比较,因此目前尚不能肯定新变种与原变种之间形成的有性型在形态上是否能代表这个种的有性型。但是,尽管如此,暗孢小克银汉霉的这两个变种之间配合形成的有性型的形态仍然是很有特征性的,足以把它与其它种的已知有性型相区别。  相似文献   

16.
从疏花毛萼香茶菜叶的乙醚提取物中一共分得七个二萜化合物,其中四个经各项光谱数据证明它们分别为毛萼乙素(1),毛萼晶甲(2),毛萼晶乙(3)和冬凌草素(4)。  相似文献   

17.
溶源菌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vat.israelensis H14)经热处理灭活游离噬菌体后的培养物,经紫外线(UV)和丝裂霉素(Mitomycin)诱导,得到三株烈性噬菌体,並分离到一株自发突变的烈性噬菌体。这四株噬菌斑形态不同的噬菌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和在20种血清型的32个菌株中的寄主范围各不相同,证明它们是四种不同类型的噬菌体。由于它们都是从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1897菌株中获得的,因此说明该菌株可能是多价溶源菌。  相似文献   

18.
甘肃南部山区及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中华白蛉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3—1974年我们对甘肃文县和陕北宜川等山丘地区的中华白蛉生态进行了调查,发现它与我国长江以北广大平原地区家栖习性的中华白蛉不同。在山区居民点内和野外的各种洞穴均有中华白蛉栖息。中华白蛉的季节,在野外比村内为早。野外雄蛉多于雌蛉,而村内则雌蛉远比雄蛉为多,它在村内的主要栖息场所是畜舍。根据生理龄期的分析,中华白蛉在村内吸血后停留约2—3天,大多数即飞往野外产卵,故村内的白蛉以吸饱鲜血、卵巢发育处于早期阶段的居多,而在野外则以胃血消化大半、卵巢发育即将成熟及产卵后又将再次吸血的白蛉为多。由此可见,山丘地区的中华白蛉具有半家栖的习性。 在甘肃文县和四川南坪山区的垂直分布调查中,发现野外山洞内的中华白蛉的个体和某些部位的结构比一般所见的中华白蛉(暂称为“甲型”)较大,雄蛉的触角列式亦与甲型有某些差异。我们把这种中华白蛉暂称为“乙型”。这一型中华白蛉的比例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大。 山丘地区的中华白蛉夜间在村内主要侵袭牛、驴等大家畜,吸血后多数栖息于畜圈内。如每年用杀虫剂喷洒畜圈一次,连续数年后,预计对半家栖中华白蛉的防制,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盐泽螺旋藻藻胆蛋白的分离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盐泽螺旋藻(Spirulina subsalsa)的水溶性色素粗提物经过硫酸铵沉淀和羟基磷灰石(HA)柱层析后可以分出两种藻胆蛋白,即藻蓝蛋白(c-PC)和别藻蓝蛋白(APC)。它们的纯度(指其在可见光部分的最大吸收与280nm处吸收之比)可分别达到7.27(c-PC)和6.55(APC)。而一般认可的纯度标准,PC为5,APC为6。纯化后的c—PC和APC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中仅见一条色带,其最大吸收峰分别在620nm和650nm,其室温荧光发射峰分别为642nm和657n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