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筛选适宜里氏木霉FS10-C菌株固体发酵的基质,并优化其发酵基本条件,以期为将该菌株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奠定基础。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固体发酵基质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初步确定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在50 L固体发酵罐中进行放大试验。结果表明,桔皮麦麸混合物为木霉FS10-C的最佳发酵基质,优化后的平皿固体发酵条件为:桔皮、麦麸按1∶1比例配伍,固水比为1∶1.2,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28℃,发酵14 d后产孢量可高达2.43×1010 CFU/g,且应用于固体发酵罐中发酵效果良好,产孢量达到1.44×1010 CFU/g。通过对固体发酵基质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可实现木霉FS10-C的高密度培养,降低制剂成本,具有规模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金龟子绿僵菌固态培养生物变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属于真菌类生物杀虫剂,本文研究了接种量、种龄、菌种代数等生物因素对金龟子绿缰菌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并对液-固两步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经过优化,得到金龟子绿僵菌产孢的最佳生物参数是:接种量为2.5g/100g、种龄为5~6天;采用固体二代种,培养6天,孢子产量可达1.531×1010孢子/g干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背景】莲子草假隔链格孢是空心莲子草的重要生防菌,但长时间保存或继代培养会导致该菌株产孢量和致病性显著下降。【方法】通过对初始菌株回接、分离、纯化和鉴定相继获得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分别在3、6、9d后对初始菌株、复壮一代和二代菌株进行产孢培养,比较其产孢量;同时比较分析了这3代菌株的液体发酵原液和1:10稀释液对空心莲子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获得了10株复壮一代和10株复壮二代菌株,20株菌对空心莲子草均有致病作用,且产生的分生孢子形态特征与初始菌株一致。与初始菌株相比,复壮菌株的产孢量显著提高且达到最大产孢量的时间显著短于初始菌株。其中,复壮二代菌株的孢子量是初始菌株的4.8倍,其次为复壮一代菌株,产孢量是初始菌株的4.1倍;复壮菌株达到最大产孢量的时间为3d,初始菌株为6d。复壮菌株一代和二代的原液对空心莲子草的致病性分别比初始菌株提高了4.65%和9.82%,1:10稀释液的致病性分别提高了25.79%和16.55%。【结论与意义】对长期保存或继代培养的空心莲子草生防菌复壮可显著提高其产孢量和致病性,对维持生防菌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提高对空心莲子草的防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褐色高温单孢菌(Therm om onospora fusca)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γ射线诱变孢子悬液,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了一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V5,与出发菌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1.8倍。接种牛粪发酵后,牛粪中粗纤维含量降低率为32.95%,是接种出发菌株相对降解率的1.7倍。  相似文献   

5.
粉红螺旋聚孢霉(粉红粘帚霉)是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重寄生菌,具有巨大的生防潜力。以实验室前期分离筛选的高效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菌株为材料,研究其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以厚垣孢子为接种体,其生长速度和菌丝鲜重与以分生孢子为接种体形成的菌落没有明显差异,但产孢水平提高6倍以上。粉红螺旋聚孢霉对高温和干燥的耐受程度较差,尤其分生孢子更为敏感。当加工温度范围在40–50℃时,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的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菌株67‐1的厚垣孢子耐紫外线能力明显优于分生孢子。在无保护剂条件下,紫外灯照射60s,厚垣孢子活性保持在62.6%,是分生孢子活性1倍以上。土壤抑菌作用对真菌厚垣孢子的影响相对较小,24h孢子萌发率为47.2%,而分生孢子仅为4.6%。除了百菌清,菌株67‐1厚垣孢子对多种化学农药有较强的耐受力,在药剂田间使用浓度下,厚垣孢子萌发率均大于70%,其中对15%恶霉灵、1.8%阿维菌素和3%克百威的耐受力显著高于分生孢子(P<0.05),而对井冈霉素和两种杀虫剂没有显著提高。对菌株67‐1的寄生性测定结果表明,2种孢子对核盘菌菌核的寄生能力没有差异,菌核感染达到4级的占58.9%–60.0%。106/m L浓度厚垣孢子与分生孢子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65%以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试验对链霉菌Men-myco-93-63固体发酵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以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一固体基质筛选、组合固体基质筛选及正交试验得到适宜链霉菌Men-myco-93-63产孢的固体培养基是大米:高粱:米糠:稻壳为2:2:3:3(W/W/W/W),试验中产孢量最高达到2.52×109 CFU/g.在此培养基的基础上研究了装料量、初始水料比、接种量和培养温度对其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链霉菌Men-myco-93-63产孢的适宜条件为:装料量为15 g/500 mL三角瓶,初始水料比为1.7:1.0(V/W,不计稻壳质量),液体接种量为7 mL,培养温度为28℃.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测定不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的生长速率与产孢量的基础上, 采用孢悬液浸渍法进行了对油茶新害虫--黑足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成虫的生物测定, 旨在筛选出感染该成虫的高致病力菌株, 为防治该虫提供新的生物资源。结果表明: 不同菌株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间存在显著差异, MaYTTR-04, BbFZ-17, MaZPTR-01和BbTK-01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接种后, 叶甲成虫累积死亡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高, 接种白僵菌7 d后, 成虫校正死亡率全部达到100%; 接种MaZPTR-01和MaYTTR-04两个绿僵菌菌株14 d后, 成虫死亡率分别为80.3%和78.8%。而且接种白僵菌后, 叶甲成虫的僵虫率显著较绿僵菌高, 尤其以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较好, 分别达到85.7%和75.8%。BbXJ-01, BbFZ-17和BbTK-01 3个白僵菌菌株的LT50最小, 分别为3.0, 3.3和3.4 d; MaYTTR-04和MaZPTR-01两个绿僵菌的LT50分别为6.0和6.2 d。结果说明, 白僵菌对叶甲成虫的致病力较强, 尤其是BbTK-01和BbFZ-17两个菌株, 不仅致死率高, 且致死速度快, 僵虫率高, 同时这2个菌株生长速度快、 产孢量大, 具有优良的生产特性, 在黑足角胸叶甲的生物防治中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改变液体发酵通气量和添加不同种类活性氧(O2-,H_2O_2,OH·),研究氧化胁迫对粉红螺旋聚孢霉67-1菌丝生长和产厚垣孢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胁迫对真菌菌丝和孢子的影响不同。低氧胁迫下,67-1菌丝生长状态发生改变,培养液装量越多,菌丝分枝越少,并且厚垣孢子产量越低。发酵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活性氧可以调控粉红螺旋聚孢霉厚垣孢子的形成。接种前添加5-6 mmol/L H_2O_2,菌株产厚垣孢子水平显著提高,浓度达到9 mmol/L时,67-1生长和产孢完全受到抑制。培养16 h后添加,67-1对H_2O_2的耐受力增强。培养基中添加甲萘醌能够抑制厚垣孢子的形成,培养16 h后添加350μmol/L甲萘醌则可以提高67-1厚垣孢子的产量。在Fe2+-H_2O_2体系中,不同添加时间高氧胁迫均能够显著促进厚垣孢子的生成(P0.05)。  相似文献   

9.
桔青霉生产核酸酶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通过紫外线和60Co两次育种得到的桔青霉W48高产菌株培养基的单组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又用正交实验对培养基的各组分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得到了产酶量最高的培养基组分(质量分数)是:KH2PO40.05%,K2HPO40.03%,酵母膏+蛋白胨0.7%,CaCl20.02%,MgSO40.04%,ZnSO40.03%,葡萄糖5%,pH5.5。最佳发酵条件是:接种量10%,装液量50 mL,摇床转速180 r/min,温度30℃,发酵时间66 h。用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发酵生产核酸酶的酶活力为758.10 U/mL,原始菌种产核酸酶的酶活力为272.26 U/mL,提高了2.78倍。  相似文献   

10.
蜡蚧轮枝菌固体发酵基质的筛选与组分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虫病原真菌一蜡蚧轮枝菌菌株Tri—BA81进行5种单一基质和4种合基质固体发酵,初筛出谷子单一基质和谷子+麦麸+磷酸盐组合基质为最佳发酵基质,后者的产孢量是前者的3倍多。选取谷子、麦麸、磷酸盐和稻壳为4个组分因子,每个因子分别设有不同质量比例的3个水平,按正交设计(L94^3)进行优化组合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产孢量最高的正交组合为5号配方,分生孢子产量达1.68×10^10个/g。  相似文献   

11.
12.
13.
黑曲霉G2.1.1.1.4菌株在产生植酸酶时受无机磷的反馈阻遏,并且植酸酶的产生与淀粉酶的产生存在相互抑制。对植酸酶固体发酵进行调控和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植酸酶产量。最适发酵条件下,植酸酶(PhytA)的产量可达62.1u/g.干基。  相似文献   

14.
ON MEASL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研究证明Paracarinachitids的外骨骼都不是由8个骨板组成,骨片具有清楚的微层构造,表明它们是由叠覆的生长层组成,每个生长节上有一个小刺,在顶端下侧面前端都有肾形缺凹。同一标本上存在顶端部的融合和远顶端部的分节彼此递交的现象表明这种表象上的差异是后期次生磷灰石包裹或腐蚀的结果;其下侧缘融合和下侧面无缝隙的现象说明将Paracarinachites spinus的骨片分成头板、中间板和尾板是没有根据的。骨片表面存在的针状体是成岩作用的产物,它是粘土矿物和磷酸盐针状结晶体而不是多板纲的骨针。凡此强有力地说明Yangtzechiton是Paracarinachites的晚出同义名。根据形态功能、组织结构,特别是叠覆状排列的骨片和孤立的生长节等特征,paracarinachitids 可能与zhijinitids有密切关系,但两者是否同源尚缺少进一步的证据、据此,笔者认为将paracarinachitids 暂置于分类位置未定的具骨片后生动物较妥。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