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疫苗接种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医疗干预措施。近年来,疫苗研发出现了突破性进展,国内外上市了多种针对重要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尽管如此,疫苗研发仍面临很大挑战,传统的疫苗设计存在诸多技术缺陷,目前仍没有疫苗能够用于防控诸如艾滋病、疟疾、寨卡病毒等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的传染病。随着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疫苗设计领域出现了保护组学分析、结构疫苗学和合成生物学等新的研究方向,这些新的技术平台为今后新型疫苗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重要策略。然而,目前许多疫苗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抗原产量偏低的问题,由此导致疫苗的生产成本较高、有效抗原含量低和免疫效果差等问题。为此,研究人员尝试了不同策略来提高病毒疫苗抗原的产量,以改进疫苗的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文中总结了近年来提高疫苗中病毒抗原产量的主要方法,包括改造病毒基因、改善病毒对细胞的适应性、优化抗原表达体系、改进疫苗生产工艺等方面。并分析了不同策略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疫苗抗原产量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佐剂技术等研究的迅速发展已明显提高了对控制传染性疾病免疫接种的研究。其研究进展促使产生了新一代疫苗技术,并使这些方法借助于疫苗接种能用于多种人和动物疾病的控制——很多免疫接种都要依靠新载体系统或活载体提供的精制亚单位抗原。然而,对抗原特性和疫苗技术研究的重新认识已使人们从着重研究应答中的宿主因素及免疫后宿主应答的调节方式等转向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其免疫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4.
病例对照方法学常用于评估疫苗获证后的效果。这些研究的结果可深入认识疫苗在“真实世界”环境中显示的保护水平,并常用于指导疫苗决策。然而,该方法的重大限制是存在偏倚及混乱因素的可能,病例对照研究中的不规范实施或不准确的解释其结果均会误导决策。2012年,数位专家齐聚一堂就近期用于评价疫苗效果的一些病例对照研究展开讨论;专家组对疫苗效果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收集、分析和结果报道最佳方案的建议,我们对其进行了总结。疫苗接种状况是关注的首要问题,但准确地和最小偏倚地评估可能是挑战性的。调查员应了解与疫苗接种有关的所有因素,研究范围内疫苗接种状况记载的有效性;在许多儿童缺乏免疫接种史记录情况下,病例对照研究或许不是评价疫苗效果的有效方法。为了避免偏倚,使用相同的方法从病例组、对照组收集疫苗接种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尽可能全面地捕获能导致疾病和疫苗接种之间的关联性混杂的变量也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有关,在依据分析计划中对之作出调整。在报道病例对照疫苗有效性研究结果时,调查员应描述适宜病例、对照中的入选者以及缺乏疫苗接种史记录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应重视疫苗效果的置信区间,而非点估计。病例对照研究是评价疫苗效果的有用方法;然而,为了更好地遵循循证疫苗的政策,必须高度关注数据的收集、分析及报道。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疫苗在人类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和预防中依然发挥着其他药物种类难以企及的重要作用。疫苗设计成功的基础在于有效地递送抗原物质以诱发强有力的保护性免疫反应,而疫苗递送载体的合理应用可以加强、改善、甚至改变抗原物质所诱发的免疫应答过程,从而带来优化疫苗接种效果,简化免疫接种程序等有益效果。目前研发中常用的疫苗递送载体可以分为生物载体(如病毒与细菌)与化学载体(如微针与脂质体)两类,在不同递送系统使用方面的重要考虑是有效地利用载体的装载能力和相应特性来达到理想的免疫效果。目前疫苗递送技术的快速进展为现代疫苗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疫苗的接种被认为是阻止时下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进一步蔓延的最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采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相关疫苗的研发。本文就SARS-CoV-2抗原表位分析、相关疫苗的研究进展以及疫苗接种潜在的风险等多个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评价各研发路线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对疫苗发展应用所面临的困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疫苗的接种在预防以及控制传染病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我国的免疫规划疫苗(一类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二类疫苗)以及疫苗接种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此外,还讨论了疫苗相关的安全事件及其教训。  相似文献   

8.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种重要措施。常用的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目前的亚单位疫苗多是采用重组DNA技术用微生物或哺乳动物细胞产生。但分子量较小的抗原很难用重组DNA技术制备,化学合成便成为较为简便的途径。合成肽疫苗是根据抗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的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安全性很高的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植物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韩梅  苏涛  祖元刚  安志刚 《遗传学报》2006,33(4):285-293
近些年,随着遗传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进步,疫苗(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等)的研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利用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植物疫苗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转基因植物(蔬菜、水果、农作物)的可食用部位表达抗原生产人或动物治疗用重组蛋白和疫苗的技术为可食性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展现了诱人的开发前景。植物来源的疫苗具有很多优势,如生产成本低、易于保存、免疫接种方便、甚至不需提取纯化等处理而直接食用。目前已有很多转基因植物疫苗产品投入开发和生产。文章综述了近几年转基因植物疫苗在表达系统、生产、生物安全/管理、公众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转基因植物疫苗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研究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动物疫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发展。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最有效的策略之一。目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疫病防控的需要,安全、高效、广谱、用量少、具有标记特征的新型疫苗成为研发重点。文中就近年来出现的黏膜疫苗、长效与速效疫苗、嵌合疫苗、纳米颗粒疫苗等新概念动物疫苗的发展、应用及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其发展方向,以期为动物疫苗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背景:在发展中国家,腹泻和营养不良仍是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营养不良会降低轮状病毒疫苗的效力的证据还是相互矛盾的。作者通过小鼠模型研究了轮状病毒疫苗接种(恒河猴轮状病毒,RRV)、轮状病毒感染(EDIM)和蛋白质能量失调(PEM),从而证明了营养不良会降低疫苗免疫原性和效力的假设。方法 :将正在哺乳期的3日龄野生型Balb/C幼鼠随机分配到控制饮食组(CD)或能导致PEM的等  相似文献   

12.
明胶是水痘减毒活疫苗中常用的冻干赋形剂组分,是源于动物组织的大分子蛋白质。由于明胶可能引起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且与某些民族的宗教信仰相冲突,近年来WHO建议减少和避免明胶在病毒疫苗中的使用[1]。我国目前在疫苗冻干保护剂方面的研究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明胶作为病毒性疫苗的冻干保护剂组分仍然广泛使用,但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应的药用辅料标准,因此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同时还应对疫苗中明胶含量、分布情况、以及对病毒的稳定性研究和替代物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以便将来在疫苗生产中取消明胶的添加。本文主要对常规使用的冻干保护剂1和不含明胶的冻干保护剂2进行对比,以便筛选出更适合的水痘疫苗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河南9个县农村地区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价第一类替代疫苗现状,为全省提高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和制定第一类疫苗使用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濮阳市、新乡市、南阳市、商丘市、洛阳市5个地市9个县18个乡镇32个村的1 463名2~7周岁农村儿童,疫苗接种知识及主要影响因素从调查儿童监护人获得,疫苗接种记录来自于儿童预防接种证,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 2003和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9个县农村儿童中第一类替代疫苗率最高的是甲肝灭活疫苗第一针,占20.6%,其次是首针次ACYW135(1)流脑疫苗和AC流脑结合疫苗(1),分别占适龄接种对象的13.8%、12.9%.第二类疫苗以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第一针次接种率最高,达到46.4%,Hib疫苗三针次接种率为12.6%,其次是水痘疫苗接种率为23.2%;口服轮状疫苗(RV)、23价肺炎(PPV23)疫苗接种率较低,分别为9.5%和7.3%.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方式、儿童类别、疫苗价格高低都是影响第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多少的主要因素,乡镇门诊化接种4~6针次和7针次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2.5%、6.9%,高于村级接种比例12.8%和1.9%;散居儿童疫苗接种针次高于托幼儿童(P<0.01);监护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接种通知方式、儿童是否留守等对二类疫苗接种针次影响不大或无影响(P>0.05).结论 不同县第二类疫苗替代一类疫苗率和种类不同;第二类疫苗接种率因各地接种方式、价格因素、重视程度和家长认知程度不同而差别较大;扩大以乡为单位接种门诊实施范围、降低第二类疫苗接种价格并加大托幼机构第二类疫苗的宣传等有利于提高第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和接种针次.  相似文献   

14.
肿瘤疫苗包括肿瘤治疗性疫苗和肿瘤预防性疫苗。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罹患传染病或接种疫苗可降低发生肿瘤的风险,为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了新思路。近年来,肿瘤预防性疫苗尤其是抗致癌病原体预防性疫苗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如乙型肝炎疫苗已证实对原发性肝癌具有预防作用,预防宫颈癌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已上市并广泛应用,预防胃癌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也已进入临床研究。其次,以肿瘤抗原作为有效成分也是制备肿瘤预防性疫苗的一种新思路。简述了病原体感染及疫苗接种对发生肿瘤危险性的影响,并对肿瘤预防性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概述。  相似文献   

15.
疫苗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公共卫生成就之一,是最经济、有效、安全和方便的疾病预防方式。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诸如天花等长期以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已被消灭。麻疹、破伤风、白喉、B型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其他病原体所致传染病也通过有效的疫苗得到了控制。统计数字表明.疫苗每年能够拯救近600万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6.
狂犬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犬病毒波及范围广,可感染人及多种动物,所致疾病症状严重,死亡率极高。国内狂犬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接种预防。本文回顾狂犬疫苗的研究概况,重点阐述述基因重组狂犬疫苗的研究进展,比较以不同病毒载体制备基因重组疫苗优缺点,并设想研制基因重组狂犬疫苗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国产犬用犬瘟热等六联弱毒苗接种33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健康大熊猫,分别采集每只大熊猫免疫前以及免疫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1个月的血清样品,采用细胞中和试验测定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效价,并对接种疫苗后的所有大熊猫个体进行连续1年的健康资料记录.结果表明,所有接种疫苗的大熊猫均未出现任何与疫苗相关的副反应,该疫苗接种对大熊猫是安全的;部分老年、成年和亚成年的大熊猫(13/33)在疫苗接种前已经存在CDV抗体(≥1:4);2只老年大熊猫在疫苗接种后仅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8),另外2只老年大熊猫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1:4);部分成年大熊猫(9/15)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1:4),仅部分成年大熊猫(6/15)在疫苗接种后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22);部分亚成年大熊猫(8/9)在疫苗接种后能够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22),少数亚成年大熊猫(1/9)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 (<1:4);幼年大熊猫(5/5)疫苗接种后可产生CDV抗体,2周至1月内达到高峰,CDV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都明显高于老年、成年和亚成年大熊猫(P<0.05);少数幼年大熊猫(1/5)疫苗接种后CDV抗体达到1:127,但3个月后所有幼年大熊猫CDV抗体就陡然下降(≤1:16).由此表明,在现有的免疫剂量和程序下,犬用犬瘟热等六联弱毒疫苗难以有效刺激大熊猫产生CDV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8.
《生物磁学》2013,(15):I0003-I0004
英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无须注射的疫苗接种技术。实验证明用新技术接种的疫苗同样有效,并能避免疫苗注射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及不便。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月刊上。  相似文献   

19.
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医学家卡塔琳·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修饰的发现对于开发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有效mRNA疫苗至关重要。疫苗接种是预防感染性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到目前为止,疫苗已经从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进入到了第三代核酸疫苗。两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掺入修饰碱基的体外转录mRNA可以逃避不良的免疫激活,解决了体外转录的mRNA过度引起炎症反应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含假尿苷的mRNA能更有效地进行翻译。同时 德鲁·韦斯曼对于递送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爆发后,以两位科学家的研究为基础,mRNA疫苗的研发技术体系被完善,在COVID-19疫情期间为人类抗击SARS-CoV-2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疫苗发展的过程、mRNA疫苗中重要的核苷酸修饰和脂质纳米颗粒技术、针对SARS-CoV-2的mRNA疫苗以及技术发展的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葛瑞  罗微  谷海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2):224-227, 23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属于Ⅰ类致癌因子,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的首要病原菌。目前临床疗法存在诸多不足,而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对抗大多数细菌感染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防治H.pylori感染的研究热点,可作为抗生素疗法的补充。目前尚未研发出高效、安全的H.pylori疫苗,选择合适的抗原是研制疫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H.pylori疫苗研发领域经典抗原的研究进展,从分泌型毒力蛋白抗原、菌体表面抗原和胞内蛋白抗原三方面作一综述,为H.pylori感染预防的新策略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