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活化石是指现存的一些古老生物,其类似种只存在于化石中,例如我国的大熊猫、银杏、水杉等。新西兰有一种活化石叫作喙头蜥,是新西兰本土生物的重要代表,仅次于国鸟奇异鸟。如果说奇异鸟是因为无翼而奇特,那么喙头蜥则是因为古老而珍贵。喙头蜥(Sphenodon punctatus)不是蜥类,而是喙头目的唯一现存种,仅存在于新西  相似文献   

2.
在新西兰及其周围的小岛上,你可以见到一种很奇特的小型爬行动物——楔齿蜥。它是爬行动物喙头目中仅存的一种,它的形态构造相当原始、古老,和科学工作者在两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的一些喙头类化石构造很相似,其骨胳特征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可是昔日颇为繁盛的这类爬行动物。现在已经几乎灭绝了,这种楔齿蜥只有在新西兰被保存下来。因此古生物工作者特别重视它,称它是“活化石”。楔齿蜥的样子乍一看很象四脚蛇(蜥蜴),但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类动物。楔齿蜥有一个大的三角形的  相似文献   

3.
爬行动物鳞片的微结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脆蛇蜥(Dopasia harti)和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头部、背部和腹部鳞片的微皮纹结构及感受器特征。结果表明,3个物种的微皮纹和感受器存在种间差异。北草蜥和王锦蛇背部及腹部微皮纹均为狭长带状,脆蛇蜥为不规则多边形。北草蜥和王锦蛇颔片上有感受器,北草蜥无。脆蛇蜥腹部微皮纹上无小齿状凸起,北草蜥和王锦蛇有,与北草蜥相比王锦蛇的小齿状凸起更宽更长。王锦蛇的眼部微皮纹为向上竖起的脊,而其他部位的鳞片为具有小齿状凸起的狭长带状结构。本研究共收集整理17科99种的背鳞微皮纹数据和8科25种的感受器数据,对微皮纹特征和感受器形态进行祖先重建发现,狭长带状背鳞微皮纹主要存在于蜥蜴科(Lacertidae)、游蛇科(Colubridae)和石龙子科(Scincidae)中,而鬛蜥科(Agamidae)、蛇蜥科(Anguidae)、蟒蛇科(Boidae)以及蝰蛇科(Viperidae)的大多为多边形;较原始的感受器形态为无感觉毛的透镜状,这一结构在有鳞目动物进化中发生多次演化。本研究发现蛇蜥的鳞片表面微结构更接近于蛇类动物。因此,有鳞类动物鳞片微皮纹特征和皮肤感受器的形态是对其所处环境多重压力的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山茶象Curculio chinensis(Chevrolat,1878),又名油茶象甲、茶籽象甲,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体长6.7-8.0 mm,体壁黑色,覆盖白色和黑褐色鳞片。前胸背板两侧基部和小盾片的白色鳞片密集,鞘翅的白色鳞片排列成不规则斑点,中间之后有1横带,腹面完全散布白毛。喙细长,雌虫喙长几乎等于体长,触角着生于喙基部1/3处,雄虫喙较短,为体长的2/3,触  相似文献   

5.
作者整理1958年在云南思茅采集的昆虫标本时发现三种库蚊系属新种,均只有雄性。现将其形态描述如下: 1.毛股库蚊 Culex(Lophoceratomyia)pilifemoralis,新种 雄性 黄褐色中型蚊种。翅长约3毫米。 头部 枕部被有黑褐色直立叉状鳞片及狭弯鳞片;眼侧缘被有淡色狭弯鳞片,并形成一宽灰色区。喙黑色,基部下面无鬃。触须与喙约等长,黑色;基部外侧有一行小毛,长节内侧面近基部1/2部分有一行透明短硬小毛,末两节上只有少数长毛。触角黑色;梗节内侧有一钝突起;第6节(梗节作第一节计)有一丛淡黄色长毛及5枚叶状鳞片,鳞片长度约  相似文献   

6.
按蚊属按蚊亚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勐朗按蚊Anopheles(A.)menglangensis,新种(图1~9) 雌蚊一中型。喙及触须有一致深棕色鳞片,无白环及浅色鳞片。喙及触须显著长,喙基部鳞片粗糙,触须由基部至尖端均显得粗糙(图5)。头顶部有浅色长鳞片及长毛,枕部有直立叉状深棕色鳞片。触角的皮肤及毛均比雄蚊深,呈深棕色,球节肤色黄,无明显的扁平鳞片。  相似文献   

7.
徐启丰 《昆虫学报》1963,(2):229-232
1960年4月作者在海南岛工作时,曾捞获库蚊幼虫数条,其中一部分经饲养羽化分别得雌蚊2个,雄蚊3个,现经鉴定证明系一新种。兹将其形态描述于下: 琼中库蚊 Culex(Lophoceratomyia)chiungchungensis新种 一、成虫 小形棕黑色品种。翅长雄蚊约2.5毫米;雌蚊约3毫米。 雌性——头 顶部被以黑色竖立窄鳞,前部及二侧眼缘有白色扁平鳞片着生。头部的鬃均为黑色。触角、触须及喙均为黑色;触须长约喙的1/8。  相似文献   

8.
中间眼     
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条件,在演化发展中,动物界有各种各样的感光器官。现存脊椎动物一般具有一对侧生眼。在七鳃鳗、硬鳞鱼类(ganoid fishes)、少数真骨鱼类(特别是幼体)、无尾类幼体、某些无尾类成体、喙头蜥(sphenodon)和某些蜥蜴类等,除侧生眼外还具有机能的第三眼,这种眼位于头顶正中线上,所以叫中间眼(median eyes)。  相似文献   

9.
董隆熙 《昆虫学报》1955,(3):309-316
雄蚊 身体较白蚊伊蚊略小。 头 头顶的中间部分有一从扁平的白色鳞片,其余的鳞片为灰黑色。触角、触须、唇基和喙均为黑色。触角第2—12节各节的长度均大於宽度;第2—12节的总长长於第13节。喙正常,与前腿约等长。  相似文献   

10.
烙铁头     
烙铁头蛇 Trimeresurusmucrosquamatus(Cantor)由于它的形状极象作烙印用的老式烙铁而得名。也有人叫它野猫种、金钱斑、笋壳斑、烂葛藤、老鼠蛇、恶乌子、蕲蛇盖等别名。它的头呈典型的三角形且较长,颈细小。头背部都是小鳞片,有“∧”形的暗褐色斑纹。头侧有颊窝。  相似文献   

11.
郭鹏 《生物学通报》2002,37(6):29-29
爬行动物是最早出现的真正陆栖脊椎动物 ,是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为了适应特殊和复杂的陆上生活环境 ,爬行动物在一些器官系统的组成和机能方面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其生殖系统也不例外。1 雄性交接器官 在生殖季节 ,爬行动物全部种类毫无例外地都要在陆地上或由水登陆进行繁殖 ,行体内受精。为了保证体内受精的顺利完成 ,在生殖系统的组成上爬行动物雄性发展了交接器官。但是不同的类群在雄性交接器官的形态和结构上有所不一样。爬行动物现生种类有 4目 :龟鳖目、鳄形目、喙头蜥目和有鳞目 ,除了分布于新西兰的喙头蜥目 (仅含…  相似文献   

12.
陈欣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7,26(2):392-394,I0008
对一个物种变异特征的研究在种及种下分类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CIB)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馆藏铜蜓蜥(Sphenomorphus indicus)标本430号为对象,对其鳞片数目及排列的变异做了统计分析。鳞被特征是有鳞目蜥蜴亚目物种重要的鉴别特征,本文主要研究了铜蜓蜥吻鳞、上鼻鳞、额鼻鳞、额鳞、前额鳞、眶上鳞、额顶鳞、顶间鳞、顶鳞、颈鳞、鼻鳞、颊鳞、颞鳞、上唇鳞、下唇鳞、颏鳞、后颏鳞、颔片、背中线鳞、腹中线鳞、环体一周鳞的特征及其变异情况,并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计算鳞片的变异频率、变异范围、平均鳞片数目。根据鳞片变异频率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数量恒定无变异的鳞片、可出现变异的鳞片、绝对有变异的鳞片。发现:①过去文献对于颈鳞有无的判断存在不足;②西藏墨脱地区标本头部眶上鳞、额顶鳞、顶间鳞数目和排列方式的特殊变异现象。研究结果为今后铜蜓蜥的鉴别提出了更准确的标准,并建议今后应对铜蜓蜥西藏墨脱居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解释其头部鳞片特殊变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生命世界》2008,(12):32-33
穿山甲 穿山甲又叫蚁鲮鲤、石鲮鱼,属哺乳纲穿山甲科。不同个体的成年穿山甲体重和身长差异很大,身长50~100厘米,体重22~37公斤。穿山甲最大的特点是几乎全身覆盖角质鳞片。  相似文献   

14.
1986年9—10月,在辽宁省北镇县城东河滩沙地采到97号丽斑麻蜥Eremiasargus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了形态观察(见表)。其中上唇鳞两侧均为9枚的34尾,均为10枚的16尾,有1例雌性丽斑麻蜥的右侧上唇鳞第四枚分裂成14枚小鳞片。下唇鳞两侧鳞片数相等的65尾,其中两侧均6枚的56尾。腹面大鳞一横排鳞片数若为13或15枚的,其中靠一侧必有1枚鳞片较小,但仍大于背部和体侧鳞片。股孔数均为7—12枚,两侧相等者35尾。观察项目平均上唇鳞鳞片数左7891011右789101112左9.27个体数21052267313443151右9.26下唇鳞鳞片数左56789右5678左6.28个体数37216423692…  相似文献   

15.
<正> 栎树类(Quercus)多年来因遭受象虫危害,种子质量大为降低,受害严重者可达60%以上,一般20—30%左右。 麻栎象Curculio robustus Roel.在泰山、平邑等地,主要危害麻栎Queucus acutissima Carr.及栓皮栎Q.variabilis Bl.的种实。 一、形态特征 成虫 长卵圆形,体黑色,鞘翅密被黄褐色和少数深褐色鳞片。头部小,紫褐色,有光泽;触角着生于喙上,雌虫着生在喙1/2处,雄虫着生在喙端部2/5处。触角的索节第二节长于第一节。鞘翅中线之后有一明显浅色横带,鞘翅各  相似文献   

16.
四种利用不同生境蜥蜴运动能力的形态特征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体态特征、功能表现和生境利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是当前生态形态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焦点。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分别利用开阔地面、草丛、岩石、树丛生境的 4种蜥蜴 (中国石龙子、北草蜥、山地麻蜥和变色树蜥 )的形态特征和运动能力 ,着重探讨蜥蜴运动能力与形态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4种蜥蜴的头体长大小依次为 :中国石龙子 >变色树蜥 >北草蜥 >山地麻蜥。就相对体长而言 ,中国石龙子 >山地麻蜥和北草蜥 >变色树蜥 ,而头大小、附肢长度和尾长的种间差异趋势则相反 ;体高的种间差异为北草蜥 >中国石龙子和变色树蜥 >山地麻蜥。在平面上 ,山地麻蜥和北草蜥的速度显著大于中国石龙子和变色树蜥 ;在斜面上 ,变色树蜥和山地麻蜥的速度显著高于中国石龙子。变色树蜥斜面附着能力最强 ,中国石龙子最弱。生境利用不同的蜥蜴形态迥异 ,运动能力亦因此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结果支持动物形态特征与其功能表现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油菜筒喙象~(**)Lixus ochraceus Boheman是一种蛀茎害虫,近年来在我区成了油菜主要害虫。 一、形态特征 成虫 长纺锤形,体长10—13毫米,体宽2.5—3.0毫米。初羽化,全体棕红色,有白毛,交配、产卵期生灰白短毛。头和前胸背板褐色,有不规则刻点,中央有一条深褐色纵线。喙向前下方斜伸,稍弯曲。触角膝状,11节。前翅  相似文献   

18.
丽棘蜥,鬣蜥科棘蜥属,俗称“蛇王”、“七步倒”、“变色龙”等。非蛇、无毒;其头部呈三角形,似鼠、似蛇,嘴大扁,舌蓝色,眼后长一根棘,颈部长棘6—8根;具四肢,有爪,尾细长,卵生;全身披黄绿色变色鳞片,其貌丑陋吓人,故有“蛇王”等之称。丽棘蜥常栖海拔  相似文献   

19.
空气凤梨叶片蜡质成分及叶表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凤梨是一类依靠叶片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特殊植物类群。为进一步探讨其叶片功能,以五种空气凤梨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其叶表结构和蜡质成分。结果表明空气凤梨叶表面覆盖有白色、蜡质、葵花状的鳞片,由翼状细胞、环状细胞和碟状细胞三种细胞构成。叶片蜡质成分中以低极性的烃、醇、酮、酯等物质为主,可起到有效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对五种空气凤梨叶片蜡质成分总含量分析表明,小精灵空气凤梨﹥贝克利空气凤梨﹥维路提拉空气凤梨﹥女王头空气凤梨﹥电卷烫空气凤梨。而相关性分析则表明,蜡质成分总含量与空气凤梨鳞片总面积呈显著的正相关,暗示空气凤梨叶片蜡质成分主要存在于叶表的鳞片上。  相似文献   

20.
白兀鹫     
正白兀鹫隶属于隼形目(Falconiformes)、鹰科(Accipitridae)、白兀鹫属(Neophron),是一种小型的秃鹫。它的身长不超过70厘米,翅展长度为1.5~1.8米,体重不超过2千克。它有黑白两色的羽毛、长着羽毛的颈部和尖细的喙,显然与其他种类的秃鹫大不相同。白兀鹫具有广泛的分布区域,自非洲佛得角到咸海及印度,自法国南方到非洲东部。它来往于各种不同环境,是一种喜欢炎热气候的鸟类,有时也会出现在温度极低的高海拔地区。在2012年,观鸟者在我国新疆也拍摄到了白兀鹫,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