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翔华 《动物学报》2007,53(3):470-480
研究了寄生于鲤鱼及草(鲩)鱼的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hathi)的多样性.作者在1986-2000年收集材料,遍及中国19个省及自治区.在江苏等5省只收集到其它寄生虫的材料,故结果未列入附录1和2.研究结果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的地理分布截然不同.寄生于鲤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黄河水系的西北地区及黑龙江水系的东北各省及长江上游的四川、云南和贵州,南方各省的鲤鱼不感染这种绦虫.寄生于草鱼的鱊头槽绦虫分布于沿珠江水系的广东、广西及闽江水系的福建,感染池塘的幼龄草鱼,天然水体中未发现感染阳性的草鱼.交义感染试验表明,寄生在这两种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有极强的宿主特异性,草鱼感染的头槽绦虫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排出发育完全的胚胎卵,而鲤鱼感染的头槽绦虫排出的虫卵多为早期分裂卵,甚至在盛夏,水温在28℃-30℃的情况下也无例外.虫卵发育程度不同,卵的孵化期也有差异.在同等温度28℃-29℃时,草鱼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1.69±0.17 d;鲤鱼的头槽绦虫虫卵的孵化期为3.98±0.3 d.此外,种群结构也有明显区别,草鱼的头槽绦虫在繁殖季节,体长<1 cm的幼虫占种群的主体,年终时绦虫全部从宿主体内消失,生活周期从初染至消敛约1年;鲤鱼的头槽绦虫主体全年皆为孕节成虫,在Ⅱ龄商品鱼中继续繁殖.本研究表明,鲤鱼及草鱼的寄生鱊头槽绦虫显示的多样性是因长期适应不同生活环境从而演化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动物学报 53(3):470-480,2007].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报道了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在我国感染的鱼类宿主种类及其地理分布。鱊头槽绦虫是一种世界性广布鱼类寄生绦虫;它起源于亚洲地区并伴随着宿主鱼类向外引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在我国鱊头槽绦虫广泛分布于从北至南的自然水域或养殖水体中(辽河、海河、额尔齐斯河、伊犁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等流域);感染宿主鱼类达31种,其中鲤科(Cyprinidae)26种、鳢科(Channidae)1种、塘鳢科(Eleotridae)1种、慈鲷科(Cichlidae)1种、胎鳉科(Poeciliidae)2种。在调查的各水系野生鱼类中,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各大流域池塘养殖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几乎都有头槽绦虫的寄生。作者根据头槽绦虫的流行特征认为马口鱼和赤眼鳟可能为该绦虫在自然水体中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3.
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 Rudolphi,1808)隶属绦虫纲)Cestoidea)假叶目(Pseudophyl lidea)头槽科)Bothriocephalidae),主要寄生于海水及淡水鱼类 ,偶见于两栖类1,典型寄生部位为宿主的前肠 ,可直接影响宿主进食 ,严重时会引起宿主贫血以致死亡。该属包含的种类很多 ,仅Yamaguti21959年记载的寄生于鲤科鱼类的头槽绦虫属就有71种 ,其中危害养殖鱼类健康的多数寄生于淡水鱼类 ,B. scorpii可能是惟一危害海水经济鱼类的种类3.    相似文献   

4.
两种淡水鱼类假叶绦虫的生活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 假叶绦虫对鱼类养殖有很大的危害性,如寄生在海鸥Larus tridactylus等鸟类的舌形绦虫(Ligula intestinalis)其后充尾蚴寄生在鱼类腹腔内,成长后虫体的体积和重量几与宿主相等,此舌形绦虫病(ligulosis)蔓延在内陆的淡水湖或水库造成巨大损失。其他如三枝钩绦虫Trianophorus nodulosus是狗鱼常见的寄生虫,其后充尾蚴寄生在河鲈等鱼类,无论幼虫或成虫均是淡水养殖及资源保护的敌害。广东省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相似文献   

5.
大型多钩槽绦虫与隐藏新棘虫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建平 《生态学报》2000,20(4):615-619
大型多钩槽绦虫和隐藏新棘虫单独在黄鲜肠道内分布时,其分布益十分相似,相似性系数r=0.9226(P〈0.01),当两种寄生蠕虫在黄鳝中共同感染时,随着大型多钩槽绦虫的生长,其分布位置明显前移而隐藏新棘虫的分布位置则显著后退,生态2位重叠明显下降。两种寄生蠕虫种间正关联显著,它们在宿主人共存并不改变它们的感染速度。  相似文献   

6.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省西北部高原地区检查野生草食动物7种、208只(头),感染有绦虫成虫的48只(头),其中感染裸头科绦虫的6种、34只(头),感染率18.48%,共获得裸头绦虫5属、8种。本文首次报道我国寄生于啮齿类的巨首无摄腺绦虫及新种道孚双宫带绦虫的形态。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裸鲤体腔寄生蠕虫群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海湖裸鲤体腔为三种寄生蠕虫寄生,即裂头绦虫裂头蚴,舌状绦虫裂头蚴和对盲囊缄虫的三期幼虫,这几种蠕虫不同大小的青海湖裸鲤中数量差异很大,将其看作一个组分群落,并根据其发生数量进行模糊聚类和极点排序,结果将其分为二个亚组分群落,即体长小于150mm的青海湖裸鲤体腔蠕虫亚组分群落和体长大于150mm的个体的体腔蠕虫亚组分群落。这与宿主的行为和食性改变有密切关系,舌状绦虫与另两种蠕虫间有显著负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我曾见过一只大猫吐出一条绦虫,约有0.4厘米宽,15厘米长,头上有钩,这种绦虫是否寄生在猫的胃里?叫什么名称? (陕西安康中学张天忠) 答:从读者来信所述虫子的长短宽窄和头上有钩来看,它是宽头绦虫,而不是在人体寄生的有钩(猪肉)绦虫。这种绦虫的囊虫害生在鼠肝里,猫经常吃老鼠,所以猫也有这种绦虫寄生。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库马口鱼肠道寄生蠕虫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2004年8月到2005年11月在丹江口水库调查的847尾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肠道内共获得寄生蠕虫14种,其中线虫7种,复殖吸虫4种,棘头虫2种,绦虫1种。该寄生蠕虫群落以广谱性寄生虫为主。杜父鱼驼形线虫(Camallanus cotti)、鱊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acheilognathi)、卡斯杆咽线虫(Rhabdochona cascadilla)和木村小棘吻虫(Micracanthorhynchina motomurai)为群落的核心种。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蠕虫群落随着马口鱼的体长和食性的改变而发生显著的变化。群落核心种的感染强度与马口鱼体长呈显著相关关系。种间相关性分析表明群落结构呈非随机组合,种间感染强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时群落种间关系受到马口鱼的体长和食性以及季节变化的显著影响。马口鱼肠道寄生蠕虫群落在宿主较大个体或夏秋季节中更容易形成显著的种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外源精子对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基因组的影响,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和微卫星技术对经两代连续人工诱导,遗传背景一致的雌核发育草鱼以及母本草鱼和父本鲤鱼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10个随机引物在雌核发育草鱼中共检测到104个RAPD位点,在鲤鱼中检测到103个位点。7对微卫星引物在雌核发育草鱼中共扩增出4个微卫星位点,在鲤鱼中检测到22个位点。两种方法在雌核发育草鱼和鲤鱼中所检测到的位点均没有一个相同。根据RAPD和微卫星分析数据进行的遗传相似度分析表明二代人工雌核发育草鱼群体与其一代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草鱼母本的遗传相似度从0.9903到1.000,与父本鲤鱼的遗传相似度为0.000。这些实验结果证明在适当的紫外线处理强度下,鲤鱼精子的遗传物质能够被完全破坏,不会对雌核发育草鱼的基因组造成遗传污染。  相似文献   

12.
长江水系钱草鱼遗传结构及变异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44,自引:10,他引:34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长江中游的湖北嘉鱼与江西瑞昌两个地理群体和中游的汉江和湘江两大水系的鲢和草鱼的群体进行了遗传学研究。发现长江水系链的遗传变异要高于草鱼,与现今生物量成反比的反常现象。鲢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嘉鱼→湘江→瑞昌→汉江。草鱼遗传多样性从大到小的分布是瑞昌→汉江→湘江→嘉鱼,鲢和草鱼的遗传多样性地理分布并不一致。遗传分化指数Gst分别为12.3%和17.5%,表明鲢和草鱼的四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分化度较低,可能与地理较近和基因交流频繁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辽宁淡水鱼类寄生艾美虫属二新种(真球虫目:艾美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艾美虫属Eimeria Schneider,1875二新种:寄生于鲢、鳙肾脏的柳壕艾美虫,新种Eimeria liuhaoensis sp.nov.。寄生于草鱼肾脏的草鱼艾美虫,新种Eimeria ctenopharyngodoni sp.nov.。  相似文献   

14.
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冬季分别对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ferrmequinum)越冬群消化道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寄生蠕虫群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济源市人工隧道马铁菊头蝠越冬期消化道寄生蠕虫共有5种,2种吸虫,即济源中孔吸虫(Mesotretes jiyuanensis)和朝鲜斜睾吸虫(Plagiorchis koreanus),2种绦虫,即垦丁蝙蝠绦虫(Vampirolepis kengtingensis)和东北蝙蝠绦虫(V.toohokuensis),1种线虫,即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Strongylacantha pretoriensis)。2006~2007年越冬期缺少了垦丁蝙蝠绦虫。2005~2006年越冬期总感染率为94.74%,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3.68%和63.18%,2006~2007年总感染率为91.30%,吸虫和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78.26%和65.22%。两个越冬群感染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比较高的是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优势种以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为主;所感染蝙蝠体内寄生2种蠕虫的蝙蝠个体在两个冬眠群中占蝙蝠总数的比例都比较高(约50%以上);虫体数量在30条以内的蝙蝠个体约占蝙蝠感染总数的75%以上。数量较多的朝鲜斜睾吸虫、济源中孔吸虫和比勒陀利亚圆钩线虫在越冬群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彼此间没有明显的协同或排斥作用,这3种寄生蠕虫的寄生事件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结果表明,济源市人工隧道越冬马铁菊头蝠群消化道寄生蠕虫感染率比较高,不同年度冬眠期消化道内寄生蠕虫除朝鲜斜睾吸虫的平均强度和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之外,相同种类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冬眠期蝙蝠寄生蠕虫的群落结构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5.
九江头槽绦虫病韩志泉(首都师范大学生物学系100037)1概况随着我国淡水渔业的发展,尤其南苗频繁北运,致使一些鱼寄生虫病有蔓延流行趋势,象常流行于两广、闽、鄂的九江头槽线虫病。自1976年起至今,已在北京平谷、丰台、通县、海淀,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大型多钩槽绦虫在黄鳝体内寄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检查了500尾黄鳝。统计表明:黄鳝感染大型多钩槽绦虫的感染率为7.6%,感染强度是2.7,黄鳝感染此种绦虫为一个随机过程。大型钩槽绦虫在宿主种群中的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图式,其负二项分布参数k=0.0345,p=5.9078,长度在5cm以上的绦虫对宿主的正常生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绪言广东水产实验所淡水养殖组1953年在广东南海九江镇展开工作时群众反映当地的幼鲩蔓延着一种“干口病”。病鱼显得非常瘦弱,不摄食,浮游水面,继而大量的死亡。有的农民认为“干口病”是因为饲料不足,有的农民认为这种病和饲料无关。当时,经作者检查病例,发觉肠内寄生大量的绦虫。这种绦虫经叶亮盛先生鉴定,认为是头槽绦虫属(Bothriocephalus)的一新种,命名为九江头槽绦虫 B.gowkongensis 。从1953  相似文献   

18.
司氏伯特绦虫感染猕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氏伯特绦虫(Dertiella studeri,下称绦虫)的成虫一般寄生于猕猴(Macaca mulatta)的小肠中,但其囊尾蚴往往侵犯重要器官,对猴子的健康影响较大。了解其感染率、寄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改变,对于预防和治疗猕猴的绦虫传染有一定的意义。现将近年来尸检所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摸清贵州古茶树资源组成与分布,为区域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线路调查的方法,对贵州省内古茶树进行全面调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贵州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年龄结构特征及生长状况。结果:(1)资源调查涉及338个分布点,记录了7 816株古茶树,隶属5种2变种;(2)赤水河-綦江水系是疏齿秃房茶现有分布中心、乌江水系是茶现有分布中心、都柳江水系是突肋茶现有分布中心;(3)古茶树垂直分布于海拔200 m到2 500 m之间,随着海拔升高,分布的物种数越多,在1 000~1 500 m海拔段物种数量达到峰值,随后海拔越高物种数越少;(4)古茶树树高一般在10 m以下,地围在20~100 cm的居多,平均冠径集中在3 m以下,绝大部分古茶树生长势正常,也存在因生境影响而处于衰弱或濒危状态。结论:调查显示贵州古茶树资源共7种,含5种2变种,存在疏齿秃房茶、茶、突肋茶等3个物种的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生长状况良好,少数处于衰弱或濒危状态,亟需加强古茶树保护与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20.
自Gresson 1962在Nature上报道了绦虫的精子发生及结构以来,至今已报道了近70种绦虫的精子结构。法国Justine(1991,1995,1998)对寄生动物的精子结构有较深人的研究,并对寄生扁虫的精子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有相关综述,对绦虫精子的系统学特征研究中,概述了11个目、43属、56种真绦虫精子结构的相关信息,不仅从精子的结构,而且从精子的发生过程来研究其系统意义,归结出真绦虫的一些共源性状如:绦虫的成熟精子中缺乏线粒体并且存在冠状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