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种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邹媛媛  刘洋  王建华  宋未 《生态学报》2011,31(10):2906-2914
植物种子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与种子相联合的微生物的组成﹑功能﹑演替、它们之间关系及其与宿主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种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它们对种子以及植物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种类植物种子联合的微生物群落由于受到种子本身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差异。论述了种子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主要研究方法、种子微生物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种子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种子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对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丰富种子生物学的内容,对种子科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种子生态学: 种子在群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生态学研究中,其涵义要比植物学上种子的概念宽泛有时也指果实。作为种子植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从其发生、发育到成熟、传播、萌发以至成苗都与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着。因而种子生态学是研究种子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种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种子发育与成熟的环境调节(生殖分配和结实格局)、种子性状、种子捕食、种子传播(包括种子雨)、种子库、种子休眠、种子萌发、幼苗建成和种群更新等,其中种子传播、土壤种子库、种子休眠与萌发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3.
海草床面积的急剧减少已引起人们对海草床生态修复的重视, 种子在海草床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该文系统归纳了近年来有关海草种子的研究概况及其应用进展: 从种子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对海草种子的形态结构、发育、散布、休眠和萌发进行了归纳比较; 提出了在研究天然海草种子库的同时, 有必要建立人工海草种子库的观点, 并指出建立和完善人工海草种子库需基于种子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 以指导种子的采集和保存; 对海草种子的播种方式和利用种子修复海草床的途径进行了阐述, 并指出了目前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对海草种子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提出海草种子生态学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在应用方面, 仍然需要以提高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为研究重点, 并指出如果利用由种子获得的人工幼苗进行海草床修复, 需首先解决幼苗成活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种子地理学:概念及其基本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种子地理学"的新概念,给出了定义,并归纳了种子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阐述了种子地理学的科学问题和主要任务.种子地理学是在植物地理学、植物群落学和种子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种子从宏观至微观各种生物学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种子性状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趋势.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种子质量的地理学;2)种子化学成分的地理学;3)种子形态学性状的地理学;4)种子细胞学性状的地理学;5)种子生理学性状的地理学;6)种子遗传学性状的地理学;7)花和果实的地理学.开展种子地理学研究,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种子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与干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7,自引:7,他引:50  
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研究是涉及植物的适应或进化、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过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方面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内容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按Grime的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分类、植物营养繁殖与干扰适应、种子形态学与干扰适应、土壤种子库与干扰适应、植物繁殖体传播和萌发与干扰适应论述了当今极受关注的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与干扰关系,简述了我国干旱区干扰与植物生活史繁殖对策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种子为繁殖体的植物更新模型研揪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种子植物的自然更新过程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影响种子植物更新过程因子的研究主要涉及3个阶段,即种子生产、种子运动(主要为种子扩散的过程)和种子萌发、幼苗建成以及幼树生长到成树。一些完整的理论和实验模型被提出。反过来模型的研究促进了野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关于种子植物更新的定性模型和定量模型陆续被提出,定量研究种子植物的更新过程将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种子植物更新过程的3个较为完整的定性模型,即Chambers等的种子命运模型、Clark等的补充限制模型和Nathan等的时空模型,以及2个定量模型,即Vander和Boehning等的种子扩散模型。  相似文献   

7.
种子大小变异的进化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种子大小是植物生活史的核心特征之一。从4个方面综述种子大小变异进化生态学研究:(1)理论及研究方法;(2)环境、系统发育和母系影响;(3)进化机制;(4)生态学和进化意义。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荒漠植物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种子粘液是在种皮外层细胞的高尔基体内产生并分泌到胞腔内或细胞壁层的吸湿膨胀的一类果胶类多糖物质。具粘液种子的植物大多生长在荒漠地区,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和车前科等类群中。粘液的存在对荒漠植物种子的扩散、萌发、防御以及幼苗的生长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是荒漠植物适应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之一。对粘液种子的研究不仅可全面揭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及其进化生态意义,还可为研究基因控制的糖类生物合成和分泌、细胞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及形态分化建立理想的模式体系。为此,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种子粘液的研究进展,并重点探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1)种子粘液的化学成分:(2)粘液及粘液种皮的形态特征:(3)粘液细胞分化与粘液生物合成的细胞学及基因调控机制以及粘液的释放方式:(4)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我国荒漠植物种子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西部荒漠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荒漠植物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风  谭敦炎 《植物学报》2007,24(3):414-424
种子粘液是在种皮外层细胞的高尔基体内产生并分泌到胞腔内或细胞壁层的吸湿膨胀的一类果胶类多糖物质。具粘液种子的植物大多生长在荒漠地区, 广泛存在于十字花科、菊科和车前科等类群中。粘液的存在对荒漠植物种子的扩散、萌发、防御以及幼苗的生长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是荒漠植物适应干旱少雨的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之一。对粘液种子的研究不仅可全面揭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及其进化生态意义, 还可为研究基因控制的糖类生物合成和分泌、细胞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及形态分化建立理想的模式体系。为此, 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该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种子粘液的研究进展, 并重点探讨了以下几方面问题: (1)种子粘液的化学成分; (2)粘液及粘液种皮的形态特征; (3)粘液细胞分化与粘液生物合成的细胞学及基因调控机制以及粘液的释放方式; (4)种子粘液的生态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推动我国荒漠植物种子生态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及西部荒漠区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次到中国学术访问, 得知许多中国学者围绕植物种子在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开展了多学科的研究。此次《植物生态学报》种子生态学专辑将向读者集中介绍中国学者在种子生态学这一有趣专题的研究进展。该专辑刊登了23篇论文, 包括19篇研究论文和4篇综述论文, 涉及种子传播、种子性状、种子休眠和萌发、土壤种子库以及幼苗生长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等多方面的研究内容, 我们对这些论文进行了简单的评述。由于篇幅的限制, 该专辑所刊登出的论文只是当前中国学者对植物种子多方面研究的一小部分内容。该专辑的刊出将为国内外学者对种子研究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也将向参加中国2013年第四届国际种子生态学学术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介绍中国学者在种子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肉果植物扩散过程和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肉果植物扩散的生态学过程在最近得到生态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扩散过程包括果实搬运、果实消耗、种子雨、种子取食、种子库动态、萌发和幼苗定居等。许多过程涉及到果食性动物和肉果植物之间的互惠的协同进化关系。对最近15a关于肉果植物扩散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综述,探讨在生境、微生境、景观和区域等常用的空间尺度上,肉果植物扩散和定居过程的格局与机理。  相似文献   

12.
种子重量与海拔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中重要而尚存争议的问题。本文对中国123科853种2879份野生植物种子的重量在海拔上的变化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种子重量总体上与海拔呈负相关,种子重量级别多样性和生活型多样性随海拔上升呈阶梯状下降。但7级种子中,只有100级种子的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7种生活型中,只有灌木和匍匐草本的种子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在种水平上,只有82%的物种种子重量与海拔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我国种子重量与海拔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遗传和环境对种子重量的影响,对植物育种、森林管理以及入侵植物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种子重量与海拔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重量与海拔的关系是植物生态学中重要而尚存争议的问题。本文对中国123科853种2879份野生植物种子的重量在海拔上的变化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种子重量总体上与海拔呈负相关,种子重量级别多样性和生活型多样性随海拔上升呈阶梯状下降。但7级种子中,只有10。级种子的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7种生活型中,只有灌木和匍匐草本的种子重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在种水平上,只有8.2%的物种种子重量与海拔存在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我国种子重量与海拔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遗传和环境对种子重量的影响,对植物育种、森林管理以及入侵植物的防治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顽拗型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及种子顽拗性的进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顽拗型种子的形态、大小、含水量、植物分类、植物生态方面的一般特性,分析了顽拗型种子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并讨论了种子顽拗性的可能进化模式,进而指出顽拗型种子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顽拗型种子一般千粒重和体积较大,含水量较高,萌发迅速且多无休眠特性;产生顽拗性种子的植物分布很广,与其系统分类地位无关,但多起源于湿润的生境;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种子顽拗性是原始性状或是衍生性状,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种子生理学和生态学家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方法: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全国4省区8个旗县甘草野生种群的地上植株形态特征,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结果:(1)不同甘草种群的荚果数、荚果腺毛长度、种室数目、每荚种子粒数和结实率5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荚果长度、荚果厚度、荚果腺毛密度和种子长度4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荚果厚度、种室数目等5项形态特征与经度呈显著相关,只有荚果腺毛长度1项指标与纬度显著相关。结论:甘草野生种群荚果与种子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其变异趋势以经向变异为主,光照因子差异是导致地理变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温度因子和水分因子,其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地理变异规律并分析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方法: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全国4省区8个旗县甘草野生种群的地上植株形态特征,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甘草荚果和种子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形成的生态学机制。结果:(1)不同甘草种群的荚果数、荚果腺毛长度、种室数目、每荚种子粒数和结实率5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荚果长度、荚果厚度、荚果腺毛密度和种子长度4项指标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荚果厚度、种室数目等5项形态特征与经度呈显著相关,只有荚果腺毛长度1项指标与纬度显著相关。结论:甘草野生种群荚果与种子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其变异趋势以经向变异为主,光照因子差异是导致地理变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温度因子和水分因子,其相关关系可用多元回归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7.
植物顽拗性种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植物顽拗性种子的概念、物种分类、形态、分布及一些生理生态特征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顽拗性种子脱水敏感性的原因和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探讨其可能的进化地位和贮存技术。同时,对顽拗性种子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即加强生境调查,更新顽拗性种子植物数据库,从形态学、生理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种子顽拗性本质。  相似文献   

18.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也是多种有益微生物和病原菌的传递载体。种子微生物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健康程度、品质及产量等密切相关。随着微生物生态学和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有关植物微生物组的研究突飞猛进,尤其植物微生态相关的根际微生物组和叶际微生物组的研究已经成为焦点和热点。相比之下,对植物种子内生微生物组的研究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细菌是种子内生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本文将重点从种子内生细菌的类群组成、生物学功能、传播途径和核心微生物组四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剖析当前种子内生微生物组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种子异型性及其生态意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异型性是指同一植株产生不同形状或行为种子的现象。根据异型种子在植株上的生长位置, 种子异型性可划分为地上下结实性和地上种子异型性两类。此现象已在26科129属292种被子植物中报道。异型性种子植物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荒漠和盐渍土地区等干扰强烈的环境, 在菊科和藜科中最为常见, 主要出现在一年生植物中。种子异型性在避免密集负效应、减弱同胞子代间的竞争、采取两头下注策略以适应时空异质性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进化生态意义。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种子异型性的研究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 1)种子异型性的概念、类型和种类, 2)具有异型种子植物的生境和生活型, 3)异型种子的生态学特性, 4)种子异型性的理论模型, 5)种子异型性的生态意义。在综述文献的基础上, 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针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提出两点建议: 1)系统调查具有种子异型性现象的植物种类, 摸清其生物学特性; 2)确定研究种子异型性现象的模式植物, 从生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角度来研究种子异型性的个体发育机制及分子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20.
王静  闫巧玲 《生态学杂志》2017,28(5):1716-1726
干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并影响森林的更新和演替.动物传播种子是种子更新的必经阶段,其对森林干扰的响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未来的森林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对于明确森林演替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森林干扰对动物传播种子有效性(包括动物传播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研究的生态学意义,全面揭示了自然干扰(火干扰、林窗干扰等)和人为干扰(生境破碎化、狩猎、采伐等)对动物传播种子数量、传播距离以及传播后幼苗更新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干扰通过影响动物种群动态,进而造成动物传播种子数量发生了改变,动物传播种子的距离对干扰的响应基本表现出轻微负相关;干扰对传播后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因干扰类型的不同而复杂多变,干扰迹地环境因子的变化也影响着传播后的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干扰对动物传播种子有效性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火干扰迹地恢复过程、增益性的干扰(如抚育、间伐、林窗)等对种子传播有效性影响研究的匮乏,以及忽略了温带森林内的干扰对动物传播种子的影响等.今后,应开展干扰对种子传播有效性的长期研究;对于干扰多发地带的森林,应高度重视增益性干扰影响动物传播植物种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