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它以血管壁上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和大量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堆积为主要特征。这些因子调节着固有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转归,最终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就是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κB)。过去它都被一直认为是一个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主要是由于它调节许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促炎基因的表达。最近有文献报道说NF-κB有可能在促炎、抗炎、细胞的生存和增值方面巧妙地监护着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平衡。因此,本文就NF-κB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的启动、泡沫细胞的形成、炎症、免疫、平滑肌细胞增值、纤维帽形成、细胞凋亡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核因子κB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具有多种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它在正常情况下在胞浆内与抑制蛋白(IκB)结合而呈非活性状态。当细胞受到各种刺激原如紫外辐射、细胞因子(如TNF-α、IL-1)、活性氧作用时,NF-κB与IκB解离并进入细胞核内,与特定的启动子结合,从而调控各种基因的表达,如细胞因子、炎症因子、黏附分子等。NF-κB在炎症发生时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及肿瘤发生中NF-κB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以NF-κB作为药物作用的靶点,通过调节NF-κB的活性,可改善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周围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而AS的慢性炎症性特征已被广泛认可,从早期内皮功能紊乱到最终的斑块破裂,炎性进程伴随于AS形成的各个阶段。核因子-κB(NF-κB)作为调控炎症信号的重要转录因子,通过调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免疫受体、氧化应激相关酶等一系列特异基因的表达而参与AS的病理过程,并在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AS形成及防治相关研究中的重要靶点。本文通过概述近年来关于NF-κB通路的信号传导在AS形成中的作用,回顾本通路相关药物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NF-κB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为以NF-κB为靶点的抗AS药物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重要原因是病变部位炎症反应的加剧,而巨噬细胞作为粥样斑块内主要的炎症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起主导作用.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重要促炎因子,促进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激活斑块内的巨噬细胞,上调各种炎症因子,从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Ⅱ受体阻断剂、调血脂药、干扰素-β、雌激素等药物可减轻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壁炎症反应,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NF-κB家族特征及其调控途径和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F-кB(nuclear factor-кB)广泛存在于机体细胞中,与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应答、细胞生长、分化、发育、凋亡、粘附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一类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本文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NF-кB家族成员、NF-кB活化及调控途径,以及NF-кB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余国鹰 《生理通讯》2005,24(4):93-93
自从动脉粥样硬化是炎性疾病的论点提出后,个体的危险,决定于脂质与种种代谢因子、氧化因子和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受氧化修饰的LDL在动脉内膜水解,产生促炎、趋化性因子,后吸引及活化炎性细胞……。从此,发现参与炎症级联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评估其功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激活因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和核因子-кB在豚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和肺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白色雄性豚鼠随机分为:①正常对照组;②哮喘组.卵清蛋白致敏并激发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气道及肺组织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和核因子NF-кB(P65)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哮喘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CARM1和NF-кB(P65)在对照组和哮喘组均有阳性表达,主要在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组织成纤维细胞胞核表达.正常对照组和哮喘组CARM1和NF-кB(P65)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哮喘豚鼠气道上皮及肺组织CARM1和NF-кB(P65)在细胞胞核高表达,提示CARM1可能通过增强募集NF-кB到相关位点激活NF-кB信号转导通路,并启动了多种前炎性基因和免疫调节基因的转录激活从而诱发哮喘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一种多向性的转录因子,它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应答相关分子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它在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哮喘、肿瘤等疾病的发展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机体防御性反应,但严重或长期的炎症则会造成机体损伤。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组以慢性、周期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长期、反复的肠道炎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肠道纤维化及癌变的风险,而核因子NF-κB与炎症反应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NF-κB的作用与UC的联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一员,具有趋化、吞噬、免疫及分泌等功能。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过程中的炎性因子趋化,大量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变为"泡沫细胞",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通过免疫及分泌功能生成肿瘤坏死因子α等物质加速病变的进展,其功能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息息相关。ADRP作为PAT家族蛋白中的一员,因在脂滴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ADRP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分子,不仅在病变中起着提高炎症反应与调节脂质代谢的双重作用,而且通过限制泡沫细胞的形成,而影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热休克转录因子1的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u C  Ren AJ  Yuan WJ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51-154
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 HSF1)是调节细胞保护性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表达的主要转录因子,可被热应激、氧化应激等多种理化因素激活.近年研究表明,HSF1具有抗炎症作用:HSF1可抑制TNFα、IL-1β、M-CSF等致炎因子表达,促进IL-10等抗炎因子表达,并降低NF-κB、AP-1等致炎转录因子的活性.HSF1上调热休克蛋白和抑制炎症的双重活性,提示其很可能是联系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张悦  唐印华  宋光 《生物磁学》2011,(24):4975-4977
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是一种多向性的转录因子,它参与多种炎症和免疫应答相关分子基因的表达,同时也参与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它在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哮喘、肿瘤等疾病的发展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炎症是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机体防御性反应,但严重或长期的炎症则会造成机体损伤。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组以慢性、周期性炎症为特征的肠道疾病,长期、反复的肠道炎症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增加了肠道纤维化及癌变的风险,而核因子NF-κB与炎症反应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就NF-κB的作用与UC的联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Kong XM  Jiang CT  Li Y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3):255-257
抵抗素(resist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抵抗素抑制脂肪细胞形成,调节机体的糖代谢与脂代谢,具有促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具有致炎因子的特征。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抵抗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作为一种促炎因子,抵抗素可以通过导致内皮功能失调,促平滑肌增殖迁移,促巨噬细胞的脂质沉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等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本文介绍了抵抗素的生理功能、调节因素,并讨论了抵抗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炎症和持续的获得性免疫应答被认为是造成梅毒螺旋体感染后机体病理损伤的主要原因.Tp膜蛋白是介导炎症反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Tp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对Tp膜蛋白的研究是认识其对宿主的致病性和进行致病机制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类似研究甚少.因此有必要进行Tp膜蛋白的致病性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Tp0751重组蛋白潜在的前炎症活性.结果表明,Tp0751重组蛋白可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THP-1细胞表达CKs(IL-1β,TNF-α和IL-6).进一步研究表明,Tp0751重组蛋白可以激活NF-κB的表达;TLR2抗体、CD14抗体、MAPKs/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和NF-κB抑制剂PDTC均可明显抑制NF-κB的激活和CKs的表达.初步结果证实,Tp0751重组蛋白可通过TLR2和CD14途径激活MAPKs/p38和NF-κB诱导THP-1表达CKs,其可能是Tp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现在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实验和临床证据表明适应性免疫应答可加速或抑制AS.适应性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其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或抗体发挥促炎或抗炎作用,某些T细胞和B细胞亚型在AS进程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Th17和Treg细胞可根据微环境改变表型,提示T细胞可能具有可塑性.此外,脂质代谢和适应性免疫系统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最近卡那单抗抗炎血栓形成结果研究为治疗AS的抗炎症策略提供了关键支持,针对免疫系统的免疫调节或疫苗接种也是治疗AS有希望的途径.本文就近年来适应性免疫应答在AS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展望其作为诊断和防治心血管疾病靶点的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5.
小胶质细胞控制着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的免疫功能,在各种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某些信号通路的激活引发的神经炎症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胶质细胞是神经炎症的主要介导者,不同的刺激促进小胶质细胞极化,不同极化类型的小胶质细胞能分泌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神经炎症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临床研究和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小胶质细胞极化介导的神经炎症有关. 小胶质细胞极化参与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包括NF-κB信号通路激活、呼吸爆发、补体受体3信号通路、NLRP3炎症激活、cannibalism受体1、Notch-1信号通路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激活. 本文就小胶质细胞极化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AS)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血管壁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循环细胞以及固有免疫原性细胞(例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综合作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中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胆固醇超负荷形成的泡沫细胞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Krüppel样因子4(KLF4)是一种关键的抗炎转录因子,尤其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已被证实发挥了重要的血管功能保护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KLF4是否在AS过程胆固醇对VSMCs的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该研究旨在探讨KLF4在AS进展过程中VSMCs泡沫细胞样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小鼠AS造模结果显示,KLF4缺失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P<0.05),并增加动脉壁脂质蓄积(P<0.05)及血清胆固醇含量(P<0.05),加速AS进展。细胞内油红O染色及胆固醇含量测定研究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内胆固醇蓄积(P<0.05)。Q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KLF4缺失促进VSMCs胆固醇摄取、合成、促炎因子分泌及巨噬细胞黏附和胆固醇损伤诱导的巨噬细胞标志物的表达(P<...  相似文献   

17.
探索CXCR4阻断剂AMD3100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分子机制.36只8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普食组、高脂组和AMD3100组.ELISA法测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采用氧化酶法测定apoE-/-小鼠血清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HE染色检测apoE-/-小鼠主动脉根部横切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胸主动脉CXCR4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小鼠动脉组织TNF-α、NF-κB mRNA和蛋白质表达.AMD3100组小鼠主动脉根部横截面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高脂组严重,AMD3100组小鼠胸腹主动脉炎症因子TNF-α、NF-κB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表达增高,但血脂TG、TC、HDL-C和LDL-C含量与高脂组均无显著性差异.AMD3100组小鼠外周血SDF-1α水平和动脉壁CXCR4表达低于高脂组.结果表明:AMD3100通过上调炎性因子表达及下调SDF-1/CXCR4 轴促进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8.
凡栋  吴立玲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3):F0003-F0003
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脂肪因子之一,因其可以调节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受到高度关注。血清脂联素以三聚体、六聚体和高分子量形式存在,球状脂联素作为脂联素的蛋白水解产物和脂联素的主要活性片段也存在于人血循环中。但是,不同形式的脂联素的生物学功能还存在争议。重组球状脂联素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骨骼肌和培养的肌细胞脂肪酸氧化。但人们注意到高分子量脂联素与总脂联素的比值而不是脂联素的绝对量决定了人和啮齿类动物对胰岛素的敏感性。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中高分子量脂联素选择性降低。最近Yoshiyuki等发现,球状脂联素可以激活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NF-κB),诱导促炎症因子和粘附分子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高脂饮食叠加炎症刺激诱发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在转录水平及信号转导方面探讨三七皂苷(PNS)防治炎性因素诱发AS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分别腹腔注射给予无菌医用液体石蜡、酵母多糖(Zym,20mg/kg,1次/3天)、Zym(20mg/kg,1次/3天) PNS(100mg/kg,1次/天)。所有大鼠均喂食含3%胆固醇的高脂饲料。9周后,取血测定血脂水平和血液粘度;应用定量PCR法测定腹主动脉组织中抑制性核转录因子(IκBα)mRNA、心房肽(ANF)mR- NA、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mRNA以及炎性因子和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κBα的表达。结果:Zym刺激引起大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全血粘度与血浆比粘度均显著升高,IκBα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ANF mRNA、MMP7 mRNA和FAS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NS能明显升高血脂水平、全血及血浆粘度,促进IκBαmRNA与蛋白以及ANF mRNA表达,抑制MMP7 mRNA和FAS mRNA表达。结论:PNS对炎症免疫诱发的AS有显著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IκBα的表达从而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生成有关,PNS对FAS的表达调节可能是其降脂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代谢紊乱和炎症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死亡,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炎症是先天免疫的主要反应,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启动者和驱动者。尽管大量研究揭示了凋亡、自噬和细胞坏死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但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细胞死亡机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细胞焦亡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通过促使炎性因子释放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进展,并与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本文就细胞焦亡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