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运用常规手段观察了中国鹅掌楸的双受精和胚胎发生,并探讨了其致濒的原因;中国鹅掌楸的卵细胞极性化不明显,中央细胞的两极核直至受精才与精核同时融合,受精为有丝分裂前型,原始细胞型胚乳,胚胎发生为柳叶菜型。  相似文献   

2.
鹅掌楸雌配子体败育对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胚珠和雌配子体败育是限制鹅掌楸生殖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东部和西部鹅掌楸种群在雌配子体发育的各阶段上的败育程度有差异,以西部种群的发育较好。西部分布区较合适的生境促进了胚囊的发育,一定温度和湿度的环境可以活化珠心细胞输送营养物质供给雌配子体发育,提高受精和结籽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鹅掌楸的冬芽为材料,提取DNA做模板,用14个引物对131个鹅掌楸样本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235个谱带,显示该属植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①中国鹅掌楸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8.98%,北美鹅掌楸91.06%,杂种鹅掌楸89.98%。②中国鹅掌楸遗传变异分量在群体间占33.03%,群体内占66.97%;北美鹅掌楸分别为8.73%和91.27%;主要变异均存在于个体间。③聚类表征图表明杂种鹅掌楸与北美鹅掌楸的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4.
中国鹅掌楸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Hesml.)Sarg.)雄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中国鹅掌楸雄配子体的发育符合大多数被子植物的发育特征,表现在:1.小孢子核在萌发孔的相对侧靠近小孢子壁处进行有丝分裂,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而后进一步发育形成分隔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的纤维素的壁。2.胞质分裂极不均等,营养细胞与生殖细胞大小悬殊,而且生殖细胞内不含质体。3.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位移和形态变化,生殖细胞向营养核移动,与营养核贴合时,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凝缩;与营养核分离后,生殖细胞纤维素的壁才完全解体消失,同时质膜凹陷,细胞呈不规则形态。4.营养细胞内脂质小泡极性分布,形成生殖细胞的脂体冠。5,营养核在与生殖细胞贴合过程中形状由近圆球形变为近弯月形,但核仁、核膜界限清晰,染色质始终保持均一状态。对生殖细胞分裂前的位置变化及其与营养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杂交鹅掌楸体胚发生过程中ATP酶活性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透射式电镜,通过胚性细胞的超微切片观察,对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ATP酶活性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结果表明,非胚性细胞的质膜、液泡膜等膜系统当中存在ATP酶活性,质体、核膜、细胞壁以及细胞间隙上有少许沉积;早期胚性细胞ATP酶反应产物主要沉积于质膜、液泡膜上、淀粉粒、细胞壁加厚处;胚性细胞后期ATP酶活性从质膜逐渐转移入细胞内,细胞质、壁旁体、胞间连丝、细胞膜与细胞间隙、细胞核等处均有ATP酶活性反应.随着胚性细胞的发育及分裂,包裹细胞的厚壁、细胞核、核仁与染色质等处也出现ATP酶活性反应沉淀物.说明杂交鹅掌楸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发育过程中存在丰富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鹅掌楸属仅存的2个自然种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穿孔板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鹅掌楸属的2个种均以梯状穿孔板为主,同时存在网状-梯状混合穿孔板。鹅掌楸和北美鹅掌楸的导管穿孔板具有明显差异:(1)鹅掌楸具网状穿孔板,而北美鹅掌楸没有观察到;(2)北美鹅掌楸具单穿孔板,而鹅掌楸在该实验中未发现;(3)北美鹅掌楸具有横隔较粗的梯状穿孔板且横隔数目较多;(4)鹅掌楸的导管穿孔板多数横隔较少;(5)北美鹅掌楸的穿孔板倾斜角度较大;(6)北美鹅掌楸具麻黄式穿孔板的存在,且有纹孔膜残留存在。研究认为,北美鹅掌楸导管分子穿孔板分化较鹅掌楸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7.
广西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鹅掌楸濒危的机制,对广西桂林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进行了调查,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龄级结构,编制鹅掌楸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结构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鹅掌楸种群龄级结构为金字塔型,幼龄个体数量较多,中龄个体数居中,而老龄个体则相对数量较少,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第Ⅳ龄级时该种群出现死亡高峰,其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猫儿山鹅掌楸天然种群具有前期种群数量快速减少,中后期稳定,末期衰退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对鹅掌楸天然种群的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叶杨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大叶杨(Populus lasiocarpa Oliv.)的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结果表明:柱头在授粉期有蛋白质和多糖性质的分泌物。花粉在授粉后6小时大量萌发。授粉后6天开始出现双受精作用。次生核受精完成较卵核受精完成为早,精卵融合为有丝分裂前型。受精作用消耗大量淀粉粒。核型胚乳于授粉后开始细胞化。胚乳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游离核形成后不出现淀粉粒。胚乳在胚的发育中被吸收。休眠期的合子经历液泡消失、合子皱缩、液泡再出现、合子伸长等极性化过程。胚胎发生类型为茄型。授粉后44天,胚相继发育成熟。成熟胚直立,具2枚相互包裹的子叶。根冠原中具类根冠柱结构。  相似文献   

9.
鹅掌楸花粉败育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花粉败育是限制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生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败育多数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之前,少数发生在小孢子形成以后,是由于花粉发育过程中存在异常现象造成的。异常现象有7个方面:(1)造孢组织解体;(2)小孢子形成过程中胼胝质的积累与降解异常;(3)绒毡层发育异常;(4)小孢子母细胞胞质分裂异常;(5)小孢子解体;(6)生殖细胞败育;(7)药隔维管束韧皮部的伴胞解体。这些原因可引起花粉产量和质量降低,从而影响鹅掌楸生殖过程中的传粉受精及结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两种鹅掌楸繁殖成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交配设计结合花部性状调查对鹅掌楸(Liriodendron chktense Sarg.)与北美鹅掌楸(L.tulipifera Linn.)的繁殖资源分配与繁殖成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鹅掌楸通过增加繁殖器官的数目以提高繁殖成效,而北美鹅掌楸则通过提高繁殖器官功效来保障繁殖成效.根据不同交配组合的子代出苗率分析表明,鹅掌楸总体的雄性繁殖成效高于北美鹅掌楸,而雌性繁殖成效低于北美鹅掌楸.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上关系数对9种啮齿动物的骨骼形态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所用公式,结果表明:聚类分析是一种适合于啮齿动物骨骼形态的数量分类方法。可用于探讨属,种间的亲缘系。  相似文献   

12.
系统整理了中国纡舟蛾属Periergos Kiriakoff的全部种类,共8种,包括1新种:黄纡舟蛾Periergos luridus sp.nov.。文中提供分种检索表,新种形态描述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姜科象牙参属小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绍全 《植物研究》1992,12(3):247-253
本文对我国象牙参属(Roscoea)的种类进行整理,计有13种、3变种,其中包括1新种和2个新变种。文末附有中国该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月在大屿山岛初次调查,采获一批蠓科昆虫,经分类鉴定共有蠓类3亚科5属11种,其中有1个新种,3个中国新纪录,其余蠓种除绿腹柱蠓Stilobezzia chlorogastrula Yu & Yuan外,都是香港特区的首次记录。描述了滨海短蠓Brachypogon halimos Yu et Li.sp.nov.,同时对环基库蠓Culicoides circumbasalis Tokunaga、短唇铗蠓Forcipomyia(Microhelea)bremlabellata和浅淡铗蠓Forcipomyia(Warmea)lasliei种中国3新纪录种做了简单的记述。  相似文献   

15.
本是作1981-1993年对山东省蚜虫的调查结果,共记述12科,80属,184种和亚种及其寄主与分布,其中6种是中国新记录,97种是山东省新记录(右上角标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配菌蚊属新种记述(双翅目,菌蚊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中国配菌蚊属7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本届为中国新纪录属。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广东省和海南省的微皮伞属Marasmiellus Murr.的种类33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和8个国内新记录种。新种是近变白微皮伞Marasmiellus subdealbatus T.H.Li sp.nov.。文中列有上述种类的分种检索表和新种的中文和拉丁文描述。  相似文献   

18.
整理了中国广舟蛾属P,atychasma Butler,1881,共2种,包括1新种:黄带广舟蛾Platychasma flavida sp.nov,文中提供分种检索表,新种形态描述和外生殖器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
桔园野生植物层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陶正良  罗志义 《生态学报》1992,12(2):125-134
  相似文献   

20.
宁波北仑常绿阔叶林植被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常绿阔叶林的区系组成,生活型谱,叶的性质以及群落结构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成植被的热带属略占优势,区系组成极为分散,常绿建群种大多在Castanopsis,Cyclobalanopsis二个属中,植被性质主要表现为中亚絷带常绿阔叶林特征,并逐渐向北亚热带过渡,优势种群的结构表明,本区植被已接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