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记述了产于广东三水盆地华涌组的金龙鱼化石新材料,定为骨舌鱼科金龙鱼属一新种:三水金龙鱼(Scleropages sanshuiensis sp. nov.)。新种在头部骨骼、尾骨骼、各鳍形状和位置以及具有网状鳞片等方面与中华金龙鱼(S. sinensis)和现生金龙鱼(Scleropages)极为相似,因而归入该属。在金龙鱼属的4个现生种和中华金龙鱼之中,三水金龙鱼和中华金龙鱼更为接近。但是,三水金龙鱼在下列特征上明显不同于中华金龙鱼:鼻骨上有纹饰,第三眶下骨略小于第四眶下骨,鳃盖骨后腹缘的内凹浅,胸鳍往后延伸到腹鳍起点,躯椎上的神经棘不愈合,椎体横突长。三水金龙鱼与现生的金龙鱼也有相似之处,如鼻骨有纹饰、椎体横突长。同样,中华金龙鱼也有与现生金龙鱼相似的地方,如第三眶下骨略大于第四眶下骨、大多数躯椎上的神经棘愈合。尚不清楚三水金龙鱼和中华金龙鱼中哪一个与现生种更接近,这两个化石种可能处于相同的进化水平。中生代骨舌鱼类主要发现于中国,始新世骨舌鱼类化石在中国的发现也在逐渐增多,金龙鱼属(Scleropages)和骨舌鱼属(Osteoglossum)的共同祖先在始新世以前可能生存于东亚,并随后扩散到澳洲和世界其他地方。华涌组的骨舌鱼类和湖北松滋洋溪组的可以直接比较,因此,本项研究支持华涌组的时代为早始新世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金龙鱼化石的鳞片和骨骼碎片在过去时有报道,但鉴定并非十分可靠,因为在骨舌鱼科鱼类中这些鳞片和骨骼十分相似.首次记述了保存完美的金龙鱼化石,标本产于湖南湘乡下湾铺组和湖北松滋洋溪组,确立为骨舌鱼科金龙鱼属一新种:中华金龙鱼Scleropages sinensis sp.nov..新种与现生金龙鱼(Scleropages)在头部骨骼、尾骨骼、各鳍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具有网状鳞片等方面极为相似,因而归入该属.然而,新种在以下特征上不同于金龙鱼的现生种:鼻骨无纹饰,鼻骨上的感觉管显露于沟内,感觉管联合不经过顶骨,翼耳骨侧向加厚,眶前骨上的感觉孔大,眼眶后的眶下骨不完全覆盖前鳃盖骨上支,其宽高比例为0.75而非现生种的1-1.2,前鳃盖骨后下角变尖,鳃盖骨后下缘凹形、下端变尖,匙骨背突长大,脊椎46-48,椎体横突短小,胸鳍十分长大,上下两端的尾鳍条和内部鳍条等长.亚洲的现生种发现于各种河流和小溪中,比较喜欢水草茂盛的静水环境,一般游弋于表层水中,以鱼虾、昆虫等为食,新种中华金龙鱼也应该有相似的生长环境和食性.新种似具有性二形性,雄鱼体形略纤细,头部略大,口裂更深.中华金龙鱼化石的发现,说明金龙鱼属(Scleropages)和骨舌鱼属(Osteoglossum)在早始新世以前就已经分化,这对解释骨舌鱼类的跨洋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龙鱼化石的鳞片和骨骼碎片在过去时有报道,但鉴定并非十分可靠,因为在骨舌鱼科鱼类中这些鳞片和骨骼十分相似。首次记述了保存完美的金龙鱼化石,标本产于湖南湘乡下湾铺组和湖北松滋洋溪组,确立为骨舌鱼科金龙鱼属一新种:中华金龙鱼Scleropages sinensis sp.nov.。新种与现生金龙鱼(Scleropages)在头部骨骼、尾骨骼、各鳍的形状和位置以及具有网状鳞片等方面极为相似,因而归入该属。然而,新种在以下特征上不同于金龙鱼的现生种:鼻骨无纹饰,鼻骨上的感觉管显露于沟内,感觉管联合不经过顶骨,翼耳骨侧向加厚,眶前骨上的感觉孔大,眼眶后的眶下骨不完全覆盖前鳃盖骨上支,其宽高比例为0.75而非现生种的1–1.2,前鳃盖骨后下角变尖,鳃盖骨后下缘凹形、下端变尖,匙骨背突长大,脊椎46–48,椎体横突短小,胸鳍十分长大,上下两端的尾鳍条和内部鳍条等长。亚洲的现生种发现于各种河流和小溪中,比较喜欢水草茂盛的静水环境,一般游弋于表层水中,以鱼虾、昆虫等为食,新种中华金龙鱼也应该有相似的生长环境和食性。新种似具有性二形性,雄鱼体形略纤细,头部略大,口裂更深。中华金龙鱼化石的发现,说明金龙鱼属(Scleropages)和骨舌鱼属(Osteoglossum)在早始新世以前就已经分化,这对解释骨舌鱼类的跨洋分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化石》2017,(3)
<正>金龙鱼是一种名贵的观赏鱼类,属于骨舌鱼超目骨舌鱼目骨舌鱼科。骨舌鱼类是真骨鱼中较古老的类群,现生骨舌鱼类除北美的舌齿鱼(Hiodon)以外,均分布于南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的淡水水域中,如南美的巨骨舌鱼(Arapaima)和骨舌鱼(银龙鱼,Osteoglossum),澳洲和东南亚的金龙鱼(Scleropages),非洲的异耳鱼(Heterotis)。化石骨舌鱼类基本上发现于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记述了在四川芦山县发现的骨舌鱼科—新属、种——芦山中华骨舌鱼 (Sinoglossus lushanensis, gen. et sp. nov.).在对其形态特征作较详细描述的基础上,认为它与 Osteoglossum、Scleropages 两属较接近;同时还对骨舌鱼类的起源地、中华骨舌鱼的地质时代及其生存环境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国化石骨舌鱼类及骨舌鱼类现生主要类群的比较研究,用 PAUP 软件对31个分类单元的65个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16个最简约的分支图(步长为206,一致性指数为 0.4320,保留指数为0.7194)。严格合意树显示,中国早白垩世的骨舌鱼类(酒泉鱼、狼鳍鱼、固阳鱼、吉南鱼、同心鱼、西夏鱼、昆都仑鱼和华夏鱼)主要为骨舌鱼超目中不同等级的干群;与一般的观点不同,始舌齿鱼与蛟河鱼组成了姊妹群关系;骨舌鱼目由 Thaumaturus、弓背鱼亚目和骨舌鱼亚目组成;弓背鱼类与象鼻鱼类关系更近;Ostariostoma 为弓背鱼科的姊妹群;副狼鳍鱼与[骨舌鱼亚科+犁齿鱼亚科]组成了姊妹群,该姊妹群关系的建立,将骨舌鱼科的历史延伸到了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7.
皮蠹科化石主要发现于新生代波罗的海和多米尼加琥珀,以及中生代和新生代欧洲、北美等地的湖相遗迹化石中,近期在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发现了大量皮蠹科化石。本文回顾了世界皮蠹科昆虫化石研究进展,统计了已发表的化石属种,探讨了皮蠹科昆虫化石分布的地质年代及地层,简要介绍了皮蠹科昆虫的分类系统,并提出了目前皮蠹科化石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甘肃玉门上二叠统西大沟组上部恐头兽类Anteosauridae科一新属新种——玉门中华猎兽(Sinophoneus yumenensis gen.et sp.nov.),该化石与俄罗斯伊舍夫地区Ⅱ带的Titanophoneus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其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早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原始肉食anteosaurid恐头兽类头骨化石,甘肃西部成为继俄罗斯、南非之后该类原始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的又一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脉翅目细蛉科化石与现生昆虫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研究历史及进展。介绍了细蛉科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分别回顾了现生与化石细蛉科昆虫的研究历史;分述了各地质历史时期细蛉科昆虫的属种及生物地理学分布;并介绍了近年细蛉科包括化石与现生属种的系统发育学研究进展,从细蛉科在脉翅目中的系统位置及细蛉科内亚科、属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展开了讨论;并附世界化石与现生细蛉科昆虫的属种名录。  相似文献   

10.
一在中国上新统发现的安琪马类化石——齐氏中华马Sinohippus zitteli起先是定为Anchitherium属的一个种,A.zitteli Schlosser。以后,一些古生物学家又把它归到北美的Hypohippus属。但不少古生物学家对于这个厉的性貭的看法,意见并不一致。这由于中国上新世的安琪马类化石当时发现得还比较少。已发现的这种马化石的特征和上述两个属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都有着一定的差异。1962年作者根据新发现的这种马化石比过去更为清楚的特征,如颊齿齿冠较大,相对地也较长;臼齿由前而后渐趋缩小,下前臼齿  相似文献   

11.
辽宁西部晚侏罗世晚期义县组的似麻黄属植物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辽西义县组单子叶植物化石的发现》中被归入被子叶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莎草科和禾 本科的化石,经与现代麻黄科植物对比研究后,发现它们应归入裸子植物门麻黄科似麻黄属。讨论似麻黄属植物的命名,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甘肃玉门上二叠统西大沟组上部恐头兽类Anteosauridae科一新属新种-玉门中华猎兽(Sinophoneusyumenensisgen.etsp.nov)该化石与俄罗斯伊舍夫地区Ⅱ带的Titanophoneus处于同一进化水平,其时代应为晚二叠世早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原始肉食anteosaurid恐头兽类头骨化石,甘肃西部在继俄罗斯,南非之后该类原始似哺乳爬行动物化石的又一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13.

现生真蕨目马通蕨科(Matoniaceae)植物仅存MatoniaPhanerosorus两属, 集中分布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热带地区。马通蕨科植物在中生代时期全球广布, 且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有近9个属, 被作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标志性植物化石之一。本文梳理总结了中国中生代的马通蕨科化石记录并分析其多样性特征, 共计有2属16种, 包括异脉蕨属(Phlebopteris) 15种和准马通蕨属(Matonidium) 1种。对其化石记录和地质地理分布分析表明, 晚三叠世时期, 异脉蕨属植物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区, 包括华南一带的四川、湖北、 云南、西藏、福建等地; 早侏罗世时期, 其分布逐渐向北方扩展, 在南、北方植物区系界线附近均有发现; 中侏罗世局限于湖北、青海等地; 早白垩世时仅在黑龙江和西藏少量发现。准马通蕨属仅在黑龙江地区的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整体上, 马通蕨科在中国中生代的分布范围变迁与气候带范围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赵凌霞 《人类学学报》2002,21(4):292-292,306
已往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证据均集中在东非地区。然而最近MichelBrunet等在英国《自然》(2 0 0 2年 7月 1 1日 )上报道了他们的最新发现 :在距离东非大裂谷 2 50 0km的非洲中部乍得发现了 6件人类化石 ;与人类化石相伴的动物群年代为 60 0— 70 0万年 ;人类化石具有独特的原始特征和衍生特征镶嵌现象 ,研究者将之订立为人科的一新属新种 :撒海尔人乍得种 (Sahelanthropustchadensis)。这一发现表明最早的人科成员分布范围比以前认为的要广 ,人类与黑猩猩的分离时间也要早于由分子生物学估计的分离时…  相似文献   

15.
高燕  刘斯宇  杨光  姚云志  任东 《昆虫知识》2012,49(2):543-555
本文详细总结和回顾了世界毛翅目化石研究简史,列出已发表的化石种类名录、分布及年代,共37科、193属、661种(包括中国发现的4科9属15种),描述了不同地质时期主要毛翅目化石的分类单元和分布地区。简要介绍了毛翅目分类系统及系统发育、不同地质时期毛翅目化石的产地及时代。初步分析了目前该类群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滇西早泥盆世大瓣鱼科(Macropetalichthyidae)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泥盆纪的大瓣鱼化石目前除在南美和非洲尚未发现外,在全球其他各洲分布甚为广泛.它的分布时代可由早泥盆世延续到晚泥盆世.据统计目前发现的该科化石已达12个属.我国目前发现的大瓣鱼科化石共有5个属种,分布于华南的下、中泥盆统,主要发现于下泥盆统.  相似文献   

17.
中生代的虻类(昆虫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记述山东莱阳上侏罗统莱阳组昆虫化石2新属2新种,分别隶属于Solvidae科和Rhagionidae科。这些虻类化石在我国中生代晚期地层中尚属首次发现,其中Solvidae科种类也是首次在世界中生代晚期地层中发现。文中对有关的古生态,昆虫与植物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同时,对我国已记录的中生代的虻类化石在分类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某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记广西Anthracokeryx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3年和197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广西博物馆组成的调查队在广西百色、永乐盆地考察期间,发现了大量的石炭兽类化石。本文仅描述Anthracokeryx和Anthracothema属,它们是石炭兽类比较原始的两个属,其种类乃是晚始新世地层中的典型分子。一般古生物工作者认为,它们共同起源于Cha-eropotamidae科中的某一属,并分别是渐新世和后期一些较进步属的祖先。广西百色盆地这两类石炭兽化石早有零星发现,1956年,周明镇记述过田东竹林屯(却(四林))等地的化石,  相似文献   

19.
1973年和1974年冬,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广西石油普查勘探队组成的考察队,两次到百色和永乐盆地作地层古生物考察,除对两个盆地的早第三纪地层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外,还采集了一批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将按门类分别发表,这篇报告是爪蹄兽类材料的记述。我国已知的爪蹄兽类共有2科8属12种。在南方发现的共4属5种;其中3属、4种是早第三纪的。过去南方发现的三个始新世的种,均产于云南路南,永乐盆地发现的裂  相似文献   

20.
报道迄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在中国陕西发现.经研究确定1新属1新种:Sinothuama ladinica gen.et sp.,归入仙女蝎蛉科Meropeidae Handlisch,1906.此次这类化石的发现,其意义在于:首次发现迄今世界上仙女蝎蛉科的最古老化石(meropeids),从而打破了俄国学者发现最古老仙女蝎蛉化石在晚三叠世所保持30余年的纪录;并根据从晚三叠世至新生代中仙女蝎蛉化石的不同种类所反映出来的脉序变化特征,推论仙女蝎蛉早期分异于在三叠纪,继承和发展于侏罗纪.化石采自中国陕西铜川地区中三叠统铜川组(Tr2t),时代相当于欧洲标准时代的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