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西的红树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林鹏  胡继添   《广西植物》1983,(2):95-102
本文主要讨论广西沿海的红树林的植物种类成分、外貌、适应形态学特点、群落类型和演替规律,以及生产管理问题。 该地区的红树植物种类计有8科、12属、12种,以红树科植物占优势。群落类型有:白骨壤群落、桐花树群落、秋茄-桐花树群落、红海榄群落、木榄群落、木榄-桐花树群落、桐花树-海漆稀树群落和红海榄+秋茄-桐花树群落等。  相似文献   

2.
无瓣海桑与三种乡土红树植物混交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人工种植红树林的生态效应,对2001年种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三种人工混交红树林进行了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红海榄的不耐荫导致样地3无法形成复层结构,但也不排除是红海榄化感作用的影响;无瓣海桑+木榄群落、无瓣海桑+秋茄群落的群落结构和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效果优于无瓣海桑+红海榄群落,因此在该实验的立地条件下营造红树林混交林时可以考虑无瓣海桑与秋茄、木榄混交,不应将无瓣海桑与红海榄混交;随着演替的进行,该实验地在无重大干扰的情况下将向着近天然红树林生态系统演化。  相似文献   

3.
广西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建立北部湾红树植物内生真菌种质资源库,为利用内生真菌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广西北部湾地区采集红树植物组织样本,采用表面消毒法分离真菌,通过测定分离菌株对宿主植物是否具有致病性来筛选内生真菌,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内生真菌进行分类与鉴定。【结果】从60个红树植物样本中分离得到1 764个菌株,经过致病性测定筛选获得41株内生真菌,分离率为2.3%。其中从宿主植物红海榄分离得到15株内生真菌,占总菌株数的36.6%,比例最高。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内生真菌在ITS-NJ、NS-NJ两个系统发育树上各聚为7个大分支,分属8个科(目)。其中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德福里斯孢属Devriesia、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枝孢霉属Cladosporium、Pleosporales等属(科)真菌是广西红树林的优势菌。【结论】广西北部湾地区红树植物内生真菌菌种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分析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在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前后的变化情况,选择珍珠湾、铁山港、钦州湾和廉州湾作为研究区域,利用 RS、GIS技术,通过获取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遥感影像中的相关信息,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以及红树林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相应年份的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同时分析了资源供给能力、生态系统弹性力、环境纳污能力以及人类活动潜力对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影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系统弹性力和人类活动潜力总体呈上升趋势,资源供给能力和环境纳污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主要对红树林的环境纳污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而对红树林生态承载力影响不大。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可知,人类活动潜力是影响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盛夏时节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苍翠满目,大地浓绿如茵。南临北部湾的滨海地带,更是瑰丽多姿。在海与岸交接处,浪飞涛鸣。在广西1600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一道道白色的曲线。在漫长的海上滩涂,生长着近六千公顷由红树科的秋茄、红海榄、木榄;马鞭草科的白骨壤;紫金牛科的桐花树;大戟科的海漆等树种组成的海上红树林,形成了一处处奇特的生态奇观,充满着神奇与幻梦。为目睹海上森林的魅力,我们从与广东省接壤的东部的英罗港开始,到中国海岸线最西南端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海上森林漫游。  相似文献   

6.
【背景】红树林生境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分离获得更多的纯培养放线菌为新型抗生素的发现提供菌种资源。【目的】使用新型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发掘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生境放线菌资源,评估新型放线菌分离培养基分离效果。【方法】设计出新型放线菌分离培养基——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对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和红树林根皮放线菌进行分离。基于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获得的纯培养放线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从红树林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65株放线菌,分布在5个目10个科15个属,使用YIM171培养基分离到7个属,MA培养基分离到5个属,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分离到11个属,其中包括4株潜在新种;从红树林根皮样品中分离获得19株放线菌,分布在4个目7个科10个属,使用YIM171和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分别分离到7个属,包括4株潜在新种;使用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在红树林生境两类样品中获得3株潜在新种。【结论】广西北部湾茅尾海红树林根际土壤和根皮中放线菌多样性丰富,使用椰子汁-海藻糖培养基分离放线菌效果较佳,可用作放线菌的分离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群落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的组成、群落类型、群落结构外貌、生态序列及红树林内的主要动物种类.初步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有红树植物7科9种,半红树5科6种,红树林伴生植物4科8种,脊椎动物中鸟类10目20科46种.淇澳岛红树林群落类型主要有:秋茄-桐花树-老鼠筋群落、桐花树-芦苇群落、老鼠筋群落、无瓣海桑群落、木榄-银叶树群落.本文还针对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资源现状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产红树林植物的染色体计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12种国产红树林植物和红树科、海桑科中2种非红树林植物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其中7种为染色体新计数,补充了中国红树林植物染色体资料的缺乏。通过调查,确认我国红树林植物有44种,占世界种类总数的44.9%。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雷州半岛红树林为调查与研究对象,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红树林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开展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雷州半岛红树林的群落可分为24个类型, 其中白骨壤群落面积占比高达60.55%, 占有绝对优势; 雷州半岛红树林包括真红树植物8科13种, 占全国真红树植物物种的50%, 半红树植物8科10种, 占全国半红树植物物种的83.33%;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09—1.08, 部分研究区域之间数值差异较大; 从向陆林缘至向海林缘, 物种多样性沿潮间带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为高潮间带>中潮间带>低潮间带; 白骨壤为雷州半岛重要的优势种, 在高、中和低潮间带均有分布, 聚集分布为高潮间带<中潮间带<低潮间带; 与2008年雷州半岛国家“908”专项红树林调查结果相比, 该地区所记录的红树物种由14种增加到了23种, 受2008年寒害所影响而枯死的红海榄又逐渐恢复; 附城镇1995年引进无瓣海桑, 与乡土种白骨壤、秋茄一起成为当地的优势种, 说明无瓣海桑的引进对于当地红树林群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雷州半岛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但是红树林群落结构仍然不够合理, 对残次天然纯林进行改造和人工多物种造林, 是日后雷州半岛红树林群落恢复和重建的重要方向; 同时也要加强乡土红树植物物种恢复, 维持雷州半岛红树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优势乔木群落, 根据优势种重要值大小对群落类型进行了划分, 进一步从立木、苗木和幼苗3 个层次对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4 科6 种红树植物组成11 个优势乔木群落。无瓣海桑群落分布最广, 平均胸径、高度和冠幅面积显著大于红海榄、秋茄、桐花树和白骨壤优势群落, 但无瓣海桑群落物种多度较低, 群落内无瓣海桑对秋茄有显著抑制作用; 白骨壤和秋茄优势乔木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红树林优势乔木群落林下层植被组成贫乏、结构简单, 以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为主; 林下苗木数量多于幼苗; 白骨壤幼苗占总量的67.1%。未来红树林恢复仍要重视本地红树物种, 建议加强白骨壤作为恢复物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Birefringence of flow of preparations of myosi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A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hydrophobic antioxidant free radical scavengers such as butylatedhydroxytoluene (BHT) and butylatedhydroxyanisole (BHA) in aqueous samples is described. The procedure involves extraction of the hydrophobic free radical scavenger into an organic solvent phase, followed by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an aliquot of this extract with the stable cation radical tris(p-bromophenyl)amminium hexachloroantimonate (TBACA). In experiments with BHT and BHA, the loss of TBACA absorbance at 730 nm was found to b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amount of antioxidant added, with quantities of BHT as small as 200 pmol being easily detectable. In aqueous suspensions of 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 vesicles, assays of the aqueous BHT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BHT partitioned strongly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achieving very high BHT/phospholipid ratios. For a given concentration of BHT, partitioning into the membrane phase was greater in large, multilamellar liposomes than in either small, single-walled vesicles or in purified rat brain synaptic vesicle membranes. Direct assay of BHT and BHA in phospholipid membranes, however, was complicated by a nonspecific interaction between TBACA and the phospholipid.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